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研製中國核潛艇,他三十年沒有回過家見父母,無名英雄感動中國

我們歌頌上古治水的大禹執著,三過家門而不入;可是他為了研製核潛艇,竟三十年沒有回過家。他被父母埋怨,兄弟姐妹說他是忘記養育父母的不孝子,他默默受了三十年的委屈,但他只能把對家人的愛深埋心底。

他說:“對國家盡忠,就是我對父母最大的孝”。

為研製中國核潛艇,他三十年沒有回過家見父母,無名英雄感動中國

黃旭華

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和戰略核潛艇總設計師,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


他是像核潛艇那樣深潛水下的無名英雄,因為工作要求,他無暇照顧家人,但他的努力,讓中國挺直了腰桿,保護了家人和十四億國人。

到底是什麼造就了黃旭華對祖國、對事業熱忱的愛?

01

黃旭華,原名黃紹強,1924年出生在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父親是一名的鄉鎮醫生,這也直接影響了黃旭華的職業理想。他最初的想法是像父親那樣,長大後當一名懸壺濟世、享譽鄉里的大夫。


為研製中國核潛艇,他三十年沒有回過家見父母,無名英雄感動中國

青年黃旭華

然而,突如其來的“七七事變”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日本侵略者的戰機在天上肆意的轟炸,身處東南沿海地區的黃旭華也未能倖免。為了找個安全的地方讀書,他和同學走了四天山路,進入揭西山區的聿懷中學就讀。

他這時候在想,為什麼日本鬼子想來轟炸就來,想殺人就殺人?為什麼在我們的國土上,卻放不下一張書桌?

原因就是中國太弱了,農業化的中國無力抵擋工業化的日本。實業報國的理想感染了當時的廣大愛國青年,黃旭華也做出決定,放棄學醫,改學可以迅速幫助強大國防的航空、造船等工科專業。

從小生長在海邊的黃旭華,對大海有著難以割捨的情結,他錨定了為中國造軍艦,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學造船系。在這裡,他接觸到了系統的工科理論體系和嚴謹求實的科學觀念,為他以後從事核潛艇事業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黃旭華在上海交大被髮展為一名優秀的地下黨員,利用社團的關係,秘密為中國的解放事業奮鬥著。

02

1953年,黃旭華在上海船舶工業管理局從事船舶設計製造工作,有機會赴德國和蘇聯考察先進艦船設計。回國後,被安排進行仿製蘇聯常規潛艇。

在黃旭華正在喜愛的專業領域前進時,中國也用一場抗美援朝在複雜的國際環境中暫時站住了腳。但這場戰爭讓中國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給我們深刻啟示是,我國的武器裝備尤其是尖端武器幾乎為零,與世界軍事強國相比差距巨大。

為了從根本上改變我國不利的國防局面,1957年,中國下定決心研製自己的原子彈、導彈和導彈核潛艇等一系列具有巨大威懾力的尖端武器。

當時,我國寄希望於蘇聯援助,卻被直接拒絕。蘇聯瞧不起中國,說中國想研製核潛艇,簡直是異想天開。核潛艇技術複雜,要求高,花錢多,你們中國沒有能力來研製核潛艇。緊接著,蘇聯撤走了全部援華專家,給中國留下許多半拉子工程。

這讓我們充分意識到,國防工程不能假手於人,必須自己幹,否則說話都不硬氣。

但是研製核潛艇的人才在哪裡?一個都沒有。

一切從零開始。

03

1958年,我國研製核潛艇的“09”工程成立,剛剛結婚的黃旭華和另外28個平均年齡在20多歲的大學生一起,從全國各地齊聚北京。

為研製中國核潛艇,他三十年沒有回過家見父母,無名英雄感動中國

黃旭華、李世英夫婦在上海

說實話,他們也沒有信心肯定能幹成,但年輕人好就好在啥也不怕,敢想敢幹。所有人都沒見過核潛艇長啥樣,只知道核潛艇是以核為動力的潛艇。所以先調查,從尋找資料入手,可是核潛艇是最高等級的機密,哪個國家都不會公開資料。

黃旭華他們恨不得“挖地三尺”,使用各種手段,才一點點的找到有限的資料拼在一起,當時的目標是描摹一張美國核潛艇的結構圖。但這些公開資料為了迷惑他國,都被人為做了手腳,也不知道對不對,幸好,有人搞來了一個美國幾十釐米長的“華盛頓號”核潛艇的玩具模型。

這可幫了大忙,黃旭華和團隊拆了又裝,裝了又拆,證明了之前草擬的結構圖基本靠譜。

有了大致的藍圖,就甩開膀子幹吧。

核潛艇技術非常複雜,設計到幾萬個部件,需要大量計算。可小夥子們沒有計算機,只有算盤和計算尺,純靠人工。為了得到準確數據,分成兩個組,只有結果一致,才能往下進行。稍有出入,就要推倒重新計算。

為研製中國核潛艇,他三十年沒有回過家見父母,無名英雄感動中國

曾經使用過的算盤

沒有人逼著加班,但研究所的燈光總是徹夜不息,一股強烈的報效國家的使命感和光榮感讓大家充滿幹勁。

但1962年,“09”工程因故下馬,在熬過困難的日子後,1965年又重新上馬,選擇了渤海之濱的遼寧葫蘆島,在人之罕至的荒島上,黃旭華遭受了pd,白天養豬,晚上設計,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兩年多,終於在1968年5月拿出了圖紙,交付工廠施工建造了。

為研製中國核潛艇,他三十年沒有回過家見父母,無名英雄感動中國

為了把控各種設備及艇體重心與重量的關係,黃旭華和科研人員使用了過磅秤的土辦法,一點點的攻克技術難關,最終得以在1970年12月26日,中國第一艘魚雷攻擊型核潛艇下水了。四年後,這艘核潛艇被命名為“長征一號”,編入海軍戰鬥序列,中國人近代的海洋強國夢走出了堅實的一步,成為繼美國、蘇聯、英國、法國之後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研製更多型號、更強動力的核潛艇“長征”路上,黃旭華逐步展示了技術抓總的能力,他被任命為彈道導彈核潛艇的總設計師,戰勝了許多艱難,於1981年4月30日順利下水。

04

在中國核潛艇人和黃旭華的研究生涯中,印象最深危險最大的當屬1988年中國核潛艇在南海做的深潛試驗。

為研製中國核潛艇,他三十年沒有回過家見父母,無名英雄感動中國

因為中國北方海域較淺,無法進行既定深度的潛水試驗,所以南海成為了試驗場。

我們知道,水壓隨著深度的增加而迅速變大,一張撲克牌大小的鋼板在深海下要承受1.5噸的壓力,何況是巨大體量的核潛艇。焊縫、閥門如果有一丁點問題,都會造成艇毀人亡的災難。

1963年4月10日,美國“長尾鯊號”核潛艇在進行波士頓以東海域進行深潛試驗時,因為一根海水管道破裂導致海水侵入艇體,電氣系統受損直至失去動力沉沒。“長尾鯊號”核潛艇也成為世界海軍史上第一艘沉沒的核潛艇,整隻艇在巨大的水壓之下成為碎片,艇上129名工作人員全部遇難。

前車之鑑如此慘烈,讓中國第一次南海深潛試驗充滿著巨大的風險,說不擔心是騙人的。

深潛試驗之前,就有工作人員給家裡寫了遺書。本來作為總設計師,黃旭華是可以不下水的,在水面坐鎮即可。夫人李世英儘管也非常擔心黃旭華的安危,但她非常理解,也鼓勵他一定要下去,“你是總師,你必須下去,你必須為這條艇的安全負責,更為了這條艇的170條生命負責。”

為研製中國核潛艇,他三十年沒有回過家見父母,無名英雄感動中國

1988年在葫蘆島

時年已經64歲黃旭華親自下去,一下子就穩住了軍心,所有工作人員都有了主心骨,這是在全世界第一位親自深潛的核潛艇總設計師。

五米、三米、一米、一米……中國核潛艇一點點的潛入南海水下,黃旭華指導著實驗人員收集著各種數據,並全神貫注地思考應對不期而遇的突發狀況。幸運地是,有了之前所做的大量安全準備,加上操作的規範,中國核潛艇深海潛航實驗獲得成功。

在南海的碧波之中,黃旭華再也難以抑制激動的心情,揮筆寫下“花甲痴翁,志探龍宮。驚濤駭浪,樂在其中。”這十六個字,不僅是黃老實現人生價值的寫照,也是中國核潛艇人集體的愛國夢想。

為研製中國核潛艇,他三十年沒有回過家見父母,無名英雄感動中國

為了擺脫世界強國對中國的核訛詐,為了實現“中國人用一萬年也要造出核潛艇”的夙願,無人能夠準確知曉中國核潛艇人經受了怎樣的艱辛和委屈。

05

核潛艇的研製是一個國家最高的機密,凡是被批准參與這項工作的人,就像被戴上了“緊箍咒”,一干就是一輩子。

不準透露工作單位、不準告訴別人工作內容,如果在裡面犯了錯誤,也要留在單位打掃衛生。

今年已經96歲高齡的黃旭華院士,回憶起1957年被調往北京彷彿就是昨天的事。組織上告訴他,到北京幫助工作,具體到哪兒做什麼,一概“不可告人”。做無名英雄,是一條鐵律。

由於研製核潛艇做出的巨大貢獻,黃旭華獲得了諸多榮譽,但對外報道時都會隱去名字和照片,繼續做無名英雄。

他也曾答應雙親,要常回家看看,卻沒想到這一走,竟然整整三十年都沒有回過老家,就像從這個世界完全消失了一樣。

他與家人的聯繫只能靠著一個信箱,父母寫信一直在問他在什麼單位工作,做的是什麼,他都閉口不言。漸漸地,父母對他不理解,有了怨言。

父親去世,他沒有見到最後一面,他也沒跟組織彙報請假奔喪,將淚水嚥進肚子裡扎進工作中。

黃家是從中原南遷的客家人,家中有九個孩子,黃旭華排行老三,弟弟妹妹們認為他忘記了父母,是不要家的不孝子,鄉里鄉親都唾棄這個大學生的所作所為。

直到1987年《文匯月刊》刊登了一篇報告文學《赫赫而無名的人生》,謎底才被揭開。這篇文章第一次向世人介紹了黃旭華不為人知的人生軌跡,雖然照例沒有刊出黃旭華的名字和照片,但透露了一些信息,比如出生地點、他妻子的姓名等。

黃旭華把這篇文章寄給了遠方的母親。在有限的信息中,已經94歲的母親猜出了文中的核潛艇總設計師,就是自己的三兒子,心心念了三十年的“三哥”。

心中壓抑三十年的情感、對兒子的心疼和埋怨,都隨著一行行淚水消失了。她怎麼也想不到,“三哥”這三十年變成“啞巴”,竟然是為國家設計了核潛艇,工作信息不能對任何人公開。

母親把一家老小聚在一起,喃喃地叮囑“三哥的事情,大家要理解,要諒解。”

千里之外的黃旭華聽到母親的深明大義,淚滿衣襟,他說自己欠的情債太多,對不起父母家人,是個不稱職的兒子。

他也不是一個稱職的父親,曾答應女兒去公園划船,可是等到女兒都有了女兒,這個願望還沒有兌現。在家裡,他成了名副其實的“客人”,他眼中只有國家的囑託、只有核潛艇事業,其他的事情只能割捨了。

為研製中國核潛艇,他三十年沒有回過家見父母,無名英雄感動中國

黃旭華一家人

黃旭華成功的背後,離不開一個同樣偉大的女人。妻子李世英是他的同事,也非常優秀,但為了支持他的事業,自己一人撐起這個家,與三個女兒“相依為命”。

有一次李世英在個公交車上被人撞倒,當即昏迷不醒,偏偏這個時候黃旭華在外地出差。他接到電話趕了回來,醫生告訴他做好心理準備,恐怕凶多吉少,他當場大哭、自責,聲淚俱下。妻子甦醒過來第一句話竟然是,“你怎麼回來了?他們不應該叫你回來,你應該在那邊,那邊離不開你……”

有妻如此,夫復何求?

為研製中國核潛艇,他三十年沒有回過家見父母,無名英雄感動中國

但是誰也不能否認他對家人的愛。隨著脫敏,黃旭華開始有機會做一個“正常人”了。

1988年,“客家人”黃旭華藉著出差的機會,終於到了闊別三十年的老家。當年走時還是意氣風發的中青年,此番歸鄉已是花甲老翁。

他見到了94歲的老母親,兩人執手相看,除了流淚再也說不出一句話來。

為研製中國核潛艇,他三十年沒有回過家見父母,無名英雄感動中國

黃旭華夫婦與母親

假如時光可以倒流,黃旭華仍會選擇與當初一樣的路,因為他說“對國家最大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

總有一種力量,讓你淚流滿面。

06

1994年,黃旭華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9年9月17日,授予于敏、袁隆平、黃旭華、屠呦呦等八位為國家做出特殊貢獻的“共和國勳章”榮譽,這是中國的最高榮譽。

為研製中國核潛艇,他三十年沒有回過家見父母,無名英雄感動中國

兩位"國寶”

黃老反覆說,這是中國核潛艇人集體的榮譽,自己只是代為領獎。

2020年1月10日,黃旭華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他先後拿出幾十萬元資助自己的母校和科研人員,改善辦學和科研條件,把接力棒傳遞下去,培養下一代的愛國科學家。

想當年,“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無私奉獻、大力協同”這十六個字是黃旭華等研製核潛艇的精神信仰。如今,這種精神依然激勵著黃旭華,96歲的黃老依然精神矍鑠,每天打打太極,吹吹口琴。他看到了如今國際競爭的複雜和激烈,希望中國的科技能從“追趕者”變為“領跑者”,繼續到辦公室上班,為國家再出一份力。

生命,並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記住了多少日子,要使你過的每一天,都值得回憶。

黃旭華院士和無數隱姓埋名的祖國建設者們,不計名利,默默奉獻,他們追求的是人生的價值,報國的成就。也是有了他們,我們才挺直了腰桿,變得愈發自信。


他們雖然無聲,卻有無窮的力量。

人生百年倏忽而過,一條堅定的信念貫穿其中,“此生屬於核潛艇,此生無怨無悔。”

如果中國多一些黃旭華這樣的人,何愁不強大?

向偉大的黃旭華院士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