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老人一起住,每次讓十歲的兒子洗碗奶奶都阻止,你們呢?

豆包公主和她的哥哥們


我們的婆婆比較開朗一點。如果解決這裡了問題,應該從孩子下手。在中國普遍都有這種現象。當婆婆沒有讓自己的女兒去這樣幹。到了他的孫子更不可能了,這個時候你應該告訴自己的孩子。有時候自己把事情自己做。自己有多大的能力就情感多大的事。人一定要獨立自強。往後的路。也需要你自己一個人。走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只是你走在這一條路上的輔助。媽媽希望你認真的考慮一下。如果奶奶下一次再阻止你洗碗的話,你也可以給奶奶舉一個例子。



西天幾樓


回答你的問題之前我想問你一個問題:這個奶奶是爸爸的媽媽還是媽媽的媽媽?提問題的您是爸爸還是媽媽?

說說我個人的經驗。我是一個媽媽。一直以來都和老人一起住。之前奶奶是和我們住在一起的,那時候寶寶還小,還想不到要寶寶獨立做家務,偶爾的掃地也只是過家家的樣子。直到寶寶上幼兒園,我帶著寶寶去學校住。寶寶開始學著穿衣服,洗臉,洗自己的小襪子。

後來工作調動,我離開了學校,寶寶也上了小學,我跟寶寶住在我自己爸媽家。寶寶就成了“無手無腳”的巨嬰,我爸我媽照顧的無微不至,連同我在內。現在寶寶長大了,我開始有意識的培養寶寶幹活的意識。

反正首先我自己的衣服自己洗,再讓他洗自己的襪子什麼的,他也不拒絕。我媽有時候會攔著,我基本都趁我媽看電視的時候拉著我兒子去刷牙洗臉,然後讓他順手洗自己的襪子和換下來的內褲。

至於洗碗,我們家分工一直都是我爸做飯,我媽洗碗。我自己也很少洗碗,除非家裡來客人了,我爸我媽要陪聊才輪上我。

不過我爸我媽好在我讓我兒子幹什麼他們都不會橫加阻攔,即便阻攔我也可以直接懟回去。懟的多了他們也就不說話了。這也是為什麼我會問你是自己的媽媽還是對方的媽媽不讓了。

其實我個人覺得如果是比較通情理的長輩,你可以直接和她說你這麼做的原因。如果是不通情理的,並且是另一半的母親時,你可以讓你的另一半去和他媽媽說。

這種事情急不來。


西邊的廂房


這就是隔輩疼.我兒子三歲以前一直是自己帶.自己穿衣、刷牙、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的非常好.孩子上幼兒園以後由於工作原因是爺爺奶奶帶.現在十歲別說洗碗呀.就是孩子喝水都是奶奶給弄好了.其實這種溺愛會造成孩子獨立能力差.每次說完好一天又恢復成原來的樣子.也是很無奈.疫情期過後自己帶娃



居無所居


我已經提前跟兒子媳婦溝通了,要他們的小孩從小學做事。

我現在已經深受其害,獨生兒子不會做家務,應該是不願做家務,希望我的兒子媳婦不要走我的老路。

年輕時自己有侷限性只是一味地要求孩子認真讀書。其實這是錯誤的,今天的我已經認識到了。孩子多做事其實也是開發大腦有利於學習的,不要孩子做家務不僅是害自己也是害孩子!


用戶6340057063034


以前跟公婆住也是這樣,叫我兒子洗碗,他爺爺馬上叫我兒子去看動畫片,每次都給我臉色看,說你媽以後要做姑奶奶了,他姑姑跟我兒子說男孩子不去廚房的,我還是耐心的告訴我兒子為什麼要讓他學做飯學洗碗,現在我兩個兒子都可以單獨做飯,每天都洗碗


手機用戶58671819292


一樣,看著他們各種慣著,關鍵是都十五歲了著急啊,還沒法說,他們沒來時,每天最少要洗一次碗,有時教著做飯,自己的衣服自己洗,自己的房間自己收拾,我一說讓兒子洗碗,他爺爺就說不要兒子洗,他自己來洗,說他還小,五個人吃飯碗太多了……我說不能太慣著,他爺爺還說我們沒慣著啊,零食大堆的買,家務一點都不讓做,還沒慣著,我暈……老人在,教育真的沒法展開


愛美食的釣魚人


你應該有個我婆婆那樣的婆婆。

我女兒剛會走沒多久開始,她就說,得多讓孩子幹活兒,沒的別的,就得多幹。

然而她自己的女兒呢?結婚前啥都沒幹,啥都不會。她捨不得使喚。

就她的女兒親,人家的女兒不親?[打臉]

幸好見面少


伊然如1


我的兒子今年也十歲,我不會指派他去洗碗洗盤子,我先和他制定完成家務獎勵辦法,洗碗時間看孩子的學習任務,有時間就去洗,只要孩子每次樂呵呵地幹活,爺爺奶奶是沒有意見的,即使有意見,孩子也會去做爺爺奶奶的思想工作。這個主要做好孩子的動員工作,爺爺奶奶主要是看孫子的態度,幫忙搭腔護著孩子而已,把握住關鍵人物就行了。


雷雷112233


有了孩子後的家庭,矛盾的焦點大多是在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畢竟每個人的成長和教育不同,老年人有老年人的一套經驗之談,年輕人相信專家們的科學育兒方法,幾代人同一屋簷下難免會在照顧和教育小孩上磕磕絆絆。

類似問題我也曾遇到過,幸運的是我有一個通情達理的好婆婆,對待孩子上遇到不同意見的時候,首先我會想到老人的出發點肯定是為了孩子好,不是大問題的我選擇不說不阻止,我自己用我的方式做,有問起我就委婉解釋;遇到我反對的情況,我會讓我老公找機會向老人家提出來,這樣就避免了正面衝突,自己兒子說出來跟兒媳說出來老人家接受效果是不一樣的。

這麼做的前提是要注意溝通方式,把握談話的技巧,尊重對方,坦誠相見。


煮茶論英雄003


如果和老人生活在一起,孩子的教育問題就是全家的事,不能有的管,有的慣,要達成共識。

我就說一說我家孩子是怎麼長大的吧,一個家庭一個樣,大家參考一下。

我們一直和老人住在一起,我家老人教育孩子還是有一套的,不溺愛孩子。

我公公從小時候就得了哮喘,年輕的時候除了上班,家裡活什麼也不用他幹,養成一個習慣就是我們全家都得慣他,不讓他累著和生氣。所以我老公和小姑子還有我兒子從小就得幹力所能及的事。

我婆婆是一個很認真的人,做飯做針線什麼的非常細緻漂亮。我兒子從小認真學習的習慣就是我婆婆給教育的,我和老公上班,早出晚歸,每天回家兒子都睡了,兒子剛上小學的時候作業都是婆婆看著作,小小的孩子,婆婆教育的回家就一筆一劃的寫作業,二年級寫的字他老師就經常表揚。

我兒子現在上高一,自從他長大了,只要他在家,家裡的力氣活都是他幹,我公公婆婆只要有活也是吩咐我兒子幹,從來沒有不捨得。兒子在家,吃飯的時候端飯,吃完飯收拾碗筷,洗漱碗筷都是他幹,養成習慣了,不用吩咐,自然而然就幹了。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一生的習慣,愛好,三觀都跟原生家庭息息相關,所以在跟老人住在一起的大家庭裡,要好好把握教育孩子的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