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取捨,很重要


學會取捨,很重要


在狼確定目標後,它們從來都不會毫無目的的去攻擊它們,而是先了解對手,它是否可以成為自己的口中之物,然後再抓住機遇;在面對目標時,狼學會了取捨,所以狼的一生在攻擊目標時很少失誤。

操兵如狼,進退取捨也要會使用。學會取捨,人生才能做到濃入而淡出,才能超脫自然和恬淡生活。看透得失的道理,會更加輕鬆把握一切而笑看雲起雲落、鳥飛鳥歸。

魯迅先生曾經對“拿來主義”做過一番的評論:“我們要學會取捨,對於好的東西,諸如西方的先進技術,我們要‘取’,要拿來。對於又好又壞的,我們可以取他好的一面,如鴉片,可送入藥房,對於無用的如‘姨太太’,我們要‘舍’。”

上述的一段話告訴我們:要學會取捨。的確,當今正處於改革開放時期,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我們要學會取捨,正如同打開一扇窗,我們既要呼吸新鮮空氣,又要防止飛蟲進入。對於好的要取,對於壞的“糟糠”便要舍。

現代的人很喜歡包裝自己,將自己包成“洋”貨,自以為很前衛,很“酷”,但卻不知其實不過是取別人的糟糠而已。有一則報導:一家方便麵廠用幾百萬向國外購得一套製造方便麵的流水機器,結果卻安裝不了,一問才知道是國外已被淘汰的七十年代的機器。如此“取”的損失可真是代價慘痛。所以,學會取捨就顯得更重要了。孔子日:“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古人尚且如此,那我們呢?那家廠的“取其糟糠”便是讓國家蒙受巨大損失。如此“借鑑”我們要不得。因此我們一定要學會取捨。

在現代開放的經濟浪潮中,會有很多新鮮事物進入我們的眼界,由於我們有正在可塑性較強的時期,各方面不夠成熟,且模仿能力較強,所以,我們更要學會取捨,取其精華,舍其糟糠;不要好壞一齊接受,一不小心,便會“一失足成千古恨。”終身悔恨不已。

但願在以後的生活中,不要出現那些不好的事情,多一些“取其精華”,少一些“取其糟糠”,做到取捨得當。

一個年輕人非常羨慕一位富翁取得的成就,於是他跑到富翁那裡詢問他成功的訣竅。

富翁弄清楚青年的來意後,什麼也沒有說,轉身就到起居室拿來了一隻大西瓜。青年迷惑不解的看著,只見富翁把西瓜切成大小不等的三塊。富翁把西瓜放在青年的面前說:“如果每塊西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你會如何選擇呢?”

青年盯著最大的那塊說:“當然是最大的那塊了。”

富翁笑了笑說:“那好,請用吧。”

富翁把最大的那塊西瓜遞給青年,自己卻吃起來最小的那塊。在青年人還享受最大的那塊西瓜的時候,富翁已經吃完最小的那塊。接著,富翁微笑著拿起剩下的那塊,還故意在青年人眼前晃了晃,大口吃了起來,其實,那塊最小的和最後一塊加起來要比最大的那一塊大的多。

青年明白了富翁的意識:雖然富翁吃的西瓜沒有自己吃的大,卻比自己吃的要更多。

如果沒有西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富翁獲得的利益自然比這個年輕人多。不要被眼前的利益衝昏了頭腦,適時的放棄眼前的利益,是獲得更大成功的前提。

取捨之間,彰顯智慧。人生的成敗在於取捨。有能者善取,通悟者懂舍。取捨有道,張弛有度,便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那什麼才是我們應取的,什麼又是我們該舍的?

魚和熊掌,是不可兼得的,則舍魚而取熊掌。這便是取捨的基本境界——擇優而從之。從某種程度上說,這可以反映個人志向的高低。志向高的,才會選擇熊掌;志向遠的才會有能力去取熊掌。正如大鵬與晏鳥雀,一個胸負壯志,在蒼穹下振翅高飛俯瞰大地;一個心胸狹窄,在樹林間胡亂穿梭不曉青天。所以取捨的第一層含義,便是要我們樹立遠大理想。

生和義,也不可兩全的,於是便捨身或者取義。這便是取捨的更高境界——通悟。世間萬物,皆不能永存,今日取得也終有一天會消逝。只有有限之上的無限,才是永恆,才是真正該取的。以人度之,這便是生存之上的思想與精神。有人一生無憂無慮,然卻碌碌無為最終被人遺忘;有人一生屢遭磨難,然卻精神崇高雖身死而靈魂猶存。所以取捨的第二層境界就是要求我們通悟自然,通悟生命。

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這種捨棄自我的至高之境,只有在有限的個體融入無限的群體與自然時才能達到。所以,取捨的最高境界是與群體、大自然融合。雷鋒說:“將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這便是個體與群體的融合。偉大的牛頓說:“大自然就像是無邊的海洋,而我就像海灘上的一個拾貝的孩子,永遠不知它的廣博。”最能讀懂自然的他,這樣指出自身的渺小,這便是個體與大自然的融合。因此,取捨的最高要求,就是可以達到捨棄自我,投入群體和大自然中。

如果你要想當作一名考古學家,那麼你就得捨棄城市裡的舒適;要想做一名登山健兒,就得捨棄嬌嫩白淨的膚色;要想當一名科學家,就得一絲不苟地努力;然而,要想出家,就得捨棄塵世的五欲之樂;甚至要想成佛,就得累劫行菩薩道。人,為什麼不多一點坦誠,少一些掩飾?為什麼不多一點忠厚,少一些詭譎?為什麼不多一點純真,少一些欺詐呢?

當然,人,不可能什麼都得到;人,更不可能十全十美。

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學會如何取、如何舍。

舍取是一種態度,簡單是一種心境。人生之旅,有山有水,有風有雨,人走在山水風雨中,只有學會捨棄,保持簡單的心境,才能生活得踏實、輕鬆、安詳、幸福。

人們還是不要過分的貪婪。事實上,世界上一些真正意義上的富豪,對“簡單”也似乎情有獨鍾,人們很難從其穿著上發現其富有,有的只是“簡單”。要知道,“簡單”絲毫掩蓋不了、也銷蝕不了他們富有的財產。

當然,簡單的生活,不是強調人生無為,不思進取。生活中,要爭取你該爭取的,追求你應追求的,做到取捨有度。

“取”是一種本事,“舍”也是一門哲學。沒有能力的人取不足;沒有通悟的人捨不得。只有先取,才有後舍。取多了之後,常得捨棄,才能再取。所以“取”、“舍”雖是反義,卻也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

人生之初時,只知道取。除了取得生命,還要取得食物,以求生長;取得知識,增長才幹。長大之後,則要有取有舍,或取熊掌而舍魚,或取利祿而舍悠閒。人生之路漫長,有坦途,也有崎嶇之處和險灘。當走到崎嶇之處和險灘地方的時候,就彷彿登山履危、行舟遇險,此時則更要懂得舍,如果不懂得舍“物”,那只有舍“命”了。

苦苦地挽留夕陽,是傻人;久久地感傷春光,是蠢人。貪小便宜的人,往往會失去更珍貴的東西。捨不得家庭的溫馨,啟程的腳步就會被羈絆;迷戀手中的鮮花,很可能就耽誤了你美好的青春。

人都應該有自知之明,該得的就可以得到,不該得到的也不要勉強。不知是哪位作家的格言:“來的偶然,去的必然。該來的來,該去的去。來去之間,能留下多少就算多少。”好也罷,壞也罷,都是自己的前因而造的後果,還有什麼喜與憂呢?又有什麼要埋怨的呢?把握當下,去完成自己的理想,那怕只是跨出一毫一釐,哪怕是失敗。其實失敗是最終的成功。也許今天的捨棄,就是為了明天的得到。

捨棄你的貪慾,也許就可以輕裝前進;捨棄貪慾,可以擺脫煩惱、擺脫糾纏,使整個身心沉浸到輕鬆、悠閒的寧靜中去,去做自己要做的事,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捨棄該舍的貪慾,這樣,會改善你的氣質,會使你顯得豁達豪爽,會使你贏得眾人的信任,更會使你變得精明、理智。

捨棄失情帶來的痛楚,捨棄屈辱留下的仇恨,捨棄心中所有難言的負荷,捨棄耗費精力的爭吵,捨棄沒完沒了的解釋,捨棄對權力的角逐,捨棄對金錢的貪慾,捨棄對虛名的爭奪……

今天的捨棄,是為了明天的得到。“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就是一例。捨棄是為更好地擁有!

“勤——繁——清瘦——生”是板橋追求畫竹藝術中所經歷的四層境界,也正是人生所成就事業的一般的規律,其中的要訣在於學會“取捨”。事物總是在不斷髮展中趨於完善的,發展的過程實質是量的積累和質的飛躍,在量的積累中,取捨不當便會迷失發展的方向;面臨著質的變化,不能推陳出新地捨棄,就沒有突破,沒有開拓進取,就沒有質的飛躍。從一層境界跨越到另一層新的境界中是很艱難的,它更要求我們有取捨的勇氣和魄力,更要求我們善於取捨。

生活是一門藝術,需要我們好好地經營它。

因此,生活中有許多時候是要我們取捨的,“舍”,有時表面上看來令你有損失,但實際上善於“取捨”,往往可以避免更大的損失。因此,學會取捨也是一門藝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