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山團城鄉原名叫雞冢,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呢?這些傳說可信不

魯山縣團城鄉,原名雞冢鄉 ,位於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西南部,因駐地雞冢而得名。以“雞冢”命名,容易引起歧義,且不雅緻,影響對外交往,不利於提高知名度,全鄉幹部群眾強烈要求更名。雞冢鄉附近有個著名的團城山,團城山就像一個圓把分水嶺團團包圍著,分水嶺兩邊各有一條河,一條叫清水河,一條叫團城河,整個團城山包圍的地方是團城盆地,團城山也因此而得名。

魯山團城鄉原名叫雞冢,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呢?這些傳說可信不

所以人們願意改名叫團城,更有可取“團結一致,眾志成城”之意,因此建議更名為團城鄉。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平頂山魯山縣雞冢鄉更名為團城鄉。2006年6月29日,團城鄉舉行揭牌儀式。

魯山團城鄉原名叫雞冢,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呢?這些傳說可信不


那麼原先為什麼叫雞冢呢?

這裡有一個傳說。遠古時期,雞冢一帶森林茂密,人煙稀少,山上有很多山雞,這些山雞成群結隊,歡歌跳舞,給孤寂的山林增添了熱鬧,也給在這裡生活的人們帶來了快樂,人們奉這些山雞為神鳥。一日,有個進山的女子迷了路,是山雞把她領到了村裡,村裡人看她可憐,就收留了她。

魯山團城鄉原名叫雞冢,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呢?這些傳說可信不

有一天,她正在吃午飯,忽聽得遠處傳來山雞的慘叫聲,她撂下飯碗就向山上跑去,順著淒厲的叫聲找去,她看見一條花蛇正纏繞著一隻幼雞,小雞媽媽一邊扇動著翅膀撲打花蛇,一邊叫喊著。見此情景,她趕緊找來一根竹竿,把花蛇挑開、趕跑,救下了小山雞。從那兒以後,每天都有成群的山雞來到她的住處,把最動聽的歌唱給她聽。她走到哪裡,山雞就跟隨哪裡,給她做伴兒。她在自己住的房前屋後給山雞築巢壘窩,山雞在她家越聚越多。在與這些山雞相處中她摸清了山雞的習性,學會了育雛技術,把山雞培育成了家雞,人們也親切地稱她為雞娘。

魯山團城鄉原名叫雞冢,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呢?這些傳說可信不


有年秋天,一場突如其來的狂風裹著冰雹襲來,把滿山成熟的野果都砸落了,把地裡的莊稼都砸倒了,村裡的人沒了吃的,紛紛向外逃命。女子看在眼裡,急在心裡,這時候她突然想到了那些山雞蛋,於是她就在草窩裡找,居然找出了很多很多的山雞蛋。然後,在院裡支起大鍋,把山雞蛋煮熟後一一分給村上男女老少,使他們度過了這次饑荒。可美麗善良的她卻因為勞累過度,不幸離開了人世。女子死後,村裡人在村西北角一塊空闊的地兒,挖了一穴墓,把她掩埋了,她的墓被稱做雞娘墓。人們時時懷念著這位女子,當給她掃墓時,添土祭奠,久而久之,她的墓成為佔地3000多平方米、高10多米的巨大墓冢。人們稱這個墓冢為雞娘冢,後來慢慢叫成了“雞冢”,旁邊的村子也叫成了雞冢村。

魯山團城鄉原名叫雞冢,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呢?這些傳說可信不


還有另外一個傳說。傳說這是周公墓,因周公姓姬,應當是姬冢,當初為了防止盜墓,有意編了雞冢的故事,以掩人耳目。這個周公就是自春秋以來被歷代統治者和學者視為聖人的周公旦,周公姓姬,周武王之弟,亦稱叔旦。其實,他的第一個封地在魯山。商末周文王佔領河南魯山的古魯國,封與其子周公旦,是為魯國,史稱西魯。周武王去世後,他的兒子周成王姬誦繼位。但是,成王年幼,周公讓兒子伯禽去管理魯國,自己留在成王身邊輔佐攝政。伯禽東征商的盟國徐、奄17國,討平後,命伯禽長駐奄地,即今山東曲阜,魯國由河南魯山移封山東,成為春秋時東方強大的諸侯國,史稱東魯。

魯山團城鄉原名叫雞冢,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呢?這些傳說可信不


周公死後葬於何處?《史記》:“周公葬畢,畢在鎬東南杜中。”《皇覽》:“文王、武王、周公冢皆在京兆長安鎬聚東杜中也。”根據以上資料和陝西省考古所、長安文物局發掘的有關墓誌證明,畢原確是郭杜一帶的高地,但文王、武王、周公墓到底在何處,目前仍無法確認。那麼我們能不能有這樣一種假設:因魯山是周公的第一個封地,周公營造洛邑(洛陽),把都城從鎬京遷到洛邑後,洛邑距魯山不過一百多公里,周公應當是到過魯山的,也許是他生前自己選定了這個四面環山的風水寶地,也許是他的兒子為他選定的,死後歸葬自己的封地也不是沒有可能。

魯山團城鄉原名叫雞冢,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呢?這些傳說可信不


魯山縣團城鄉是辛夷的主要產地之一,目前辛夷花正是開放的時候,十分好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