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家庭的悲劇,多數都源自於遇事愛責備的相處模式

楊絳:家庭的悲劇,多數都源自於遇事愛責備的相處模式


家庭的悲劇,多數都源自於遇事愛責備的相處模式

心理學黃金規則丨如何讓別人按你想要的方式對待你


著名作家楊絳先生說:“中國家庭的悲劇,多數都源自於遇事愛責備的相處模式。”這句話雖簡單,卻點出了中國的家庭關係之所以無法融洽的精髓。

這讓我想起了一個小故事:女人開著老公才給她買的新車出門,卻因為不小心與別人發生了事故。雖不嚴重,但是女人卻很不安。她想,新車被刮成這樣,老公肯定會生氣的。想到這裡,她忍不住哭了起來。對方的車主是個男人,他不知道這個女人為什麼會哭,但問題總要解決吧?於是他催促到:“請你把保險拿出來好嗎?”女人邊哭邊去拿自己的保險,卻在抽出文件時發現一張紙條飄然落地。她撿起紙條看了看,發現是老公的筆跡,上面寫著:“親愛的,如果出了事故,請記得——我愛的是你,不是車!”


這個小故事是我很多年前看到的,卻一直記得。因為它讓我懂得了在家人的相處之間,最需要關注的是什麼。但是,大部分的中國家庭卻不是這樣的。遇事先想自己的感受,卻把對方完全忽略;得理不饒人,據理力爭的樣子像參加辯論會似的;一旦抓到對方的錯,會馬上啟動責備模式,並在日後的生活中進行復讀機狀態;甚至對方沒有錯,只因沒有滿足自己的要求和期待,就會無理賴三分地大吵大鬧、不肯罷休。

這樣的家庭真的很多。

要求自己和要求別人永遠是兩套標準,從不考慮對方的感受,非常較真兒,說話做事都不符合自己想法的就是錯的,一點小事永遠不能翻篇,嘮叨N年還不算完……

這樣的人真的很多。

楊絳:家庭的悲劇,多數都源自於遇事愛責備的相處模式


作為度麥學苑心理關愛中心的專業心理諮詢師,在幫助來訪者解決婚姻家庭問題時,對這種“凡事都要講道理、有錯從來都責備”的家庭關係有著非常深刻的感受。那些帶著強烈指責語氣的“為什麼”、“憑什麼”和“就是你的錯”,每每都讓我體驗到:無論是孩子或者大人,可能都會想要逃離這樣的家庭氛圍。

心理學上有一條黃金規則:如果你想要別人以怎樣的方式來對待你,請你先以怎樣的方式去對待別人。這條黃金規則適用於一切關係,但是,很可惜的是——許多人在職場和其他人際關係中可以很好的應用,卻唯獨無法應用於家庭關係。

為什麼呢?

因為我們內心的篤定。對於外人,我們通常會剋制自己、擺正自己的位置;對於親人,我們卻常常放任自己,提出更苛刻的要求。當責備成為家庭關係的主體,家庭的每一個成員都會變得小心翼翼:怕自己成為被責備的人,也不由自主地對別人挑剔。

所以,這條黃金規則在家庭關係裡的應用更為重要。

當我們能夠更多的關注對方的感受而不是去講道理,當我們能夠更多的去原諒而不是去責備,當我們能夠先去付出愛和寬容,那麼家庭關係就會變得越來越和諧,而彼此之間也才會越來越親密。


安徒生有一篇童話叫《老頭子做事總不會錯》。故事用誇張的手法,通過一對老夫妻的互動和收穫,把“不責備”能夠帶來的效益詮釋得淋漓盡致。如果你感興趣,請認真地讀一讀,不需要模仿,只需要提醒自己:如果我想讓別人以怎樣的方式對待我,我先要以怎樣的方式去對待他。

畢竟,你也不想成為被人責備的自己。

附:老頭子做事總不會錯

我想你一定到鄉下去過吧?你一定看到過一個老農舍。屋頂是草扎的,上面零亂地長了許多青苔和小植物。屋脊上有一個顴鳥窠,因為我們沒有顴鳥是不成的。牆兒都有些傾斜, 窗子也都很低,而且只有一扇窗子是可以開的。麵包爐從牆上凸出來,像一個胖胖的小肚皮。有一株接骨木樹斜斜地靠著圍籬。這兒有一株結結疤疤的柳樹,樹下有一個小水池,池裡有一隻母雞和一群小鴨。是的,還有一隻看家犬。它對什麼來客都要叫幾聲。

鄉下就只有這麼一個農舍。這裡面住著一對年老的夫婦——一個莊稼人和他的妻子。不管他們的財產少得多麼可憐,他們總覺得放棄件把東西沒有什麼關係。比如他們的一匹馬就可以放棄。它依靠路旁溝裡的一些青草活著。老農人到城裡去騎著它,他的鄰居借它去用,偶爾幫忙這對老夫婦做點活,作為報酬。不過他們覺得最好還是把這匹馬賣掉,或者用它交換些對他們更有用的東西。但是應該換些什麼東西呢?

“老頭子,你知道得最清楚呀,”老太婆說。“今天鎮上是集日,你騎著它到城裡去,把這匹馬賣點錢出來,或者交換一點什麼好東西:你做的事總不會錯的。快到集上去吧。”

於是她替他裹好圍巾,因為她做這件事比他能幹;她把它打成一個雙蝴蝶結,看起來非常漂亮。然後她用她的手掌心把他的帽子擦了幾下。同時在他溫暖的嘴上接了一個吻。這樣,他就騎著這匹馬兒走了。他要拿它去賣,或者把它換一件什麼東西。是的,老頭兒知道他應該怎樣來辦事情的。

太陽照得像火一樣,天上見不到一塊烏雲。路上佈滿了灰塵,因為有許多去趕集的人不是趕著車,便是騎著馬,或者步行。太陽是火熱的,路上沒有一塊地方可以找到蔭處。

這時有一個人拖著步子,趕著一隻母牛走來,這隻母牛很漂亮,不比任何母牛差。

“它一定能產出最好的奶!”農人想。“把馬兒換一頭牛吧——這一定很合算。”

“喂,你牽著一頭牛!”他說。“我們可不可以在一起聊幾句?聽我講吧——我想一匹馬比一頭牛的價值大,不過這點我倒不在乎。一頭牛對於我更有用。你願意跟我交換嗎?”

“我當然願意的!”牽著牛的人說。於是他們就交換了。

這樁生意就做成了。農人很可以回家去的,因為他所要做的事情已經做了。不過他既然計劃去趕集,所以他就決定去趕集,就是去看一下也好。因此他就牽著他的牛去了。

他很快地向前走,牛也很快地向前走。不一會兒他們趕上了一個趕羊的人。這是一隻很漂亮的羊,非常健壯,毛也好。

“我倒很想有這匹牲口,”農人心裡想。“它可以在我們的溝旁邊找到許多草吃。冬天它可以跟我們一起待在屋子裡。有一頭羊可能比有一頭牛更實際些吧。“我們交換好嗎?”

趕羊人當然是很願意的,所以這筆生意馬上就成交了。於是農人就牽著他的一頭羊在大路上繼續往前走。

他在路上一個橫柵欄旁邊看到另一個人;這人臂下夾著一隻大鵝。

“你夾著一個多麼重的傢伙!”農人說,“它的毛長得多,而且它又很肥!如果把它繫上一根線,放在我們的小池子裡,那倒是蠻好的呢。我的老女人可以收集些菜頭果皮給它吃。她說過不知多少次:‘我真希望有一隻鵝!’現在她可以有一隻了。——它應該屬於她才是。你願不願交換?我把我的羊換你的鵝,而且我還要感謝你。”

對方一點也不表示反對。所以他們就交換了;這個農人得到了一隻鵝。

這時他已經走進了城。公路上的人越來越多,人和牲口擠作一團。他們在路上走,緊貼著溝沿走,一直走到柵欄那兒收稅人的馬鈴薯田裡去了。這人有一隻母雞,她被系在田裡,為的是怕人多把她嚇慌了,弄得她跑掉。這是一隻短尾巴的雞,她不停地眨著一隻眼睛,看起來倒是蠻漂亮的。“咕!咕!”這雞說。她說這話的時候,究竟心中在想什麼東西,我不能告訴你。不過,這個種田人一看見,心中就想:“這是我一生所看到的最好的雞!咳,她甚至比我們牧師的那隻抱雞母還要好。我的天,我倒很想有這隻雞哩!一隻雞總會找到一些麥粒,自己養活自己的。我想拿這隻鵝來換這隻雞,一定不會吃虧。”

“我們交換好嗎?”他說。

“交換!”對方說,“唔,那也不壞!”

這樣,他們就交換了。柵欄旁的那個收稅人得到了鵝;這個莊稼人帶走了雞。

他在到集上去的路上已經做了不少的生意了。天氣很熱,他也感到累,他想吃點東西,喝一杯燒酒。他現在來到了一個酒店門口,他正想要走進去,但店裡一個夥計走出來了;他們恰恰在門口碰頭。這夥計揹著一滿袋子的東西。

“你袋子裡裝的是什麼東西?”農人問。

“爛蘋果,”夥計說。“一滿袋子餵豬的爛蘋果。”

“這堆東西可不少!我倒希望我的老婆能見見這個世面呢。去年我們炭棚子旁的那棵老蘋果樹只結了一個蘋果。我們把它保藏起來;它待在碗櫃一直待到裂開為止。‘那總算是一筆財產呀。’我的老婆說。現在她可以看到一大堆財產了!是的,我希望她能看看。”

“你打算出什麼價錢呢?”夥計問。

“價錢嗎?我想拿我的雞來交換。”

所以他就拿出那隻雞來,換得了一袋子爛蘋果,他走進酒店,一直到酒吧間裡來。他把這袋子蘋果放在爐子旁邊靠著,一點也沒有想到爐子里正燒得有火。房間裡有許多客人——販馬的,販牲口的,還有兩個英國人:他們非常有錢,他們的腰包都是鼓得滿滿的。他們還打起賭來呢。關於這事的下文,你且聽吧。

噝——噝——噝!噝——噝——噝!爐子旁邊發出的是什麼聲音呢?這是蘋果開始在烤爛的聲音。

“那是什麼呢?”

唔,他們不久就知道了。他怎樣把一匹馬換得了一頭牛,以及隨後一連串的交換,一直到換得爛蘋果為止的這整個故事,都由他親自講出來了。

“乖乖!你回到家裡去時,保管你的老婆會結結實實地打你一頓!”那兩個英國人說。

“她一定會跟你吵一陣。”

“我將會得到一個吻,而不是一頓痛打,”農人說。“我的女人將會說:老頭子做的事兒總是對的。”

“我們打一個賭好嗎?”他們說。“我們可以用滿桶的金幣來打賭——100鎊對112鎊!”

“一斗金幣就夠了,”農人回答說。“我只能拿出一斗蘋果來打賭,但是我可以把我自己和我的老女人加進去——我想這加起來可以抵得上總數吧。”

“好極了!好極了!”他們說。於是賭注就這麼確定了。

店老闆的車子開出來了。那兩個英國人坐上去,農人也上去,爛蘋果也坐上去了。不一會兒他們來到了農人的屋子面前。

“晚安,老太太。”

“晚安,老頭子。”

“我已經把東西換來了!”

“是的,你自己做的事你自己知道。”老太婆說。

於是她擁抱著他,把那袋東西和客人們都忘記掉了。

“我把那匹馬換了一頭母牛。”他說。

“感謝老天爺,我們有牛奶吃了。”老太婆說。“現在我們桌上可以有奶做的食物、黃油和幹奶酪了!這真是一樁最好的交易!”

楊絳:家庭的悲劇,多數都源自於遇事愛責備的相處模式


“是的,不過我把那頭牛換了一隻羊。”

“啊,那更好!”老太婆說。“你真想得周到:我們給羊吃的草有的是。現在我們可以有羊奶、羊奶酪、羊毛襪子了!是的,還可以有羊毛睡衣!一頭母牛可產生不了這麼多的東西!

她的毛只會白白地落掉。你真是一個想得非常周到的丈夫!”

“不過我把羊又換了一隻鵝!”

“親愛的老頭子,那麼我們今年的馬丁節的時候可以真正有鵝肉吃了。你老是想種種辦法來使我快樂。這真是一個美麗的想法!我們可以把這鵝繫住,在馬丁節以前它就可以長肥了。”

“不過我把這隻鵝換了一隻雞。”丈夫說。

“一隻雞?這樁交易做得好!”太太說。“雞會生蛋,蛋可以孵小雞,那麼我們將要有一大群小雞,將可以養一大院子的雞了!啊,這正是我所希望的一件事情。”

“是的,不過我已經把那隻雞換了一袋子爛蘋果。”

“現在我非得給你一個吻不可,”老太婆說。“謝謝你,我的好丈夫!現在我要告訴你一件事情。你知道,今天你離開以後,我就想今晚要做一點好東西給你吃。我想最好是雞蛋餅加點香菜。我有雞蛋,不過我沒有香菜。所以我到學校老師那兒去——我知道他們種的有香菜。不過老師的太太,那個寶貝婆娘,是一個吝嗇的女人。我請求她借給我一點。

‘借?’她對我說:‘我們的菜園裡什麼也不長,連一個爛蘋果都不結。我甚至連一個蘋果都沒法借給你呢。’不過現在我可以借給她10個,甚至一整袋子爛蘋果呢。老頭子,這真叫人好笑!”

她說完這話後就在他的嘴上接了一個響亮的吻。

“我喜歡看這幅情景!”那兩個英國人齊聲說。“老是走下坡路,而卻老是快樂。這件事本身就值錢。”

所以他們就付給這個種田人112鎊金子,因為他沒有捱打,而是得到了吻。

是的,如果一個太太相信自己丈夫是世上最聰明的人和承認他所做的事總是對的,她一定會得到好處。

請聽著,這是一個故事!這是我在小時候聽到的。現在你也聽到它了,並且知道那個老頭子做的事兒總是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