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牛肉很便宜嗎,為什麼?

吃瓜群主


許多小夥伴們都比較喜歡吃牛肉,而超市中的牛肉一斤要高達幾十元,而且咱們去西餐廳吃飯的時候,牛排也是必點的,價格也不便宜。根據網友的爆料,美國牛肉價格十分低,為什麼到了我國價格就高了這麼多呢?

美國的飼養場大多選用工業化飼養,這種飼養方法十分節省人工本錢。比方美國一家大型的肉牛飼養池一家就可以飼養幾十萬頭肉牛,而辦理這些肉牛卻僅僅需求5-10個工人,人工本錢十分低價。

而我國的肉牛基本還是數戶進行餵食,這種餵食方法提高了人工本錢。所以我國的牛肉價格就比美國肉牛的價格高出許多。

在從本錢上來看,美國餵食肉牛大多選用玉米碎進行餵食,這樣每一斤玉米的價格是三毛錢,而我國肉牛卻直接喂玉米,每一斤玉米的價格是九毛。所以本錢比美國肉牛要高出三倍。那麼咱們在西餐廳吃到的牛排一般都是從美國進口的,一塊牛排的本錢只有十幾塊,但是賣給消費者就要幾十塊錢。

也有說美國進口的牛肉都是激素牛肉,而我國的牛肉的確綠色無公害的牛肉,所以說價錢不一樣。


山外山FJH


美國好牛肉不便宜,類似圖片中的極佳級牛肉很貴的,它是美國依據牛隻的成熟度和大理石圖案,微量含量等因素造成的牛肉等級中的最高級。每500g大概人民幣要三五百元以上。當然便宜牛肉也有啊,類似牛腱,牛碎肉都是很便宜的,大約500g幾元人民幣。

美國農業部(USAD)把牛肉分割好多等級,以油花(大理石花紋)分佈情況和牛隻屠宰的年齡將牛肉分割八類:總理(極佳級),選擇(特選級),選擇(上選)級),標準(標準級),商業(商業級),公用事業(實用級),切割機(切割級)和罐頭(制罐級),這八種等級的牛肉價格不一樣,高檔牛肉肯定是貴,豬肉也是一樣的,等級低的很便宜,內臟簡直和白送一下,因為老外不會吃內臟,我以前去美國發現他們不會吃金錢腱,因為裡面帶著筋頭巴腦,只有咱們中華美食烹飪技藝才能把握牛骨子的烹飪法。

為什麼美國要牛肉分類呢,就是要形成價格差異化,總理(極佳級),選擇(特選級),選擇(上選級),標準(標準級),商業(商業級)前五個等級能直接吃得到,我們經常在五星級飯店會吃到這種Prime(極佳級),Choice(特選級)的牛肉,剩餘效用(實用級),Cutter(切割級)和Canner(制罐)級)的牛肉則多用於加工食品(例如說香腸,罐頭,牛肉乾等等),只有2%的牛肉可以評至Prime(極佳級),Choice(特選級)最多66%,選擇(上選級)可以容納29%。Prime(極佳級)牛肉作為美國最高等級的牛肉,它擁有最高端的品質,其肌肉間雜質含量在8%-11%,採用大理石花紋,肉質柔嫩潤滑,牛肉美國USDAPrime(極佳級)的谷飼牛小排300g在某東就要三百多了,我們如果看見十幾元一斤的牛肉大部分是Commercial(商業級),或是相對等級。

為什麼說美國牛肉很便宜,機械化養殖和飼料補充是肉牛規定的主要因素,例如說美國牛肉主產地內布拉斯加州,該州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豐富的土地,有廣袤的沙丘平原和牧場資源,我們喂牛使用牧草,他們以玉米為主要飼料,飼料中玉米含量高達75%,因此肉質鮮嫩,無草腥味。這樣的牛肉要比草飼長得更好一些一些。牛一家養幾頭,他們大養殖廠都是幾千頭上萬頭養殖,另外北美養殖家畜是默許瘦肉精的使用,這樣牛肉生長速度和花紋都要好於傳統養殖技術了。並且美國會給農民補貼,減少農場主們的負擔,牛肉和穀物是美國出口的重要農產品,價格低到不敢想象。


遼瀋美食


美國的牛肉比國內的便宜很多,但不是傳說中的10元一斤。不同的品種的牛、和等級、部位,價格差距較大,在2018年下半年,美國超市裡的牛肉餡1磅(0.9斤)為1.69美元,一整盒的價錢在2.62美元,相當於人民幣18元。


而普通牛肉的價錢是3.99美元一磅,摺合人民幣28元,精製牛排價錢在10美元左右(68人民幣)。美國的牛肉之所以便宜,原因無非有3個。



地理環境

18世紀後期,美國聯邦政府開啟了西部大開發,(在這之前美國是以豬肉為主的,因為沒有足夠場地養牛。)對大草原的6千萬頭北美野牛,展開大規模的捕殺。

其因一:野牛是未馴化的動物,很難圈養。

其因二:為了牧畜業騰出空間。

其因三:為美國不斷增加的人口,提供廉價的牛肉。



短短的十年內,野牛的數量只剩下不到500頭。聯邦政府即刻推出政策,以每英畝荒地1.25美元出租給東部居民,和外來白人移民開招西部,只要先付20%的美元,每人最多可佔據640英畝(等於3884畝地)。

最終發現,大草原更適合養牛,而不是豬。牛能把對人們無食用價值的草轉化肉、牛奶等產品,加上一望無際的牧草,是免費上好的飼料。於是小牛從南部轉移到大草原,開始了大量的養殖。

高利潤高回報的產業,吸引了無數農場主的加入,短短的五年間,養殖牛從零到達了九百萬頭,奠定了美國成為了畜牧業大國。




整體產鏈

美國的養牛歷史並非一帆風順,在18世紀末,牧草已經供應不上了,加上幾年的嚴酷氣候變化,養殖牛餓死的、凍死的高達50%以上。

雖然許多農場主遭遇破產,但是殘活的牧主沒有放棄。

直到19世紀初,美國的工業化快速發展,自然農業產品產量迅速上升,解決了牧草短缺的問題,再一次推動了畜牧業發展。各種產業鏈環環相扣,經濟直線上升。

到了21世紀,畜牧業技術達到了巔峰,飼養方式更加高效率。主要以餵養混合飼料為主,原料有玉米、高粱、小麥、維生素、抗生素、荷爾蒙製劑,甚至瘦肉精(在美國是合法的,前提是使用量有規定)。

肉牛在養殖場,一整天不斷的吃混合飼料,它們的食糟總是滿的,甭管吃多少總是如此。半年的時間,就可以宰殺了。


人工效率

養殖牛的飼料玉米、小麥等等原料價格實惠,因為產量是非常驚人的,且不用多少人工,兩個人就可管理7000畝農地了,他們的雙手只負責操縱機器作業。加上養殖牛同樣不用多少人工,以及前面講的因素。實則多方面降低了成本,牛肉的價錢固然便宜。




如今,美國牛肉的產量是世界第一。但是出口的價格不同,比如出口到中國的價格翻了好幾倍。然爾牛肉在當地,對他們來講是白菜價一樣,美國普通家庭年的收入是5萬美元左右。

佘小廚(完)


佘小廚


高檔牛排餐廳是許多國家經濟貿易的標誌之一。根據英國一家餐飲消費服務Caterwings詳細消費與價格數據,美國牛肉的總體售價要遠低於世界上其他不少國家。例如,瑞士的牛裡脊每磅售價為$29, 美國為$17. 根據這些50個國家的調查數據, 肉價在歐洲與亞洲最為昂貴。排列依次為挪威,香港, 以色列, 瑞典,韓國,芬蘭。

價格比差明顯反映了各國不同經濟情況。比如, 瑞士的肉價昂貴的原因, 與其貿易關稅有很大關係。較高的收入水準, 包括生產者的高工資, 也是一個因素:由於瑞士是歐洲平均收入最高國家之一,雖然是食品價格稍高,即使是收入最低的居民也有足夠購買力。亞洲國家的牛肉價格要較高。香港的平均肉價要高於全球平均指數61%。 農業部經濟專家Russell Knight 把這個價格原因歸結於香港較高的肉類進口。

研究專家指出, 這些數據充分顯示了現在全球食品工業的高度不平等性。 組織CEO Alexander Brunst 指出隨著全球一體化的加深, 此工業應當仔細思考食品價格的問題。 同時, Knight 指出, 經濟因素有其複雜性。比如法規與技術問題,一些美國使用的添加劑與加工方法在歐洲不允許。因此大部分美國牛肉不准許進口到歐洲。但同時,科技進步使得肉類生產更迅捷,節省開支, 就造成了較低的價格。許多歐洲的牛羊是草場放牧,但在美國牲畜行業使用的是小麥。

一些社會文化因素也會影響價格。穆斯林國家,比如土耳其與沙特,會在一些宗教節期有更大的肉類供應需求,會抬高價格。因此這些國家的肉製品價格是最為昂貴的國家之一。另外一個影響價格的因素就是對於出口的限制性法規。許多美國商品在俄國與中國被禁。這就造成了某些商品價格被抬高。隨著平均收入的增加, 許多國家越來越多的居民尋求飲食的新的多樣化。在中國,貧富差距的加大使得一些商品價格總體上升。美國由於不受到這些外加因素的影響, 可以有效控制高質牛肉的價格。

美國對於牛肉的品級分類

USDA審查程序只保證食品的安全性與衛生, 並不注重肉質口感。但USDA也另外建立了一套評定肉質的分級標準。牛肉最多可達8個級別, 但大多消費者關心其中3個級別。

我們大都聽說過prime, 最高級別。這個級別是大部分高檔牛排餐廳使用。低於2% 的一小部分牛肉製品可得到這個級別。Prime 肉質柔軟, 脂肪均勻分佈在肉質表面, 幹加工過程。因為其原料與加工昂貴, 供應量小,這一級別不多見於市場。

除了最高級別,其他較高級別為Choice 精選, Select 優選, 以及其他。在大部分超市供應的多為Select 。

另外, 根據牛肉的不同部位劃分, 可以分為:Chuck, Shank, Brisket, Rib, Plate, Beef Loin . 若對於牛排美食有特別興趣的可以多加了解。


帶你三分鐘解開雞與蛋的千古之謎……

據說馬雲爸爸要讓孩子們都失業……

一個科學傑克蘇的故事:他把上帝趕出了宇宙

一個癱瘓的人癱瘓了劍橋的網絡...

他是被黑得最厲害的中國科學家,卻也是離諾貝爾獎最近的男人...

安德烈斯.魯索:12年後我終於找到那條傳說中神秘的亞馬遜沸騰河

請別為我哭泣,“長江女神”白鱀豚

這不是科幻,30年後我們人類將會被人工智能控制!

共濟會:如果撇開陰謀論,我們會從這中看到什麼?(一)


包大人玩科學


第一是飼料飼草成本,我國生產一噸玉米的成本在2400元,而在美國,因為它相比較我國人少地多的資源優勢,玉米生產都以大規模農場機械化生產為主,成本僅僅只有800元左右每噸,僅相當於我國的三分之一。美國飼草成本和大豆蛋白飼料也非常便宜。

第二是良種培育,科技創新是生產力的核心,美國肉牛的品種培育相比較我國也佔據一定優勢。美國牛肉的品種主要以安格斯,海福德,夏洛萊,西門塔為主,一般公牛週歲重400~450公斤,高者達500公斤以上,10-14月齡可出欄,日增重1000-1200克,經育肥,屠宰率可達65-70%,淨肉率55-60%,料重比為5-6:1,且脂肉間層,能生產高檔牛肉。我國地方黃牛多以役用為主,產肉性能較差,公牛週歲重僅有200~250公斤,一般2-2.5歲出欄,日增重500-600克,屠宰率50-55%,淨肉率45%左右,料重比多在8:1。

第三是產業組織優勢,主要體現在養殖規模上。我國目前有肉牛養殖戶1400萬戶,但是養牛數量在10頭以上的,不到一半,而美國養牛以大型農場為主,養殖規模遠遠大於我國農戶。養殖規模上的差異不僅僅會直接導致養殖成本的不同,還會引起後續反應。以品種改良為例,一個優秀的肉牛品種應該具有生長髮育快,產肉率高,週期短這樣的特點,當一個優良品種問世時,考慮到更換品種帶來的經濟效益,養殖規模大的農場會更有興趣也更有實力去進行品種更換,而小規模農戶受制於資金問題很難辦到這件事情。同理也可以運用到管理制度、飼養技術等方面,最終會導致大規模農場的整個養殖模式遠遠領先於小農戶,兩者之間的成本差距自然也就越拉越大。另外,美國還成立有專業協會,因為經營規模較大的特點,協會在市場上還具有更高的話語權,所以在購買低廉飼料等方面也更有優勢。

第四是政策支持,美國政府在農業方面一直都實行較大力度的補貼政策,對於牛肉也不例外,主要包括金融方面的貸款計劃、保險方面的災害補償,還有價格方面的收儲計劃等,一系列的政策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美國牛肉的生產成本。


韓一軍


美國牛肉確實便宜,但10元一斤的說法卻當不得真。

今年以來,美國牛肉價格連續7個月回升。7月份為233.00美元/美擔,環比漲1.0%,同比漲7.1%。按同期人民幣匯率折算,7月份牛肉價格為34.79元/公斤。

此外,我們都知道,今年6月,美國牛肉在14年後重返中國市場,進入中國市場的牛肉價格就更貴了,絕對不是此前大家所期待的那麼低價,價格反而貴的離譜,部分原因是目前進入中國的美國牛肉主打中國的中高端市場,基本是直接空運,價格在每公斤100元到300元不等,美國有意藉此打開中國廣闊的牛肉市場,但顯然,這步棋失算了,美國牛肉進入中國市場後普遍預冷。

也正是因為美國牛肉價格並非想象中那麼便宜,在今年我國恢復美國牛肉進口後,國內活牛和牛肉價格並未出現預計中的暴跌,反而一路上漲,國內的養牛人可以先緩一口氣了。

不過,整體來看,美國牛肉確實比國內價格要低,原因其實大家都清楚,無非是生產水平高、飼料成本低等等,也就不多表述了。

您要是覺得答主說的有道理,不要忘記點贊和關注哦


畜牧大集網


美國不僅牛肉便宜,其他肉類、蛋奶類都挺便宜的。

這種便宜,不是數目上的絕對便宜,而是相對於當地收入水平,牛肉是他們“吃得起”的食材。

下圖是世界各地吃牛肉“吃得起”的程度,衡量單位是工作小時數,也就是按照當地時薪水平,工作多少小時能買到1公斤牛肉。


透過這張“吃得起”表格,不難發現,美國的牛肉價格,在世界範圍內屬於較為便宜的水平,最便宜的當屬歐洲國家。

細心的朋友很快就會發現,在歐洲,牛肉其實並沒有便宜那麼多,他們之所以更吃得起,主要是因為時薪報酬更高、收入更多。

那究竟為什麼牛肉在美國這麼便宜呢?

首先,大規模農場,少量養殖人員,降低人力成本



這是美國畜牧業的最大特點,不同於我國“散戶式”的高人力成本,美國人多地少、多森林平原,農業經營以大規模農場為主,一個20-30萬頭牛的農場,養殖人員常常只有20-30名,這種個人產量的最大化,壓縮了人力成本,也降低了肉類價格。

之所以不需要那麼多養殖人員,不是因為美國農民更加能幹,而是他們採用高度集中的動物飼養體系。


集中化圈養肉牛

這也是美國畜牧業臭名昭著廣受批判的一點,相信不少朋友都聽說過肯德基的圈養雞,這在養牛中同樣存在,上起頭牛肉擠在一個牛棚或飼養場中,使用萊克多巴胺“瘦肉精”催生;又為了預防瘟疫或疾病,使用大量抗生素。這樣,雖然牛肉產量上去、價格降下來了,但牛肉並不好吃,也不健康,這也是為什麼美國牛肉受到很多國家的抵制。



也正是瘦肉精和抗生素在養殖業的濫用,有機食物在美國大行其道。人們寧願花幾倍的價錢購買家庭牧場放養的牛肉,也不願意吃集約化生產出來的便宜牛肉。

此外,政府的強勢補貼。

在美國政治中,畜牧業和農業是不容小視的政治力量,因為在美國國內,畜牧業是很多地區的支柱產業,同時,在國際範圍內,美國是農畜產品出口大國,政府自然要花大力氣扶植畜牧產業。扶植方法的一種,就是政府直接出錢補貼。



上面這張圖就是美國政府對不同食品相關產業的補助力度,其中63%的錢(約3800萬美元)進入肉類和蛋奶類的畜牧業,而蔬菜瓜果行業不到1%。

這樣看來,美國人牛肉雖然便宜,但細算下來,也是代價滿滿。


戴韻戴韻


首先牛肉便宜的最主要原因是飼料成本,這個佔了整個成本的比例最大,其次是人工成本政府補貼等,為什麼美國的飼料這麼便宜?大家都知道吧中國大豆百分之80都是進口的,但是你們發現沒有?進口大豆有時候比我們自己養殖的大豆成本還低,而大豆是所有肉禽裡飼料佔比比較大,比如豆粕基本是肉禽類主要的飼料之一,還有一個就是玉米。同樣的美國的轉基因技術成熟產量高所以飼料價格低很多,中國的大豆油百分之九十都是轉基因大豆榨出來的,轉基因出油率比國產大豆高5個點左右,並且豆粕營養也更高一點所以更適合做飼料。就說養豬吧記得有一年豬肉價格低的離譜甚至有養殖戶跳樓的情況,但是即使這樣美國進口的豬肉交了關稅後依然比國內低很多,而且人家還蠻賺錢你怎麼說?可以這麼說吧我們只談飼料成本中國是美國的兩到三倍你怎麼和別人競爭?在中國一個一萬的養雞場一個月飼料要吃8萬多一年要吃上百萬,而其他成本只有這飼料成本的零頭。所以歸於一點農業發展跟不上時代,要知道美國農業佔美國gdp的比重是很低的大概只有百分之3到4左右,但是對美國的重要程度卻佔比百分之五十。因為只有農業是美國的立國之本也是根基是不可動搖的,從美國政府得投入就可以看出來。


稻草人762158621


美國農產品的競爭力是全世界第一的,其中包括牛肉,美國是世界牛肉出口大國,牛肉價格也是比較低的。

主要有四方面原因:

第一是糧食價格低,導致美國的飼料成本比中國低30%到40%。中國的糧價一直高於國際市場價格,雖然2016年之後中國調整了,糧食收購價格放開了部分糧食的進口,但是目前中國的國內糧價仍然比國際市場高20%以上,所以中國的飼料成本遠高於美國。

第二是高額的農業補貼,美國的糧食價格低,主要由於美國的農業補貼,作為養牛業來講,除了享受糧食補貼的傳導效應,還享受美國農業部門的各種直接補貼,美國牛肉價格低,跟美國直接補貼有很大關係,從之前看過的統計資料顯示美國農場如果不計算農業補貼,利潤幾乎為零。

第三是先進的養殖技術,美國的養殖技術先進不單體現在養殖戶本身,更重要的是為養殖戶提供各種技術服務的專業公司非常發達,這些公司提供從養殖到銷售,從防病到治療,有非常完善的體系。這是其他國家所不能比的,而且由於美國政府為推廣先進養殖技術提供大量的補貼,所以美國農戶享受這些服務的成本遠遠低於其他國家。

第四是規模化經營,美國的家庭農場平均規模是40到60公頃,養殖數量一般在數百頭,這遠高於中國養殖戶的平均水平。而這樣的家庭農場一般只有兩三個人經營,雖然中國的人工成本只有美國的1/3左右,但是由於美國農場的經營規模是中國的幾十倍,所以實際上分攤到每頭牛美國的人工成本更低。


胡楊書屋


牛肉在不少人的認知裡應該是比豬肉要好一些的肉類,我之前也回答過關於為啥有的人愛吃豬肉而不吃牛肉的問題,結果評論區的小夥伴很多人闡述理由就是牛肉比豬肉貴很多,就是這麼簡單。那麼美國的牛肉很便宜嗎?我們可以聊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美國的牛肉雖然不至於低到10元一斤,但是確實比國內要便宜不少。當然美國是一個有著937萬平方公里國土的國家,不可能每個地方的、任何品質的牛肉都一個價錢,但是普遍來講差不多是國內價格的一半左右,跟我們的豬肉價格差不多,綜合考慮一下收入情況,就更顯得便宜了。

那麼為什麼他們的牛肉能做到這麼便宜呢?首先我們得承認雖然我國發展越來越好,國家越來越強大,但是美國至今還是這個世界上的第一強國,這個國家在工業、科技、農業等等方面都領先於世界絕大多數國家。所以美國的養殖成本的比較低的,尤其是在高度機械化的農業和畜牧業加持下,農業發達飼養牛的飼料成本就低,畜牧業發達人工成本就低,多方消減之下,牛肉成本自然就一降再降。

在科技發達、國土廣袤、資源豐富的同時,美國人口只有不到4億,我相信如果這個國家有14億人口的話,牛肉也不會這麼便宜的。而且美國人是很少有吃動物內臟習慣的,比如牛雜之類東西,所以在有著明確停藥期和用藥規定的前提下,美國是允許在安全劑量內使用萊克多巴胺(可以俗稱理解為瘦肉精),因為這種藥物的代謝比較快、殘留相對低一些,而且主要殘留在動物的內臟。而在我國這是明確禁止不可以使用的,我覺得也是有道理的,畢竟現在連牛肉注水的問題都很難解決,如果允許使用這類東西,監管就是一個大問題。

希望在未來隨著祖國越來越強大,人們的生活能夠越來越富足,希望能有一天價格不再是人們選擇食物最先考慮的問題。

以上就是這次關於牛肉的內容分享了,歡迎大家評論發表你的觀點哦!

對於美食、健康飲食和美食趣聞軼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和贊支持一下,以後一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關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