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任性的老頭 一言不合便出走 去向成迷

中國是一個講究徵兆的國度,凡偉人降世或離世,都必有祥瑞相隨,何謂祥瑞?說白了,就是天氣異常,或大雨數日不絕,或空氣呈現不同顏色,最尊貴的就那紫氣了,紫氣東來最為大吉大利,常喻意貴人來臨。這不,在公元前251年,函谷關最高行政長官尹喜就攔下了身帶紫氣的老人。

史上最任性的老頭  一言不合便出走 去向成迷

老人身材清瘦,胯下一青牛,注意,青牛是比較符合老年人身份的一種代步工具,試想,老年人胯下是一匹桀驁不馴的駿馬,先不說是否能駕馭得了,老人著鮮馬,會給人一種老憤青的第一印象。那為什麼就不能是頭驢呢?驢更適合張果老這樣的鄉巴佬,眼前這位,讓人一看就不是一般人,不然怎麼會有紫氣相隨,直衝宵漢。

果然,一經盤問:這個老人自稱姓李,名耳,字伯陽,準備西出函谷。一聽名字,尹喜不淡定了,這名字熟呀,大周朝叫李耳的,只有國家圖書館館長,按現在職務劃分,鐵定是省部級幹部,更何況那個時候的圖書館長,都滿腹才華,不但要為國出謀劃策,還要兼職天氣預報等多項工作,是元首身邊紅人。

史上最任性的老頭  一言不合便出走 去向成迷

尹喜忙擺下酒宴款待,某種意義上,這也是上官,吃吃喝喝間,尹喜大致瞭解了李耳為何會到這偏遠小城。原來這大周圖書館部分圖書遺失,圖書館館長為第一責任人,當然要受到上級呵斥,可李耳不是凡人呀,哪受得了這個氣,一怒之下,口吐芬芬,流芳千古,即"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隨即離職而去。

小編此處批註:(此老太任性,這可是省部級職務,福利好,工資高,雖不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好歹在一定範圍內,說一不二,足可以光宗耀祖了)。

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估計是老人內心深處最真實的反應,不愁吃喝了,也看透了世上的某些苟且,趁著能動,到處走走,這心態,讓小編說,那叫一個灑脫。可問題是,離職匆忙,忘了辦通關文牒,怎麼辦?

要知道,尹喜還在體制內,一切要依著制度來。可又不忍心看著老人作難,斟酌之下,尹喜表示,李館長,要不你寫個條子,證明你來過,我也好向上級交差。

史上最任性的老頭  一言不合便出走 去向成迷

有很多史書說尹喜強行索要文章,那絕對扯蛋,老人神仙般人物,豈是一個凡人能攔得住的,最真實的情況是喝了人家酒,不留下點什麼不好意思,不虧欠是老先生的做人底線,寫的太少又與曾任國家圖書館館長的身份不符,於是,藉著酒勁,洋洋灑灑寫下五千字,題名為《道德經》順便提一句,李耳還有個名字叫老子。

吃罷寫罷,到了分手的時候,尹喜執弟子禮,目送老人西行,落日餘暉,老人伴著青牛,緩緩消失在天際,唯有紫氣尚存。

尹喜可能不知道,老人所著《道德經》成為了本土宗教道教的盛典,其地位與基督教的《聖經》相等,而其中玄而又玄的學說,國人數千年研讀,依然不能全解其玄妙。

尹喜手持鉅著,卻又與宗師擦肩而過,不知是幸還是不幸。

老人西出函谷關,去了哪裡,目前比較流行的有兩種說法,即西去與東歸。

史上最任性的老頭  一言不合便出走 去向成迷


西去是經流沙奔印度,在印度傳教,教出了釋迦牟尼這樣的弟子。而東歸是依據《莊子·天道篇》一段記載,敘說老子離職後便離開周室而“歸居”了。

老子的故鄉位於今天的河南省鹿邑縣,離孔子所在的曲阜不遠。孔子還曾拜訪過老子,也就是傳說中的“孔子問禮”。


不管東歸還是西去,一部《道德經》證明他曾經來過,這就夠了,至於歸處,何必揪著不放,歸於哪裡,我想結果都是一樣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