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科學》白彥鋒等:重大疫情下的財稅政策研究


《財政科學》白彥鋒等:重大疫情下的財稅政策研究

標題:重大疫情下的財稅政策研究——對美國經驗的借鑑與啟示

單位:中央財經大學

刊期:《財政科學》2020年第2期


內容提要

財稅政策可在重大災害下的減災賑災中發揮極為重要的作用。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之一,豐富應對災害的財稅政策的認識有重要意義。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發達經濟體,國土面積廣闊,所受的自然災害類型比較多,其在應對重大災害方面具有豐富經驗及較為完備且先進的體系。本文通過總結研究美國聯邦政府應對重大災害時一系列財稅政策如賑災撥款、稅收優惠、援助貸款、監管便利等,學習其中比較科學的成分,借鑑其有益的做法和經驗,對應對本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給予財稅政策建議。

關鍵詞:

應急財政 公共財政 災害援助機制 財稅政策

文章思維導圖

點擊看大圖

《財政科學》白彥鋒等:重大疫情下的財稅政策研究

精彩內容摘編


借鑑與啟示

美國重大災害下財稅政策的優點在於體系較為完善,資金準備較為充分,援助的確定性和可預見性較強,多數援助計劃以法案形式存在,覆蓋面較廣,整合度較高。但是由於各級政府間錯綜複雜的關係,導致存在對災害錯誤估計、賑災計劃響應遲緩、各級機構間溝通不暢、在短時間內調配資源的機會成本高等問題,以及資金支出與執行監督的分離導致救災資金支出效率低,存在重複與浪費,在公平性上也表現較差。

我國應對重大災害的財稅政策,包括了常規的財政撥款、稅收優惠等,例如汶川地震時,財政撥款援助金額高達843.8億元,財政部發文規定相應稅收優惠,包括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在內的八類稅的稅收優惠,由於地震災害受到財產損失的企業與個人可以減徵所得稅等;魯甸地震時,對某些嚴重的災區甚至可以免徵企業所得稅,為了促進災區恢復生產與就業,還將符合條件的企業招用人數與稅收抵免聯繫。在應對2003年非典疫情時,由於準備不足,當時財政資金較為緊張,財政部發文調整中央部門預算,壓縮會議、差旅等費用用以疫情防治,其規定,患者救治費用與包括一線醫療人員補助在內的醫院相關開支由地方財政負責,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困難地區給予50%的補助,快速診斷試劑的產購費用由中央財政負責;在稅收優惠方面,部分政策表現出了地區和行業針對性,普遍性優惠如捐贈的防治疫情所用醫療物資免進口關稅且允許稅前全額抵扣以及延長申報期限等,也有針對受影響較嚴重行業的,如規定從2003年5月1日至9月30日對餐飲、旅店、旅遊、娛樂、民航、公路客運、水路客運、出租汽車等行業,包括中央收取的文化事業建設費、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三峽工程建設基金、農網還貸資金、庫區維護建設基金、民航基礎設施建設基金、水路客運附加費、城市教育費附加等實行全部免收,此外,對民航、鐵路的旅客運輸業務和旅遊業免徵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區針對性主要體現在對疫情重災區北京市的針對性優惠政策,如免徵北京市經營蔬菜的個體工商戶應繳納的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個人所得稅,以及對符合規定的賓館、飯店等減免土地使用稅。人民銀行則要求保持貨幣信貸總量適度增長,對受非典型肺炎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和地區實施適當信貸傾斜。

為了應對本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我國也採取一系列財稅政策,為維持社會經濟穩定努力,與美聯儲減災措施相似,人民銀行保障醫用、生活物資生產企業信貸支持,保證受疫情影響的企業資金融通,減免金融服務費用,給予銀行一定監管彈性並適當下調貸款利率,採用多種方式釋放流動性,國稅總局也對符合規定的進口醫療物資免稅,並給予受影響納稅人申報納稅期限寬限,財政部則發文對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貸款給予財政貼息支持,落實患者救治費用政策及按規定用財政資金給予參與防治工作的醫務人員工作補助。我國可以通過學習借鑑,進一步完善災害下財政政策體系通過改革促進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第一,建立多層次、分步驟的財政政策災害響應、救援系統,短期政策強調穩定,保障人民生活物資、賑災物資的供應,刺激企業積極生產易耗賑災物資與救災人員參與積極性,及時抑制災害造成的不良影響;中期政策強調恢復,建立健全與災難分級體系相適應的賑災政策庫,如災難貸款、災難援助計劃、災難稅收抵扣等,將常態化賑災政策與臨時政策相結合,起到刺激經濟、保證經濟恢復及平穩增長作用;長期政策強調改進,針對災情中暴露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財政投入及引導社會資本投入。第二,提高預備費提取比例,實行預備費基金式管理,以巨災保險、賑災基金等多種方式保障災害到來時應急財政資金供給,提高財政資金利用效率,降低響應與恢復的財政壓力。第三,加大對公共事業的投資,加大對醫療研發支持力度,增強防疫抗疫能力,促進“十三五”規劃健康中國建設目標實現,築牢社會保障網,降低人們的預防需求、刺激內需,降低下一次疫情爆發的幾率和造成的傷害,減少對社會投資的擠出。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我國重要的經濟動力——服務業、製造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在2020年初一次對中小企業調查中,絕大多數被調查企業現金維持時間不到3個月,預計營業收入下降20%以上,而中小企業由於規模小、擔保少,民間資金和商業金融機構都存在一些顧慮不敢給予貸款或投資,或許我們可以從美國應對災害的財政政策中獲得一些啟示:短期內繼續利用財政補貼與稅收優惠繼續刺激防疫物資的生產,保證防疫工作的順利開展。在長期吸取先前抗災實施的財稅政策的經驗與教訓,一是在政策制定和執行上,可以在地域、行業上有所傾斜,適度加強對湖北等重災區的支持力度,使得災區在經濟發展水平和治理能力等方面能迅速恢復與穩步提升;適度向農民、鄉鎮企業傾斜,保障他們對流動資金、流通渠道的需求,疫情導致養殖業“斷糧”、無法出貨,種植業無法運輸,給農民造成嚴重損失,而農民卻又是風險承受能力最弱的那一部分人,切勿讓農民因疫返貧,保護脫貧攻堅成果,保證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體要求實現。二是加大投資、刺激經濟、保證經濟平穩增長,在財政支出方面,首先,把握時間窗口,集中出臺一批補短板、著眼長遠的投資項目,兼顧短期刺激經濟和長期發展的需要;其次,學習美國聯邦對小企業、農業等金融賑災,設立國家中小企業救助或振興基金,以此作為中小企業的賑災貸款;再次,創新金融工具,如進一步促進產業鏈金融發展;最後,推出資金支持計劃,為企業提供信用背書,提供融資差額補足等。在稅收優惠方面,首先,可以仿照應對“非典”時加快出口退稅支持外貿企業的做法,放寬增值稅留抵稅額退稅優惠的條件,增加企業流動資金;其次,給予資本收益一定所得稅優惠,鼓勵企業股東增資與民間資本投入,降低財政資金壓力。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我們要積極採取相應政策措施,保證總體戰略目標的如期實現。

本文刊載《財政科學》2020年第2期,歡迎訂閱!


《財政科學》白彥鋒等:重大疫情下的財稅政策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