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韓國人非要在身份證上,用括號額外再寫一箇中文名字?

其實韓國人的身份證在早時是有中文的,韓國人的身份證和中國的是有很大差別的,但是也有一些相似之處,韓國人身份證上面有一個括號,裡面加了一箇中國名字,這個是很令人們好奇的。其實這個需要從漢語的來源來說。在歷史當中,韓國貴族都會讀一些古書,是漢字寫的,這個時候讀者或許覺得小編在瞎說,其實他們說的是事實。

為什麼韓國人非要在身份證上,用括號額外再寫一箇中文名字?

一直以來朝鮮都是沒有民族語言和文字的一個國家,後來漢字傳到了朝鮮,朝鮮就開始使用漢字了,在1446年的時候,第四任皇帝給朝鮮創造了朝鮮文。韓語其實就是字母文字,總共有40個字母,其中有輔音19、中元音21,屬於拼音單詞,就會有比較多重複的名字,因此就會用括號加一箇中文名字好區分。這個也就是韓國人身份證有漢字的原因,如果不標註一下的話,是不方便別人確認身份信息的。

為什麼韓國人非要在身份證上,用括號額外再寫一箇中文名字?

但是韓國覺得不能夠一直使用其他國家的語言,是沒有尊嚴,或者是不獨立的國家,後來就禁止使用漢字了,但是這個時候發生了一個現象。比如說老師上課的時候叫學生名字,本來是叫李偉,結果卻叫成了李薇、黎衛、李威等,這個時候就會有好多學生都站起來,覺得是自己,這樣是不是很搞笑。

為什麼韓國人非要在身份證上,用括號額外再寫一箇中文名字?

當漢語在韓國禁止的時候,韓國人使用是不方便的,之後也出現了很多麻煩的問題,人們就開始抗議要回復漢字了,不然是特別不方便的,要求將這個修改過來。在兩方爭執過程當中,漢語裡面的漢字變少了一些,現在只能夠從路標,或者是人名,同音異義詞當中看到漢字了,而且他的漢字必須要用漢語來寫的。如果沒有學習過漢語的話,大家看韓語特別像畫符,殊不知其實韓語曾經還和漢字共用了,在韓國當時也是人們所用的一種語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