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9賽季利物浦是怎麼變強的?

房凌


1617賽季,隔廁(抱歉,我對這種給老東家捅刀子的球員毫無好感)在多特和渣叔之間選擇了多特,說利物浦沒有歐冠名額,利物浦買了B計劃馬內。

1718賽季,布蘭特被列為邊鋒首要目標,之後布蘭特選擇留隊,利物浦買了B計劃薩拉赫。

1617賽季開始,利物浦就一直想解決左後衛難題,先後相中了奇爾維爾、門迪、塞塞尼翁,最後買來了羅伯遜。

庫蒂尼奧要轉會,利物浦還想留它,結果留不下來,最後本來只值80m轉會費的它,利物浦要到了160m。

因為卡里烏斯的失誤,利物浦開始找門將,阿利森走入了視野,但他想加盟皇家馬德里,切爾西因為開襠庫要離隊,跟他的經紀人走得更近,簽約困難重重。結果皇家馬德里跟開襠庫談好了,而開襠庫在世界盃之前說可能跟切爾西續約,導致這兩家都放棄了阿利森。

隔廁沒來,在多特徹底迷失了,馬內來了,成就了英超金靴。

布蘭特沒來,進步遠遠慢於預期,薩拉赫來了,蟬聯了英超金靴。

門迪沒來,2年踢23場,塞塞尼翁沒來,卻在英超證明了自己是水貨,奇爾維爾沒來……這個還挺強的,但是沒能強過那個來了的26號,13個助攻邊後衛。

庫蒂尼奧在巴薩還活躍了一段時間,沒過多久又不行了,而160m在利物浦換得了範戴克、阿利森和沙奇裡。

道歉門之後冬窗閃電簽下的世界第一中衛範戴克、金手套阿利森、分期簽下凱塔、從降級隊淘來的維納爾杜姆羅伯遜和沙奇裡、追逐若日尼奧失敗後閃電簽下法比尼奧……

諸多轉會操作,秀得人頭皮發麻,既科學,又反科學,只能說三分天意,利物浦是佔到了。

利物浦的成功,更多的是厚積薄發。

克洛普說,4年之內如果沒拿到重量級冠軍,他就去瑞士執教。

第一年,百廢待興,爭4失利,歐聯決賽失利。

第二年,庫蒂尼奧、馬內、菲爾米諾、拉拉納崛起,馬蒂普打出後場大腿表現,前場重建基本完成,最終以英超第6的陣容爭到歐戰資格。

第三年,庫蒂尼奧高掛免戰牌,拉拉納傷病斷斷續續,薩拉赫的崛起補上了鋒線最後一塊拼圖,克萊因重傷後給了阿諾德、戈麥斯厚積的機會,被壓在板凳上的羅伯遜,也在與曼城一戰中坐穩主力,告訴了莫雷諾什麼是能攻善守,冬窗趕來的範戴克拯救了利物浦的一條防線,張伯倫的突進讓人覺得中場有了希望,中場、後場重建穩步推進,最終以前4陣容爭4成功,還打進了歐冠決賽。

誠然,範戴克的強,和卡里烏斯的幾次精彩表現,讓人忘記了門將這塊短板,以為大耳朵杯近在咫尺。而拉莫斯用一招鎖技和一記肘擊粉碎了這一切。敗走基輔後,利物浦閃電簽下法比尼奧,又補上阿利森這個具備出色選位水準的現代門將,加上凱塔和沙奇裡,利物浦彷彿已經完成了前、中、後三條線的重建。

然而,事實確是一波三折的。凱塔高開低走,法比尼奧遲遲沒能適應,張伯倫重傷,費基爾迷失體檢室外,中場彷彿依然沒人,這時候,米爾納、亨德森、維納爾杜姆三個糙哥練出了糙哥的最終形態——B2B,通過不斷的磨合,凱塔又走向上升車道(雖然又傷了),法比尼奧成了一個後腰位悍匪,即使缺少技術元素,中場重建也馬馬虎虎的完成了。

後衛線上,1718賽季坑了一年的阿諾德和戈麥斯練出了成果,戈麥斯在邊後衛位置上練出了一般中衛難得的回追能力與速度,阿諾德的傳中腳法與反搶水平愈加精進,有一腳精妙傳中狂奔不惜命的蘇格蘭隊長坐鎮左邊,再加上世界盃決賽中衛洛夫倫、曾經的後防大腿馬蒂普、天價強援範戴克阿利森,彷彿已經無懈可擊。然而,戈麥斯、洛夫倫、馬蒂普賽季中段接連受傷,而馬蒂普復出後一度與範戴克契合度不高,導致後防線上左支右絀。最後,馬蒂普練出了一招牛皮糖踢法,重新打造了一支鋼鐵防線。

就是有這種強力陣容,才有了利物浦英超丟球最少、進球第二多,雙金靴+金手套+最佳球員,4人入選最佳陣容,97分英超歷史上第三高分的成就。

可惜碰上了98分,英超歷史第二高分的曼城。

英超的失敗,雖然令人扼腕,但是歐冠的成功,還是讓人很開心的。可是如果不是歐聯決賽和歐冠決賽的兩次失利,積累了決賽經驗,利物浦會不會又一次折戟呢?

拼不盡的鬥志,是利物浦最值得人學習的地方。

05年的伊斯坦布爾,水蛇舞,基情一吻,留下了無數經典。

16年的安菲爾德,洛夫倫留下了一個霹靂無敵帥炸天。

1718賽季的歐冠,利物浦籤運太好了,簡單難度小組,波爾圖,曼城,羅馬,彷彿決賽之前,踢的是困難版歐聯杯+兩回合制足總盃。

於是1819賽季,利物浦面對的挑戰多了不少,安菲爾德也留下了一幕幕經典場景。

聯賽裡,切爾西領先後的嚴防死守,埃弗頓在德比裡拼出了血性,穆里尼奧的曼聯龜縮不出,熱刺的攻勢讓防線左支右絀,紅軍的爭冠之路一度一籌莫展。

於是,我們看見了斯圖裡奇的神仙球,看見了奧裡吉拼到最後一秒的頭球,看見了沙奇裡的雙重摺射,看見了範戴克的極限一防二……

歐冠賽場上,巴黎的三叉戟把利物浦防線攪得天翻地覆,那不勒斯的死亡三小讓利物浦不敢有一絲懈怠,巴薩帶著3:0的比分來到安菲爾德,蘇亞雷斯和庫蒂尼奧似乎準備讓安菲爾德的噓聲給他們加冕。

於是,我們看見了菲爾米諾的捂眼絕殺,看見了阿利森的極限封堵,看見了維納爾杜姆和奧裡吉的梅開二度,看見了阿諾德的靈性角球。

也許,這些看起來與鬥志無關,但如果沒有鬥志,95分鐘的奧裡吉不會去頂那一下球,看見西索科和孫興慜兩個人突進的範戴克不會認真選位,蘇亞雷斯和庫蒂尼奧更是會踩著老東家的屍首踏進歐冠決賽的大門。

優秀的轉會策略,可以讓一個球隊強上一段時間,但是馬有失蹄,萬一高價買來的好苗子沒踢出來,要很長時間才能恢復元氣。

深厚的實力積澱,可以讓一個球隊平穩的強下去,但是碰上打擊,也許會一蹶不振。

只有利物浦這種,即使前路再艱難也能鬥志昂揚一拼到底的球隊,才能挺過這麼長久的艱難歲月。











牛仔懟球


利物浦過去的幾年一直走在正確的路上,只不過是這一個賽季這一系列的正確決策終於有可以看得到的結果了而已。

很多人認為利物浦復興的基礎是克洛普,但是我認為這一切的起源應該是源自於老闆亨利購入利物浦。早在購入利物浦之前,亨利就已經是波士頓紅襪的老闆,並且帶領球隊取得了成功,自從他入主利物浦以來的一系列操作似乎這不是一支足球俱樂部,而是一支典型的北美四大體育聯盟的球隊。對於關注棒球籃球等北美體育項目的球迷而言,利物浦的很多操作風格太令人眼熟了。

第一,對主帥的使用風格。

北美四大體育聯盟與歐洲足球聯賽有本質上的不同,北美四大體育聯盟的球隊一個賽季打得不好是會得到獎賞的,也就是好的選秀權,還不會受到降級的懲罰,而歐洲聯賽踢不好就是踢不好了,只有罰,沒有獎。所以北美的球隊容許在一個賽季裡打醬油陪太子讀書等年輕球員累積經驗,或者擺爛重建,而歐洲的球隊卻不行。他們要麼就要保級,要麼就要爭歐戰資格,要麼就要爭冠,賽季初定下目標,賽季後有沒有達到一目瞭然。在歐洲聯賽的風格下,當球隊戰績沒有達到預期的時候,主帥就是理所應當的背鍋俠,換帥也是家常便飯。

相反在北美體育聯盟中,教練得到的時間更長,只要球隊展現了一定的希望,教練留守的幾率是很大的。或者說,在歐洲足球俱樂部中,大多數老闆看重的是有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榮譽,比如聯賽冠軍,盃賽冠軍或者理想的排名等等。而在北美的體育聯盟中,老闆看重的會是主帥是否能夠給球隊帶來希望,或者有什麼亮點。

歐洲足球中,主帥下課是因為沒拿出理想的硬成績,而北美的體育項目中,主帥下課則更有可能是因為沒有給球隊的未來帶來希望。

看著亨利治下的利物浦對主帥的信任程度。12/13賽季,羅傑斯帶隊的第一個完整賽季打出了第七名的成績,這還是建立在賽季淨投入六千萬的基礎上,也不過比前一個賽季進步了一個名次而已。從硬成績而言,這個賽季羅傑斯的表現並不算出色,但從實際質量而言,進球數從47提升到了71,淨勝球從7提升到28,積分從52提升到61,這些都是可喜的進步。儘管名次並不算特別理想,但羅傑斯留任了。

而之後的14/15賽季,相比於前一個賽季聯賽第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