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弱視訓練的小技巧

弱視是指眼部檢查無器質性病變,但最佳矯正視力低於相應年齡的視力。由此可見,弱視是近似一個功能性疾病,也就是說眼睛的視物功能比較低下的一個狀態,因此,解決弱視問題就需要進行功能訓練。

眼睛的視物功能主要靠下面三個途徑實現,它包括:一、接受光刺激,視物成像功能;二、光信號轉換電信號,傳遞給大腦;三、眼腦協調成像,形成視覺。因此,在弱視功能訓練上採用主要是光刺激,眼腦協調的訓練有幾種

從目前弱視訓練的方法和種類來看主要有:一、通過光刺激改善視網膜成像功能,如紅閃、光刷、後像、光刷、紅藍光等,還包括網絡訓練中的精細鍛鍊,串珠子、穿針等訓練;二、手眼腦的協調訓練,如串珠子、穿針、光刷、網絡訓練、打遊戲等

除了網絡訓練外,弱視訓練過程枯燥、漫長、療效易反覆,常因患兒不能堅持治療而造成終身遺憾。因此,家長一定要按醫生要求,督促孩子配合治療,以免影響訓練效果。為了提高弱視訓練的依從性,下面給家長提供一些小技巧,有助於完成每天的訓練計劃。

一、打組合拳 訓練計劃裡要有三種以上的方法,每天選2種,搭配使用。避免每天用一種方法,反覆訓練,讓孩子感覺單調,枯燥。以便在孩子情緒不穩時,有商量討論的迴旋餘地。

二、拆分法 對於耐心差,坐不住的小朋友,可以將時間過長的訓練拆分成短時間,幾次完成。或是在訓練中間穿插休息、其他遊戲、給予小獎勵,增加興趣。

三、速戰速決 有的家長為了增強效果而增加時長,即便是有耐心的孩子,每項訓練時間過長,過於疲憊,也會失掉耐心,滋生厭煩情緒,因此單項訓練時,最長不宜超過20-30分鐘。

四、陪伴與鼓勵 孩子在獨自訓練中,更容易感覺枯燥。當有家人或小朋友陪伴時,會增加興趣,特別是在得到認同、讚揚時會增強把枯燥的感覺忽略。

另外,王氏梅花錘法,運用中醫的內調外治,通過在手、胳膊、頭、頸部的穴位上敲打叩刺,疏通與眼部相關經絡,促進氣血運行,同時配合系統的視覺訓練和眼肌,改善了眼底成像,增強了視路傳導功能,也使眼腦手更加協調。對於在家依從性不好,家庭訓練完成困難,單眼弱視、遠視型弱視、斜視弱視等都很適用。

最後還要提醒家長,兒童弱視,3到6歲是治療弱視的黃金時期,超過12歲就會很難治癒,所以父母必須與時間賽跑,不要給孩子留下終身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