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鎮的守門人,他們守住了逃票者!更守住了老街的寧靜與恬淡


談及水鄉古鎮,皖南絕對是算得上出類拔萃的一方。而這一方優山美地中又多出網紅級的村落,這些村落幾乎遍佈皖南的市縣中。其中不乏有的扎堆坐落。宣城的涇縣就是這樣,方圓數十里之內就有三座古鎮毗鄰。但與那些大紅大紫的古鎮來說,這裡卻有著一個與眾大不同的古鎮~赤灘古鎮。

這個至今已經坐落千年的古鎮,西臨青弋江、東倚琴溪河,依山環水的清幽境地卻也曾在數百年前人頭攢動、繁華紅火過。而如今這個曾經商貿上的重鎮、航運上的要道卻看不出一點當今古鎮本應有的摩肩接踵與成日的喧囂繁華。反倒充斥著十足的清雅恬適之樂與寂寥寡淡的意味。

隨手機導航我找到了古鎮的大門,購票進入後,就在並不寬綽的街巷中看見了身掛小牌牌抽著煙坐在屋門口的老者。本想舉起相機收穫一張照片的時候,老人反倒開口先問了我:“你買票沒有?拿你的票來看看”。我照辦之後,老人又繼續叼著煙吞雲吐霧了......


並沒在意的我繼續在古鎮裡行走,說是古鎮,其實嚴格的講就是一條千米不足的主街巷。主街兩側房屋幾乎沒有間隔的排列著。有的可以看出是展館,有的則是住家門戶,但整個街巷裡幾乎少有遊人與行人。

偶爾能看見有個旁支細巷,誰知道走進去便貌似出了古鎮一樣的走進了像菜地一樣的區域。我趕緊轉身走了回來。常言說得好“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條老街也是如此。行走在鵝卵石鋪就的老街巷當中,一間間緊密相連的店鋪或大門敞開或門戶緊閉。

而一些開著門的則是展館,裡面卻少有內容,只是從門頭上可以看出這裡是幹什麼的。“孔廟”只有尊雕像;“釋迦殿”有尊菩薩;甚至還有茶館,可裡面除了桌椅卻沒有賣茶的夥計和茶具。

也許不是旅遊旺季的緣故,街巷的冷清與少有的遊人造就了這個古鎮老街的與眾不同。偶爾能看見一間開著的店鋪,以為也是展館,但實際是自家經營的理髮店。從環境到設施設備上可以看出,這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一家老店。

貌似店主的人是一個年逾花甲的老太太,看見我走進店但卻沒有理我,依舊忙著手裡的活計......也許他清楚的知道我只是個遊客,而且我也相信,來他這裡剪頭髮的應該都是老街上的住戶。

小雨稀稀拉拉繼續安靜的下著,整條街安靜到似乎只能聽見雨水滴落的聲音。以至於又走到了閒坐在屋簷下靜靜抽菸的老人跟前也渾然不覺。直到他們又一次問到我:“你買票了沒有?拿出來看看。”這次,我發現他們的胸前並沒有掛著小牌牌......

在和他們短暫的交流之後得知,這個古鎮有很多出入口,經常有不自覺的人逃票進來。所以,他們也是自發組織起來,把守在古鎮主街的幾個在他們認為重要的點上。他們這樣做無疑是為了以自己僅有的力量來維護了古鎮的秩序,但相信更多的是,這個古鎮是景區也更是他們的家園。


為了維護家的利益、安全以及尊嚴,老人們認為他們必須這樣做!但當我再問及他們古鎮裡有什麼好玩的或是可以參觀的問題時,他們則是短暫的無語後,順手給我指了一個方向,而後,繼續坐在那裡抽菸。於是、我順著老人手指的方向,也是我剛剛走來的方向,又走了回去......

其實,赤灘古鎮的老街上還是有不少內容可以參觀的。其中,老街中段就有一間保存完整的老字號中藥鋪——“保康藥號”很值得看看。據說當年是衛樹棠與人合辦,不說這間藥鋪的歷史典故,光內部結構,就將徽州建築獨有的特色一一展現。

這是一間明晚期建的古民宅。坐東朝西,三間二進的二層樓房。一進門抬頭便可以看見四方形的天井,天井既解決了採光,下雨時雨水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順天井流了進來,故稱“四水到堂”。寓意肥水不落外人田,這也許就是徽人多商賈的原因吧。


從藥號出來,再繼續往街巷深處走遍可以看見一處農耕文化館,小院裡除了陳列皖南地區常見的一些農耕器物及工具外,還有一個小型文房四寶展廳。眾所周知宣城涇縣的宣紙可是世界文明的,而且,安徽的歙硯、宣筆、宣硯、紫金硯更是久負盛名。這也就難怪徽州素有“東南鄒魯”、“程朱闕里”的美稱了!

其實古鎮旅遊玩的就是原汁原味原生態,恰巧赤灘古鎮或者稱其為老街我認為正是皖南最後一片原生態“天地淨土”。他雖然沒有桃花潭那潑墨山水般的絕美顏值;也沒有呈坎古鎮枕水而居的愜意;更沒有被譽為“徽州木雕第一樓”盧村所展現的徽派民居建築的精華。

而赤灘古鎮以其獨有的不刻意雕鑿、不繁複美化、也沒有為了製造繁華而打破那一份寧靜與恬淡。以真實的人文與樸實的形象依舊守在那裡,正如那些耄耋之年的守門人,他守住的是歲月的打磨和光陰裡的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