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母心打敗專業性,《安家》陷入“懸浮”桎梏

聖母心打敗專業性,《安家》陷入“懸浮”桎梏

文 │ 夏天

孫儷主演,六六編劇,豆瓣評分6.2。

在近期熱播的多部職場劇中,《安家》是唯一一部豆瓣評分超6.0的作品。但在“收視女王”孫儷與“金牌編劇”六六的組合下,從牽動中國式家庭數十年的“買房”話題切入,輔以極易戳中大眾痛點,引發觀眾共鳴的題材,《安家》交出的成績單顯然算不上出色。

《安家》懸浮嗎?當然不。曾經打造《蝸居》《雙面膠》等多部現實主義題材作品的編劇六六,擅長於小人物的描寫與刻畫,嬉笑怒罵生動形象,有偏激有扭曲有刻薄,時而狗血時而激烈時而快意恩仇,由她掌舵,《安家》至少市井氣是足夠的。兩位店長房似錦與徐文昌,一位對外辣手反擊,對內冷血整肅,一位優柔寡斷、善良佛系,代表著兩種職場觀念的對撞。五位店員裡謝亭豐老油條但明事理,樓山關慢熱愚笨但忠厚老實,朱閃閃不求上進但為人坦率,每位都各有其鮮明形象與市井特徵。

圣母心打败专业性,《安家》陷入“悬浮”桎梏

在呈現房屋中介職場生活上,在個人層面,小到作息受影響吃飯不規律,大到風吹雨打受客戶刁難,在行業層面,物業壓榨、同行壓價競爭、同事搶單等職場現象,都有所呈現,寫實性與專業性兼具。而在聚焦社會話題方面,這項六六擅長的領域中,已婚成功男性為小三買房、二胎家庭換房、男方父母出錢房產證上是否加女方名字等現實話題,同樣一個也沒落下。

人物立體、職場生活聚焦、選取的社會話題來自於現實生活,但《安家》還是因情節懸浮引發了不小的爭議。“我的戲做不了這樣,因為我沒有這樣的想象空間,我只能實事求是。”近期接受媒體採訪時,六六曾坦言,當片方邀請她改編日劇版《賣房子的女人》時,她本能反應是拒絕的。最終《安家》採用原版《賣房子的女人》的故事架構,進行了全方位本土化設計。

改編後的《安家》的確是帶有六六色彩的作品,但就如她所言,跳脫不出自己生活經歷創作的六六,讓《安家》長板與短板一樣鮮明。

人設的確接地氣,但未能避免套路化

“沒有我賣不出去的房子”。

當孫儷飾演的房似錦兩眼放光,自信說出這句話時,中國版《安家》與日劇版《賣房子的女人》正式發生第一次大重疊。身著黑衣,推著行李掛著雨傘,像裝進套子裡的人般刻板專注,房似錦一出場便有著原作三軒家萬智的狼性與職業性。將十幾年難賣出的跑道房賣給因二胎需要置換新房的宮蓓蓓一家,人物性格與能力迅速凸顯。

但自此之後,《安家》人物走向與情節發展則駛向了另一跑道。從《王貴與安娜》裡憨厚純樸的王貴,到《蝸居》裡自視過高的郭海萍,作為大眾中的一員,不吝時間田野調查的六六,擅長於小人物的塑造。房似錦平時用著破爛的筆記本,工作時站在高處拍全景,還不忘把凳子擦拭乾淨;家境貧寒的樓山關,為省飯錢每次將剩菜囤到辦公桌裡;不思進取的上海女孩朱閃閃,對著名牌包包望眼欲穿;看似衣冠楚楚的王子健,為了給客戶留下好印象親自清理馬桶,在編劇、演員、導演的合力下,《安家》有著諸多細節,展現出底層人物的辛酸與昂揚。

圣母心打败专业性,《安家》陷入“悬浮”桎梏

五位店員每位都各具中國特色與代表性,而儘管主人公房似錦撬單、私自裝修房屋引來懸浮爭議,但在原作基礎上進行本土化改編,被生活所迫一直矇頭狂奔的人設的確塑造得成功

另一主人公徐文昌則是劇中主要人物中唯一一位不用為生活發愁的人物。由於有上海相關背景與生活經歷,六六對於上海人的觀察也是細緻且獨到的。在《蝸居》《雙面膠》聚焦滬漂之後,土生土長的上海人徐文昌有著上海男性的典型特質,性格溫和、擅長廚藝,狼狽時也極注重體面。人設來源於生活,且細節紮實,讓《安家》在人設層面脫離了懸浮感。

再加上六六的文字詼諧幽默,能把簡單的生活描寫得細緻生動,《安家》中的臺詞同樣能讓人捧腹。不過遺憾的是,為了給人物添加更多戲劇化設定,助推情節發展與情感線升溫,房似錦與徐文昌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套路化。

圣母心打败专业性,《安家》陷入“悬浮”桎梏

六六在接受媒體採訪中表示,原作對三軒家萬智敢住凶宅等充滿“狼性”的性格形因沒有交代,所以在《安家》中為房似錦安排了重男輕女的原生家庭困境。且不說在當代,激發女性矇頭向前的困境並非只有原生家庭這一項原因,在《都挺好》《歡樂頌》熱播,以蘇明玉、樊勝美為代表的女性人物成功符號化後,藉助原生家庭打造美強慘人設,母親一開口即索要一百萬,這一設置在當下的確顯得有些單薄,且不夠有新意。

六六作品中常出現的母題“出軌”,這一次被安置到了男主人公徐文昌身上。母親因父親出軌自殺,對父親的不諒解延續至成年生活,對妻子背叛零容忍,這一設定都有種濃濃的六六式熟悉感。在情感線的刻畫上,在21世紀現代社會生活中,採用男女主人公假扮同居女友,契約合租的方式進行勾連,著實經不起推敲。這一項在偶像劇中常出現的老套橋段,讓《安家》失去了一分真實。

人設寫實,但人物背景的戲劇化與情感線的強行推動,讓《安家》的“現實主義”有些夾生。

專業性真實,但職場戲略有戲劇化

從職場劇角度出發,《安家》存在著類似的搖擺。

清一水穿上工作制服、上班前在門店外跳“抓錢舞”,喊著雞血口號提振士氣,這都是房屋中介行業常見,並且觀眾也都不陌生的場景。樓關山為了帶客戶看房來不及吃午飯;朱閃閃悶在卡通服裡在街上發傳單;房似錦接連打電話溝通賣房之事被客戶訓斥騷擾;魚化龍帶客戶看房等了一天卻被放鴿子,這都是來源於中介現實生活的細緻情景,在專業性呈現上,《安家》是過關的。

但到了行業層面,為了更為戲劇化且鮮明的展現中介職場競爭態勢與人性衝突,劇中對房屋中介之間壓價競爭,小區物業收“保護費”亂象,都進行了略微誇大的處理。阿拉丁用低中介費搶佔客戶,因沒做產調沒能為客戶排除風險導致房子被查封,客戶找上門索賠,阿拉丁卻因10萬中介費就選擇了連夜搬家;小區保安家孩子生重病,物業組織募捐,作為中介的主人公揭穿物業黑吃黑現象引發血毆,這都是為了呈現行業亂象,較為脫離生活的戲劇化呈現。

圣母心打败专业性,《安家》陷入“悬浮”桎梏

而在職場呈現上,創作者浪漫主義寫法的融入則更為直接。朱閃閃兩年未開一單,樓關山業務能力欠佳,老油條謝亭豐不守規矩,在“老好人”徐文昌庇護下,這群來自四面八方,滿身缺點但充滿善意的人物,構建出的職場連接,倒有些類似於《編輯部的故事》《武林外傳》情景劇烏托邦式人物關係。這讓《安家》有了些人情味,同時也帶來了懸浮化的危機。

在職場阻力設置上,房似錦被調往安家天下,3個月內取代徐文昌並且“繳槍再殺”,只因其領導與徐文昌的私人恩怨,試圖阻止後者在公司內部的晉升,這樣單純化同時又些陰謀化的職場競爭,同樣有著推敲空間。

在微觀細節與個體人物呈現上可圈可點,但一到宏觀層面,暴露出的問題就越明顯。在社會話題呈現上,《安家》的漏洞同樣如此。在《安家》中,二胎家庭換房、男方父母出錢購房、房產證上要不要加女方名字、為買房假離婚、買賣凶宅、已婚成功男士為小三買房等社會熱門話題均有出現,但大多都淺嘗輒止,未充分展開。尤其在房本上要不要加女方名字這一熱點話題上,只是在簽訂房屋合同時,拋出問題後很快就被女方懷孕,男方父母妥協而解決,未免有些遺憾。

圣母心打败专业性,《安家》陷入“悬浮”桎梏

《蝸居》聚焦房奴生活,《雙面膠》裡有婆媳衝突,《心術》呈現醫患關係,六六擅長於對於小人物辛酸刻畫與人性精準的把握。但縱觀其作品時間脈絡,不難發現,不再侷限於家庭生活、婆媳關係裡的柴米油鹽,六六作品正在逐漸從家庭生活走向更廣闊的社會。這或許與創作者試圖突破自我的嘗試有關,但隨著家庭戲份的比重越來越小,觸及的社會話題越來越宏觀,在後者上的不成熟之處就顯露得越鮮明。

截至到目前,《安家》最讓人印象深刻的畫面,仍是《蝸居》裡海清與蘇淳飾演的夫婦,10年後重聚《安家》為換二房拼盡全力的場景。有了海清飾演的宮蓓蓓,一家五口蝸居在1居室中,坐在馬桶上辦公,疲憊的發著呆,才有著在跑道房的樓頂上,對著天窗外星空的嚮往。這都是極為細緻的生活化場景的呈現,也才是創作者更為擅長的部分。

聖母心打敗專業性,才是懸浮的根源

“我們只負責賣房子,給不了房子裡的幸福,不要把自己架在道德制高點上下不來,我們只是替他們找房子的工具。”

面對徐文昌不接闞文濤為小三購房這一單子,房似錦這樣說道。這是兩人在職業觀念上發生的一次強烈碰撞。最終以房似錦挨闞太一巴掌,瞭解徐文昌原生家庭之痛後,選擇不幫客戶小三買房而告終。在房似錦與徐文昌兩套職場觀念裡,作為唯一正常的房屋中介房似錦,被馴化為善良佛系的徐文昌一派。

在專業性與聖母心的這場對壘裡,為主人公增添各色人性背景與“合理”理由,讓“聖母心”取得勝利,這也是《安家》人設寫實、專業紮實,但招來懸浮爭議的根源。

在討論這樣的設置為什麼不合理之前,我們首先需要探討《安家》在賣房方面不得不採用的“單元化”劇作形式。此前,在談及同樣聚焦房屋中介題材《我的真朋友》時,骨朵就曾提及,單元劇形式中,主人公猶如串聯著多顆珍珠的項鍊,與故事中的人物發生關聯。

圣母心打败专业性,《安家》陷入“悬浮”桎梏

在這種主線與支線相交叉的敘事模式裡,起串聯作用的主人公,需要有充分的動機介入支線故事中。例如探案劇、懸疑劇、律政劇中,主人公揹負著破案使命,串聯各單元,並通過支線劇情解決自身面臨的困惑和難題。

《我的真朋友》“懸浮”的根本原因,是作為房屋中介的主人公,不以賣房為動機,而是在“真善美”的驅使下以救世主身份協助買房人解決生活困境。這一創作漏洞《安家》創作者是明瞭且警惕的,但遺憾的是,在現實性敗給聖母心的對壘裡,創作者仍舊沒有放棄這一思維模式,選擇了“曲線救國”,以加強中介介入理由的形式展開。

劇中,創作者儘量讓買房人與房屋中介徐文昌或其員工產生深厚情誼。例如包子鋪的兩位老人,是安家天下的街坊鄰居,員工每天光顧生意,在他們買房時給出按揭還是全款的建議,看似顯得合情合理。成功人士闞文濤,與妻子創業起家前的第一套房就從徐文昌手中買入,所以當他提出為小三買房時,徐文昌可以選擇果斷拒絕。

圣母心打败专业性,《安家》陷入“悬浮”桎梏

強化買房與賣房人的私交,儘量讓主人公作為中介介入買房人的故事中顯得順理成章。

另一反面,創作者還同時強化員工之間的情誼,強調他們人性中“真善美”的部分,為戲劇化賣房找到依託理由。所以在實習生魚化龍開第一單時,房似錦出主意,設計讓影響賣房因素的隔壁房主賣房搬家,徐文昌假扮路人引導購買學區房,謝亭豐託關係找入學名額,全員“瘋狂”上陣為這一單盡心盡力。

然而,這看似善意熱血的情節設置,實則十分經不起現實的推敲。並且從劇作層面上來看,不論是強化哪類人物私交關係,在買賣房屋這件除了當事人,連親戚朋友都難插上話的人生大事上,中介的強行介入與強行解決都是極不合常理的。這一底層邏輯讓《安家》在紮實的專業細節中,中介不止為賣房而存在,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為了解決買房人的困境而存在,處處充滿了無私的聖母心,有了現實的種子,卻難以落地於現實的土壤。

徐文昌這套充滿善意的為人處世邏輯沒有錯,在劇中呈現這兩種價值觀的對撞也沒有錯,但這的確不是存在於房屋中介從業者中的價值觀對撞。借用房似錦此前的話來說,不要妄想著解決問題,“只負責賣房子”。現實中,作為一名合格的中介,為消費方提供所需的產品,才是唯一任務。

更為重要的是,牽扯到“房子”的諸多現實問題,要解決起來本就非常棘手,並非寥寥幾筆單元式結構就可概括。一邊想要凸顯現實性,一邊又拋不下聖母心,劇中這樣的撕扯情節隨處可見。按照目前的情節發展來看,創作者有意讓“聖母心”取得勝利,《安家》後續恐難擺脫懸浮之感。

圣母心打败专业性,《安家》陷入“悬浮”桎梏

值得一提的是,日劇版《賣房子的女人》每集50分鐘,一季共10集,到了中國版《安家》,同樣的單集時長,總共卻有53集。在更為精簡輕巧的原作中,沒有過多感情線困擾,作為房屋中介的三軒家萬智,幫啃老族提供可持續維持生活的購房方案,為性少數者提供配套房屋,為其解決了下半生如何與伴侶子女共處一室的難題,尊重多元價值觀,不評價也不妄想著去改變他人的價值觀,介入交易的部分始終和房屋有關。

在各類看似不可能的要求中,為客戶量身定做更為合適的房屋計劃。這也是這部日劇被推薦給職場中人,學習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專業精神的根本原因。

去呈現,而不是去改變,專注於專業性,剋制撒雞湯的野心,或許《安家》遭受的爭議會少很多。

圣母心打败专业性,《安家》陷入“悬浮”桎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