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只看到和珅的鉅貪,卻不知他驚人的智商和情商!

人,都是有複雜性的,無法完全用簡單的善與惡、是與非來評判。

柴靜曾說過一句話:當你瞭解世事的複雜性時,你便不會輕易地褒貶。事實上,能否看到這種複雜性,能否不輕易褒貶,能否不非黑即白一刀切地評判一個人或一件事,是一個人成熟與否的表現。

有一個人,可以作為這個道理的例證。他就是和珅。

世人只看到和珅的鉅貪,卻不知他驚人的智商和情商!

先來看看,和珅到底多有錢?晚清外交家薛福成所著的《庸庵全集》中有一節《查抄和珅家產清單》描述過和珅的家產,數字挺嚇人的,已經估值的為26400萬兩白銀,加上沒有估值的,總計約11億兩白銀。11億兩白銀是什麼概念?當時清朝每年的國庫收入才7000萬兩白銀,11億相當於清朝15年的財政收入;清末所有重大的對外戰爭賠款(包括兩次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等),總計約6.6億兩白銀,這些用和珅一個人的錢還清還綽綽有餘;如果按米價折算,乾隆年前1兩白銀相當於現在230元,假如和珅真有11億兩白銀財產,那麼差不多是2530億元,《2016年全球胡潤富豪榜》華人首富王健林才1700億,名副其實的華人首富。

那麼,和珅僅靠貪汙就能貪來這麼多錢?如果真是這樣,早已動搖了大清朝的統治根基,別說嘉慶,就是其“好基友”乾隆爺,也決不能縱容和珅。其實,貪來的錢只是和大人的原始資本,最終能富可敵國,則是靠他精明的智商和情商。

異於常人的經商智慧

雖說和珅生活在18世紀,但他的投資理念與股神巴菲特驚人的一致,200多年前他就深諳“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別人恐懼時我貪婪”的道理,讓資金流動起來,錢生錢。

中國的傳統思維是“入土為安”,也就是喜歡把流動資產轉化為固定資產。今天大家有點閒錢基本都首選買房,更別說古人了,第一選擇基本都是買地。但和珅反其道而行,乾隆五十七年,莊頭許五德與他人發生矛盾,託和珅幫助打官司,並承諾“事後或送地六十頃,或銀一萬兩”。和珅明確表示“不要地畝,要銀一萬兩”。

要這麼多現金當然是投資了,什麼行業賺錢,和珅就投什麼,充分讓資金滾動起來。

世人只看到和珅的鉅貪,卻不知他驚人的智商和情商!

放高利貸,從事典當業,獲取暴利

放債取息與開當鋪、銀號、錢店都是屬於高利貸的範疇,是來錢極快的生意,因此放高利貸也就成了和珅斂財的一種手段。高利貸本來是伴隨著人類私有制的出現,特別是由於貨幣經濟的發展而產生的。和珅本著“什麼能賺錢就幹什麼”的原則,大力從事放債、開當鋪、銀號和錢店等高利貸剝削。

和珅放債面很廣,不但包括官吏、商人和市民,還包括他的親戚、長隨等屬下。和珅放債的原則是借債人必須要能拿出土地或是房屋做抵押。他這樣做生意可以萬無一失,如果借債人還不上欠款,和珅就把他們的房屋、土地收歸己有。

此外,和珅還經營典當業,典當業在清朝是非常發達的。按其店東的身份和資金的來源來看,大體可分為三類,即所謂皇當、官當和民當。皇當是以皇帝為後臺,由內務府經營的;官當是由封疆大吏與道府州縣官員主持、經營的;民當即由商人、富民等一般人經營的。北京是王公貴族、達官顯宦的聚居之地,是當時全國的政治中心,也是商業金融資本最集中、最活躍的地區之一。

乾隆初期,光是北京地區的當鋪就有幾百家之多,和珅有當鋪七十五座,不但遍佈京城的繁華街市大道通衢,而且還遍佈直隸的保定地區、能州地區和薊州地區。他在北京城內的永慶當、慶餘當、恆興當、恆聚當等,都是典當行業巨頭。就連和珅的家人劉全、呼什圖等人也經營著幾十座當鋪。

和珅大開當鋪不僅可以牟取暴利,還能借此轉移和消化貪汙、納賄所得的贓款,就如同現在的“洗錢”。

再者,當鋪是各種生意中最易收效、萬無一失的買賣,不怕典當人逃匿,也不用分神去追索,逼債。因此,當鋪在他經營的工商業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除金融外,和珅的業務範圍涵蓋了地產、礦山、物流、醫藥、商業等行業。同時,他還經營印鋪、帳局、瓷器鋪、藥鋪、古玩鋪、弓箭鋪、櫃箱鋪、鞍氈鋪、糧食店、酒店、槓房、石灰窯等。此外,他還專門栓了80輛大馬車,從事運輸業。這些行業的收益率,遠遠高於地租。

世人只看到和珅的鉅貪,卻不知他驚人的智商和情商!

看準時機,投機賺錢

投資這麼多產業,並不代表和珅不投資地產。而是選擇適合的時機,“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別人恐懼時我貪婪”以最低的價格購置,保證利益最大化。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臺灣和湖南數地發生了起義和叛亂,很多地主為了保險起見紛紛出售土地換取現金,使得土地價格大跌。

買地過程中,和珅確實做到了只認錢不認人,不管是他的親戚還是朋友的土地,他都毫不留情的把價錢壓到最低,最大限度的購進。而且,他買土地,不採用普通的買賣方式,而是所謂“典當”的方式,也就是說土地主像去當鋪當東西一樣,將土地典當給和珅,而不是和珅一次性購得。典當的價格自然要遠低於市價了,如果原來的地主事後要贖回土地,只有籌足銀兩和高額的利息之後才可以。在這期間,土地上的一切收益就全歸和珅所有。原來地主根本沒能力贖回的,或者不想贖回的,這些土地就成了和珅的永久資產。

據抄家的官員統計,和珅僅在北京就有出租房屋三十五處,“一千零一間半”,“每年共取租銀一千二百六十八兩三錢,取租錢四千四百九十二吊二百四十文。”由此可見,和珅購買置地是為了更好的錢生錢。

緊跟時代潮流,投資朝陽行業

和珅經商之能還表現在,不故步自封、墨守成規,善於從宏觀上把握時代脈搏,緊跟時代潮流發掘朝陽行業。在與國外使臣的交往中,他意識到,煤礦業作為新興行業,將是下一個風口,於是不顧高昂的成本和巨大的投資風險,斥巨資積極投入一般人不敢嘗試的煤炭業。百姓取暖做飯都需要煤炭,所以他在北京門頭溝和香山開辦了兩處煤礦。由於前瞻的眼光和魄力,他在煤礦業上也賺的盆滿缽滿。

信譽為本,良好的風控意識

和珅最終能富可敵國,跟“信譽”二字是分不開的。和珅受了錢一定會辦事,幫助人家升官發財,躲避災難等,確實很講究“信譽”。久而久之,“信譽”打出去了,成了“壟斷”經營模式。和珅也有強列的契約精神,在金錢方面親兄弟明算賬。他的外祖父伍彌泰官至大學士,向他借過兩千兩銀子,他擔心外祖父不能及時還賬,逼著老頭拿地契抵押,“取田契價值相當者署卷歸償。”而這其實已經和今天的抵押貸款別無二致,和珅的風控意識不得不佩服。

世人只看到和珅的鉅貪,卻不知他驚人的智商和情商!

利用內幕消息,大發人情財

在朝為官,最重要的是消息靈通,尤其是職位較低不能接近權力核心的官員,能否從大官口中得到瞬息萬變的內幕消息,決定著他們的前途和命運。所以,為了得到這些消息,總會有人不惜花費鉅額財富打通“關節”。

和珅的地位無疑是這些追逐者的首選目標,他只憑朝廷的“內部消息”就可以大發“人情財”。1780年,乾隆皇帝決定第五次南巡。此前剛投靠和珅的泗陽縣令國泰,接到了和珅的密信說,皇上此次南巡,必然會去祭祀孔廟,之後一定會途徑距離泗陽縣城東邊五十里的地方。和珅命國泰在此精心籌建一處行宮,以博皇上垂青。國泰馬上調集全縣能工巧匠,在該處修建了一座行宮。

乾隆祭祀過孔廟後向南進發,路過泗陽縣境時,果然發現了這座優美別緻的建築,命人進入行宮,只見行宮非常好看,頓生世外桃源之感,當即命和珅召見國泰。國泰面聖時從容應對,和珅在旁讚不絕口,博得龍顏大悅,馬上被擢升為道臺(相當於地級市市長)。國泰感激不盡,立即給和珅送去大量金銀。其他投靠和珅的官員,知道和珅略施小計便讓國泰擢升為道臺,心中興奮不已,紛紛主動送禮給和珅。

世人只看到和珅的鉅貪,卻不知他驚人的智商和情商!

從這件事中,可以看出和珅為官有他“夠意思”的一面,他為國泰無償提供一條消息,讓國泰獲得了升遷機會,升遷之後的國泰必然會回報和珅的。在當時的情況下,一般人也不會覺得和珅收國泰的禮是不道德的行為。

由此可見,和珅擁有極高的經濟智商和情商。事實上,和珅還是個長相俊美的才子,即高富帥,並不是影視劇中被醜化的形象。和珅的岳丈馮英廉這樣評價女婿“相貌白杳而英俊,少有大志,他日前途不可估量。”和珅詩、書造詣很深,被乾隆帝欣賞,兩人還經常一起切磋詩文,和珅的詩曾載入《嘉樂堂詩集》中。和珅天資聰穎,博聞強記,又勤奮好學,通曉漢、滿、蒙、藏四種語言。這為他之後在商業和職場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從知識的角度來看,知識面廣並不代表智商和情商就一定高,但沒有知識,要獲得高智商和情商就會變得非常困難,尤其在商業領域。商場如戰場,一條高價值的信息及時的出現在你面前,或許就能成為制勝的法寶。商狀元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實時匯聚互聯網深處的商業最前沿信息和知識,經過系統整理後實時推送,為商業人拓寬知識面,把握最新投資信息,獲取高效的商場招數知識。事實上,但凡智商高和情商高的人,都源於信息、知識和技能的積累,和珅如此,那麼你呢?

世人只看到和珅的鉅貪,卻不知他驚人的智商和情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