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調整為二級響應,意味著什麼?

持續48天拉響“一級響應”後,3月10日晚,湖南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由一級調整至二級。一字之差,有什麼不同?“警報”是否解除?口罩能不能摘?快來一起看看吧!

什麼是公共衛生事件二級響應?

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性質、危害程度、涉及範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劃可分為特別重大(Ⅰ級)、重大(Ⅱ級)、較大(Ⅲ級)和一般(Ⅳ級)四級。

二級響應即發生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省指揮部立即組織指揮部成員和專家進行分析研判,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及其發展趨勢進行綜合評估,由省人民政府決定啟動二級應急響應,並向各有關單位發佈啟動相關應急程序的命令。省指揮部立即派出工作組趕赴事發地開展應急處置工作,並將有關情況迅速報告國務院及其有關部門。事發地各級人民政府按照省指揮部的統一部署,組織協調本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機構及其有關成員單位全力開展應急處置。

據光明網報道,若調整為二級響應,應急處置工作則不再由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統一指揮,改為省指揮部統一部署;三級響應,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負責統籌;四級響應,縣級人民政府統籌管理。

響應級別下調,是否代表“警 報”解除?

從一級響應調整為二級響應,雖然標誌著事件的性質、危害程度等降低了,但並不代表警報解除,更不代表我們可以喘氣歇腳、放鬆警惕。

下調應急響應等級是一個積極的信號,意味著艱苦卓絕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更應當清醒地看到,確診病例仍在增加,傳播風險依然存在,疫情仍然沒有結束,越是到了防控最吃勁的關鍵階段,越是不能掉以輕心,放鬆警惕!一方面,目前我們仍處於疫情防控期。國務院制定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規定,三級響應對應較大突發衛生公共事件,二級響應對應重大突發衛生公共事件。這表明,新冠肺炎傳播依然構成法律規定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調響應等級不是取消防控措施了,只是根據防控形勢的變化,對防控措施進了調整和平衡。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也提醒:防控的級別要下降,防控的意識要保持,仍要高度警惕新冠肺炎對人的傳染性。

一級到二級,從應急管理來講有哪些變化?

下調至二級應急響應等級則意味著該地疫情已得到控制,形勢好轉。省級政府可實行對本行政區的更多事項的決定權。

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教授欒榮生表示:打比方來說,一級就是全面的戰爭狀態,二級就是局部、有重點的戰爭狀態。調整後,仍由省級來統籌指揮,全省各市(州)防控策略、措施仍按照各自的無現症病例區、散發區、社區爆發區以及局部流行區對應的風險分區實施管理。

在疫情防控基礎上,強調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具體要求低風險地區全面恢復、中風險地區儘快恢復、高風險地區逐步恢復,避免產生次生問題。

二級響應後,市民需要怎麼做?

據瞭解,不同級別的應急響應,區別主要體現在不同層級政府的職責定位,對於公眾而言,不管實行哪一級應急響應,自我防護都是預防病毒和防控疫情的重要手段。

隨著各地有序的復工復產,人群流動恢復常態,傳染源也存在增加的風險。因此,在調整為二級響應後,大家同樣必須加強自我防護。

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成都預防醫學會會長張建新建議大家,除了上班,儘可能減少外出,減少到人群密集場所的頻次;儘量做到家與單位兩點一線。上下班或外出首選步行、騎單車或自駕車、錯峰出行,單位班車要做好衛生消毒。有條件的可實行網上辦公。

如果必須乘坐公共交通,請避免聚集,並全程佩戴口罩。工作場所請保持通風、清潔,多人同處一室時要佩戴口罩。

提倡公眾自覺做到不走親訪友、不相互串門、不扎堆聊天,不聚餐、不聚集打牌下棋,不聚集跳舞、健身等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