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吉拉》“我喜歡的女孩變成了男生”

“請擁抱我的靈魂,在我的軀殼之上,想象愛能帶來靈魂重生,讓幸與不幸的我,成為被神祝福的使者。”

一部在自己的電影清單裡躺了很久的片子,劇情怎麼看來都略顯得狗血,卻在理清楚導演想要表達的意圖後,也願意來寫一寫自己的看法。

一次意外,讓那個叫劉婉婷的姑娘被迫從一個女孩變成了男孩,爾後跌跌撞撞的人生裡,卻和自己的閨蜜以及曾經喜歡的男生都有了糾葛。

《海吉拉》“我喜歡的女孩變成了男生”

是一個關於性別認同障礙,也是關於愛的犧牲與妥協的故事,當然,最想八卦的問一問此刻看到這裡的你,如果有一天,你的女(男)朋友突然變成了男(女)朋友,你還能接受嗎?

青春時代:他喜歡她

學生時代的愛戀,帶著純粹而簡單的美好,籃球場上英姿颯爽的少年,輕易俘獲女孩們的芳心,那兩個性格迥異的女孩,是最好的朋友,卻喜歡上了同一個男生。

何希真是個有著男孩子氣魄的“女漢子”,她的表白明目而張膽,她的行事也光明而磊落,可惜,他不喜歡她。

而劉婉婷是個少女氣息十分濃重的“萌妹子”,文靜內斂,是十分輕易能激起保護欲的“嬌滴滴”形象,她對他是小心翼翼的暗戀,但剛好,他喜歡她。

《海吉拉》“我喜歡的女孩變成了男生”

男孩子嘛,更多的希望在親密關係裡彰顯自己的強大,過於獨立且強勢的女孩,往往會被髮展成哥們兒。

況且三人行,總有一個不配擁有姓名,他們的彼此喜歡,何希真就必定顯得多餘。

這也大概論證了為什麼有時候一個個大老爺們總願意去認一群“乾妹妹”的原因,撒嬌賣萌,示弱博同情,表面清純無公害,實則蛇蠍海底針的綠茶白蓮花,確實更容易拉一大群魚兒上鉤。

畢竟稍微獨自自主“女強人”,還真學不會那一套。

當然這算是跑題了,但電影裡的婉婷,你也不能說她完全沒有這方面的嫌疑。

顧忌好友面子,得十分痛苦的和喜歡的男生保持距離,可當一切誤會說開了,又馬不停蹄陷入甜甜的戀愛。

說她真沒心機吧,實在講不過去,說她嬌柔做作吧,可人家本來就這樣,又有些談不上。

反正這片子從一開始構建的就已經是一個狗血的三角劇情,就隨你怎麼開心怎麼想了。

那麼你以為這就完了嗎?

那可真是大錯特錯了,導演會慢慢告訴你,什麼叫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她做不到。

《海吉拉》“我喜歡的女孩變成了男生”

大學時代:他喜歡他

男主文棠生的選角,是讓我眼前一亮的人物,太像學生時代的白月光,乾乾淨淨的模樣,笑起來像一道彩虹,激起心底千層漣漪。

公車上,馬路旁,牽牽小手,就已然是怦然心動的美好瞬間,而前半部分滿滿的粉紅色泡泡裡,全都是這種關於喜歡的美妙。

直到後來一次意外的降臨,卻瞬間打破了所有的美好,海吉拉是天生擁有雙重性徵的一群人,卵巢和子宮受損的婉婷,只能通過手術變成另一個性別的人。

可這對於她來說真的太過艱難,如果只是性別意識模糊可能還能通過矯正去適應,但她“少女感”太厚重了,生理上的性別改變不了她心理上的性別,她從始至終並沒有接受自己變成了一個男孩。

所以國外治療完成之後的迴歸,變成劉廷的他,依然會對真真說“我還是喜歡他”

《海吉拉》“我喜歡的女孩變成了男生”

開始的真真或許也沒有接受他轉換性別的事實,直到後來在朝夕相處中那些尷尬的小瞬間,也才真正讓她意識到原來他真的是男生了。

而當他和文棠生相認,從最初的驚愕,到後來的那句“這些年,你辛苦了。”是他對於女朋友性別轉換的理解,卻也不是接受。

他們可以一如多年前一樣,一起上課,下課,散步,彼此陪伴,但外在的聲音還是實實在在影響他們,畢竟別人不會知道他曾經是個女生。

故事的轉折,在於那次雨後的共處一室,情不自禁的靠近,卻還是在“我女朋友真的是男朋友”的最後關頭不知所措。

《海吉拉》“我喜歡的女孩變成了男生”

反轉:三人劇情

劉廷的傷心,酒吧的買醉,只是和真真的那一夜,又實在讓我有些摸不著頭腦。

“睡閨蜜”嗎?

若是來自彼此朝夕相處產生的情愫,應該更有些苗頭才好讓人接受,若是酒精造就的曖昧,卻又在鏡頭的切換裡,看著他們醉的並沒有那麼徹底。

這一環節,大概是導演留給每個人的理解了,反正我實在怎麼想都覺得有些無厘頭。

而當第二天一切清醒,慌亂的劉廷想去找文棠生傾訴,卻又只是另一個無厘頭的輪迴。

經過一夜的思考的棠生徹底看清自己的內心,他願意去接受,因為他愛她,所以他也愛他。

單純看這一條線,還是能說服自己,“因為我喜歡你,可以無關乎性別”。

但仔細推敲之餘,其實整部電影不合理的地方還是蠻多的。

《海吉拉》“我喜歡的女孩變成了男生”

可能作為平常很少接觸這一類型的我,所以衝擊感才會很強烈。

如今的社會不喜歡標新立異,那些有些與眾不同的人,特別容易被議論,也特別容易被傷害。

但作為在一個更開放社會長大的年輕一代,還是稍微更容易去接受那些和傳統理念相悖的東西,而對於很執著堅持傳承的人來說,確實太難去理解。

所以如果你的接受能力不怎麼強的話,建議別踩雷了,看這部電影真的會讓你很凌亂的,但如果你能理解,其實也會體會到那份因為與眾不同而帶來的艱辛與酸楚。

在搜索框中關於海吉拉的解釋是這樣的:

在南亞,海吉拉(烏爾都語:ہجڑا ,英語:Hijra)通常被認為是第三性的一個成員——既不是男人,也不是女人。

巴特勒曾經指出的:無論是sex(生理性別)還是gender(社會性別)都是社會文化的建構,因此它是難以真正窮盡解剖學意義上的身體的,即根據生殖器所決定的“男性”與“女性”這兩個範疇本身就是社會主流的建構產物,因為在這中間還會存在許多灰色部分。

《海吉拉》“我喜歡的女孩變成了男生”

沒有辦法去主動選擇的一群人,或是因為“和其他人不一樣”而被當成怪物異類,或是因為不被接受而被攻擊傷害。

電影涉及的點有很多,但因為臺式小清新風格的刻畫,其實很大程度上弱化了社會矛盾。

但現實往往是很殘酷的,除去雙性人會遭受的社會異樣眼光的譴責,還有很多也被論述到“灰色人群”的人同樣正在被傷害。

因為對於生理性別的不認同而去“矯正”的一群人,被稱為“變性”,而那份有色眼鏡,是戴在了每一個普羅大眾的身上,理解與詆譭,站在了對立的兩端,誠然被稱為德高望重的學術人士都有對這一群體的“不尊重”,更何況普通人呢。

異性戀是繁衍的主旨,也是被社會認同的主流,而對自己的性取向理解有偏差的,被稱為“同性戀”,往前數幾年,這甚至是一件違法的事情,而直到如今,他們也依然很難被所有人認可。

還有泰國衍生出來的“人妖”行業,是用自己的一輩子,在藥物的摧殘裡,博取短短數載的狂歡。

《海吉拉》“我喜歡的女孩變成了男生”

站在普通人的角度,其實應該心疼他們的,因為很多東西不是因為它不一樣就是不對的,況且還有天生帶來,後天改變不了的。

他們本不是怪物,他們也沒有錯,卻又承受了太多對他們而言特別不公平的指責。

曾斷斷續續也寫過很多關於這些特定群體,但每次看到類似題材的電影,依然覺得很多努力顯得蒼白。

並沒有那麼輕易能看到的曙光,卻希望越往後的年輕一代裡,社會的包容心能正真意義上讓每個人都不用隱藏自己,也不用害怕。

如電影最後的臺詞那般“請擁抱我的靈魂,在我的軀殼之上”。

歷史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