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多人拿出家譜要集體改姓,並說出隱藏600多年的祕密

六百多人拿出家譜要集體改姓

並說出隱藏600多年的秘密

這個是在《明史》中記載,當時在平江城被攻破時,張士誠的妻子劉氏有兩個幼子,藏匿於民間,後來不知所終。而後,張士誠的後代究竟情況如何,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了音訊。

以下為一個真實的歷史故事

張士誠起義,建立大周

張士誠,小名為九四,是淮南泰州人,出身鹽販。

他是元末明初的義軍領袖,同時也是地方的割據勢力之一。在元朝末年的抗元起義領袖之中,有“(陳)友諒最桀,(張)士誠最富”之說。泰州地近海濱,因此百姓便多靠曬鹽過日子,但是由於官府的賦稅勞役很重,因此而民怨載道。年少的張士誠就是個會武術,又講義氣的小流氓。由於販私鹽的利潤高,而張士誠又輕財帛,很是樂意賙濟貧困,因此他也很得人心。

在1353年時,張士誠因不甘受官府以及地方豪強的欺壓,於是便與其弟士義、士德、士信以及李伯升等十八人,率鹽丁起兵反元,史稱為“十八條扁擔起義”,而張士誠也被推為了首領。

之後,他招來了貧苦鹽丁以及無業遊民,接連攻下了泰州以及高郵,佔據了一共三十六處鹽場,並自立為“誠王”,國號為大周。

六百多人拿出家譜要集體改姓,並說出隱藏600多年的秘密

在1356年他建都隆平府時,其勢力範圍,幾乎覆蓋了江南大部分的富庶地區。與朱元璋征伐多年,終成階下囚,朱元璋與張士誠可以說是宿敵了,兩人相持了十年,但是打來打去,誰也佔不了對方便宜。直到1363年的“鄱陽湖之戰”時,朱元璋一舉擊潰了陳友諒,再順勢攻取了武昌城。

之後揮師東向,直指蘇浙。

在1367年年底,朱元璋大軍包圍了平江城,於是張士誠便率殘部死守拒降。在經過了九個月的攻堅戰之,平江城破,而張士誠自殺不成當了俘虜,最終被押解到了應天府。

絕食自縊,張士誠死後仍被感念

據《明通鑑》記載:(至正二十七年)九月...乙丑...士誠將至應天臥舟中不食,比至龍江,堅臥不起,舁至中書省,相國李善長與之語,不答,已而士誠言不遜,善長怒,太祖欲全士誠,而士誠竟自縊死,賜棺葬之。

在被俘虜之後,張士誠並沒有屈服,他先是絕食,而後更是自縊而死。

但是,即便是落得如此的悲慘結局,在他死後也仍有許多人感念他的恩德。

六百多人拿出家譜要集體改姓,並說出隱藏600多年的秘密

明代太倉人陸容在《菽園雜記》中記載:“高皇(朱元璋)嘗微行至三山街,見老嫗門有坐榻,假坐移時,問嫗為何許人?嫗以蘇人對。又問:‘張士誠在蘇何如?’嫗雲:‘大明皇帝起手時,張王自知非真命天子,全城歸附。蘇人不受兵戈之苦,至今感德。’”

為緬懷張士誠,還有後人題詠賦詩一百餘首,收錄在《吳王張士誠載紀》一書中。

有詩為證:庶卒射天狼,草莽群雄起四方。帷幄運籌施策用,稱王,半壁東南盡屬張。

別曲意深長,力諫難成隱水鄉。寄意江湖豪客傳,輝煌,花垛長留翰墨香即使是在朱元璋登基了十幾年後,在江浙一帶也還有人祭奠張士誠,懷念他的恩德,可見他生前還是獲得了一定的民心的。

時隔650年,張士誠後代要求集體改姓

在張士誠去世的650年後,在江蘇泰州一個村的吳姓家族有600多人,自稱是張士誠的後人,而且還集體要求改為“張”姓。

那麼,為什麼張士誠的後人會姓吳呢?

六百多人拿出家譜要集體改姓,並說出隱藏600多年的秘密

該村的村民拿出家譜以及先人的牌位,並說出了隱藏了600多年秘密。

據記載,張士誠在兵敗被俘自殺後,他的後代為了躲避滅族,便隱姓埋名流落到蘇北民間,並定下一個秘密祖訓:“生姓吳,死姓張,有朝一日認祖歸宗”。

當時可是張士誠的堂兄張士俊,帶著一個兒子以及張士信到興華一帶躲藏。後來,張士俊等人還在興化一帶練兵,準備為張士誠報仇,然而朱元璋的明朝卻如“鐵桶”般牢固,因此張士誠的後人也知道沒希望了,便打消了念頭歸於平靜。而這個村的那些吳姓任,也是就是當年流落到此的張士誠的後代。

小結

動盪年代,身不由己。當初被迫改為了吳姓,相信張士誠的後人也是並不樂意的。

如今,已經過去了600多年,一切都歸於平靜,而作為張士誠的後代,想要改回原先的姓氏,也是合情合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