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 保險消費警示錄|陷阱2:承諾“全額退保”

全國銀行業保險業“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教育宣傳週已啟動。

今天,我們繼續來盤點近一年來保險行業出現的“坑”。本期揭露的是“代理退保”騙局。

疫情期間,“代理退保”騙局重現。

2月中旬,廈門銀保監局發佈公告稱,近期廈門保險市場出現了承諾幫助或誘導保險消費者全額退保,並從中牟利的機構和個人。

具體表現為:

◆相關機構和個人通過電話、短信、網絡平臺等發佈信息,稱可幫助保險消費者全額退保。

◆要求保險消費者提供身份證、銀行卡、保單、家庭住址、照片等個人重要資料,向保險消費者收取“諮詢費”、“手續費”。

◆以保險消費者名義向監管部門進行投訴,甚至誘導保險消費者虛構事實,偽造證據資料。

廈門銀保監局表示,保險消費者與所謂“代理退保”的機構或個人合作,主要存在四大風險:

1.個人信息資料洩露的風險

保險消費者將身份證、銀行卡號、保單、聯繫電話、家庭住址、相關照片等提供給這類機構或個人,存在個人信息資料洩露及被非法利用的風險。

2.經濟損失風險

“代理退保”的機構和個人除收取一定比例的“諮詢費”、“手續費”外,還有可能通過掌握保險消費者的銀行卡賬戶而截留侵佔保險消費者資金。

3.喪失保險保障的風險

保險消費者退保後,喪失保險保障。由於年齡及健康狀況差異,重新投保時的保險費率與核保條件已發生變化,可能會存在再投保困難。

4.法律風險

保險消費者如果受人教唆或指使,為達到退保目的而虛構事實,編造理由,偽造證據資料,甚至違法干擾經濟社會生活秩序,存在違法犯罪的風險。

對此,廈門銀保監局提醒保險消費者:

1.正確認識保險功能,謹慎退保

如有退保需求,可通過官網、客服熱線、面訪等方式直接與保險公司取得聯繫,詳細瞭解保險合同條款和退保後果,謹慎做出退保決定。

2.通過合法途徑維護自身權益

保險合同糾紛,可向相關部門免費申請調解;如認為保險公司涉嫌違反保險監管法律法規,可通過信函、來訪、來電(全國統一銀行保險消費維權熱線12378)等方式向各地銀保監局進行反映,如實提供相關證據材料,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3.提高個人信息安全意識

保險消費者應提高自我保護意識,不隨意向他人洩露個人信息,如遇不法分子竊取或非法利用個人信息、利用投訴和退保進行詐騙以及遭受不法分子威脅、恐嚇等,應第一時間向公安機關報案,以確保人身、財產安全。

記者瞭解到,這種侵害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代理退保”在保險市場持續發酵,去年尤甚。

去年以來,廣東、廣西、四川、河南、湖北等多地監管局陸續發佈了防範“代理退保”騙局的風險提示。銀保監會也於去年9月向人身險公司下發了相關函件,試圖摸底“代理退保”產業鏈,並制定專項治理方案。此前,《國際金融報》記者通過多方蒐集信息,總結出此類機構和個人的大致產業鏈:

首先,該團體利用百度搜索、淘寶、抖音、小紅書等平臺廣泛散播“惡意投訴全額退保代理”消息,以利益分成的方式拉攏離職業務員提供“客源”;

然後,通過接觸客戶,瞭解經過,鼓動客戶直接向監管單位投訴,並要求客戶在獲得全額退保承諾前不得與保險公司溝通;

同時,他們均與客戶事先簽署委託協議,並收取500元至2000元不等定金,也有的需要用身份證件/保單/銀行卡作為抵押;

緊接著,指導客戶用話術引導被訴人作出不利陳述,比如“我2016年在你那買的那款保險,當時你返還我多少錢,我有點忘記了,我朋友也要買,想了解一下”,以電話錄音、微信截屏、拍照釣魚取證。

下一步就投訴公司、施壓監管。記者注意到,投訴內容均有模板,投訴理由也很專業,並利用法律政策,倒逼監管部門向公司施壓。

一旦滿足投訴訴求,“成功案例”被迅速轉發宣傳,公司退款短信等也會作為成功案例來招攬新業務。還有部分離職業務員在同業上崗,也會引導客戶“撤舊投新”。

本文源自國際金融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