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中的西岐與朝歌,是當今什麼地方?

熟悉《封神演義》的朋友,對西岐與朝歌應該耳熟能詳,它們代表著敵對的周商兩個王朝。商周朝代更迭,於牧野展開決戰,最終周武王完勝,商紂王兵敗自焚於朝歌鹿臺。

《封神演義》中的西岐與朝歌,是當今什麼地方?


只是隨著歲月變遷,昔日商周的政治文化中心,朝歌與西岐早已湮沒歷史長河,在現代地圖上再無蹤影。那麼它們到底是現在什麼地方呢?

西岐即是如今陝西寶雞市岐縣。《史記·周本紀》記載:“(古公)乃與私屬遂去豳,度漆、沮,逾梁山,止於岐下。”。《史記》所言古公就是周文王西伯昌的祖父亶父。

當時戎狄經常騷擾周人,於是古公就率部屬遷居岐山。自此岐山成了周人政治文化中心,只因其位於中原地帶的西部而被稱為西岐。

《封神演義》中的西岐與朝歌,是當今什麼地方?


西伯昌出生後,古公曾預言:“我世當有興者,其在昌乎。”,於是古公逝後,西伯昌的父親父憑子貴,繼承了古公王位,而後又傳位於西伯昌。

西伯昌是周之聖賢,將周地治理得繁榮興盛,許多部落不堪商紂王暴虐,紛紛投奔西伯昌。商紂王曾忌憚西伯昌威望將其囚禁,只是未禁住周人重金賄賂,不但放虎歸山,還賜其代表權力的斧鉞之物。

《封神演義》中的西岐與朝歌,是當今什麼地方?


商紂王這記昏招直接給予周人繼續擴大地盤良機,更多諸侯與西伯昌聯盟,於是西伯昌晚年遷都於豐(今陝西西安長安區)。岐山就逐漸沒落失去了周人政治中心的位置。

日後岐山再次揚名,皆因商人素來迷信鬼神好占卜,周武王為蠱惑商人,就揚言自己曾在岐山看見了高聲名叫的鳳凰,於是就有了“鳳鳴岐山”故事四處傳揚,也很好的起到了離散商人之心的作用。

《封神演義》中的西岐與朝歌,是當今什麼地方?


而與周政權興起相對則是商朝政治中心朝歌的沒落。古朝歌遺址在今河南鶴壁市淇縣,據古牧野戰場(今河南新鄉)只有70公里。《封神演義》中將朝歌寫成商朝都城,其實朝歌並非商朝真正都城。

商王朝曾八次遷都,其都城曾有亳,敖,相,邢,庇,奄,殷等地。而自商王盤庚遷都於殷後,歷經273年,直至商紂王帝辛滅國皆以殷為都城。

我們皆知殷即如今的河南安陽小屯村附近,現有殷墟遺址實錘殷確實是商朝末代都城。那為何《封神演義》又將朝歌當作商朝都城呢?

《封神演義》中的西岐與朝歌,是當今什麼地方?


其實考古學家在殷墟考察時,發現了殷墟宮殿區、王陵區以及桓臺商城等功能區域,獨獨未發現殷城牆遺址。而考古學家卻在古朝歌遺址發現了巍然壯觀的古城牆遺蹟。

由此可見殷沒有城牆不利於防禦敵人,遂商紂王就有可能將殷以北120公里的朝歌,當作防禦周人的重城,並在此建造鹿臺便於享樂,於是朝歌就成了商朝陪都。《封神演義》將朝歌當成商朝都城,也就順理成章了。

《封神演義》中的西岐與朝歌,是當今什麼地方?


我們從地圖可以清晰看到殷墟(今河南安陽),以北120公里是朝歌(今河南淇縣),再向北70公里就是牧野(今河南新鄉)。

《史記》記載“甲子日,紂兵敗。紂走入,登鹿臺”,也就說紂王兵敗牧野,一日之內返回朝歌,然後穿上鑲有寶石華貴衣服登鹿臺投火而亡。

朝代更替歲月滄桑,西岐與朝歌早已在時光中化為煙雲,只有陝西岐縣與河南鶴壁淇縣,至今猶存的古城遺址,仍在無言訴說著昔日跌宕起伏的戰爭,以及曾經的榮光與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