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夫妻”檔:兒子,我們想你,但我們必須上前

人民網北京3月11日電(池夢蕊)在接到停休通知之前,鄧海紅和張婕夫妻倆原本計劃春節期間帶全家人一起去廣西桂林旅遊,“票買好了,酒店也訂好了。”

就在一家人熱熱鬧鬧坐在一起商量著去哪裡吃年夜飯的時候,鄧海紅的手機響了,而此時,同為社工的妻子張婕電話也響了起來。“沒問題,我馬上到崗”兩人幾乎同時對著電話回覆道。掛了電話,兩人抱歉地看向孩子:“兒子,爸爸媽媽明天要去崗位值守,年夜飯......就不能陪你們出去吃了,桂林可能也去不成了。”雖然難掩失望的神色,孩子還是懂事地安慰爸爸媽媽:“爸爸媽媽,你們放心去吧。”

在東河沿社區,面對從湖北迴京的居民生活上需要幫助,張婕義無反顧擔起責任,購買生活用品為其送上門。而為了家人的安全,兩人工作完主動隔離了起來,沒有回家和家人團聚。晚上孩子把自己做好的一桌年夜飯發微信給爸爸媽媽,兩人才知道兒子為家人做了一桌年夜飯。

作為黨員,夫妻倆從臘月三十就投入到防疫一線當中。對他們來說,居民的安全是第一位的,“我們對家人的陪伴確實不夠,但我們肩上的擔子重於泰山,家人們也都非常支持和理解我們。”張婕說道。

战疫“夫妻”档:儿子,我们想你,但我们必须上前

三口之家一月未見面

因為在防疫一線要接觸不同的人,夫妻倆擔心兒子和自己住在一起不安全,鄧海紅夫妻兩人暫時搬到了順義居住,本來上班騎電動車半個小時的路程,現在開車也要一個小時。兒子則跟著爺爺奶奶,一家三口變成了“兩地分居”。雖然距離變遠了,但彼此的心貼得更近了。

自從參與防疫工作以來,兩個人有近一個月沒有見到孩子,每天晚上下班以後,都要跟家裡人通個電話報個平安。“你們平時注意防護,把工作做好,孩子現在懂事了,你們放心。”鄧海紅家裡80歲的母親叮囑道。

作為七區社區的黨委書記,鄧海紅肩上的擔子很重。七區社區是老舊小區,居民樓多,單位多,賓館多,出入口多。為守好社區疫線,他協調各方,入戶排查,管理小區封閉,常常忙得顧不上喝口水;張婕在東河沿社區堅持值守,做好居民登記排查,測量體溫等工作,即便是下雪天,也堅持在崗。

雖然同在和平里地區,但夫妻二人也只是晚上下班才能見面。白天,相隔不過一公里的距離,夫妻倆在各自的崗位上堅守,共同譜寫下最美的和平里戰疫故事。

在這次執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前,張婕給兒子寫了一封信。這位社工媽媽在信中這樣告訴兒子:不恐懼是不可能的,但是職責所在,為了更好的控制住疫情發展,我們必須上前,這是責任。希望你能懂得,能理解。

相信在黨和政府有序的組織治理下,在全國人民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能打贏這場疫情戰役,我們也很快就能團聚了。兒子,我們一起加油!爸爸媽媽愛你!

在和平里地區疫情防控的一線,像鄧海紅和張婕這樣的“夫妻檔”還有很多。因為職責,因為使命,因為黨員的信仰,他們堅守崗位,奮戰一線。其實他們也會擔心,也會害怕,只是他們選擇了勇往直前。

社工媽媽寫給兒子的信

兒子,媽媽好想你。這次因為疫情沒能顧上給你和爺爺奶奶做年夜飯,沒能一家人好好吃頓團圓飯,但是你在這個關鍵時期替父母擔負起照顧爺爺奶奶的責任,做了這麼豐盛、好吃的年夜飯,真是長大了,我和爸爸感謝你。這次疫情來勢洶洶,我和爸爸作為共產黨員、社區工作者必須在一線堅守崗位,當媽媽、爸爸遇到了從武漢回京人員後說不恐懼是不可能的,很怕被傳染了再也看不到你了,看不到你學業進步考上理想的大學,看不到你娶妻生子,還有好多好多……但是職責所在,為了更好的控制住疫情發展,我們必須上前,這是責任。希望你能懂得,能理解。

為了你們的健康我們不得不暫時分開一下,希望你在假期裡抓緊寫作業,幫助照顧好爺爺奶奶,不要老看手機,多讀些好書,和爺爺下下棋,勞逸結合,自我管理,在家裡度過豐富假期生活。

相信在黨和政府有序的組織治理下,在全國人民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能打贏這場疫情戰役,我們也很快就能團聚了。兒子,我們一起加油!!爸爸媽媽愛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