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氏家譜大全

許氏家譜大全


❈❈


一、許氏簡介


許姓,中華姓氏,屬顓頊帝姬姓子孫衍生姓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百家姓》排列第二十位。2007年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十八位,人口約八百九十八萬四千餘,佔中國人口總數的0.56%左右,以江蘇、山東、雲南、廣東、河南、安徽、浙江等省居多,這七個省的許氏約佔中國漢族許氏人口的55%。2014年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許姓在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十六位。


許姓南遷始於魏晉南北朝。唐初陳政、陳元光父子奉命入閩,有河南許姓將佐隨往,在福建安家落戶。唐僖宗時,侍御史許愛鎮守漳州招安,後入晉江石龜。唐以後許姓大舉南遷繁衍於江蘇、浙江、湖北、福建、廣東等省。宋末元初,許氏有一支徙廣東。明代福建人許沖懷、許申移居臺灣,此後許氏又多次向臺灣遷徙,進而移居海外。遷至四川,湖南、廣東、廣西、福建許氏,有的融入侗、壯、布依、土家等少數民族。

許氏家譜大全


二、許氏來源


一、出自姜姓,以國為氏,是炎帝神農氏的後裔。許氏與齊氏同祖,為上古四嶽伯夷之後。"四嶽"(堯舜時四方部落首領)是由姜姓發展出來的四支胞族,他們和姬姓部落結成聯盟,跟"子姓"商族平行發展。以姬姓和姜姓部落為主的盟軍打敗了商紂王,建立了姬姓國--西周。周成王時,大規模地分封諸侯,其中商的舊地也分封了一些姬姓諸侯國和姜姓諸侯國,許國正是被周分封的姜姓諸侯國之一,其始祖為文叔,也稱為許文叔。春秋時,許國稱為楚國的附庸,戰國初期被楚所滅。許國亡國後,子孫以國為氏,稱許氏,史稱許姓正宗。


二、傳說堯帝時許由的後代也稱許氏。許由相傳是堯舜時期的高士賢人,居住在箕山。他死後被葬在箕山,後人稱為許由山。四千多年前活動於穎水流域的箕山之下,正是當年許國之地。

許氏家譜大全


三、許氏郡望、堂號



許氏郡望


汝南郡:漢高帝時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此支許氏,其開基始祖為秦末隱居不仕的高逸之士許猗。


高陽郡:東漢桓帝時置郡,治所在高陽(今河北高陽縣東)。此支許氏,為汝南許氏分支,是十六國許據的5世孫高陽太守許茂之族所在。


河南郡:漢高帝時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市東北)。此支許氏,為文叔直系後裔。


太原郡:戰國時秦莊襄王置郡,治所在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此支許氏,為汝南許氏分支,是東漢末年大名士許劭之後。


會稽郡:秦始皇時置郡,治所在吳縣(今江蘇蘇州市)。此支許氏,其開基始祖為東漢著名文學家許慎之後。


許氏堂號


“洗耳堂”:堯帝時有一位高士叫許由。堯老時,想把天下禪讓給他,他不肯接受,跑到箕山腳下去種地;堯又請他出任九州長,他就跑到潁水邊去洗耳朵,認為堯說的話汙了他的耳朵。許氏因以“洗耳”為堂號。


“得仁堂”:伯夷、叔齊在周滅商後,恥食周粟,餓死在首陽山。孔子誇他“求仁而得仁”。許氏因以“得仁”為堂號。


“訓詁堂”:漢代時有許慎字叔重,博覽經籍,當時人誇他說“五經無雙許叔重”。他著有《說文解字》,集古今經學和訓詁的大成,到如今還是研究文字學必備的工具書。


許氏家譜大全


四、許氏圖騰


圖騰釋義:許是炎帝族一支的族稱。由“言”和“午”組成。午就是玄鳥又是天干重儀。“言”代表天的使者所傳達的天的規律。這些規律是巫覡用天干重儀觀測太陽在中午日高天的日影晷跡的變化。以這種發明和職司為特長的氏族稱為“許”。始祖伯夷,太嶽裔族。許本字作橆或舞。舞陽、許昌為邑地。

許氏家譜大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