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眼裡東方人和西方人原來是畫風這麼不同的兩類表情包

本文由《萬物》雜誌官方微信 “把科學帶回家

” 提供


撰文 | 比鄰星

魔鏡魔鏡告訴我,世界上誰的微笑比蒙娜麗莎更神秘?老闆的

在AI眼裡東方人和西方人原來是畫風這麼不同的兩類表情包

。著名美劇《Lie to me》帶火了一波微表情,甚至連你自己也忍不住通過分析男朋友咽口水的細節和向左下方看去的眼睛,試圖從FBI視角分析對方有沒有瞞著你的小秘密。

在AI眼裡東方人和西方人原來是畫風這麼不同的兩類表情包

*The truth is written all over our face*


於是,很多科技公司試圖在人臉識別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正在努力開發一種名叫“表情識別”的算法。據說,有了這些能解讀表情的AI,就可以一眼看出在機場賊眉鼠眼的可疑人士,或者判斷出面試者的小心思。這項技術預計2024年推出,估值為560億美元。

所以,你的表情真的能出賣你的心嗎?

在AI眼裡東方人和西方人原來是畫風這麼不同的兩類表情包

. 表情的真相

不管臉大還是臉小,每個人都藏著43塊面部肌肉牽動你的皮膚。這些肌肉分佈在眼眶、鼻部和口部,可以通過收縮和舒張牽動皮膚運動,這樣你便有了各種表情,用以表達6種基本情緒:喜、怒、哀、懼、驚奇、厭惡。

在AI眼裡東方人和西方人原來是畫風這麼不同的兩類表情包


其實早在19世紀,就有人打起了面部表情研究的主意。那時,一位名叫邦雅曼·阿芒·迪謝納的法國生理學家做了一些讓人……不太舒服的實驗。他邀請了不同年齡的5位受試者,試圖找出面部肌肉和表情的秘密。具體方法是——

把電流探針接在受試者臉上,然後依次對面部肌肉實施低強度的電流刺激,最後拍照記錄展現出的表情。想想看,那些表情可能會很詭異。

在AI眼裡東方人和西方人原來是畫風這麼不同的兩類表情包

現場直擊

有一個人卻對這些照片很著迷,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達爾文。達爾文的第一大著作是1859年問世的《物種起源》,還有一部鮮為人知的,是發表於1872年的《人與動物的情感表達》(The Expression of the Emotions in Man and Animal)。這本書同樣從進化的角度分析了靈長類動物表情的進化學意義。

在AI眼裡東方人和西方人原來是畫風這麼不同的兩類表情包

那些被達爾文兄研究過的小表情


來做個實驗,請默默在心中回想令你厭惡的人或事(比如試著想想,假如你被選中去參與那位法國生理學家的實驗),然後照鏡子看看自己是什麼表情。我猜你可能會撇嘴、皺鼻然後眯起眼睛。達爾文推測,這些舉動是一種防備,可以防止有害的病原體進入體內,這就是表情對靈長類動物的進化學意義。當然,這只是最原始的,表情的另一大進化作用在於有利於種群個體間的交流。

在AI眼裡東方人和西方人原來是畫風這麼不同的兩類表情包

. 我們可以通過表情交流嗎?

如果你是個表情管理不太到位的人,表情確實可以說話。(比如,小編的一位朋友,看到帥哥就會張開嘴並伴隨目不轉睛的注視。)但人是可以偽裝表情的,並且如果段位夠高,內心翻江倒海的時候也依然可以面不改色。這就給表情是否真能用於交流提出了質疑。來用數據說話。一批科學家花了兩年半的時間,收集了一千多篇分析人類表情的論文,最終得出結論:根據面部肌肉運動來推測一個人的情緒狀態是不可信的。

不信?比如來看這張圖

在AI眼裡東方人和西方人原來是畫風這麼不同的兩類表情包

你覺得他在哭還是在笑,或者是喜極而泣?人類表達情緒是一個多維度的過程,除了表情,你的動作、聲音都在配合著情緒表達。只看一張靜止的臉,沒有動態的動作,也沒有聯繫上下文的情景,你真的判斷不出來對方在想些什麼。而且,同樣的情緒,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身上可能會有不一樣的詮釋。簡單概括就是,西方人嘴部的戲很足,東方人眼睛的戲很足

在AI眼裡東方人和西方人原來是畫風這麼不同的兩類表情包

本宮給你個眼神自己體會


事情是這樣的,研究人員通過計算機模擬算法隨機合成非常多種的面部表情,然後再進行6種基本情緒的分類。

在AI眼裡東方人和西方人原來是畫風這麼不同的兩類表情包


結果顯示,東方人的表情變化主要集中在眼睛附近,就像這樣:^ _ ^ (∩_∩) (*^o^*) ( ̄∇ ̄)而類似的情緒變化在西方人那裡,則變成了嘴部表情的變化。就像這樣::-) :-I :-( :-P

在AI眼裡東方人和西方人原來是畫風這麼不同的兩類表情包

. AI 怎麼猜出你的表情?

基於機器學習的算法一般都是類似的套路,先讓AI學習大量的素材,然後從中尋找規律,最後學會識別。為了讓AIget讀懂表情的技能,開發者準備了上百萬張面部表情的圖像和上百個小時的錄像,素材來源覆蓋了87個國家的700多萬張臉。據說判斷準確性能達到90%。


大概就是這麼玩兒的

事實上,很多研究人員都覺得,目前人們對錶情的解讀還沒有成熟到可以發展這項技術的水平。比如,靜態的照片根本無法“聯繫上下文”,對錶情的歸類也就沒那麼準確;不同地區的人有不同的表情表達方式;而具體到個體,每一個人的表情習慣都是不一樣的,這就給AI預測一個人的表情信息增加了非常大的難度。

總的來說,AI也許能判斷群體中大部分人表情含義的平均情況,但無法很精確。所以想讓他幫助公共場合的安保或者助力HR的面試考核,結果很可能不靠譜,如果因為這個就抹掉受試者的工作機會,那對方也太冤枉了。

也許我們還需要更多張臉,才有可能讀懂人心。

在AI眼裡東方人和西方人原來是畫風這麼不同的兩類表情包


AI:“我裝作聽不懂的樣子。”

~~這是分割線~~


或者可以先做出一個能讀懂貓主子表情的AI?真的很想知道對方高冷的外表下是一顆怎樣的心。

在AI眼裡東方人和西方人原來是畫風這麼不同的兩類表情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