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不只是賺錢,還有忠誠道義


工作不只是賺錢,還有忠誠道義


魯定公詢問:君主使用臣子,臣子服事君主,該怎麼做。

孔子回答說:君主使用臣子應該合乎禮儀,臣子服事君主應該盡心竭力。

孔子這句話,其實是在講君臣之禮。放在現在的環境和條件下,也可以理解為在講老闆和員工、上司和下屬的相處原則。

魯定公所在的時代,三家(三卿)專權, 定公名義上雖然是國君,實際上並沒有實權,得聽三卿指揮。

所以定公就非常感慨,覺得自己君不像君,而他的臣才像君,騎到自己頭上了,所有才有“君使臣,臣事君”如何,這樣一問。

孔子回答說,“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做國君的對臣子應該以禮相待,要尊重他們。臣子們應該對國君忠誠。

什麼是禮?所謂禮,就是國家要有它的規矩, 國家規定下來的,我們一定不能違反,這就是依禮而治。即便是做為國君,也不能以自己的好惡,喜歡和不喜歡來違反和改變固有的規矩。

什麼是忠?所謂忠,就是盡到自己的職責,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在古代,就是做到對國君忠心耿耿,沒有二心,沒有逆心。

孔子的意思是,君臣相處之道,就是各行其道,各盡其份,這樣,君臣之間的關係,自然就能和諧。

當然現在沒有君了,也沒有臣。但將之理解為老闆和員工的、上司和下屬的相處之道,道理其實也是完全相通的。

比如,在公司裡,做老闆的對下屬要以禮相待,對他尊重,特別是對他的人格要尊重,千萬不要對他呼來喝去,也不要把他當做工具。

特別是你制定的規矩,你自己先要遵守。比如上班不遲到,不早退,對人要有禮貌,對工作要有耐心,這些要求自己先要做到,員工才能做到。這就是“使臣以禮”。

反過來,上司交代的工作任務,下屬一定做好,不馬虎,不拖延,不苟且。這樣上司和下屬的相處才會和諧,企業上下必定和睦,公司發展才會興旺。

老闆用人,向來不僅僅是有人就可用這麼簡單,除了講求禮儀,它更是一門學問。

曾子說:“用師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若能把下屬當老師用,能稱王;若能把下屬當朋友用,能稱霸;若只懂得把下屬當奴才呼來喝去的,遲早完蛋。

老子說:“善用人者,為之下。”善於用人的,往往會把人才供在自己之上。這其實和我們現的管理理念中所說的,要用能力比你強的人,是一個道理。

所謂君臣之義,演繹到現在,套用到公司的管理中,我們其實也可以用這樣的角度來理解。

【原文】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 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本文為《古爾讀經典》之《古爾讀論語》系列第53篇,更多內容,請關注本頭條號,查看文章列表。感謝你的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