於麗:在冷門中發現商機賺錢先人一步

  她,沉浮商海17載,始終用敏銳的商業嗅覺捕捉著一切可行性:上世紀90年代末,互聯網的興起,讓她趁勢開起了網吧;2006年,朋友無意中的聊天,又讓她發現了高端紅酒在天津市場的潛在需求;而2013年,國內食品諸多安全隱患,再次讓40歲的她捕捉到進口肉中的商機,並再次果斷轉行。她叫於麗,曾是天津市乒協杯女子單打冠軍,與多數成功創業者的經營理念不同,在她看來,只有緊跟時代腳步,先人一步潛入尚處冷門的行業,一旦未來該領域由冷轉熱,便是退出轉行之時。

  國企下海創業開網吧

  上世紀90年代的中國社會,“下海”雖說是個時髦詞,但卻只有少數敢於挑戰自我者會選擇這樣一條充滿未知與不測的人生路,且一旦開始,就意味著對接下來發生的一切都要勇敢面對,於麗便是當年這群“弄潮兒”中的一員。但與多數下海的商人不同,彼時的於麗硬是放著收入穩定的國企會計不幹,到更廣闊的天地間體味人生的另一種可能。而這種富於挑戰的氣魄,與其之前的運動員經歷密不可分,要知道上世紀80年代的於麗便已是天津市青少年乒乓球比賽冠軍及全國大賽五強之一。

  辭職後,於麗幾乎沉寂了一年的時間。其間,她對市場做了全方位的考察,只為挖掘有可能成為盈利爆發點的市場空白。1997年,互聯網的興起讓於麗隱約嗅到其背後的商機。她發現,開始有喜歡嘗新的年輕人利用互聯網資源輔助工作、學習,甚至交友聊天,無形中給生活提供了便捷,縮小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緊接著,於麗開始調研市場上已有網吧的數量、規模、裝修風格、機器配製等參考數據。一番考察過後,她興奮地發現,其所居住的區域竟然一家像樣的網吧都沒有,很多年輕人上網只能跑到離家較遠的小網吧,趕上人多客滿時還要耗費一兩個小時等待閒置機器,白白耽誤了時間。

  從決定開網吧到正式營業,於麗遇到了重重阻礙。首先便是來自家人的反對,認為網吧與遊戲廳別無兩樣,人員雜,素質良莠不齊,並不適合女人創業;其次則是資金關,畢竟開家還算有檔次的網吧至少需要百平米的門店,同時還要裝修、購置電腦、桌椅,僱傭小工,合計下來成本至少幾十萬元;而第三大難題便是網吧設備的後期維護費,如果電腦發生故障甚至機器老化、損毀,還要至少留出幾萬元的設備維修金。按常理,這些橫亙眼前的障礙足以讓一個女人心生畏懼而退縮,可生性倔強、喜爭第一的於麗卻硬是迎難而上,因為她相信,這樣的選擇不會錯。就這樣,她用四處湊來的錢,踐行了自己的想法。網吧正式開了張。

  轉行做紅酒積累優質資源

  事實證明,上天確實賜予於麗一雙慧眼。網吧營業第二天,50臺機器便全部佔滿,甚至更有通宵上網者。不出兩年,便已清償全部欠款,踏上盈利之路。面對首次創業的成果,於麗雖說欣慰,但也因經營店面生活作息不規律而處於亞健康狀態。如果一直這樣做下去,身體一定會拖垮,屆時賺再多的錢也無濟於事。於是,她開始計劃著尋找新項目,將網吧轉讓他人經營。

  無意中的聚會,讓於麗邂逅了久違的同學,並瞭解到市場對於高端紅酒的接受度正在提高。而彼時,同學正是某國外品牌紅酒的中國區總代理。短短三個小時的晚餐,讓於麗對紅酒市場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回家後,她在網絡上搜集整理了大量有關紅酒的資料,並斷斷續續用了一個月時間學習、消化,並制定了高端紅酒品牌代理的可行性方案。儘管網吧照常經營,但於麗的心早已飛進紅酒裡。就這樣,她開始在店門外張貼廣告,有意找尋起網吧轉讓後的新經營者。

  許是巧合,廣告張貼後的第二週便有位40歲上下的老闆主動找上門來洽談轉讓事宜,對方表示,只要價格合理,馬上接手。因經營網吧而身心俱疲的於麗,最終拿著幾十萬元的轉讓費和網吧經營賺到的錢,另立門戶,做起了高端紅酒品牌專賣店。

於麗:在冷門中發現商機賺錢先人一步

  與首次創業不同,品牌紅酒的客戶群相對高端,方便於麗在經營的同時,拓展人脈圈。也恰恰是做專賣店的那幾年,她結識了來自銀行、投資公司、房地產、高校、醫院等20多個行業的高管、教授、院長,有的甚至成為了長久的朋友。而同樣是因為經營紅酒,更讓於麗深入瞭解了養生之道。相較之前為金錢打工迷失自我式的創業,二度創業儘管也幾經挫折,但整個過程卻是輕鬆而愉悅的,甚至可以說是對自己精神世界的充實與昇華。

  然而,隨著紅酒市場消費需求的逐年激增,高端品牌紅酒專營店的數量也由少積多。競爭漸趨激烈下,供應商同學也開始設置進貨最低門檻限制,並上浮了部分產品價格。不僅如此,門店的房東也開始盯上於麗的生意,認為她經營紅酒賺了不少,便故意調高房租。兩相夾擊之下,再加上高端紅酒市場已轉為熱門行業,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利潤空間的收窄,與其妥協於供貨商及房東,不如再去挖掘其他冷門商機。

  三度創業鎖定進口肉市場

  不做紅酒還能做什麼?於麗苦思冥想卻暫時找不到任何能比經營紅酒更有優勢的項目。本想盡快轉行的她,只得順其自然。

  其實,對於有心人而言,任何在常人看來微不足道的消息都有可能成為商機的突破口。一天晚飯時看新聞,一組國內食品安全問題的報道令其觸目驚心。尤其當看到一些人因為吃了有毒豬肉、化學加工牛肉而患病的消息,讓於麗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敢吃肉。可成年人不食肉或許對身體營養攝入並無大礙,但對於正處發育長身體的女兒來說,不可能長期食素。況且,自己面臨的問題,其他家庭也普遍存在。放心肉難不成只能食用進口的?

  又是一次偶然,一位曾經的紅酒客戶得知於麗因擔心國內肉品安全問題而長期食素,便熱心向其介紹了家專門銷售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生產的進口肉品店,並稱自己及家人一直在食用,不僅安全衛生,口感好,而且價格也很實惠。按照朋友給的地址,於麗第二天便找到了這家進口肉專營店。殊不知,全家人都對肉的口感和新鮮度讚不絕口,老爸甚至覺得這種香嫩只有在上世紀80年代的中國才能買到。不如我改行做進口肉生意吧。這一次,於麗的想法得到全家人的一致認同。畢竟食品安全問題關乎每位國人的健康,可以一日不飲酒,但不可頓頓不食肉。而且,進口肉所針對的客戶人群廣泛,屬快銷品。

  思路確定後,於麗立即行動起來。在搜尋對比了十多家進口食品公司後,她鎖定了性價比較高的澳源品牌。可貨品有了,店開在哪呢?多年的從商經驗告訴她,食品類店鋪一定要開在居民區等繁華地帶,如果是肉蛋等日常必須類食品最好還能靠近農貿市場。於麗粗略計算了下,符合這兩大條件的門店倘若地處市內六區的好地段,不僅年租金不菲,而且閒置或轉讓的可能性較低,唯一的選擇只能是外環線附近的新興居民群。於是,她開始地毯式蒐羅起符合條件的目標店鋪。從津南、西青到東麗、北辰,於麗歷時半年才在中北鎮談下一間店面。說來也巧,與該店面十幾米之隔的對面恰恰是繁華的農貿市場,周邊居民群及配套設施早已成熟。

  儘管有過長達十多年的創業經歷,可畢竟40歲的年紀又投身陌生領域開疆拓土,於麗時而也會感到力不從心,很多事情需要從零學習。但嚴謹、執著、追求完美的她始終覺得,既然選擇,就要堅定地走下去。只要商業項目可行,盈利都是遲早的事。秉承著這樣的理念,於麗的進口肉類食品店開張沒多久,便受到附近居民的廣泛歡迎,日銷售量遠超之前預期。實踐再次檢驗了於麗的判斷。

  作為一名成功的女商人,於麗勝在與多數人迥異的經營理念。一般人或許覺得,只有做熱門,才能抓住賺錢的機會。但在於麗看來,只有緊跟時代腳步,先人一步潛入尚處冷門的行業,一旦未來該領域由冷轉熱,便是退出轉行之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