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竇山位於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溪口鎮西北,為四明山支脈的最高峰,海拔800米,有“海上蓬萊,陸上天台”之美譽。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因為在語文教學中曾瞭解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在謫貶經歷中到過此處,並留有“高懷卻有云門關,好句爭傳雪竇風”的佳句,我一直對雪竇山心馳神往,終於在2017年的中秋節如願以償。
那屋
山上——妙高臺——高處不勝寒
雪竇之勝獨推妙高臺,是在峰頂有坪如臺,三面均為絕壁,下臨深淵。憑欄遠眺,煙靄四合,波光嵐影,別有風情。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就是在此中秋賞月之時有感而發的。1927年蔣介石在此修建一座中西合璧的別墅並手書“妙高臺”三字掛於中門。之後他的仕途低谷時期都是在這裡和宋美齡一起度過,他也是在這裡經過全盤謀劃決定撤去臺灣。這也真的應了蘇軾的名句“高處不勝寒”。
山中——招待所——千秋功過自有評說
1936年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張學良送蔣介石回南京,蔣介石對張學良實行了無限期的軟禁。1937年1月,原上海中國旅行社雪竇山招待所被改稱“張學良先生招待所”,雪竇山成了張學良將軍的第一個軟禁地。張學良將軍在此種菜養雞的最平凡的農家生活。
山下——蔣氏故居——人間正道是滄桑
蔣氏故居是昔日蔣氏家族生活的處所,多為清代的群體建築,包括豐鎬房、小洋房、玉泰鹽鋪。豐鎬房,是蔣介石十歲時,家族分家依據宗譜把分給他的房子取名為“豐鎬房”,巧的是與史書記載的“周文王建豐,周武王建鎬”相吻合,似乎暗示蔣介石的有帝王之兆。小洋房為西式的二層樓房,蔣經國留蘇回國,偕妻方良、子孝文居此。玉泰鹽鋪乃蔣介石出生之地。
那石
1、雪竇山因北宋仁宗皇帝趙禎夢中到此一遊而得名“應夢名山”,南宋理宗皇帝趙昀追書“應夢名山”。
2、妙高臺有一塊凸起的方形石頭,稱作“晏坐檯”,傳說宋高僧知和禪師每一日五更就在晏坐檯做功課,伏虎洞有兩虎終年聽其誦經,野性漸收。後傳說宋美齡在此居住時甚愛坐這塊石頭,而宋美齡是長壽之人,所以現在到此觀光的遊客都要坐一坐。
3、小洋房一樓裡進有一塊“以血洗血”的石碑。1939年12月12日,日本侵略者的飛機轟炸溪口,蔣經國的生母毛福梅在豐鎬房後門口不幸被炸塌的牆壓死,蔣經國趕回奔喪,悲憤中揮淚寫下了“以血洗血”四個大字,表達誓報殺母之仇的堅定決心。
那水
雪竇山在宋人的文化旅途中成了必打卡的一站。蘇軾甚至以平生不到雪竇山為人生一大憾事。自古文人寄情于山水,梅堯臣,王安石,曾鞏等宋代頂尖文人都用詩文渲染過雪竇山的水。
1、飛瀑
最著名的是千丈巖瀑,王安石站在瀑布崖頂這樣寫到:“拔地萬重青嶂立,懸空千丈素流分。共看玉女機絲掛,映日還成五色文。”當我們站在飛雪亭中觀看瀑布時,依然能感受到這種磅礴的氣韻。曾鞏則另闢蹊徑,從仰視的角度寫出了新的意境:“玉虯垂處雪花翻,四季雷聲六月寒。憑檻未窮千丈勢,請從巖下舉頭看。”
2、剡溪
蔣氏故居門前的河是剡溪,剡溪是文化史上很有名的一條河,歷史上早有"剡溪九曲"勝景,歷代眾多詩人學士或居或遊,留下了無數詠剡名篇。其中李白就有“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如今剡溪是溪口人民的母親河。
那樹
1、夫妻銀杏樹守望千年 雪竇寺的彌勒寶殿的兩側,有一雌一雄兩棵銀杏樹。據考證距今已有千年的歷史。
2、桂樹飄香盼人歸 在張學良將軍的第一個軟禁地,有一棵當年趙四小姐親手植下的桂樹,我去的時候正逢中秋,滿樹繁花,馥香怡人。
3、物是人非兩茫茫 蔣氏故居的東廂房是宋美齡住處,對面的西廂房住的是蔣介石離婚不離家的原配夫人。院子裡有兩棵桂樹,是宋美齡當年親手種下的,一棵金桂,一棵銀桂,代表兩個女主人。令人困惑的是同年植下,但是西側的長勢良好,枝繁葉茂;而東側的生長緩慢,枝葉稀疏。老輩人說是因為這兩個女主人有沒有子嗣的顯現。更蹊蹺的是東側的金桂在宋美齡2003年逝世的那年枯萎而死,好像隨主人而去了。現在長在那裡的是管理委員會補種的。
閱讀更多 師說高考志願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