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買的是“9塊9”的水果,你卻拿我當“1毛錢”的韭菜收割!

小婷是一家公司的白領,一天在用手機瀏覽某APP的時候發現一條信息:“只要9.9元,即可試吃水果禮盒,每人限領三份,先到先得!”於是小婷就主動加了對方的微信,看著誘人的水果禮盒,小婷果斷要了三盒......

可是便宜是便宜,對方卻提出了一個要求:想要試吃,需要轉發該次活動到朋友圈裡 24小時不能刪除!

我想買的是“9塊9”的水果,你卻拿我當“1毛錢”的韭菜收割!

小婷為了得到這難得的試吃機會,發了朋友圈、截了圖、轉了錢....而且留下了自己的收貨地址、姓名和電話,就等著收到這三大份水果禮盒了。

我想買的是“9塊9”的水果,你卻拿我當“1毛錢”的韭菜收割!

可是兩天之後,小婷心想著問問對方發貨沒,結果卻是對方已經將她刪除了.....

我想買的是“9塊9”的水果,你卻拿我當“1毛錢”的韭菜收割!

三份水果29.7元,這是小婷損失的金錢數額。你會問小編29.7元不多啊,這個數額相信很多人都會自認倒黴,甚至都懶得去派出所報個案做個筆錄了吧,還得搭時間、搭車費的.....沒錯騙子們跟你想的是一樣的,他料定你不會去報案!

可是小婷為了領取這樣的低價水果禮盒,卻發了朋友圈,小婷的朋友圈又會有多少朋友呢,小婷朋友的朋友呢?本來是營銷的裂變,現在成了詐騙的裂變......

騙子們詐騙的又何止一個29.7元呢?其詐騙的數額難以估量......

然而真正可怕的卻是:一條條真實的收貨地址、電話、姓名....因為你永遠無法預知你的個人信息會被騙子們拿來做些什麼,所有騙局的基礎和技巧在於如何使你產生信任感,使你產生的信任度越高,上當受騙的幾率就越大,而能夠準確的指出你的個人信息,騙子們得手的幾率就越大。冒充公檢法、快遞退費詐騙、金融信用卡詐騙.......這永遠是一顆未知的炸彈!

而小婷給自己安放的這顆炸彈,僅僅是想吃一個“9塊9”的水果!

我想買的是“9塊9”的水果,你卻拿我當“1毛錢”的韭菜收割!

如今在個人信息買賣的黑產圈,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條:公司化運營、團伙作案,產業分工極為細緻,將打包得來的信息進行精細的劃分,按屬地、按區號、按年齡.....

公民個人信息的倒賣也成為整個完整詐騙過程中的上游,一條信息從幾分錢到幾塊錢不等,取決於信息的完整度!

小婷為了吃上低價水果所填寫的個人信息,可能在黑市正以“1毛錢”一條夾雜在數萬條的信息中,在地下交易圈肆意流通.....

我想買的是“9塊9”的水果,你卻拿我當“1毛錢”的韭菜收割!

為加大對公民個人信息的刑法保護

2009年2月,《刑法修正案(七)》增設刑法第253條之一,規定了出售、非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罪和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

2015年8月,《刑法修正案(九)》對該條規定作了進一步完善

罪名修改為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其中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這很大程度上震懾了犯罪分子,不過我們還需要提升自身的防範意識,希望不要再去相信那些“低價”的水果,因為你可能正在被當成“廉價”的韭菜被收割!

我想買的是“9塊9”的水果,你卻拿我當“1毛錢”的韭菜收割!

一篇文章帶你瞭解個人信息洩露的內幕:“誰在玩弄我們的個人信息, 讓它們在網上肆意“裸奔”!”

來源瀋陽公安反電信網絡犯罪查控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