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發佈《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加強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小馬讀財


這個通知對我們還是有一些影響的。之前很多朋友們買地方商業銀行的結構性存款,可以靠檔計息。對普通老百姓來說,這些存款產品確實很好,比大部分理財的收益可能還要高,隨時存取。而且最關鍵的一點在於沒有風險。

因為有存款保險制度的保障,我們50萬以內的存款都是保本的。也就是說,如果你在這家商業銀行存款和利息之和小於50萬,那麼即使這家銀行倒閉了,到時候這些錢存款保險都會賠付給你的。這對老百姓來說是一款非常好的產品。之前我一直把短期不用的錢放到這種產品裡。

這個產品這麼好,為什麼要銀行取消呢?

第一,因為在降息的大背景下。這個產品還保持一個非常高的收益率,而且申請的人越來越多,央媽擔心如果時間長了沒有控制,很可能未來這些商銀行會出現虧損。一旦虧損倒閉,最後兜底的是央行的存款保險制度。還要央媽來收拾爛攤子,可能會影響金融穩定。

第二,這個產品動了傳統存款的蛋糕。傳統的銀行存款與更新的靠檔時記息完全沒有可比性,這些靠檔計息產品不僅利息高,而且使用靈活,基本是隨用隨取。普通的國有大銀行的存款根本沒辦法和他們競爭。那隻能找央媽來做主,幫他們減少商業銀行的競爭。有點類似於當時餘額寶與銀行存款競爭太激烈,逼著央行出政策對餘額寶進行限制,手段其實不光彩。

對大家來說,其實這是一個損失吧,這麼好的產品,確實目前還沒有找到替代品。


莫水宏觀經濟


2020年3月9日,中國人民銀行(即央行)下發《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加強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在這份通知中,人行一共提出了三點要求:

1、各存款類金融機構應嚴格執行中國人民銀行存款利率和計結息管理有關規定,按規定要求整改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等不規範存款“創新”產品。

按照《儲蓄管理條例》第二十四條:“未到期的定期儲蓄存款,全部提前支取的,按支取日掛牌公告的活期儲蓄存款利率計付利息;部分提前支取的,提前支取的部分按支取日掛牌公告的活期儲蓄存款利率計付利息”。目前除了商業銀行的大額存單(20萬元起存)允許有靠檔計息外,其餘的產品理論上均不允許有靠檔計息功能,靠檔計息功能違背了《儲蓄管理條例》,所以必須整改。

PS:靠檔計息,指的是按照你最接近的存期計算利息,比如你定存了2年,在滿1年時因為有特殊情況需要提前支取,如果具有靠檔計息的功能,就是按照一年期的定期利率計息,而不是按照活期計息。

可以預見的是,民營銀行以及地方小銀行的靠檔計息產品以及創新型存款產品都將不復存在,比如以往民營銀行的“當日”系類產品(創新型存款產品),提前支取的利率甚至比靠檔計息的利率更高,再比如很多人所熟悉的分段計息的智能型存款。

央行為什麼要規範此類存款行為,主要是因為此類存款“創新”產品不僅對一般性存款造成不利競爭衝擊,也會進一步增加商業銀行的負債成本(銀行的攬儲成本增加)。而且考慮到互聯網帶來巨大流量,存款“創新”產品的快速擴張或將放大流動性壓力,引發金融體系的不穩定。

2、中國人民銀行指導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加強存款利率自律管理,並將結構性存款保底收益率納入自律管理範圍。

雖然說理論上自2015年10月24日起,央行就不再對商業銀行的存款利率進行限制,但是為了預防商業銀行的惡意競爭,造成攬儲成本大增,後續央行又指導各地成立了利率自律協會,規定存款利率上浮比例原則上不超過50%,這也是我們在全國性銀行裡看到的定期存款利率普遍不會高於4.125%的原因(目前最高的三年期基準利率為2.75%,上浮50%即4.125%,五年期基準央行已經取消了),如下圖所示,在中行就是800萬元起存的大額存單,利率都沒突破4.125%。

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雖然說直接的定存利率不能超過基準上浮50%,很多銀行卻通過結構性存款來突破這個限制,結構性存款是指商業銀行吸收的嵌入金融衍生產品的存款。此前,結構性存款未受自律機制關於存款利率上浮比例的限制,很多商業銀行引導客戶購買結構性存款,並給以一個保底的固定收益利率,這其實是變相的突破限制,成為一種假的“結構性存款”(結構性存款本身不應該承諾固定收益率的),此次將結構性存款的保底收益率納入自律管理範圍,是進一步約束高息攬儲行為,紮緊監管之籬。

3、中國人民銀行將存款類金融機構執行存款利率管理規定和自律要求情況納入宏觀審慎評估(MPA),同時指導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將上述情況納入金融機構合格審慎評估。

宏觀審慎評估體系(MPA)是央行於2015年底提出的、用於季末對銀行全部資產進行考核的打分體系,又稱廣義信貸類考核。這個考核涉及到對銀行的評價分類,不同的類別的銀行次年需要繳存央行的存款準備金率不一樣,評級越低,繳納的越高,商業銀行可用於放貸的資金越少;反之評級越高,繳納的越少,商業銀行可用於放貸的資金越多。所以納入這個考核就是要威懾商業銀行不得隨意提高存款利率。

總結

可以預計的是未來高息的產品以及各類創新型的智能存款產品將不復存在,銀行的存款利率會跌入一個低谷,其實這些規定都是為了降低銀行的攬儲成本,而銀行的攬儲成本本身關係著放貸利率的高低(銀行的利潤主要來源為息差),控制住存款的源頭,降低銀行的攬儲成本,緩解銀行負債端壓力,銀行才有可能降低貸款利率,從而確保降低實體融資成本。


鯉行者


說真的,央行最近發佈的《關於加強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對我的影響還是非常大,我想很多看我寫問答的朋友,應該也會受到影響了,其中最大的影響就是,原來的創新存款沒有靠檔計息的產品了。

這次央行下發的辦法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嚴格執行銀行存款利率和計息、結息的相關規定,對於靠檔計息的創新存款產品進行整改。

所以,我們看到,現在的金融產品代銷平臺上,已經找不到靠檔計息的銀行存款了,這樣,創新存款的資金靈活性明顯降低,因此我不得不放棄一些創新存款。

比如我原來購買的某民營銀行的創新存款,存款時間超過兩週,利率按3.8%,存款時間超過一個月,利率按4.1%,存款時間超過三個月,利率按4.3%,我的錢存到這種創新存款,如果股市或基金定投需要資金,可以隨時取出,還不影響收益。

現在沒有這種產品了,取而代之的是按不同週期付息的產品,比如按月付息的產品,按季度付息的產品,按年度付息的產品等等,這些產品總體上看利率雖然沒有降低,但是如果提前支取的話,將按0.35%的活期利率計息,提前支取就顯得非常不划算。

這對一些炒股或者基金定投的投資者來說,如果把錢放在民營銀行的創新存款裡,萬一遇到資金需求,以前的存款時間段按活期計息,還不如把錢放在貨幣基金裡,所以我只好放棄一部分創新存款。

如果你和我有同樣的感受,我可以告訴你兩個解決的方法,一個就是把資金再轉回到貨幣基金,另一個就是把資金投入一天期國債逆回購,這樣不會影響炒股和基金定投,還能夠獲得大約2.5%~3%的投資收益率。

但是對於一些只想存銀行獲取存款利率的朋友來說,這些小型銀行的創新存款利率還算可以,正常情況下大約年利率為4.5%左右,而且可以按不同的時間段計息、結息。

總之,人民銀行這次對銀行存款進行規範,是對創新存款的一種約束,降低了創新存款的資金靈活性,也影響了資金配置的方便性,相當於保護了傳統銀行存款,我認為不是一個好消息。


互金直通車


“通知”的目的是規範銀行理財產品,避免惡意競爭,規避風險。

對我們的影響就是“存款收益收緊”。

此次“通知”是通央行於3.10日對外發布的,其中對我們普通儲戶有影響的有兩條:

第一條:降低結構性存款保底收益

我們知道銀行有一種存款產品叫:結構性存款。結構性存款的收益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保底收益,也就是無論所掛靠的投資衍生品的業績如何,這個收益是保底的,是100%能兌現的;第二部分是分紅收益,分紅收益多少與所掛靠衍生品的業績掛鉤,業績好則分紅多,業績差則分紅少甚至為0。

按照正常情況,結構性存款的保底收益率應該低於相同期限的銀行定存產品收益率。

但是銀行間為了競爭攬儲,很多銀行的結構存款產品收益率都高於一般定存收益率。

因此,此次央行“通知”要求各銀行把結構存款保底收益率納入自律管理範圍,以維護銀行間正常競爭。

第二條:取消銀行定存提前支取靠檔計息

根據《儲蓄管理條例》的規定:銀行定存產品如果全部提前支取,按照活期利率計算收益;如果部分提前支取,提前支取的部分按照活期利率執行,剩餘部分按照定存利率執行。

但實際情況是,銀行間為了競爭攬儲,有的銀行定存提前支取採取靠檔計息的方式。也就是銀行會根據客戶實際存入時間以靠近的定存檔計算定期利息,剩餘的按照活期結算,這樣客戶收益就能最大化。

但是這一做法明顯違反了上文提到的《儲蓄管理條例》,是銀行間為了競爭攬儲的手段。

結語

從以上對“通知”的解讀來看,“通知”的目的對銀行來說是為了避免銀行間為了攬儲而“惡意競爭”,降低經營風險。

而從儲戶角度來講,無論是取消靠檔計息還是降低結構性存款的保底收益率,實際上會造成客戶“收益較低”。

評論點贊,腰纏萬貫;關注老劉,越來越牛。


中年老劉聊財經


行發佈《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加強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這個通知對於銀行系統的人來說影響巨大,對我們普通人的影響有兩個層面:從短期看,銀行存款利率會保持基本穩定,甚至有下行趨勢;從長期看,銀行之間為拉存款而開展的惡性競爭會被一定程度上遏制,有利銀行合理控制籌資成本,更加穩健經營,從長期而言對我們有利的。

中國人民銀行出手規範存款利率是給競爭日益激烈的攬儲市場降溫。2020年3月4日,人民銀行下發了《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加強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提出人民銀行指導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加強存款利率自律管理,並將結構性存款保底收益率納入自律管理範圍。這意味著是給當前競爭日益激烈的攬儲市場降溫。全球利率不斷走低的同時,中國央行正在通過力降銀行存款價格,以實現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抗擊疫情的目的,同時對於民間高息攬儲予以整治。




銀行網點那些事


央行近日下發了《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加強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跟我們關係比較密切的有兩個重要內容。

1.各存款類金融機構應嚴格執行中國人民銀行存款利率和計結息管理有關規定,按規定要求整改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等不規範存款“創新”產品。

我們知道,定期存款如果提前支取,只能按照活期利率計息,對於儲戶來說損失較大。很多銀行,尤其是民營銀行,為了攬儲,推出了創新的“靠檔計息”定期存款產品。就算提前支取定期存款,也可以按照最近一檔定期存款利息計息。這對於儲戶來說無疑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是這卻增加了銀行的經營風險,而且違反了《儲蓄管理條例》第二十四條:

未到期的定期儲蓄存款,全部提前支取的,按支取日掛牌公告的活期儲蓄存款利率計付利息;部分提前支取的,提前支取的部分按支取日掛牌公告的活期儲蓄存款利率計付利息

對於靠檔計息類存款的整改早在去年就已經開始了,只不過很多銀行處在整改過渡期罷了。

靠檔計息的取消,對於儲戶來說沒有實質性的損失,關鍵是對定期存款需要有更好的規劃安排。

2.中國人民銀行指導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加強存款利率自律管理,並將結構性存款保底收益率納入自律管理範圍。

結構性存款屬於普通存款和金融衍生品的結合,一般是保本不保息的,但是預期收益率比普通存款更高。截止2020年1月底,我國結構性存款總規模達10.79萬億元。

結構性存款實際上起到了替代原有的被資管新規禁止的銀行保本理財產品的作用。

部分銀行的結構性存款保底收益較高,甚至比一般存款更高,這不但不利於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而且也給銀行增加了風險。

所以,按照這個通知,一些有保底收益的結構性存款,保底收益率應該會降低。

除了結構性存款,普通存款的利率也可能會受到影響。有業內人士分析,存款基準利率自2015年到現在沒有變過,在新規之下,存款基準利率很可能下調。


老萌有個存錢罐


這幾天,被央行發佈的《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加強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所刷屏,該通知也被大家稱之為“存款新規“。

新規內容不是很多,也就不到150個字,但卻包含了非常豐富的內容。

《通知》有三條內容:

一是嚴格執行存款利率和計結息管理有關規定,按規定要求整改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等不規範存款“創新”產品;

二是指導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加強存款利率自律管理,並將結構性存款保底收益率納入自律管理範圍;

三是央行會將銀行執行情況納入宏觀審慎評估(MPA)考核,並指導自律機制將上述情況納入金融機構合格審慎評估。

新規第一條內容,主要是針對之前有些銀行發行的高息智能存款進行了明確的規範。涉及到的產品主要包括智能存款 、銀行大額存單、銀行的特色存款。

其實這一條內容已經不是新內容了,早在幾個月前就有相關銀行收到了窗口指導,並對相關產品進行了整改。

之後,我們便發現民營銀行的“高息“智能存款不見了,要麼停售,要麼下調了利率。很多銀行發行的大額存單,在宣傳的時候,也取消了“提前支取,靠檔計息“這一特點。

監管部門認為,民營銀行的高息智能存款 ,涉嫌高息攬存,而且會引起不當競爭,引發了存款大戰。而“提前支取,靠檔計息“則違反了“儲蓄存款管理條例“。

對我們來說,表面上看,利息低了,我們的收益就少了,提前支取按活期計息,也損害了我們的收益。但實際上,這樣可能使我們購買的產品更加安全。

新規第二條內容主要涉及到結構性存款。去年10月份發佈了結構性存款新規,規範結構性存款亂象。但仍有些銀行,借“結構性存款“之名,行“高息攬存“之實。保底利率設置過高,違反了MPA對存款利率上浮比例的要求。所以新規要求將結構性存款保底利率納入自律管理範圍,但結構性存款整體上的收益並不受影響。

這點對我們來講影響不是很大,因為結構性存款新規之後 ,大部分的銀行已經規範了自己的產品,結構性存款保底利率也基本是符合要求的,只有少數銀行產品不符合要求,面臨著整改,對存量業務應該不存在影響。

當然本次存款新規還有一方面的意義在於降低負債端利率,那麼資產端利率的下行壓力就不是那麼大,對於銀行來說,有正面積極的意義。


南公子


3月9日央行發佈《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加強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

通知中提出,一、各類存款類金融機構應嚴格執行中國人民銀行存款利率和計結息管理有關規定,按規定要求整改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等不規範 “存款”創新產品。

二、中國人民銀行指導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加強存款利率自律管理,並將結構性存款保底收益率納入自律管理範圍。

三、中國人民銀行將存款類金融機構執行利率存款利率管理規定和自律要求情況納入宏觀審慎評估(MPA),同時指導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將上述情況納入金融機構合格審慎評估。



我們來看一下這些通知中的規定,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1、關於第一條中國人民銀行指導市場繼續對存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等不規範存款“創新”產品進行從嚴整改。這項主要是針對各大商業銀行的不規範競爭,所導致的市場混亂從而侵害儲戶的權益時有發生,經過整改後金融市場會相對更加規範了。市場規範後可能會使我們的定期存款和大額存款利息等都有所下降,但相對儲戶賬戶的安全性卻提高了很多。

2、關於第二條結構性存款的規定,也是使我們存款人的風險相對降低了。為什麼這麼說呢?那我們來看一下結構性存款:是指商業銀行吸收的嵌入金融衍生產品的存款,也就是說他通過與利率、匯率、指數等的波動掛鉤,或者與某實體的信用情況掛鉤,使存款人在承擔一定風險的基礎上,獲得相應收益的產品。銀行大多數與結構性存款假結構替代了保本理財。雖然高息攔儲講究共性的存款,在短期內緩解銀行流動性的壓力,讓儲戶得到一定的收益但相對的提高了儲戶賬戶的風險性。同時這種競爭的亂象會增加銀行的成本,同時增加了整個金融市場的壓力。

3、通知規定,把金融機構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踏入了合格合格的評估中,更加規範了金融市場的自律定價機制的操作,金融機構向一個健康的方向發展,讓普通儲戶在金融市場自律機制競爭中受到錯誤的引導和傷害,所以這些的規定和措施讓我們得到了更多的實惠。


因此總的來說,根據金融市場的發展,國家政策的出臺,不斷的調整金融市場銀行不合規範的行為。有的商業銀行為了短時期的利益,而使不良手段進行競爭或者打壓同金融行業的行為,使金融市場競爭亂像從生,通過此通知中的規定規範金融市場像一個更加健康,正規、平穩、為老白姓服務的方向發展,讓我們普通的儲戶的權益和賬戶更加安全有保障。


財金大仙


廣大儲戶應該仔細看一下這個文件。其實文件中的大多數內容在前幾個月已經被執行了。此次,只不過用公開通知的形式明確表達,但是從其中,我們看到了中短期各類銀行存款產品的趨勢。

但是利率市場化進程開了倒車,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創新,保護了落後,銀行不動腦子,躺著靠存貸差賺錢的時代又回來了?

1.整體存款利率水平將逐步下移。德先生在半年前就已經評估到,持續再給大家提醒,抓住存款紅利。此次文件已經明確告知,未來貨幣市場寬鬆,貸款利率下行,存款利率也要隨之下行。之前那些超過年化利率5%的存款產品,未來一段時間肯定不存在。年化利率超過4.5%的存款產品,都已經是好產品了。

2.結構性存款又重新迴歸到過去的嚴管狀態。過去的假結構性存款,正式宣告退出市場。其實在去年的四季度已經逐步減少,但是此次用正式通知的形式,講述了這一事實。真結構性存款特點就在於有一個下限保底收益率,監管部門將對此保底率進行嚴格管控,不會讓它抬升的很高,以免整體抬升銀行存款利率水平。

而真結構性存款的上限利率,只有在產品結束後進行計算才能得到。那麼從此又重新進回到拼產品管理團隊,拼歷史業績的正常競爭態勢了。但是目前不建議購買此類結構性存款,因為金融市場在大幅動盪,稍有不慎可能都會虧損。

3.將之前所提到的,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的算法,正式採用通知進行了確認。利率的計算不是一個約定利率,必須按照支取日掛牌公告的活期儲蓄存款利率進行計算利息,而不得以約定定期利率來結算。這個就對智能存款產品以及大額存單產品產生了比較大的衝擊。對於在滿期之前的提取適用利率做了一些界定。

但是德先生看到銀行也同時在做創新,很多銀行將本行的掛牌公告利率做了調整。將整體公告利率進行了大幅抬升。那麼當智能存款產品或者大額存款產品發生提前支取時,可以按照本行的掛牌公告利率進行結算,這可不算違規嘍。這個創新已經多家中小銀行在運用。

雖然我國的利率市場化從2013年開始探索,到2015年大額存單出現,從2016年開始智能存款開始出現。整體存款市場迎來了一波小牛市,也給喜歡儲蓄的廣大儲戶帶來了福音。但是此次的通知確實是拔了一盆涼水。

從此儲戶都知道了,我們還有一個利率自率委員會。這個委員會其實是防止存款利率過高增長,以防止惡性競爭的名義進行利率的管制。此次是從後臺走向了前臺。目前因為我們面臨這疫情過後的復工,以及經濟發展,所以存款利率降低是有利於整體經濟運行。但是絕不有利於儲戶的利益。

其實利率自由化並不代表著利率無限上升,市場會慢慢的進行利率分層,有些銀行利率高一些,有些銀行利率低一些,有些產品高一些,有些產品低一些。但是自律委員會如果變成了扼殺創新的大手,那麼利率自由化很難在市場中建立起來。

還可以去買一些中小銀行的特色銀行存款利率產品,他們一般都以專項存款或大額存款的形式出現。利率一般都在4.5%~5%之間。這可能現在變成了最高利率水平,未來估計還會進一步下降,可能未來能見到最高利率,就是大額存單的最高利率,也就是4.263%左右。

德先生講金融和理財由專業變得通俗。跟隨德先生得到最簡單的答案和最實用的解決之道。覺得好關注我!再多點點贊。


勻楓財技大兜底


近日,央行發佈《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加強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對關於人民幣存款的規章制度進行了調整。那麼這個規章制度具體有哪些內容呢,對我們有什麼影響?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主要內容】

《通知》主要內容包括:

一是嚴格執行存款利率和計結息管理有關規定,按規定要求整改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等不規範存款“創新”產品;

二是指導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加強存款利率自律管理,並將結構性存款保底收益率納入自律管理範圍;

三是央行會將銀行執行情況納入宏觀審慎評估(MPA)考核,並指導自律機制將上述情況納入金融機構合格審慎評估。

央行表示部分銀行保底收益率明顯高於一般性存款利率,不利於維護存款市場競爭秩序;另外靠檔計息產品違反了《儲蓄管理條例》的相關條款。

至於MPA,就是一種考核標準,就跟小馬讀財對P2P評級標準一個原理。

【結構性存款是什麼?】

在之前的節目中,小馬讀財也提及過銀行存款的四種形式,“大、定、活、結”,其中“結”就是結構性存款了。

通常認為結構性存款是保本保息的,但小馬讀財認為只是保一部分本息。接下來我們講講結構性存款的幾個知識點:

1、結構性存款大部分用於普通存款,一小部分是買了衍生性產品;

2、正因為有衍生性產品,所以預期收益高,但面臨高風險;

3、結構型存款保本部分是指存款部分,購買高風險衍生品部分是不保的。

這裡要說的是,高風險資產佔比非常小,一般情況下即使發生風險,也虧不到本金。

【結構性存款能投嗎?】

那結構性存款能投嗎?我們先來說說結構性存款的兩個優點:

1、小風險高收益,是以小博大的典範,即使博不到也影響不了本金,如果博到那麼收益遠遠高於存款利息;

2、比P2P靠譜得多,透明得多。

雖然結構性存款有一定的優點,但要不要投還要取決於兩點:

1、看歷史業績,業績越好越值得投;

2、還要看市場,到底是投了期貨還是股票,兩者的前景是怎麼樣。

【總結】

綜上,央行發佈了《通知》,目的是對存款利率市場進行了規範,作為小老百姓都會受到影響。其中結構性存款只能部分保本保息,所以我們在挑選的時候,務必擦亮眼睛。

以上內容僅代表小馬讀財觀點,並非標準答案,小馬讀財也不提供標準答案,如有質疑歡迎提出,我們歡迎高質量的不同聲音與我們共同探討與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