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文物圈子的人情冷暖

馬未都

馬未都作為收藏界大佬,在他最開始的時候也是要通過各種手段完成原始積累。通常來講,馬未都初期獲取文物的途徑有3種。第一種,琉璃廠撿漏。第二種,主動去找人收。第三種,馬未都會在地攤上從文物販子裡低價撿漏。這樣一來,他便難免與很多人打交道。於是,這其中就產生了許多有意思的故事,其中的人情冷暖也可見一斑。

馬未都與文物販子

早年文物販子找到了馬未都,給他一對黃花梨圈椅。馬未都是多麼精明的人,他知道東西是好東西。文物販子1000塊錢收上來的,賣給馬未都就是4000塊錢,利潤是賺了幾番。按照正常人的低價撿漏思維,真應該把價錢往下邊壓壓,讓自己利益最大化。馬未都看了那對圈椅後,心裡早已知道在香港市場上行情在8000-10000。說破天,馬未都還是賺了。所以,馬未都也沒多說什麼,非常痛快地把錢給人家了。

如此一來,馬未都賺了,文物販子也賺了,雙方關係還蠻不錯。馬未都要的就是這種效果,該讓人家賺的錢就得讓人家賺到,放長線釣大魚,後期做生意也不會怎麼吃虧。馬未都這波操作確實是厲害,他與文物販子關係不能說特別糟糕,最起碼關係還蠻不錯。所以出現了一個很奇特的情況,馬未都的消息特別靈通。文物販子看到好東西,卻沒有錢去買,就會把東西介紹給馬未都。

馬未都帶土豪朋友逛地攤

作為收藏界的著名人物,馬未都自然免不了要結識很多喜愛收藏的大款,他們買東西常常要請馬未都幫忙給“掌掌眼”。熟悉馬未都的朋友們都知道,這種場合他不愛去,各行有各行的規矩,但有些人不懂規矩,也不遵守規矩,馬未都怎麼說也算是文化人,和這些人一起做出一些破壞規矩的事情常常令自己臉上無光。

於是越想他心裡越高興,在另一個地攤的前邊,朋友尋覓的了馬未都的蹤影,他抱著碗跑了過去:“馬老師,您剛才去哪了,您怎麼不管我呀,我找了您半天”。馬未都沒好氣的說:“你都跟人家砍上價了,我怎麼管?你上去問了人家一溜夠,我湊過去說人家東西不行,然後抬起屁股就走,這叫拆臺,這叫不守規矩”。朋友心想,馬老師說的有道理,各行各業都有規矩,人家是行業內的人,守規矩是人家的底線,人家做的沒毛病,心想,還是先讓馬老師欣賞欣賞我的戰利品吧。把布撩開,朋友舉著碗給馬未都看:“您給掌掌眼,這是我剛才從那小子手裡買的碗,一千塊錢,值不值!”馬未都只是用餘光瞥了一眼:“值,太值了,碗值十塊錢,教訓值九百九”。

馬未都被朋友坑200多塊

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期,我國的文物收藏市場經過多年沉寂,迎來了大發展大繁榮。馬未都抓住了這一黃金時期,開始了遊走於地攤的“破爛大王”時代。由於那個時代信息溝通不方便,這就催生了收藏行當一種特殊的職業“掮客”,他們專一為藏家跑文物信息,從而賺取佣金。馬未都知道跑信息的人可能提供的消息會不準確,可有時候也沒辦法,還真得依靠這些跑信息的“朋友”。

正因為朋友跑信息不靠譜,馬未都後來才明白搞收藏千萬不能聽信他人一面之詞,一定要眼見為實。馬未都這種經歷並不少,也正是這種不愉快的收藏經歷,才讓他有了豐富的經驗,最終成為收藏界的“扛把子”。

朋友在電視上看到自己的藏品被拍賣,馬未都勸他直接報案

一個人做什麼行當,周邊自然圍繞著什麼人。馬未都本身就是有頭有臉的人物,屬於精英階層,他的朋友自然也是非富即貴。他的這個朋友苦於家裡無人打理,就想著聘個保姆。中國人的關係網很有意思,他老婆的親戚的親戚的親戚,反正繞了十萬八千里,可算是找到了一個農村窮親戚來當保姆。他朋友覺得好賴有點毛毛親戚,總比外人強,就不假思考的聘用了。

這個保姆工作做得究竟怎麼樣,我們不得而知。直到有一天,馬未都的朋友發現在電視上,一個拍賣行在拍賣一副聯,那是越看越熟悉,最終確認是自己的藏品。他很是鬱悶,就找到了老夥計馬未都。馬未都當即表示你還是直接報案吧!馬未都指出,你既然沒有出手,必然是熟人拿出去賣了,你媳婦不可能,也就只能是你的保姆了。馬未都朋友如夢初醒,聽從馬未都的建議直接報案。

後來在公安部門的干預下,這副對聯的拍賣進程被終止。後來經過一系列查證,終於水落石出,還真是他的保姆乾的事兒,偷出去的東西還不止這一件。如此一來,馬未都朋友是沒了招。馬未都朋友的難處就在於如果把這位遠方親戚送到監獄裡,自己的損失也無法追回來,一幫子親戚也會找上門來要人,到時候也很被動。結果,馬未都朋友沒有選擇深究,而是打碎門牙往肚裡咽,把保姆領回了家。

其實,馬未都經歷過這種熟人作案的案件。當年他的觀復博物館,丟失了著名作家陳逸飛作品,就是博物館人自己乾的。值得一提的是,馬未都的做法與他朋友一樣,沒有選擇深究,在查明真相後就此收手,放了人家一條生路。所以說,有的人能夠發達,不是平白無故的,格局很重要。

小結

在文物圈兒裡,馬未都可謂是大家。而透過這些故事,我們不僅可以看到其中的人情世故,也不難理解他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現在這個位置的。正所謂吃虧是福,早期這些經歷使他受益良多,而善於抓住機會的他,最終也實現了勇立潮頭。現在的馬未都,早已不復當年,但當我們翻開這些舊事來細細品時,也不由得感嘆,經歷過人情冷暖,方知因果禍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