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識別買來的普洱茶是真的還是假的?

蔣鳳君


如何判斷買來的普洱茶是真還是假的問題?

其實許多茶友面對這個話題有時確實感到無奈.每個人的觀點和看法不同.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喝茶時找的點也不同.所以各有各的說法.

其實個人的觀點非常簡單.首先是要明白我們喝茶是為了健康.在健康的基礎上買適合自己口感的茶.喝了能身體上愉悅.價錢又能接受就是目的了.那麼就稱之身心愉悅!

普洱茶是個天然的樹葉子.不要太神化就簡單.論到文化就博大精深啦.其實普洱茶相對上說是沒有真假.大體上可分生普和熟普.熟普相對上講簡單些.主要是生普.那麼說假莫非是假山頭.假產地.假古樹.假年份.假幹倉等.要把這些弄懂.喝懂確實不易.沒有這方面的判斷知識時多瞭解.多和老茶客多交流.記住不要去跟風.不要刻意追名山頭.追老茶.追大牌貨.自己一定要多喝多對比.

其次普洱茶是有著一山一味.喝茶者又有先入為主的客觀.不是每個人都會喜歡同一個風格.所以看買的茶存放給有問題.泡出來湯色透亮.香氣醇正.喝起來沒有雜味.怪味.茶底沒有雜質.自己喜歡就好了.





西雙版納易武天普茶葉


你好!很高興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

普洱茶有生茶和熟茶之分,普洱茶越老味道越醇,收藏越久價值越高,被譽為“可以喝的古董”,所以一些無良的商販為了謀取暴利,不惜造假。

那麼普洱茶怎麼分辨真假呢?下面我來分享一下辨別普洱茶真假的方法。

1、看外觀。自2007年起生產的普洱茶,包裝紙上會有QS標識,茶餅整潔乾淨,有光澤。

1、看湯色。俗話說,烏龍聞香,普洱賞色,辨別普洱茶真偽,觀色是關鍵。熟茶湯色偏紅,生茶湯色偏黃。好的普洱茶,無論是生茶還是熟茶,湯色都是清亮晶瑩,沖泡後不會產生浮懸物和渾濁。

2、聞氣味。好的普洱茶,有種茶的陳香味,香氣滲人心肺,讓人身心愉悅。反之會有一種黴變或其他的不純正的異味。

3、品茶味。好的普洱茶,入口醇和順滑,口舌生津清甜,喝完讓人意猶未盡,沒有刺激和苦澀味。

4、看茶渣。生茶茶渣呈綠色至栗色,質地新鮮柔軟。熟茶多半呈現暗栗色,柔軟能捏成泥團狀。劣質的普洱茶,茶渣摸起來乾硬,像粗纖維的感覺。

這就是我分享的辨別普洱茶真假的方法,希望能幫到你!





醉美食坊


    普洱茶有生茶和熟茶之分,生茶自然發酵,熟茶人工催熟。那麼普洱茶怎麼分辨真假呢?下面就推薦兩種辨別普洱茶真假方法。  

第一種方法

 

 首先看湯色。普洱分生茶和熟茶。生茶茶湯是橙黃色的,陳年生茶則漸漸接近慄紅色。好的普洱茶,無論生熟,湯色都是晶瑩剔透的,不管沖泡濃淡,都不可能產生渾濁。

  其次聞香氣。主要聞普洱茶香氣的純度,區別黴味與陳香味。黴味是一種變質的味道,使人不愉快;陳香味是令人愉快的香氣。

  第三是品嚐茶的滋味。優質的普洱茶,滋味醇和,爽滑,甘甜。刺激性不強,沒有澀味,口感很舒服。

  第四是看普洱茶沖泡後留下的殘渣。幹倉的普洱生茶,根據儲藏年代的不同,葉底呈綠色至栗色,葉條質地飽滿柔軟,充滿新鮮感。普洱熟茶的葉底多半呈現暗栗色,葉條質地乾瘦老硬。

  

第二種方法

  

第一招,凡是自2007年起生產的普洱緊壓茶包裝紙上必須有QS標識;

第二招,看茶餅,好的普洱茶餅整潔乾淨,極有光澤;

第三招,聞茶,好的普洱茶聞起來有一種木香味,而不是黴味;

第四招,品茶,好的普洱茶泡出來的茶水明亮清透,喝起來口中生津,沒有麻舌或喉嚨乾燥的感覺,喝後還能感覺一股茶香味,而不是黴味;

第五招,看茶渣,熟茶的顏色呈紅褐色,很柔軟,能捏成泥團狀,劣質的普洱茶茶渣,則摸起來很硬,像粗纖維的感覺


k簡單


只要不是發黴,渥堆味太重就行,其他的就要多喝,其他就是好與壞了


寒風孤影888


1、所謂正宗,即原料正宗(雲南大葉茶類,啥“大葉種”這樣的外行話就甭提了)+工藝正確(普洱茶工藝神髓,在於“低溫”而非“日曬”,曬青是歷史的限制,而非工藝的唯一。從殺青到毛茶乾燥到成品茶乾燥,一路的低溫(有底線,只是相較於綠茶、烏龍茶、紅茶的加工溫度為低)。)

.2、雲南古樹茶能找到種茶者,,,,就真是見鬼了

3、從原料上,有幾個消費者,能夠辨識茶餅使用的是真正的雲南大葉種,而不是用省外的四川、貴州料甚至是越南、緬甸料冒充的?(當然,從業者也未必能),從04年開始大廠開始如此,當時購進的海量省外料至今仍未用光。。。。

4、工藝方面僅針對古樹茶,臺地的部分還得囉嗦農殘之類的,懶得講

5、採摘、注意採摘級數,注意別扯出馬蹄口,注意扯出馬蹄口後別把這個當春茶特徵來蒙人——採摘工藝從葉底很好辨識

6、攤晾,或曰靜置萎凋,是普洱茶不是綠茶的明證。茶葉在走水同時也在發生發酵,整個製茶過程花香最濃的階段

7、殺青,不可過量(每鍋五公斤為限,真看過有超過12公斤的,炒的那叫一個爛~~~),不可殺青不透(茶葉會劣變),不可殺青過度(殺死了),不可不注意清理鍋壁(多見於滾筒殺青和手藝不好的鍋炒殺青,煙焦味的由來),不可悶炒(有利於快速提溫,但沒個喝)。需要了解每種不當狀態在品飲端會以何種狀態呈現。

8、揉捻,手揉為上,勿熱揉(揉捻目的是茶葉角質層與細胞壁的破而不裂,熱揉,即殺青後不攤晾直接揉捻,會導致”又破又裂“),熱揉會導致角質層脫落,以至於茶湯渾濁,味道也不清爽(反推未必成立,湯渾未必都是揉捻導致)

9、乾燥,分為毛茶乾燥和成品茶(緊壓茶)乾燥。所謂曬青工藝不過是歷史的無奈選擇(地方大、日照強、窮、工藝落後,不曬還能如何),而日曬乾燥帶來的相對較低的乾燥溫度(相對於”高溫“烘乾,千萬記住高溫)反而保留了茶葉中較多的活性物質,留待後期轉化,因此方開啟了普洱茶”越陳越香“之路(同時大葉茶類內含物質豐富亦是重要因素之一)。專業製茶領域均知道”紫外線對製茶有害“這一基本常識,為了給所謂曬青工藝披上合理的皮,雲南學界曾寫過論文論述,主題就是”曬青為什麼好,不知道,但是就是好“,真真是學術恥辱啊~~~

10、壓餅,簡單,只要不是工藝茶,鐵餅泡餅帶來的只是轉化方向上的差異,而無絕對的優劣之分,看自己的倉儲取向和口味取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