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銀鐲子怎麼辨別年代?一招搞惦

老銀鐲子最早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比金器晚。現在許多收藏愛好者對老銀鐲子情有獨鍾,

那麼怎麼辨別其年代呢?一招搞惦。


有個比較簡單的方法是從製作工藝來辨別,因為每個年代的老銀鐲子製作工藝都有其特點。現一一說明一下。

春秋戰國時期

這時期的老銀鐲子比較簡單樸素,器形小巧。

秦皇漢武時期

代老銀鐲子製作多為壓印和鑄造;到了漢代,老銀鐲子製作逐步走向成熟,已掌握了熔銀為珠的技法和拉銀成絲的編級及堆累技巧,做工開始精細。



魏晉南北朝時期

這時期各民族大融合,老銀鐲子出現新圖案--忍冬紋。這時的老銀鐲子融合漢族傳統文化、北方遊牧文化和西方文化的風格特點。



隋唐輝煌時期

這時期老銀鐲子進入輝煌時代,老銀鐲子開始興盛起來。這時期的老銀鐲子材質細膩,沁色自然天成,出現了在銀器製作歷史上留下名款的第一批工匠。此外,老銀鐲子上多雕刻有綽約多姿的神怪異獸 (如龍、天馬、摩羯等),還有些雕刻現實中的動植物圖案(如折枝花、寶相花、團花、串枝花、小族花等)。銀飾從漢代的獨立發展到唐代,已達成熟的頂峰。



南北宋時期

這時期的老銀鐲子行業興旺發達,有銘款的老銀鐲子顯著增多,雖與唐代製作工藝一脈相承,但宋代老銀鐲子的特點卻趨向典雅秀美,工藝精細、輕盈奇巧,表現內容更為寬泛,除龍鳳圖案外,唐代老銀鐲子上常見的幻想動物已不再出現,其圖案,更多出現亭臺樓閣、人物或詩詞文章,意境高雅而恬淡。

元明時期

元代礦治業開採技術空前發達,使老銀鐲子的品種、形制都有進質的飛躍,並形成了比較明顯的時代風格。老銀鐲子色澤雅緻,古意盎然,包漿醇厚。

明代老銀鐲子紋飾逐漸趨於細緻繁複,多嵌入寶石等物,有時滿鑽鑲嵌,寶石冰透水潤。



清朝民國時期

清代老銀鐲子多工整華麗,寶相莊嚴,形制端正,其藝集澆鑄、錘鎳、焊接、鐫鏤、指絲、鑲嵌、鎏金、點翠、壓模、切削等步驟,並與珠寶玉石搭配來使用,造型、紋飾與色彩的整體設計,已經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

民國老銀鐲子的風格基本沿襲清代,器型厚重,工藝精湛。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老銀鐲子的風格有所改變,但舊有的款式與製作工藝基本與民國一脈相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