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蛹可以人工飼養嗎?該怎樣飼養?

佛經緣


金蟬有很豐富的營養成份,其藥用價值亦很高。特別是金蟬的皮,是一種中藥。雖然蟬的生活領地越來越少,但自然界中存在的金蟬數量並未明顯減少;現在為滿足市場需求,已經有人用人工養殖的方法來獲取它。

以前樹很多,金蟬數量也就比較大,現在由於我們身邊的樹林面積在大面積減少,導致金蟬數量也很少。

同時由於金蟬價格較高,野生的金蟬被過度捕捉,現在數量也少的可憐。

雖然野生的金蟬數量越來越少,但市場需求量在變大,人工養殖前景極好。

事實上,人工養殖金蟬,現在已經有了很多方法,每個方法都有自己的優點。

科學的人工養殖蟬蛹技術,多給大家整理推薦一些金蟬的養殖方法,供大家參考學習。

到底什麼樣的樹最適合養殖金蟬呢?平時我們常見的楊樹、柳樹、蘋果、梨樹,棗樹等經濟林木,果樹等都可以,不適合的樹種主要有松樹,刺槐等。






後生家


蟬蛹可以人工飼養嗎,該怎樣飼養?蟬蛹其實就是知了猴的成熟階段,是可以通過人工飼養。蟬蛹脫殼後,就會變成金蟬。



不過現在這個時間段,無法飼養知了猴。現在正是採集金蟬卵枝的時候,如果想養知了猴,可以將採集的金蟬卵枝,儲存到明年3~6月份進行孵化。預計1~2個月,就可以成功孵化出蟬蟻,蟬蟻是知了猴的第一個階段。



養殖知了猴比較輕鬆,不過等待的時間比較久。比如今年收集卵枝,明年3~6月份才能孵化出蟬蟻投放,然後還最少需要等待3年時間,才有機會收穫知了猴,而且收穫的知了猴還不能一次收完,有的可能要5年或者7年後才從土裡爬出來。

如何養殖知了猴?

  • 收集卵枝:可以在楊樹、蘋果樹、柳樹、梨樹、榆樹、柳樹、白蠟條等,上面尋找到金蟬的卵枝。卵枝一般都是2~7毫米的乾枯樹枝,上面有鋸齒裝的痕跡。
  • 孵化卵枝:收集到的卵枝,要存放到次年的3~6月份進行孵化,而且投放蟬蟻的時間要控制在4~6月份之類,這個時間段的蟬蟻,成活率最高。一般1~2個月,就可以成功孵化出蟬蟻。只要發現有大量蟬蟻活動,那麼就可以將孵化出來的蟬蟻,和還未孵化出蟬蟻的卵枝移動到養殖林地內。
  • 選擇林地:養殖知了猴的林地,一般都種植樹根比較發達的樹木,如榆樹、柳樹、楊樹、蘋果樹、梨樹等。林地不能在低窪地段,且不能長時間形成積水。同時最好選擇,地勢比較平坦的林地進行養殖。
  • 投放蟬蟻:投放蟬蟻時,將卵枝插在地上,或者掛在樹上,讓其自然掉落到地上,然後鑽入土壤內。如果想提高成活率,可以在樹木附近挖一條淺溝,將卵枝插在淺溝裡就可以。
  • 林地管理:在養殖知了猴過程中,林地不能出現積水情況。樹木生長不旺盛時,可以適當進行施肥,林地附近不能有農藥殘留成分。
  • 捕捉知了猴:3年後的夏季7月開始,預計就會有部分的知了猴爬出土壤,我們只需將樹幹離地0.8~1米的距離,綁上一圈封口膠,晚上19:00~23:00去撿知了猴就可以。撿知了猴的桶裡,要裝入少量的鹽水,防止知了猴脫殼羽化成金蟬。


養殖知了猴(蟬蛹),目前有很多地方已經成功。現在的養殖難點,就是知了猴在地下生長階段,我們無法觀察。容易出現養殖幾年時間,最後知了猴全部死亡,而且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死的。


田園軒月


非常高興能參與問答。我家運城市臨猗縣的家裡18畝蘋果樹,對於蟬蛹能不養殖來說我覺得很難。蟬的卵常產在木質組織內,若蟲一孵出即鑽入地下,吸食多年生植物根中的汁液。一般經5次蛻皮,需幾年才能成熟。所以,蟬的一生有好幾年是在土壤深處生活,多的要十幾年時間,你願意等嗎?





三十歲的阿海


養蟬(知了)。知了又名知了龜、知了猴等,學名金蟬若蟲,成蟲又稱黑蟬,是蟬科昆蟲的代表種。蟬若蟲有極高的藥膳營養價值和獨特的口感。目前市場售價為每隻0.1~0.3元不等,並且還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僅靠自然採集已遠遠不能滿足市場要求,人工養蟬前景極為廣闊。科研人員數年攻關,已摸索出一套完整的蟬養殖技術,把蟬的生長週期由過去的3~5年縮短到1~2年。 效益分析

  人工養蟬不影響地上植物正常生長,1畝地投入1000支,收穫時市場價為0.1~0.3元,每支按保底300卵計算為30萬枚,按保低70%成活率計算是21萬枚,按市場保低價0.1元計算,可售2.1萬元,效益非常可觀。即在不影響地上農作物生長的情況下養殖,每畝收入也會在2萬元左右。

  飼料供應

  蟬的寄主廣泛,林木果樹都是蟬的棲身之地,且不影響樹木正常生長。可選擇根系發達、生長茂盛、汁液較多的健康樹種,如楊、榆、柳、桐樹或果園中的各種果樹。此外,還應間作一些根莖類植物,如土豆、甘薯、山藥等。蟬卵潛在土中,初卵若蟲便會吸食莊稼或樹根的汁液發育成長  防疫準備

  出土後的若蟲以及羽化後的成蟲天敵較多,如癩蛤蟆、蛇、鼠類、刺蝟、野貓、麻雀和螳螂等都喜食若蟲,白僵菌、綠僵菌和蟲生藻菌(蟬花)等微生物也寄生危害。另外,水災和農藥化肥等的汙染對蟬的危害也較大,養殖時應加以注意和保護。最重要的季節是樹上卵期、“蟬蟻”發生期、老熟若蟲出土期。樹上卵期和蟬蟻發生期的天敵主要是螞蟻和紅色小花蝽,可用強氨精100倍液浸洗具卵枝,或用強氯精對土壤進行處理。

  繁殖種蟲

  蚱蟬殖種深度以30~50釐米為宜,要向陽防凍,土質鬆軟、肥沃、無汙染;不能過於乾燥,也不能含水量過高或存在積水現象,保證寄主植物根系正常生長髮育、幼嫩發達多汁。冬季應在殖種區域覆蓋麥秸、稻草、玉米秸等,以保持地溫。殖種對象為初孵若蟲以及接近孵化的卵,將直接從野外或在種源場地採集的具卵枝條,集中於室內促進孵化。可在長70釐米、寬40釐米、高20釐米的塑料盒中,底部鋪撒5~10釐米厚的細幹沙,將卵枝成捆豎放或橫放於其上,不斷用小噴霧器噴灑霧水,保持具卵枝條周圍空氣的高溼度,使多餘的水珠吸附於底部細沙中。中間應不斷抽查卵的孵化情況,發現有若蟲活動時,即可將枝條連同細沙置放於養殖場所。在飼養場所的寄主植物樹下地面遠離樹幹基部1米左右,挖掘深約30~50釐米有規律的窄溝,如環、方、三角、平行或輻射等形狀,目的是為了以後的挖掘和捕收。殖種後蓋土壓實,做好時間、數量、“殖種”溝形及深度等記錄。  獲取種源

  初級種源可以在田間自然採集,卵、若蟲、成蟲均可作為種源採集。7~9月份可以採集各個蟲態,8~9月份是採集若蟲的最佳季節,9月份是採集蟬卵樹枝的最佳時間。卵的採集可以選擇樹密蟬多的理想場所,用果枝剪或頂端帶鉤的長杆,把樹上被蚱蟬產卵致死的1~2年生細乾枯條輕巧取下,凡是一側呈扁平乾枯且表面不完整、皮下木質部鑲嵌有大量乳白色長橢圓形卵的即是蟬卵。剪除產卵窩上部多餘的無卵枯梢、在產卵窩痕下部留出10~15釐米無卵枝條部分,將50條左右捆成一小捆,放入塑料袋中待用。捕獲若蟲時,以自然成熟的老熟若蟲為對象,若蟲的採集可以在傍晚7~12時在樹體主幹基部用手電照射捕捉;採集後放入紗籠中羽化產卵。產卵紗籠內栽灌木狀寄主,以各種實生果樹為主。抓獲樹上成蟬的方法很多,如在夜晚採用火堆誘集。為了保證成蟬不受損傷,可以利用小麥麵筋粘獲,方法是將和好的麵糰多次用水沖洗,去除澱粉,留下純麵筋,存放於寬大的荷葉、楊樹葉內,粘於竹竿頂端,於清晨或白天粘捕成蟲。

  除自然採獲蟬卵外,可以建立紗網大棚,提供蟬成蟲產卵空間。也可以利用廢棄果園中的果樹,重新栽植果樹實生苗,周圍利用水泥柱或竹棒架設成圍欄,中間再拉設鐵絲等,外面罩上尼龍窗紗網即可,使羽化或採集的成蟲在其中交配產卵,以後也可根據需要留取成蟲數量,不必再從野外採集種源。 繁育技術

  蟬蛹一生經過卵、若蟲(蛹)、成蟲階段。蚱蟬從卵期開始到生長髮育為居熟的若蟲,需要在地下生長3個冬夏(實際為2年):第一年從6月份開始生長,當年生長體重只有1克左右,全身及眼睛均為乳白色;第二年體重發育到3克左右,全身色素加深,眼睛呈粉紅色;第三年若蟲發育成熟,體重4.5~5克,每公斤平均210只,此時身體顏色為褐色,眼睛呈黑灰色。可根據體重大小、體色深淺和眼睛顏色變化,準確判斷若蟲生長髮育所處的時間年齡段。

  雌蟬用針狀產卵器刺破樹皮,將卵產在嫩枝內,樹枝枯死後落下,蟬卵潛入土中,初卵若蟲便會吸附在樹根上,吸食樹根汁,經3年若蟲成熟,從土中鑽出後3~5小時蛻變為成蟲。雄成蟲能連續發出“知了,知了”的叫聲,鳴叫20天即死亡。當年產的卵枝是孵化不出小蟬的,只有前年的卵枝才能孵化,因為它有休眠期。孵化好的卵枝下種大約在公曆4月底到6月底(最好的季節是5.1~6.1),太早太晚都不行。因為蟬卵期一般為280~300天,進入7月份蟬卵已開始大量衰亡,生命力降低,孵化前就有死亡,孵化過程中更是極易出現死亡,成活率不及正常的10%。

  大田養蟬每年3~11月都可以種植蟬卵,為了減短蟬生長時間,蟬卵枝必須進行孵化或者科學配方。孵化時把蟬卵枝在房子裡豎立好,兌石灰水1∶300早晚用噴霧器各噴一次。室內溼度保持在65℃~70℃,溫度保持在20℃~28℃,一個月即可下地種植。室內池養、塑料大棚養殖1年即可出售,大田養殖18個月至2年即可出售。也可用1∶500的孵化粉藥水每隔5天浸泡一次,待浸泡第五次後,即可以下地種植。以上兩種方法種植後,必須用大水灌溉一遍。 採收加工

  每年6月中下旬(夏至前後)開始到8月初(立秋前後),是田間採收的最佳季節,其中以7月初或雨後的天氣最為集中。若蟲在溼軟的地下用鋸齒般的一對前足掘土出洞,爬出地面後即在地面上作短期運動,然後攀援樹幹或棚架上準備蛻殼,第二天早晨4~6時羽化為成蟬。可利用手電筒照明,夜晚在樹下地面和樹幹上覓捉,或清晨在樹上抓獲羽化的嫩成蟬。

  每年剛聽到蟬叫時,抓緊在樹的基部或者樹的周圍噴灑誘導劑,蟬嗅到後便紛紛向樹的方向爬去。為防止蟬順樹爬走,在樹的基部60公分處用塑料布紮緊。蟬出土時間在晚上8~10點,極易採捉。

  人工飼養的若蟲應在收穫成熟季節依據市場價格及時從地下挖掘或讓其自由出土抓獲。若蟲可長期存放如冷凍或醃製,有短期存放如加水淹放、稀鹽水浸洗或出土後自然存放等。在生產季節,將採獲的鮮活若蟲用清水洗去泥沙,每100克一盒,並注水把盒內的若蟲淹沒,放在冰箱中冷凍保存,重新清洗後即可加工利用。





嘎慧小小


蟬蛹計算蟬的幼蟲,營養價值非常高 有提高免疫力的功效,不少地方的人都喜歡吃,野生的根本供不上現在的需求。 1 .養殖場地:一般可以在不大不少的樹林裡或者是果林中進行養殖, 2. 採集臉卵枝:每年夏天注意觀察那片樹林的蟬最多,到時候去這些地方收集卵枝 , 一般7-8月蟬會選擇4-5釐米的嫩枝上產卵。每年秋末冬初時,就是採卵的最佳時期。把幹卵枝剪下帶回養殖場,把採回的卵枝插到泥土裡 然後根據蟬卵退化的情況進行埋植 一般蟬卵在樹枝待30-35天 3:埋植卵枝,在樹下離樹幹40釐米的地方 挖30-40釐米的長坑 埋1-2個卵條,蓋上土即可。爭取10月底完成,否則蟬卵成活率低 影響蟬的產量。蟬卵會羽化成蟬蟻,在樹底下吸吮樹根的汁液,然後開始度過它們一生的前2-3年逐漸發展成蟬蛹。 4:日常管理 平常對樹木施肥除草,澆水等,保證樹的良好成長,為蟬蛹提供所需的營養。 5:蟬蛹的捕捉: 每年開始聽到蟬叫的時候,要在埋下卵枝的樹幹50釐米處纏上寬膠帶,晚上7-10點就是捕捉蟬蛹的最好時機。


樂享主烤官


我是一名金蟬養殖家庭農場,你可以關注一下。

推薦金蟬養殖。我就是做金蟬養殖的,並且很成功,所以我有說話權。金蟬因為純綠色高蛋白現被更多的人所追捧,目前野生金蟬越來越少,價格日益攀升,今年價格更是再立新高,收購價格都達到了65一斤。目前養殖技術已趨於成熟化,畝產200斤已經突破,是廣大青年返鄉創業,新型農民產業帶頭人的最佳選擇項目。我們常年提供柳段苗,金蟬卵種,從白地規劃至金蟬收穫,全程技術指導跟蹤服務。有想了解養殖金蟬的可關注我,加威,歡迎實地參觀考察學習。


俊鳴金蟬養殖


養蟬是一件比較耗費時間的事,一般需要2-3年後才開始獲利,其次養殖場地需求的面積較廣,養殖技術主要分為一下步驟。

1、場地準備

養蟬前大家需要找好育蟬場地,可以是果園的一些果樹也可以選擇榆樹林、柳樹林之類的地方。樹種的皮要相對的薄一些,且樹皮的枝葉較豐富,樹枝要比較細小方便附著。土壤不能太乾燥,要相對比較溼潤,這樣蟬種的幼苗出土時比較方便。比較合適的地方當屬一些沿著河谷分佈的肥沃土壤。

2、卵枝採集培養

蟬種可以自己前往野外收集一些附著有蟬卵的樹枝,自己進行孵化培養,也可以自己收購。孵化時將含卵的樹枝捆綁於一起,隨後填埋沙土覆蓋樹枝,這時對於溼度要保持好,要經常的噴灑水滴,少量多次,每次當沙土表面呈現有溼潤性即可。蟬種此時在土裡面會慢慢的孵化,當大家檢查時發現有一些類似螞蟻一樣的東西時就可以移植到種植林去了。

3、養殖管理

把培養的樹枝聯同沙土一起防治於事先準備的樹根部位,坑不需要太深,入土30釐米左右就可以了,要離樹根近一些。這樣既不會導致蟬種幼苗受損也方便幼蟬對樹根汁液的吸取。後期的管理主要是對樹進行,多施肥,保證樹種生長讓幼蟬有足夠的養分。對樹林要經常巡視,一些螞蟻窩或者老鼠之類的要及時清除,避免其對蟬造成傷害。日常還要防止牛之類的大型生物進入其中踩踏,對於幼蟬的埋放地點要記錄下來,方便管理收穫。

4、採收

蟬成熟後會慢慢的出土順著樹幹往上爬,為了方便收穫,大家可以在樹幹離土30-50釐米處做出隔離帶,帶子寬度控制在10釐米左右,表面要光滑,這樣蟬就爬不上去了。可以用厚一點的塑料布,只要保證蟬無法爬上去就可以了。蟬出土的時間多喜歡在雨後,這還雨水妨礙了其在土壤裡面的活動,蟬又足夠強壯了就會開始出土,乾旱時間較長的可以人工淋雨催其出土。蟬種的收穫不是一次就可以收完的,大家收穫的時候不要收了一次就不在採收了,採收時間可以維持近一個月左右,甚至更長。





西斯小哥


有樹林就可以啊,一般都是在乾乾的木頭裡面就有卵,颳風打雷掉下的木頭才能成活這卵,一般都是3年就可以出來了,如果是人工種植,把乾乾的木頭輕輕的埋在樹下就可以了,一般都是2到4年,就出來了,如果是疑問,看看百度,我說的對不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