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五龍潭的傳說是真的嗎?

娛Foible


濟南五龍潭也叫烏龍潭、龍居泉,目前為五龍潭泉群的主要泉眼之一。

五龍潭歷史悠久,據《水經注》記載,北魏以前就有這片水,稱淨池,是大明湖的一隅。相傳,五龍潭昔日潭深莫測,每遇大旱,禱雨則應,故元代有好事者在潭邊建廟,內塑五方龍神,自此便改稱五龍潭。

神龍鎮潭

故事的源頭可追溯至唐朝,大將秦瓊之子遭奸人所害,秦府被官兵圍堵之際,天降五條神龍,府邸塌陷,泉水湧出匯成一潭。

百魚聚池

柳蔭下搖著蒲扇的濟南老大爺時常提起五龍潭的魚,在濟南大旱時,五龍潭面積不斷縮小,人們卻不見平日裡的魚群龜蟹。五龍潭本身與外界泉流相隔,魚群沒理由遊向園外。而當泉水復湧時,那些消失的魚和龜又重新出現在潭中。所以有人斷定潭底必然有秘道,更加應證了秦瓊府邸的傳聞,而百姓則認為此潭裡面有秦瓊化身的龍在守護。

如果你也對五龍潭的傳說感興趣,就來五龍潭一探究竟吧!


天下第一泉景區


據說五龍潭下有秦府



自然只是傳說。是先民們的美好願望。

先說一下五龍潭的傳說。

唐朝初期,三滸村有個王員外,五十多歲才得一兒一女。老來得子,自然是很高興的,一晃兒子娶了媳婦,閨女鳳仙也長成大姑娘。

一天,姑嫂倆來到村邊的坑塘洗衣裳,風仙發現水中漂來一個青、紅、黃、白、黑五種顏色的東西,很象一個桃子,十分好看。

姑嫂倆相互爭奪著看,愛不釋手,嫂子說是仙桃,吃後會長生不老,讓鳳仙吃,風仙不肯,倆人推讓了半天,最後還是風仙吃了。

這件事就這樣過去了,姑嫂都當吃了一個熟蒂落在水中的野果,誰也沒有在意。可是過了不長時間,風仙只覺得身子不舒服,發覺肚子一天天大了起來,她很害怕。一個大家閨秀沒出嫁就有身孕,這成何體統?

父親是個好強、很要臉面的人,這要讓他知道……紙裡終於包不住火,父親後來還是知道了,暴跳如雷,非要把鳳仙活埋不可。兒媳非常著急,趕忙找爹爹為鳳仙求情,好說歹說,老員外為保住老面,才答應在村外挖個地窖,把鳳仙藏起來,嫂子天天給她送飯。

荒郊野外,風“呼呼”拍打著洞頂,遠處傳來陣陣狂狗的嘶叫。眼下發生的這一切就連風仙自己也說不清楚,她很委屈,整天淚眼汪汪,淚水滴在地窖裡。一晃幾個月過去了,風仙好不容易熬到了產期。

可生下來的不是人,而是五條各色的小龍。風仙這會兒才明白,那天吃的不是什麼仙桃,而是個龍蛋,肚裡懷的是龍胎。這五條小龍一生下來就很聽話,不哭也不鬧,趴在母親懷裡吃著香甜的奶汁。

小龍一天天地長大,個個變得天真活潑,而地窖裡的事情誰都不知。一天,小黑龍在外邊玩耍,看到一位老人路過這,小龍恐慌得怪叫一聲,那老人被這怪物驚嚇得昏倒在地。

等老人甦醒過來,見女兒風仙跪在面前,淚流滿面。等鳳仙把在塘坑邊吃龍蛋,生養小龍等事一五一十說完後,老員外才知道錯怪了女兒,又看到那五條活潑可愛的小龍時,不禁悲喜交加。



王員外走後,鳳仙對小龍們說:“孩子,剛才那位老人是你們的姥爺,今後不許無禮。”接著,鳳仙又把吃龍蛋和自己的遭遇說了一遍,五條龍更加喜愛善良的母親和那好心腸的妗子。五龍提出要和母親去看望妗子,鳳仙苦笑著對他們說:“你們哥幾個都是這個模樣,妗子看見還不被你們嚇壞?”沒等鳳仙說完,見五龍搖身變成五個英俊的小夥子。

孃兒幾個看望了親友,在回家的路上,白龍對母親說:“您走得挺累了,我們哥幾個揹著您走吧!”於是,他們都現出龍形,馱著母親騰雲駕霧,疾馳如飛。半路上,忽見遠處飄來一朵祥雲,這是天使傳玉皇旨意召龍母回宮。

原來,鳳仙本是龍母,只因得罪天庭玉皇大帝,被罰到人間,因當時三滸村周圍是水,故降在此村王員外家。現在期限已到,要召回天庭,而五龍卻要長期留在人間。

那五條龍在人間降雨濟民,做了許多好事。由於他們長期吃住在外,日子長了,那地窖慢慢成了一個水潭。後來人們把那個村子改名為五龍潭。



娛Foible


齊魯晚報消息: 10月29日凌晨3時左右,位於濟南市西門路附近的著名的五龍潭公園內的有上千年之久的名泉五龍潭突然塌陷,並且塌陷處裂開了一個長達5六米左右,寬半米的大口子,在現場記者看到塌陷處在潭中央,水中的大裂口周圍聚集了大量的游魚,望著深幽幽的裂口,的確給人一種可怖的感覺,由於五龍潭深不可測,從來沒有人知道水有多麼深,也沒有人敢下水去,目前更不敢派遣專業潛水隊員進入水中裂口去探察,而重要的一點就是流傳於五龍潭上千年之久的駭人傳聞,更加令這次的塌陷撲朔迷離,在現場許多聞訊趕來的老濟南市民都不約而同的說起了這個另人可怖的千年傳聞,並且與歷史非常的巧合,而自古關於此潭的“天尤怒,潭自危”這六個字似乎正被逐漸驗證著。       記者在現場見到了凌晨塌陷時唯一的在場人,在五龍潭東南側開茶社的茶社經理陳某,陳某向記者講述了當時那令他恐懼的一幕,陳某說:“28日晚並沒有什麼異常的景象發生,天空很晴朗,夜空中繁星流動,沒有烏雲,他與公園值班人員聊天到挺晚,然後回到他的茶社洗漱上床睡覺,睡到下半夜,不知道被什麼驚醒了,當時並不知道時間,醒了後他感到外面的天色異常紅潤,突然聽到潭水中央處傳來奇怪的聲音,向是什麼東西往外湧動,又向是水泡在上湧,聲音很詭異,突然潭中一聲巨響,接著他感覺向地震一樣,連房屋都震動了一下,然後便再沒有動靜,由於過度害怕,他不敢出去查看,在床上一直呆到天亮,清晨後,他來到潭邊,發現偌大的潭子潭中央凹陷了20多平方,而更怪異的事是,8點左右,他再來看,凹陷處竟然裂開一個大口子,更不可思義的是,大量游魚聚集在裂口處,向是在等待什麼,並且隨後魚越來越多,好象整個潭中的魚都來大這裡,在裂口處遊動,不肯散去,他大驚之嚇急忙報告了公園辦公室。       記者站在潭邊看著塌陷處的大裂口,在深深的水中詭秘而深邃,使人感到寒意,五龍潭這個千古之泉自古就沒有乾枯過,不管濟南如何大旱,水深不見底,沒有人能知道里面的情況,而更令人感到神秘的是流傳在濟南關於此潭的千年傳聞。   傳聞的源頭還要追朔到唐朝玄宗李隆基時期,五龍潭就是在那個時期形成的,當時這裡是唐朝名將秦瓊的府邸,並沒有五龍潭,由於秦瓊是唐開國名將,祖籍濟南人,與程咬金、羅士信都是唐初的英雄,他在李世民貞觀年間去世後,他的兒子一直居住於此,後來到了唐玄宗李隆基末期,由於玄宗寵愛楊貴妃,荒淫無度,從而朝政荒廢,政體腐敗,奸臣當道,民不聊生,秦瓊之子由於看不正直不阿,看不慣,便於一些仁人志士聚集在府裡痛斥朝廷的腐敗與奸臣的惡毒,結果被小人告發,奸臣便在玄宗面前汙衊,玄宗大怒,派人來濟南緝拿秦瓊之子,並將秦府抄家,結果朝廷官兵剛來濟南快到秦府時候,突然電閃雷鳴,有人見五條金龍閃現空中,隨即秦府塌陷,塌陷處形成滲坑,大量水冒出,形成了今天的五龍潭,自此秦府便消失,被一池潭水取代,而關於此潭傳說更是很多,記載曾有水性好的人下的潭中,遊入很深,發現一處府院,上寫“秦瓊府”,裡面用具齊全,有人居住,明代還有人在潭邊見秦瓊顯靈,等等傳聞自古很多。    而據歷史明確記載,每逢治極亂世與人心向惡的時代,此潭便會發生異相,最近的兩次有明確考證的記載一是1908年清末,此潭在深夜突然沸騰,隨即有一處唐代府院浮現,這在《山東志》有明確記錄,還有一次是1938年,一夜之間潭中水聲巨響,第二天早水面漂浮大量古書,目睹當時情況的是當時山東民辦大學一李姓教員,而1982年,當時濟南市園林局工作人員對五龍潭進行兩側清理時,曾挖出一唐石碑,上書“唐左武衛大將軍胡國公秦叔寶宅“,至盡保留在五龍潭公園內,多年來,有很多濟南市民在潭邊撿拾古物與器件,不知道從那裡來的。       這一次的坍塌事件,今天公園請來許多水利與地質專家來考證原因,目前沒有結果,由於水深不見底,也不敢派人貿然下水,而濟南市民更多是相信潭中發生異相必然有預兆這麼一說,畢竟已經流傳千年之久。       山東省水文局一名高工程師做出了推論:水下必然有暗道或者古建築物或者其他什麼東西,由於水下物體突然坍塌才造成坍塌,而公園則認為只是水下的岩石經過常年腐蝕軟化所以才造成了正常的坍塌,水文局的高工對此說法斷然否定,並且指出不可能,並請示上級開始組成考察人員對五龍潭水下進行徹底的考究,但是在這樣一個暗流湧動的深潭裡,任何第一個下水的人都是一種考驗。而市民則更相信此潭的靈性,認為此次發生異相必有某種預兆。       附:最近一次的五龍潭異相發生在2002年,當時濟南地區大旱,千年從沒有乾枯過的五龍潭也歷史性的第一次發生了乾枯,當時潭裡水域面積被縮小到很小的一塊,由於潭裡有大量魚與龜,人們為了不使魚因為水乾枯而遭殃,便準備把魚與龜全部打撈上來轉移,但是神秘的是,潭裡的水很少了,魚和龜根本無處躲藏,但人們就是在很小的一塊水域找不到任何的魚等水生物,由於五龍潭是斷隔的,與外界水系或泉群沒有連通,所以魚不可能游到外面,但是就是找不到,而2003 年由於濟南地區雨量增大,五龍潭又恢復了過去的噴湧,水量也恢復到以前,另人驚奇的是,那些魚龜又出現了。所以有人斷定潭底必然有秘道,更加應證了秦瓊府邸的傳聞,而百姓則認為此潭裡面有秦瓊化身的龍在守護。


薄荷說


五龍潭也叫烏龍潭、龍居泉,位於山東省濟南市天下第一泉景區五龍譚公園內,是三大泉群的主要泉眼之一。五龍潭居公園中部。據《水經注》記載,北魏以前就有這片水,稱淨池,是大明湖的一隅。相傳,五龍潭昔日潭深莫測,每遇大旱,禱雨則應,故元代有好事者在潭邊建廟,內塑五方龍神,自此便改稱五龍潭。五龍潭公園內,散佈著形態各異的26處古名泉,構成濟南四大泉群的五龍潭泉群。環繞諸多泉池,形成了龐大的五龍潭泉系併成為濟南四大著名泉群中水質最好的泉群。

五龍潭也是濟南一大奇蹟,位於濟南舊城西門外,濼源橋北,因內有五龍潭而得名。

遊覽最佳時節為四月和十月,四月公園內百花競放,滿園春色。公園內設有潭西茶社,這裡是品茶賞泉的最佳去處。

潭周名泉眾多,形成五龍潭泉群,為濟南四大泉群之一,內有泉池27處。其中11處被評為濟南72名泉,分別是:五龍潭、天鏡泉、玉泉、月牙泉、濂泉、東蜜脂泉、賢清泉、官家池、古溫泉、回馬泉、虯溪。 五龍潭北魏時水域頗大,為大明湖之一隅,稱“淨池”。宋稱“四望湖”。元時水面縮小。潭周曆代多有建築,北魏有“大明寺”,“客亭”。唐時建秦瓊祠堂,相傳秦瓊顯赫後,在此建府第,遂有秦瓊府第之稱。元初潭側建“凝碧宮”,明末建有"霖雨亭",清初有“鮫人館”、“我憶園”。乾隆時又建“潭西精舍”。公園的建園風格兼具南北造園之精華,是以潭池溪港等景觀構成,質樸野逸為特點的園林水景園,此水域風景秀麗、錦魚嬉戲,素有“夾岸桃花,恍若仙境”之美譽,風景幽雅獨具特色。 秦瓊故宅碑立於五龍潭。秦瓊,字叔寶,山東歷城縣大槐樹莊人,約生於隋開皇五年(公元585年),卒於唐貞觀12年(公元638年)。唐時,隋術宗征戰,累立戰功,官到左武衛大將軍,封為胡國公,死後陪葬昭陵。相傳,秦瓊顯赫後,在五龍潭側建府第,後人就地建祠,並存有“唐左武衛大將軍胡國公秦叔寶故宅”石碑,解放後,1979年定為濟南市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把五龍潭說成是秦瓊故宅始見於元朝,桂馥《潭西精舍記》沿用了這一說法。碑載:“歷城西門外唐翼國公故宅……一夕化為淵……一旦為神物奪去” 古歷亭舊址,位於五龍潭西,武中奇書法篆刻作品西展館南。古歷亭,即日曆下亭,因為對歷山(千佛山古稱歷山)而得名。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記載:“濼水北為大明湖……此水便成淨池也,池上有客亭……” 據殛於欽《齊乘》記載,淨池就是現在的五龍潭。由史實可見,北魏時時歷下亭即《水經注》中所說的客亭,是官家為迎賓接詔所建。唐朝詩人杜甫即於此賦《陪李北海宴歷下亭》詩一首,自此已有古亭之稱。據舊唐書記載,天寶元年,齊州改為臨淄郡,所以當時也稱此亭為臨淄亭,唐末,歷下亭隨著古大明湖的消失而頃圮。

關於五龍潭的形成,元代散曲家張養浩在《復龍祥觀施田記》中說:“聞故老言,此唐胡國公秦瓊第遺址,一夕雷雨,潰而為淵。”(《續修歷城縣志·山水考八》)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桂馥在《潭西精舍記》中說:“歷城西門外唐翼國公故宅,一夕化為淵,即五龍潭也。潭之名始見於於欽《齊乘》。”(《續修歷城縣志·金石考二》)以上記載,僅是傳說,不足為信。

據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濟水》記載,這個地方當時稱“淨池”。宋代樂史《太平寰宇記·卷十九》載,宋代,這裡又稱“四望湖”。又據今秦氏後裔考證,五龍潭處並沒有建秦瓊府第,只有地方先賢所建的唐胡國公秦瓊祠堂,並且也不屬五龍潭(1987年10月)秦家所有。

該潭的形成,應是地質變化的緣故。根據鑽探得知,這裡地底上層,是21.5米厚的第四紀粘土層,其下是40米厚的閃長巖,閃長巖下面是奧陶紀灰巖。由於石灰岩長期被地下水溶蝕,形成溶洞。日久溶洞愈大,在重力作用下,上層粘土和閃長巖塌陷,形成深潭。

此潭,景色極佳,碧波盪漾,澄澈如鏡,水木明瑟,錦魚戲遊。傍晚,月輪初升,倒影入潭,曲欄畫橋隨波晃動,宛若仙境。每當雨後新晴之時,潭水湛藍,蘚苔靛青,雜樹成蔭,垂楊滴翠,更顯得格外清幽,世稱“蒼生霖雨”,為舊時歷下十六景之一。

由於景色佳麗,潭周曆代多有建築。北魏時有“客亭”(唐代時稱“歷下亭”,唐天寶四年杜甫與李邕宴飲歷下亭,即此),其後有“水簾寨”的稱謂。元時又建五龍廟,明清兩代擴建,改名為“龍祥觀”,先後由道士與和尚住持。

明清時期,又先後建起了靈雨亭(亦稱霖雨亭)、鮫人館、杖影閣、倚杖橋、談助亭、畫壁、水檻等,其中最有名的為著名學者、戲劇作家桂馥闢建的“潭西精舍”。因年久失修,後來館舍亭閣大都傾圮。

1965年,在五龍潭西側“潭西精舍”舊址建起潭西閣(1994年改稱名士閣)和展廳、遊廊。經多次整修,景色勝過當年。潭池以自然石駁岸。岸邊,翠柳如雲,碧絲蘸波。潭北潭東,疊有假山,山上植松柏,懸崖垂青條,叢木隱一小亭,取《莊子·在宥》“屍居而龍見,淵默而雷聲”的意思,取名為“淵默亭”,暗括“龍”字。遊人在亭中可賞看龍潭秀色。名士閣為二層,於上俯瞰,正得魚趣,稱“龍潭觀魚”,為泉城一大勝賞。

古溫泉位於五龍潭東南側,因泉水溫度較高,且歷史悠久而得名。隆冬季節、寒風凜冽,大雪紛飛,而泉中卻熱氣蒸騰。清代泉旁曾建有漪園,後荒廢。泉南側有一座二層小樓,是早期中共山東省領導機關所在地。

懸清泉又名賢清泉,位於五龍潭北側。泉池深2.4米,呈不規則狀,以自然石駁岸。泉水清澈,楊柳垂蔭,景色怡人。清人沈廷芳在《賢清園記略》中寫道:濟南名泉甲天下,舊傳七十有二……其著者為趵突,為珍珠,而賢清實具二泉之體而微焉者也。

清代懸清泉畔曾建有一處別緻的水景園--朗園。現朗園已廢,人們在其舊址上修建了攬泓榭,景色亦佳。天鏡泉又名江家池,位於五龍潭南端。因泉水清澈明亮,日月星雲倒映水面如天垂鏡,故名。清道光《濟南府志》中載:天鏡泉……即江家池,方廣一畝,可鑑鬚眉。天鏡泉是五龍潭泉群中第二大泉,水勢甚好。池內青藻浮動,錦魚穿梭,很是好看。

天鏡泉:在五龍潭公園南門內西側。清郝植恭以“天鏡泉”列入《七十二泉記》。泉池長14.5米,寬13.6米,深1.4米,是五龍潭泉群中的第二大泉。最大涌水量15500立方米/日。盛水期水勢很好,清澈見底,游魚上下似在琉璃池中,日月星雲倒映水內如天垂鏡,故名“天鏡泉”。明朝江浚(歷城人,正德十四年舉人,官至陝西按察副使)六世祖江湖(棗強人),來濟南定居在泉邊,其後便俗稱“江家池”。明萬曆年間,山東提刑按察副使張鶴鳴(曾任歷城知縣)以水面如鏡,改名為“天鏡泉”。但人們仍俗稱之為江家池。明劉敕《歷乘》載:“天鏡泉……昔名江家池,張元平(即張鶴鳴)觀察改為‘天鏡’,其泉清澈可 愛。”清道光《濟南府志》又載:“天鏡泉……即江家池,方廣一畝,可鬚眉。”此 泉很少乾涸,串串水泡從池底冒出,於水面炸裂,織成漂亮的波紋,池內青藻浮動,魚如穿梭,上下蕩遊。池裡的魚多是由人買來放在裡面放生的,故也有人叫“放生池”。解放前夕,社會混亂,魚量大大減少。1956年後,池裡的魚被放進趵突泉公園內的金線泉和螺絲泉中。

七十三泉在五龍潭西南側葡萄架下。泉池以自然石駁岸,玲瓏別緻,泉水從石縫中流出,匯入五龍潭。七十三泉的出現尚有一段佳話: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著名學者桂馥命人在五龍潭西側修建潭西精舍。孰料在挖地基時,竟挖出一個泉眼,泉水汨汨噴湧,水勢甚佳。桂馥大喜,大宴賓客,請眾人為此泉起名。眾人七嘴八舌,所起的名字都不甚理想。最後桂馥靈機一動,為此泉起名為七十三泉,眾人無不稱妙。桂馥還賦詩一首:名泉七十二,不數五龍潭。為勞算博士,籌添七十三。

潭西泉:池北岸原有一酒樓,探於水中,稱“匯泉樓”,樓東側也有一水池。該酒樓有一名菜稱“烹製活鯉”。酒樓主人將買來的鯉魚放在池中,圈養起來,顧客可任選中意的鯉魚,廚師便當即撈起,就地去鱗下鍋,鮮美可口。

醴泉:在天鏡泉西,江家池街路西“醴泉居”醬菜園內。泉池為長方形,長2.6米,寬1.9米,深1.8米,池南岸鑲有“醴泉”二字石刻。水由暗溪流進七十三泉內,爾後匯入五龍潭。泉內,解放前曾蓄養一條長約1米,粗如碗口一樣的大鯉魚,魚鰓上有一鐵環,是魚主人做的標記。醬園以醴泉為名,並且以鯉魚作為本醬園的產品商標。據志書記載和1983年實地調查得知,濟南地區還有兩泉亦稱“醴泉”,並均早於本處醴泉而見之於著錄:一在章丘與鄒平交界處的長白山黌堂嶺,一在歷城仲宮康王山;前者名列金代《名泉碑》,後者為明《七十二泉詩》、清《七十二泉記》所載。因同名,今人也有的把此江家池街的醴泉誤認為歷史上的七十二名泉了。

月牙泉:在古溫泉東。民初《續修歷城縣志》有載。清人王培荀《鄉園憶舊錄》記載說:“月牙泉,在西門外北巷中,形似初月,故名。水極清澈。有王氏宅臨泉,隔一牆,內有巨池,蓄紅魚數十頭,長几尺餘,粗如巨桶,不知養自何年。”後來王氏宅湮沒。解放後該泉遺留在東流水街南段,呈不規則形式。1964年,水面擴大,並用自然石駁岸,水中又疊山石,四周植以垂柳,遊人可於樹蔭下乘涼賞泉。

回馬泉·淨池·玉泉:回馬泉,在五龍潭東南20米,南岸石壁上嵌“回馬泉”刻石。該泉水勢尚好,串串水泡,如洩珠璣。北岸處也有一泉,名“淨池”。1986年建五龍潭公園時,將兩泉連在一起,擴大水面,稱“餘樂池”,並於水中蓄錦魚,建水榭,榭名“魚樂”,取魚樂我樂之意。淨池北面,五龍潭的東南側為“玉泉”,自然石疊砌,水從洞穴中湧出。經化驗,該泉為優質礦泉水,常有附近居民至此汲水烹茶。三泉匯入小溪流向北去。泉出石下,水漫石上,饒有趣味。小溪北端,水面漸寬成池。池內荷花豔開,錦魚戲遊。池上曲橋臥波,橋上設有坐欄,遊人憑欄賞看,稱“曲池觀魚”。

濂泉:在五龍潭公園西北隅,池中立一小亭,名叫“寒玉亭”。亭接水廊,廊接“濂軒”。沿廊修竹鬱森,巧石秀立,臨軒花木蔥蘢。裕宏泉在濂泉東南側,塊石砌岸,呈“l”形。聰耳泉在裕宏泉南,橢圓形。俗名耳朵泉,1994年市建委組織泉水調查時擬名。

官家池:在裕宏泉東,自然石駁岸,不規則形式。

睛明泉:在官家池北。原無名,1994年市建委調查時擬名。石砌方池,水勢尚好。顯明池又名仙靈池,在五龍潭北,自然石砌岸。

青泉:又名瓊泉,在名士閣西側,石砌長方池,四角植柳。

井泉:在青泉北,圓井形。

赤泉:在江家池街7號院內,碎石疊砌池壁。

金泉:在江家池街9號院內,為井形磚砌泉池。1993年填埋,上建小房。

西蜜脂泉: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詩》、清《七十二泉記》均著錄。在共青團路45號院內,塊石砌壘,中有小橋隔為兩半。

東蜜脂泉: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詩》著錄。在五龍潭公園南門內東側的小院西牆處。

東流泉:在中共山東省委機關舊址西,石砌長方池。北洗缽泉在古溫泉北,石砌方池,上飾石欄。虯溪泉在月牙泉東北側,自然石駁岸,不規則形式。水勢甚盛,流入西護城河內。

濼溪泉:在月牙泉東南,西護城河西側岸下,自然石駁岸,不規則形式。


乾坤和


雖然只是傳說,但我相信五龍潭底下,足夠神秘。我想以此為藍本,創作一個集探險、盜墓、佛家、道家、武術的濟南本土小說,並改編成電視劇,讓山影出品,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