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你也在这里”:一位民国奇女子的爱与哀


“原来你也在这里”:一位民国奇女子的爱与哀

请允许我尘埃落定

用沉默埋葬了过去

满身风雨我从海上来

才隐居在这沙漠里

该隐瞒的事总清晰

千言万语只能无语

爱是天时地利的游戏

哦,原来你也在这里

—— “原来你也在这里”

“原来你也在这里”:一位民国奇女子的爱与哀

"原来你也在这里"这首歌的灵感来自于民国奇女张爱玲的散文《爱》,这篇散文的篇幅跟它的题目《爱》一样简短,全文不过三四百字。讲述了一个春天的晚上,一位长得很美的姑娘与一位年轻人偶然相遇,年轻人轻轻地打了个招呼:“噢,你也在这里吗?”然后谁也没再说什么,就各自走开了。

女孩后来不幸的被拐卖多次,辗转流离许多年以后,已经年老的她却依然清晰地记得那位年轻人,她总是说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后门口的桃树下,那年轻人。”

张爱玲最后写道:“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候一句‘噢,你也在这里吗?”

于千万年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何等的不易,而遇上了却又没有别的话说,只定定地站一会儿,朦胧而纯净,又是何等的美丽!这段文字读起来就像一个十七八岁,单纯、天真、爱幻想的女孩子的感怀。但其实这篇小说的作者张爱玲女士并不是一个单纯、天真、无知的少女,相反,她是世故的、老练的,俗世中一朵带刺的玫瑰。但是这朵聪慧过人的带刺玫瑰,却也没幸免于落入爱情的俗套,以至于后来遇人不淑,把自己弄得遍体鳞伤。

“原来你也在这里”:一位民国奇女子的爱与哀


“原来你也在这里”:一位民国奇女子的爱与哀

《爱》这篇散文是张爱玲写于1944年的,这一年她24岁,这一年她结识并爱上了胡兰成。胡兰成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是一位有才气的作家,是当时的文坛前辈,但是比起他的才气,世人皆知的却是他的风流秉性。

以张爱玲的聪慧会不清楚这点吗?不,她清楚,但两情相悦的愉悦使她很快进入了热恋状态。桐花万里路,连朝语不息。恋爱的幸福唤起了她内心深处潜藏的儿女情怀和对晶莹剔透、不染一丝尘埃的真爱的向往。于是,在《爱》中张爱玲流露出与她性格 格格不入的天真与单纯。

和胡兰成的这段感情,张爱玲彻彻底底的把自己摆在了天平的末端,就如同在她给胡兰成的照片上写下的那几个字:“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从这篇散文里我们仿佛仍能嗅到这尘埃里开出的花的芬芳。

但婚后的张爱玲也如她所写,变成了米饭粒抑或是蚊子血。后来胡兰成先是与护士有染,之后更是堂而皇之与范秀梅同居。张爱玲终于看透了这段爱情,最终二人分道扬镳。

“原来你也在这里”:一位民国奇女子的爱与哀


“原来你也在这里”:一位民国奇女子的爱与哀

就像《爱》里面的女主角一样,张爱玲终没能给自己找到一个“现世安稳”的感情归宿,确实令人感慨万分。但她在与胡兰城热恋的时候,就说过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高级调情的第一个条件是距离,并不一定指身体上。

在恋爱中保持距离,就是保护自己,让自己免于爱情中的伤害。所以说张爱玲她是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但她不愿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爱恋就那般平淡如水,她宁愿付出代价去真真切切地感受一次轰轰烈的爱。

因为才华,她吸引到胡兰成,两人走过一段“在天愿作比翼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美好岁月。但这份才华却没能留住胡兰成,没能留住她的爱情。也许,爱上胡兰成这样的人,就注定了一生的悲哀。

“原来你也在这里”:一位民国奇女子的爱与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