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山一碗麵——奧灶面

從前看過一本書,書名《江湖一碗麵》,記得裡面有一句印象深刻,小小一碗麵條的江湖,天南地北,亦可謂包羅 萬象 ,無所不有。

中國 是麵條的故鄉,麵條這一尋常吃食,在 中國 絕非尋常之物,南有 蘇州 紅湯麵,南派羊肉面,刀魚面,鹹菜肉絲辣肉大排面, 陽春 面, 杭州 的片兒川,北有著名的 山西 刀削麵, 河南 拉麵, 蘭州 拉麵,等等。。。

面,在 中國 太司空見怪,家家一碗麵,人人都吃麵,愛吃麵,不分貴賤。

崑山那碗麵——奧灶面

今天我們來說說奧灶面, 中國 十大面條之一,是 江蘇 省 崑山 市的傳統麵食小吃之一,屬於蘇菜系。

奧灶面以紅油爆魚面和白湯滷鴨面最為著名。

“奧灶”二字來歷

關於“奧灶”二字,歷來眾說紛紜。

傳說乾隆皇帝微服下 江南 時,途經 崑山 遊覽玉峰山景後腹中飢餓,於是來到這家小麵店吃了一碗紅油爆魚面,覺得味道無比鮮美,忙讓太監打聽烹製方法。

但由於語言關係,太監似懂非懂,無奈只得急中生智面奏皇上:“紅油麵味道好,主要是面灶上的奧妙。”乾隆一聽哈哈笑道:“面灶奧妙,奧妙的面灶”,從此這莊小麵店就有了“奧灶面”的美稱。

另外一種比較可信的說法是:顏復興麵館又小又舊,黑咕隆咚;陳秀英年紀大後手腳慢,眼睛不仔細,因此被老吃客戲稱為“鏖糟面”。鏖糟是 崑山 土語,就是不太乾淨的意思。誰知這個怪名稱反倒使它不脛而走,一炮而紅。

奧灶館至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它的前身是 崑山 的“天香館”,因為經營不善,店主棄館而走。債主趙三老太將它交給繡娘陳秀英經營,易名“顏復興”。心靈手巧的陳秀英本來就擅長精細小吃烹調,她取南北面食之長,製作出一種面白、湯紅的紅油麵,果然非同凡響。只有三張半桌子的小麵館顧客盈門,名聲四揚。解放後,根據“奧妙在灶頭上”的意思和諧音,正式命名為“奧灶館”。

崑山一碗麵——奧灶面


崑山一碗麵——奧灶面


崑山一碗麵——奧灶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