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57的側彈艙在哪,它有什麼獨特優點嗎?

近10


蘇57的主彈倉位置已經經過多番爆料,目前基本沒啥秘密,但格鬥彈倉還是處於保密狀態,並未有公開信息披露。不過,這顯然難不倒廣大網友,經過這麼久的分析佐證,如今基本已經鎖定蘇57的側彈艙位置。


蘇57側彈艙位置示意圖

從圖片上看,蘇57側彈艙外觀像是一個繭包,體積並不大,估計只能裝下一枚短程空空導彈。不過這也沒啥,目前不管F-22還是殲20,機身兩側的格鬥彈倉都只能裝1枚。只不過,相比蘇57的繭包式設計,F22和殲20格鬥彈倉的設計更加簡單高效。
殲20側彈艙打開圖,可見2枚短程空空導彈


在明確了蘇57格鬥彈倉位置後,目前4款隱形戰機中,也就F-35是沒有格鬥彈倉的。F-35在設計上只預留了腹部的兩個中型矩形彈倉,每個彈倉能夠攜帶2枚中距空空彈,這意味著其不能掛載用於近距格鬥的短程空空導彈。現階段F35要想獲得近距格鬥能力,就必須選擇外掛格鬥彈,但這無疑是自廢武功,因為隱形戰機最大的威懾力就是雷達隱形,若外掛導彈將大幅增加被敵方雷達發現的機率,得不償失。
F-35腹部主彈倉開啟示意圖

格鬥彈倉有何用?很簡單,最大的用處就是近距格鬥用。雖然戰機進入隱形時代,大多數空戰基本都是超視距發動,但難免會出現“狗鬥”的局面。當無法在中遠距離上幹掉敵機,那麼空戰自然就會在近距上決一勝負。正因為如此,很多軍迷認為F-35近距空戰能力堪憂,日後在空中遭遇蘇57和殲20,一旦無法在中距距離上優先發現優先開火,轉到近距後勢必要吃虧。


F-22“猛禽”格鬥彈倉打開瞬間


兵者詭道也


側彈艙大概是蘇-57隱身戰機上最飽受質疑的一個地方了,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很多軍迷出於各種原因一口咬定蘇-57隱身戰機沒有側彈艙設計。

實際上,這和實際情況是嚴重不符的——蘇-57擁有側彈艙設計,而且它的側彈艙設置位置之獨特,還是很值得好好說道說道的。

蘇-57側彈艙在哪?

蘇-57側彈艙在這裡

蘇-57側彈艙在這裡

蘇-57側彈艙在這裡

蘇-57側彈艙在這裡

為什麼蘇-57將側彈艙設置在這裡呢?這也是一種無奈之舉。

殲-20、F-22可以將側彈艙設置在進氣道外側。

殲-20側彈艙

F-22側彈艙

蘇-57沿用蘇-27那種進氣道設計,受到主起落架結構的影響,無法照虎畫貓,最終只能是讓位於主起落架,退到更外側設置保型繭包來作為側彈艙。

讓位於主起落架,退到更外側設置保型繭包來作為側彈艙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雖然俄羅斯此舉明顯屬於無奈之舉,但是將側彈艙設置在這個位置那也是有一些優勢的

第一,遠離機身,流場比較乾淨,紅外成像制導空空導彈發射時受到的氣流乾擾比較少。比起殲-20、F-22貼緊機身的設計,可以將對導彈發射飛行的干擾降到最低。

第二,側彈艙距離機身相當遠,使得紅外成像制導空空導彈的視場範圍極大,這應該是蘇-57的特殊側彈艙設計中獲得的最大好處。

紅外成像制導空空導彈對這個視場範圍是相當重視的,和主動雷達制導中遠程空空導彈不同。紅外成像制導空空導彈需要在“發射前就要鎖定目標”,也就是要求導彈在發射離開載機前就能夠看到目標。

所以隱身戰機只能是專門設置一個側彈艙,專門容納紅外成像制導空空導彈。使用時先用滑軌發射架/外掛式掛架將紅外成像制導空空導彈先伸出來,鎖定目標後再發射。這就不難想到,紅外成像制導空空導彈需要開闊的視野來尋找獵物。

殲-20、F-22的側彈艙都是設置在進氣道外側,緊緊貼住機身,視野難免會受限制。而蘇-57的側彈艙距離機身有不小的距離,受到機身的遮擋自然小很多,這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優勢。

除了以上這兩個優點,蘇-57的側彈艙還可能起到用於安裝大型保型探測設備、特殊氣動增升、從側面遮擋發動機短艙,提高隱身性能等一系列的作用,從這些附帶優點來看,俄羅斯在蘇-57的側彈艙的設計上還是下了不少功夫的。

關於蘇-57的側彈艙,還有一個重要問題是它是如此開啟的。

很早之前蘇-57側彈艙的設計專利就曝光過,發射時滑軌完全伸出,讓導彈引導頭伸出在邊條之外,從而獲得較大掃描角度。

蘇-57側彈艙的設計專利

蘇-57側彈艙的設計專利

蘇-57側彈艙的設計專利

蘇-57側彈艙的設計專利

話又說回來了,在上面列舉蘇-57側彈艙的諸多優點,並不是說這個獨特的側彈艙設計是多麼巧奪天工,值得所有隱身戰機去學習借鑑。

恰恰相反的是,蘇-57採用這種獨特的側彈艙設計,即可以說是別具匠心更可以說是無奈之舉,因為

它特殊的三代機機身基礎使得它很難像殲-20、F-22、F-35這種全新設計過機體的隱身戰機那樣實現大一通,實際上蘇-57的很多設計就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受很多條件限制只能是去被動的去完善它,和殲-20、F-22、F-35這種在底層上最統籌規劃,全新設計的戰機。

蘇-57這種獨特的側彈艙設計取決於蘇-57本身就非常獨特的設計定位、設計基礎,既沒有必要拔高也更沒有必要去輕視,一句話——需求引導設計罷了。

最後再來說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既然蘇-57非常肯定的擁有側彈艙設計,那麼為什麼從來沒有見過蘇-57打開側彈艙發射導彈呢,更奇特的是目前蘇-57仍然是採用翼下掛載的方式攜帶R-73格鬥彈。

蘇-57掛載的R-73格鬥彈

蘇-57掛載的R-73格鬥彈

真相只有一個,兩個問題可以用同一個答案來回答——那就是R-73格鬥彈不是蘇-57側彈艙的菜。

從導彈尺寸上看,R-73格鬥彈彈體直徑不算大,但是彈翼的確是有異於常人,要塞進蘇-57側彈艙裡面的確是強人所難,所以蘇-57側彈艙可以使用的格鬥彈並非是R-73格鬥彈,而是“另有其彈”。

R-73格鬥彈已經老舊

俄羅斯為蘇-57配備的是R-73格鬥彈的大幅升級改進型號——K-74M2,目前關於它的資料非常少,但是它要塞進蘇-57側彈艙裡面應該是完全沒問題的。

現階段K-74M2導彈很可能還沒有完成研發,甚至配套的滑軌發射架都沒有完成研發試驗,所以目前蘇-57只能是掛載R-73格鬥彈湊合使用,自然看不到蘇-57打開側彈艙更別說發射導彈了。


新視野守望號


備受關注的蘇-57彈艙問題,2018年隨著它高清發射了一枚Kh-59MK2而終結,它的主彈艙,可以容納也可以發射,4枚射程300公里的巡航彈了,都說真地不簡單,可以配備巡航彈,類似的,此前亮相的R-37M遠程空空導彈,自然也沒問題,因為在其機腹位置,有足夠大的空間來進行從容的設計。

主彈艙的問題完了,似不再有任何爭議,有關側彈艙的問題再起,而又被窮追不捨。那麼好吧,當時間來到2019年,莫斯科航展開幕的時候,近幾年蘇-57作為航展的常客,從來沒有一次拉下過,而且還曾在航展做過飛行表演呢,2019年已然。

當有個名為Andrew的攝影師,近距離走近它的時候,清晰地看到其翼根處的繭烏側開口連接處的鉸接機構,這不是外側的彈艙是什麼?照片一經發表於網絡,都看清了以後,即不再說話,從而瞬間明白了,這裡原來也是可以內置兩枚近距格鬥彈的,兩側各容納一枚K-74M2,相當富裕。

致於設在這,而非它處,有啥好處,現在還說不好,自然談不上有何獨特性。五代機就那麼四款,各有自家設計。從現在看,至少要比F-22強,發射出去才能關閉,不就使得隱身能力下降了嗎?蘇-57當力避這點,以加強隱身保護。

蘇-57作為俄羅斯空天軍下一代主力戰鬥機,自2010年試飛以來,一直爭議不斷,大多集中在其隱身能力上,發動機進氣口和尾噴口,還沒有進行特殊的隱身處理,原因是配裝的發動機沒有跟上趟,如此而已。


魂舞大漠


蘇57作為俄羅斯最新研發的第五代隱身戰機,是已經出現的這幾款戰機中唯一沒有公開亮相彈艙細節的戰機,雖然在蘇57首次亮相敘利亞內戰時,俄羅斯國防部曾經公開過蘇57內置彈艙投彈的畫面,不過根據當時亮相的畫面只看到蘇57機身中脊的主彈艙投放了大型導彈,而遲遲沒有公開過其格鬥彈艙的細節。

但是從五代隱身戰機的設計來說,武器彈藥內置雖然很好的提高了戰機的隱身能力,不過也因為彈藥需要內置的需求,在隱身戰機的內置彈艙設計上除了要考慮彈藥的內置裝載空間大小外,也考考慮到彈艙位置對於戰機自身性能的影響。特別是在制空作戰的五代隱身戰機上,必不可少的就是能夠發射大型導彈的主彈艙和專職空中格鬥作戰的格鬥彈艙這兩個彈艙,所以像美國的F22和我國的殲20都在機身中央腹部位置設計了主彈艙用來發射射程更遠的導彈,以及在機身進氣道兩側單獨設置了用於專職空中格鬥作戰的格鬥彈艙。

但是對於蘇57戰機來說,其在整機氣動佈局上基本延續了蘇27戰機這種中央升力體下掛進氣道的氣動佈局,雖然細節上相比蘇27更為先進,但是這種氣動佈局也就註定其不能採用類似F22和殲20一樣的內置彈艙設計方案了,所以蘇57在進氣道中間的機身中央位置設計了用於投放大型導彈的主彈艙,其次因為機身其他位置不能再單獨設計專職于格鬥作戰的格鬥彈艙,所以蘇57額外在一體式鴨翼後/機身與前緣襟翼鏈接位置設計了可發射格鬥彈的莢艙,這樣不僅解決了格鬥彈艙有無的問題,而且這個額外設計的格鬥莢艙的設計位置還特別有優勢。

為什麼說蘇57這個迄今為止並沒有公開展示過的格鬥莢艙設計位置特別有優勢呢?先說F22作為全球範圍內第一款五代隱身戰機說起,在空中格鬥作戰時,當兩架戰機開始接近進入格鬥作戰時,雖然這個時候雙方還沒有發射導彈,但是為了捕捉先機,雙方戰機裝備的格鬥當採用的紅外製導頭會提前開始捕捉並鎖定目標。這樣的設計放在傳統非隱身戰機身上就不是事,但是放在採用內置彈艙的隱身戰機身上就是事了,所以F22在設計上採用了在格鬥前提前打開格鬥彈艙門伸出格鬥彈,讓格鬥彈上的紅外導引頭提前鎖定目標,雖然這樣設計解決了隱身戰機內置格鬥彈提前鎖定目標能否的問題,但是對於F22戰機而言,其在格鬥彈伸出彈艙後,格鬥彈上的紅外導引頭的可視角度受機身和機翼遮擋比較嚴重,所以實際上F22的紅外格鬥彈對於前視範圍內的戰機具備鎖定能力,對於下視範圍內的敵機就很可能出現鎖定脫靶等問題,而且因為其格鬥彈提前伸出後,彈艙門無法關閉,所以對於隱身和空中機動都會有很大的影響。

所以我國在設計殲20隱身戰機時,雖然採用了和F22一樣的機身主彈艙+兩側格鬥彈艙的內置彈艙設計方案,但是也正是因為後發優勢下,提前發現了F22這種格鬥彈艙可視角度不佳的缺點,所以在側置格鬥彈艙設計上重新設計了一種改進設計方案,就是格鬥彈的伸出不再是類似F22那種平移伸出,而是一種翻轉的設計方案,這樣設計的好處就是第一點格鬥彈和發射導軌伸出後彈艙門依然可以關閉,第二點更為核心是其完全伸出後,整個格鬥彈距離機身更遠,對於戰機前方和側面以及下視範圍內的可視角度更廣,這樣對於殲20空中格鬥作戰時的提前鎖定敵機並提前發射導彈將其擊落,從根本上具備了先發優勢,而這是F22隱身戰機所不具備的。

但是對於蘇57戰機而言,其在升力體上延續了蘇27的衍生設計方案,而且其相比F22出現的時間更晚,肯定也是提前發現了F22格鬥彈艙可視角度不佳的問題,所以在額外單獨設計格鬥莢艙的時候,為了擴展導彈紅外導引頭的可視角度,由於其格鬥彈艙屬於單獨設計,所以不可能為其設計更為複雜的發射架,畢竟這樣做會增加整個格鬥莢艙的體積,繼而破壞蘇57的隱身能力,所以蘇57將格鬥莢艙設計的距離中央機身更遠,這樣設計後,就算沒有可以伸出很遠的發射導軌,由於其距離中央機身位置更遠,當格鬥彈上的紅外導引頭搜索目標時,前向/左右兩側/下視範圍內都沒有受到機身的遮擋,所以在這個位置的可視角度是更佳的。

回過頭來說,十年前蘇57原型機剛亮相的時候,外界對於蘇57為了保留格鬥能力單獨設計格鬥莢艙,會破壞整機的隱身能力嗤之以鼻。但是時至今日細細看會發現,蘇57這種設計的優勢有多麼明顯,對於空中格鬥作戰有多大優勢了。特別是未來其有可能和F22兩機空中格鬥作戰時,鹿死誰手還不一定呢!


魑魅涅磐


蘇57戰鬥機是俄羅斯先進戰機,蘇27蘇30外就是蘇57彈艙設計兩側這軍事機密不準確不作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