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還在農村依舊種地的都是什麼樣的家庭?

石間煙霞


接下來咱們就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這個時代還在農村依舊種地的,是什麼樣的家庭呢?

我給大家說一下。

第一種,是那些在家中上了年紀走不開的農村人。

我的大伯今年已經72了,身體也不怎麼好,孩子們都已經成家,孫子也已經結婚了。,現在呢,都在外邊打工,只留下他們老兩口在家裡邊。

家裡的土地也並不多,一個人一畝多地,老兩口種有10多畝地,因為現在都是機械化作業,所以耕種收穫都非常方便。

儘管家人都希望他們把地啊給別人種,(種地也掙不了多少錢嘛),但是呢,老兩口依然自己要種,他們是對這個土地有深厚感情的。何況誰有都不如自己有,自己多掙點錢,自己手裡方便。

這部分人在農村,現在還非常多。

第2種人是什麼呢?這種人現在歲數也比較大,有四五十歲吧,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壓力也非常大。在這種情況下,能儘量多增加一份收入,就儘量多增加一份,擁有自己的土地自然讓它給自己增添一份財富。

孩子在農村已經結了婚了,並且已經遊了小,這個時候他們就在家帶著孫子。孩子們出去打工,農忙的時候老兩口在家種地,閒的時候男的就出去打打散工,以建築工地或者是對年齡要求不太高的小廠為主。

外出務工和在家務農兩手抓兩手都有錢,這個也是挺好的一個經營方式吧。

如老宋他就是這樣。自己的女兒已經出嫁了,還有一個小孩在讀初中。家裡邊種了20畝花生,媳婦在家找我看著。自己呢就出去打工,忙的時候回來幫著種幫著收。

今年家裡還養了三頭牛,還有10多隻羊,自己在外面一年掙個五六萬的,再加上地裡的收入一年也不少掙錢。他不僅在農村蓋了房,而且在城裡也買了一座房子。

咱們接著再說第3種家庭,這個就是看中了農村的發展前景和土地資源優勢,自己回鄉承包土地的大戶。

像我的一個朋友,他自己就種了90多畝地,然後又養了10多頭牛,幾十頭豬,通過種植養殖的模式,牲畜的糞便肥田,農作物的秸稈經過處理加工,然後在飼餵牲畜,降低了養殖成本,提高了附加值。

這個方法還是非常好的,一年下來不少掙錢,當然這個投資也是比較高的,一份投入一份回報吧。

那麼第4種家庭是什麼呢?就是身體有殘疾的,但是也沒有特別別的生財的門路,種地也是一種無可奈何的選擇。

如我們村的王大爺,至於身體殘疾,一個腿是殘廢的,幹不了農活,活差不差不多都是大娘在幹著,自己的兩個女兒女婿幫著乾的。

本來兩個女兒都說不用讓他們幹,接他們去養老。可是老人的思想就是喜歡在自己的小房子裡邊住,種自己的糧食吃自己的菜還說金窩銀窩都不如自己的窮窩。

也是,在自己家裡多好啊,想吃吃想睡睡,不用在別人家裡看別人臉色。儘管地理收入非常微薄,可是那是一份收入啊!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你也這樣認為嗎?歡迎在下方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