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碧桂園機器人公司的offer,建議去工作嗎?

桃之小言


AI時代已經到來,機器人行業已經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專業的機器人技術人才是目前比較緊缺的。

碧桂園的機器人公司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用來人才的引進,以及新技術的研發,是個務實、創新的企業。在這樣的公司裡,只要你有能力、有技術,就會被委以重用,無關你的長相和背景,一切都以技術來說話,所以發展前途十分樂觀。

同時,在這樣一個高科技、高創新的企業裡工作,時刻都能夠到接觸到新技術、新靈感和新思路,每天都在學習和探索新事物,充滿了機遇和挑戰。

機器人行業也是國家重點發展的戰略新型行業,工作環境普遍優越,工作待遇也較高,所以碧桂園機器人的offer建議去。


冷明啡


親,您都拿到offer了,不知道您還在考慮什麼,這個一定得通過很多嚴格的考核才能拿到吧,我之前有個朋友去說他也去面試了,但是沒有通過面試,聽他說感覺要拿到offer得真的要很厲害的樣子。有這樣的好機會,我想要是我一定就去了!從現在的社會發展來看,未來的機器人市場發展真的是有一片美好的前景的。

前幾天去海底撈吃飯,我看到了有機器人在送餐,我當時和家裡人就感覺到很震驚,真的現在機器人發展的也太牛逼了,居然能精準的吧飯送給某位吃飯的人。當時我就在想是不是以後我們人類乾的很多工作就被機器人給取代了呀,那我們可更得努力了,不能讓機器人取而代之了。話又說回來,目前機器人屬於發展的前期階段,國家肯定會給予更大更優惠的政策,鼓勵更多人去研發這個,這是個很好的機會,如果能去搞研究,算是相對比較前沿的全方位人才了,對自己的職業規劃和發展有很大的幫助的。前幾天看新聞還看到了碧桂園機器人,真的是厲害了,並且也在智慧建築上有所應用了額,建築效率提升很明顯。所以有這樣的機會和發展前景,就去好好工作,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吧。


海帶不是還帶


看了一下大部分人都不是十分了解這個企業。另外也不是非常瞭解工業機器人市場。

碧桂園的博智林機器人,在佛山順德。2018年註冊成立。

博智林的發展歷程:

楊國強成立博智林的目的在很多場合頭透露過,包括企業轉型,擁抱智能製造,擁抱新型技術,為建築領域提供建築機器人。對於這些想法,暫且不去說哪個是他真實的目的。楊國強在成立博智林的時候,很顯然想的很明白:

1、自己做機器人屬於完全的跨行經營,前期需要大量燒錢,招人才,培育產品,允許試錯。

2、自己要做的機器人,不是現在市場中的常規化工業機器人,也不是工業市場領域的機器人,先做自己熟悉的,自己可以拿捏的建築市場。然後逐步深入做多領域的機器人。

3、機器人是好東西,是未來技術一定要做。

以上三點不是瞎猜,其實從圈內算是能夠看出他行事的路數。

楊老闆的路數其實很清晰。

1、找行業內最頂級的專家,一定要是這個行業的,要有威望,有實力,同時足夠高。有理想,有抱負,還要熟悉中國市場。

他率先找到的是FANUC中國區的總裁沈崗,沈崗確實是個人才,而是是一個技術流的人才。沈崗在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公司,幹了整整14年,從研發一路幹到中國區總裁。

什麼概念你知道嗎?2017年fanuc在中國銷售1.8-2萬臺工業機器人。這是沈崗還在任的時候。(當然這也是時代的機遇,不能單純的說是沈崗的功勞)

2018年4月沈崗離開fanuc,2018年8月加入博智林,2019年5月離開博智林。

坊間傳說,楊老闆讓沈崗一年花掉60億。這種流落與市井的傳言沒啥可信度。但很明顯的是:楊老闆一定有命令,不惜一切代價,從各個領域花高價招兵買馬!

這就說道點子上了,如果你缺錢,別考慮其他亂七八糟的,你是可以去順德的。畢竟錢確實給的多。行業內翻翻的給。

沈崗離開後,接替沈崗的是西門子過來的周小天,1995年畢業於德國卡爾斯魯厄(Karlsruhe)大學工程與製冷研究所,獲得工程博士學位,歷任德國博世西門子集團製冷事業部工程師、博世西門子集團中國區技術中心總經理、博世西門子集團製冷事業部製冷系統部部門經理等職。

這兄弟不熟,不評價!

此外博智林的研發總監也換成了戴安剛,原任職於國內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廠商,埃斯頓機器人。

以上就是現在博智林的人事格局了。

圖片節選至:《科研工作快速推進,博智林機器人戰略是一場長跑》

2、造勢,如果現在商業市場,還有能夠同房地產的PR團隊造勢能力的。那一定是娛樂圈的扒姐,還有咱們00後的愛豆們。(新學的詞語)

造勢的目的是讓更多的從業者看到博智林,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嘛!



下面說一下:能不能去的問題。

能去肯定是能去。

觀察員認識3個朋友都去了,兩個研發,一個市場。在待遇上面沒的說。如果全中國的私營企業,還有想跟房地產領域比闊氣的,那就只有煤老闆了。據說這兩年煤老闆低調很多,因為想炒房還是要房地產的臉色。總結一句話:短期錢景不錯,除了楊老闆放棄了,否者絕對不會因為缺錢,停止項目。

產業方向:按照博智林現有的架構設計,主流還是研發以工業機器人為基礎架構的建築機器人。說白了就是蓋房子的機器人。這類型的機器人,國外市場其實已經有相關產品,並且已經應用於市場。主要的問題是成本高居不下。並且採用的是工業機械手臂+

我們先來說有錢人的思路和想法,然後我們猜一下楊老闆的想法。

1、有錢人:美的。

作為國內白電巨頭之一,美的就非常的直接,用錢買一個機器人公司,買的是全球機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的kuka機器人。花費了297億人民幣。不過這個錢對於美的,或者說對於碧桂園都不是非常昂貴的費用。美的不單單買了kuka,美的還買了,做伺服電機的深圳高創。參股了蕪湖埃夫特機器人。

2、有錢人:格力。

白色家電的領軍企業為什麼會去做機器人。這玩意說來話長。但是我簡單說,上一輪做機器人的企業是汽車產業。通用汽車,菲亞特,現代等等都做了工業機器人。

格力做工業機器人其實不外乎兩個想法:1、製造業市場白色家電的產業鏈非常長,基本可以覆蓋多個領域,做機器人有天然的市場優勢。2、工業機器人在一般工業的應用還沒有得到充分釋放。格力用自己空調電機的廠商,收購了外部一些技術,開始自己生產伺服電機。

好了,說完前面兩個有錢的朋友,來說說同樣處在順德的碧桂園,碧桂園和美的那可都是一個鎮上的兄弟。

說的遠一點,說不定兩個地方,你都有機會去。(這是題外話)

然後我們來說碧桂園。

不用考慮別的,單純的只做建築機器人,肯定不是楊老闆的想法。那只是一個幌子。

只是楊老闆希望在有一定團隊和產品研究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財力,他在選需要購買的標的。

1、伺服很顯然是一定會涉足的,參股還是全資收購,或者合資開發,都一樣,就是要自己生產。

做了這麼多年伺服,以前滿大街沒人要的企業,現在竟然也成香餑餑了。

此外,楊老闆會在未來幾年出手購買企業,基本屬於概率超過85%的事件。

2、極其有可能進入服務機器人產業。

服務機器人和建築機器人,以及伺服系統,並不衝突,其實作為地產企業,有用最大量的直接下游群體,是家庭消費者群體。不是工業客戶,也不是蓋房子的群體。家庭消費群體真正的實力是對各類智能傢俱以及各類服務智能電器的強力需求。包括物業場景中,各類巡邏,安檢,車庫巡視等機器人。

所以楊老闆其實是在自己摸索,摸索屬於他可以進入的領域。

在這種時候是否適合進去?

1、如果你確實是做工業領域的,並且有發展目標,並不是單純的因為錢。那請三思。

2、如果你想進入這個行業,剛畢業,可以考慮去看看。畢竟旁邊也有kuka。

3、如果你在工業領域,想學習,並且目前薪資低,那麼你還是多看看上海,深圳的製造業。實在不行,有錢就行。咱們實際點不挑剔。


機器人觀察


剛出來,因為:

1、裡面管理很亂

2、離職率很高

回覆答案中樓主要小心點,要判斷哪些是水軍。碧桂園每年媒體(軟文之類)公關花很多錢。


貝貝125


管理非常混亂!懂企業管理的外聘副總裁都離職了!

而你頂頭上司很可能是一個剛畢業不久啥都不懂的高學歷人士!你會被氣死!

可能你薪資看上去不錯,但和上班時數一比較,你覺得虧了,因為無休止的加班,九點半以後是常態!

建議你慎重考慮!一個賣房子的企業來做機器人,自己房子都老塌方,機器人能做的好?


藍白潘帕斯雄鷹


如果你是學算法、人工智能等相關專業的,建議你去;如果你是衝著碧桂園500強平臺,且其他沒有比這更大平臺的offer的情況下,建議你去;如果給超出預期薪水的情況下,建議你去。

碧桂園作為房企3強,確實是有強大的資金實力,而且2018年碧桂園成立博智林機器人公司,對外稱是投資800億,我相信即使沒有800億,那也是上百億的規模。

看各大房企的多元化戰略佈局,碧桂園僅僅是把機器人和現代農業同樣作為主業來看待,因此,在這兩方面的投入是相對比較大的。此外,從朋友圈來看,碧桂園這一年一直在招攬機器人、人工智能、算法等方面的人才,尤其是博士,可以說是不計代價了,可以看出做機器人的決心。為何碧桂園斥巨資做這個業務呢,首先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機器人產業在我國進入了高速增長期,是中國重點發展的戰略新興產業,碧桂園要抓住這個機遇,實現公司的第二大增長點,另外碧桂園的很多產業地產業務也是圍繞機器人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的,比如說惠州的潼湖科技小鎮、佛山的順德新能源汽車小鎮,說白了這些產業園也需要這方面的企業入駐,肥水不如外人田,自己的企業入駐自己的產業園,價值鏈上下端都被牢牢掌握在手裡,有利可圖。

另外,新業務就意味著大把的機會,目前其實在房產業務,晉升其實控制得很嚴格,因為市場下行,能不被裁就不錯了,還想晉升,有點難。但是新業務不同,公司是鼓勵房產板塊的人往新業務遷移,所以在晉升和薪資方面的激勵會相對較多。

所以不清楚題主,碧桂園給的offer到底待遇如何?如果足夠高的話,那你肯定是不虧的,因為碧桂園的500強平臺對你日後的職業發展還是很有幫助的。


美麗人生之靚靚


是碧桂園的博智林嗎,那還猶豫啥啊,建議樓主趕緊去,不然錯過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前幾天還看到央視新聞聯播報道了博智林的新聞,據說裡面人才輩出、藏龍臥虎,博士、碩士佔比超過30%,已經申請的專利達600多項。近期,博智林機器人谷總部已經正式啟用了,預計可容納2300名員工辦公,將成為高端人才施展才華的舞臺。未來,這裡將成為“最強大腦”集結地,努力把知識力量轉化為先進生產力。目前,博智林已經有十多款建築機器人進入工地測試。

作為博智林機器人谷所在的佛山市順德區也順應珠港澳大灣區發展趨勢,出臺了促進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從研發資助、設備購置、貸款貼息、融資租賃方面支持機器人產業的不斷壯大,進入這個富有前景的機器人公司,想必未來可期。


雪瑤去哪了


假如你想週末不能離開順德,隨時因為高層的奇異想法而要回公司開會;如果你想要去看“我愛發明”的農民伯伯做發明,然後寫觀後感……碧桂園的機器人公司是一個好的選擇。


楓44181722


前兩天正在讀研的男朋友收到了碧桂園機器人公司的offer,當然他的專業比較適合機器人研發,雖然對碧桂園不是很瞭解,但機器人行業還是略知一二,國外SpaceX火箭回收成就已經達成、機器人穩步行走也在持續優化,雖然現階段仿生機器人行業還是一個展示無法看到回報的行業,但卻讓人們看到了未來的起點,相信機器人將會是下一個改變世界的工業革命,如此朝陽行業,怎能不心動,果斷讓男朋友接受offer。為啥要去碧桂園機器人公司呢?其實我倆思考了好久,機器人是一個短期內看不到回報的行業,必須要有雄厚的資金注入,才能維持人才的培養,跟傳統行業不同,機器人行業好比互聯網行業,人才是公司的關鍵,去一家小的機器人公司,往往會被資本控制,對自己對企業的發展都不利。前兩天馬雲剛說過,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機器人公司也必須有這種魄力,才能在洪流中脫穎而出,有魄力也需要有資金的前提,我相信碧桂園在對機器人的投入上,會毫不吝嗇。





jinqqsu


先說一句話表達一下觀點,碧桂園機器人研發如火如荼,樓主可以考慮去看看呀~~

用心的小夥伴可能發現了,碧桂園今年以來在重大場合都提到了“建築機器人”。早在今年年初的公司年會上,碧桂園給自己的定位已經成為“高科技綜合性企業”。除了地產,農業、機器人都將是公司的核心業務了。

作為核心業務的機器人,已經是碧桂園的“香餑餑”,在機器人的研發生產上可謂是“不遺餘力”。數據最能說明問題,知道碧桂園在這個上面計劃投入多少錢嗎?800億!(說有錢燒的槓精們,請靠邊站哈~)為此,在18年還專門成立了機器人公司——博智林,計劃打造一個機器人谷,就是說從研發、生產到銷售、服務的全週期產業鏈都將在這兒實現。

有了宏觀的規劃,碧桂園是怎麼去實現的呢?一個是和高校達成合作。根據公開報道,清華大學、香港科大、東北大學等都跟碧桂園達成了深度合作,一起建研究院、基地等等。二是與當地政府、高科技公司合作。今年8月份,順德區政府、華為、博智林三方簽了戰略合作協議。三是全球招攬人才。今年7月份,看新聞聯播報道說,在博智林3000多平米的辦公樓裡每6平方米里就有一個博士或碩士!!

在這一系列動作下,很快就有成果了。新聞聯播當天的報道還說,不到一年的時間,博智林就已經成功研發出了8款建築機器人。8月份新聞聯播又報道了,說有9款博智林研發的機器人進入工地測試階段了。

最近兩個月都上兩次央視了,這有啥好猶豫的請問?!如果題主能在這個階段進入這家500強企業,那就非常非常非常lucky了。不傻的話,題主就往前衝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