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买的是“9块9”的水果,你却拿我当“1毛钱”的韭菜收割!

小婷是一家公司的白领,一天在用手机浏览某APP的时候发现一条信息:“只要9.9元,即可试吃水果礼盒,每人限领三份,先到先得!”于是小婷就主动加了对方的微信,看着诱人的水果礼盒,小婷果断要了三盒......

可是便宜是便宜,对方却提出了一个要求:想要试吃,需要转发该次活动到朋友圈里 24小时不能删除!

我想买的是“9块9”的水果,你却拿我当“1毛钱”的韭菜收割!

小婷为了得到这难得的试吃机会,发了朋友圈、截了图、转了钱....而且留下了自己的收货地址、姓名和电话,就等着收到这三大份水果礼盒了。

我想买的是“9块9”的水果,你却拿我当“1毛钱”的韭菜收割!

可是两天之后,小婷心想着问问对方发货没,结果却是对方已经将她删除了.....

我想买的是“9块9”的水果,你却拿我当“1毛钱”的韭菜收割!

三份水果29.7元,这是小婷损失的金钱数额。你会问小编29.7元不多啊,这个数额相信很多人都会自认倒霉,甚至都懒得去派出所报个案做个笔录了吧,还得搭时间、搭车费的.....没错骗子们跟你想的是一样的,他料定你不会去报案!

可是小婷为了领取这样的低价水果礼盒,却发了朋友圈,小婷的朋友圈又会有多少朋友呢,小婷朋友的朋友呢?本来是营销的裂变,现在成了诈骗的裂变......

骗子们诈骗的又何止一个29.7元呢?其诈骗的数额难以估量......

然而真正可怕的却是:一条条真实的收货地址、电话、姓名....因为你永远无法预知你的个人信息会被骗子们拿来做些什么,所有骗局的基础和技巧在于如何使你产生信任感,使你产生的信任度越高,上当受骗的几率就越大,而能够准确的指出你的个人信息,骗子们得手的几率就越大。冒充公检法、快递退费诈骗、金融信用卡诈骗.......这永远是一颗未知的炸弹!

而小婷给自己安放的这颗炸弹,仅仅是想吃一个“9块9”的水果!

我想买的是“9块9”的水果,你却拿我当“1毛钱”的韭菜收割!

如今在个人信息买卖的黑产圈,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公司化运营、团伙作案,产业分工极为细致,将打包得来的信息进行精细的划分,按属地、按区号、按年龄.....

公民个人信息的倒卖也成为整个完整诈骗过程中的上游,一条信息从几分钱到几块钱不等,取决于信息的完整度!

小婷为了吃上低价水果所填写的个人信息,可能在黑市正以“1毛钱”一条夹杂在数万条的信息中,在地下交易圈肆意流通.....

我想买的是“9块9”的水果,你却拿我当“1毛钱”的韭菜收割!

为加大对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

2009年2月,《刑法修正案(七)》增设刑法第253条之一,规定了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

2015年8月,《刑法修正案(九)》对该条规定作了进一步完善

罪名修改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其中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这很大程度上震慑了犯罪分子,不过我们还需要提升自身的防范意识,希望不要再去相信那些“低价”的水果,因为你可能正在被当成“廉价”的韭菜被收割!

我想买的是“9块9”的水果,你却拿我当“1毛钱”的韭菜收割!

一篇文章带你了解个人信息泄露的内幕:“谁在玩弄我们的个人信息, 让它们在网上肆意“裸奔”!”

来源沈阳公安反电信网络犯罪查控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