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情-家醫在行動」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憂


「戰疫情-家醫在行動」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憂

冬日裡的暖陽

疫情堵門似無情,“家醫”出門奉真情


重慶渝中上清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黨員幹部衝先鋒 帶領中心進社區

在這次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中,我們的黨員幹部衝鋒在前,身先士卒,帶領全體社區工作人員堅守崗位,用腳步丈量社區。聯合街道居委會、派出所開展轄區疫情聯防聯控,上門入戶進行排查和防控宣傳,給冬日的重慶帶去了一絲暖意。在這群黨員幹部中,重慶市渝中區上清寺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江醫生是一直衝在前、做在前的突出典範。自疫情開始,她積極響應上級黨委和中心支部的號召,取消休假,主動值班,爭上一線,每一天都忙碌得穿梭在社區、樓宇和居民門前,只要疫情有可能蔓延到的地方就有她的身影,或安排、或培訓、或排查、或轉運,不退縮,敢拼搏。

「戰疫情-家醫在行動」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憂

(圖為崗前培訓、防控宣傳、入戶排查)

▶▶▶▶▶

夫妻倆在不同的崗位為防疫之戰共同努力——

“我們夫妻倆都是共產黨員,

關鍵時刻一定要衝在前面!”


除夕那天,年夜飯剛端上桌,手機突然響起,因臨時有防疫排查任務,她還來不及動一下筷子,就立刻趕到單位,投入到緊張的排查工作中。而她身為基層民警的愛人,也同樣奮戰在社區排查的工作崗位上,夫妻倆在不同的崗位為防疫之戰共同努力。她自豪的說“我們夫妻倆都是共產黨員,關鍵時刻一定要衝在前面!”他們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為了全身心投入防疫工作,提前把孩子送回了老家,已經1個月沒見到孩子了。

2月4日下午6點,本該結束十幾小時工作下班回家的她,突然得知一位值夜班的同事因家裡臨時有事無法到崗,她便主動提出替崗繼續值夜班。因馬上要轉運一位密切接觸者,考慮到轉送中的高風險,強烈的責任心讓她再一次穿上隔離服,並和一起去的同事說“我走前面,你在後面輔助我。”每一步流程,每一個關鍵點,她都身先士卒,衝鋒在前,強烈的職業操守與責任心驅使著她,不顧自己的疲憊,以執業醫生的嚴謹,順利完成當晚3例密切接觸者的轉運工作和1戶排查工作。


▶▶▶▶▶


謝謝你,江醫生——

現在疫情嚴重,你冒著這麼大的風險都來了,

有你們家庭醫生真好

「戰疫情-家醫在行動」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憂

(圖為處理右足紅腫的徐爺爺)

疫情當前,作為家庭醫生的江醫生沒有忘記她的簽約居民們。2月6日下午,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打亂了她們的心,電話那端傳來了顫抖的聲音“你好,是江醫生嗎?我病了又不能出門,整麼辦啊?”原來是江醫生簽約服務的對象徐爺爺,他身患慢性病,但因為疫情嚴重,所以即便出現右下肢紅腫卻又不敢出門就醫。電話那端的他焦慮不安又無助。江醫生一邊安慰一邊迅速交接手頭工作,做好準備匆匆的出了門。在仔細詢問病情和做了詳細的體格檢查和評估後,江醫生給徐爺爺開出了具體的“藥方”,並囑咐其適當抬高患肢,勤洗手、多通風、儘量避免外出、出門一定戴口罩等疫情防護措施。江醫生臨走時,徐爺爺眼裡噙著感激的淚花“謝謝你,江醫生!現在疫情如此嚴重,你冒著這麼大的風險都來了,有你們家庭醫生真好。”

「戰疫情-家醫在行動」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憂

(圖為鄧婆婆置換胃管)

還有78歲腦梗塞癱瘓在床的鄧婆婆,1個月前因進食困難在醫院置入胃管,現在胃管該換了,可特殊時期,醫院去不了,愁壞了鄧婆婆的女兒,她向江醫生求助,江醫生立刻協調,帶領團隊護士張霞、羅茜到鄧婆婆家中給她更換胃管,並指導鄧婆婆的女兒如何做管道護理,她女兒激動地說“真不知道怎麼感謝你們,我給你們鞠個躬吧!”

「戰疫情-家醫在行動」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憂

(圖為處理雙下肢水腫的李婆婆)

還有雙下肢乏力的寶音爺爺,髖關節置換術後下肢腫脹的李婆婆......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


正所謂疫情堵門似無情,“家醫”出門奉真情。在這場疫情阻擊戰中,江醫生和她的家醫團隊用真情與真心為簽約居民排憂解難。疫情防控隔離的是病毒,隔不斷的是家庭醫生和居民之間的真情。及時出診、上門篩查排查、減少百姓盲目到醫院就診、降低交叉感染的風險。雖為基層,尤為全科,他們始終在與病毒賽跑,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憂;與居民共同進退,充分發揮了家庭醫生是居民“健康守門人”的職能職責。

世上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在這次的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中,她、和他們,無數位醫護人員就是這個寒冷冬日裡的一道暖陽。我們向他們致敬,我們一起期待春暖花開!


「戰疫情-家醫在行動」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憂

「戰疫情-家醫在行動」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憂


文章來源:重慶渝中上清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編輯:潘琦 010-83116352-8011

審校:周陽 010-83116272

「戰疫情-家醫在行動」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