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群vs楊毅 恩怨情仇,皆為利來利往


1992年蘇群就加入了《中國體育報》的國際部、籃球部,開始了自己的解說生涯,2000年的時候,加入了《體壇週報》的籃球部,2001年的時候,蘇群和楊毅相識了,蘇群很看好這個小夥子,彼時,楊毅是《北京青年報》的一名籃球記者,採訪過世錦賽和奧運會,並且和姚明結下了深厚的友誼,2002年成為了第一個採訪選秀大會的中國記者,並在姚明加入休斯頓火箭隊後,跟隨姚明採訪了季後賽和全明星賽,成為了國內首屈一指的籃球記者。

蘇群vs楊毅 恩怨情仇,皆為利來利往


2004年,因為姚明在NBA的成功,國內的籃球風潮越來越高,看準這個時機蘇群,向《中國體育報》的總編翟優遠(後來被抓起來了)提出做一份單獨的籃球報紙,沒有獲得同意,機緣巧合廣州報業集團挖走了蘇群,於是拉起楊毅、孟曉琦創辦了《籃球先鋒報》,蘇群任總編,楊毅任副總編。

隨著國內球迷對NBA的關注日益提高,《籃球先鋒報》的銷量十分火爆,尤其是在學生中很受歡迎,編輯部也是人才濟濟,包括王猛,段旭,段冉,潘謹勤,李喜林等人,當時先鋒報還有一個自己的論壇:蝦球潭,雲集了很多專業人士和大牛,經常在一起討論,比虎撲要火的多,知道2008年國家整改論壇才逐漸沒落。

蘇群vs楊毅 恩怨情仇,皆為利來利往


《體壇週報》也成立了籃球部,用大幅版面報到籃球,並開始挖角,2006年,楊毅離開了自己創辦的《籃球先鋒報》,加入了《體壇週報》擔任副總編輯、籃球部主任,除了自己離開,楊毅還帶走了在休斯頓跟蹤報到六年的王猛、蘇群一手帶出來的愛徒段旭和段冉等,一起加入了《體壇週報》。

蘇群對這次跳槽很生氣,指責楊毅暗地操作,非君子所為,而楊毅則回應,良禽擇木而棲,體壇給的錢多,發展空間大,是正常的選擇。這件事當是也是蝦球潭上引起了很大的關注和討論,兩個人的支持者吵得不可開交。

隨後,兩個人代表著身後的報紙,開始了“業務上”的明爭暗鬥,比如說蘇群發表《麥迪和火箭的賽跑》,楊毅就發表《別再假設如果不交易麥迪,別鬧了歷史該翻篇》,比如說蘇群發文說姚明的模板是鄧肯,楊毅就在解說中說姚明的模板是鄧肯純屬胡扯!

另外當年王治郅事件,楊毅寫的文章,蘇群是他領導,因為一些觀點原因,受到處罰的確是蘇群,被罰款降職。

後來,大概是2017年的時候,蘇群還專門寫了篇文章說這事,原文如下: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杜蘭特離開威少,去勇士隊的時候,各種情懷論、兄弟論滿天飛,杜蘭特被搞得抬不起頭來。但我一直堅持說,這兩人各具其才,而且都是商業明星,各有各的世界,在一起的時候,是很好的戰友,但不見得是情投意合的兄弟,走了就走了,哪有那麼多的背叛、忠誠和情懷?​

我2000年從《中國體育報》進《體壇週報》,說是籃球部的主任,但頭兩年做記者滿世界飛,CBA是薛震(目前仍然在體壇週報)負責,楊老師畢業未久在《北京青年報》,是薛震的特約作者,專門寫北京首鋼隊。2001年我在上海採訪亞洲男籃錦標賽,因為楊老師是我們的作者,我說請他吃飯認識一下,他寫文章不錯,很有才的樣子。我就請楊老師吃了飯,那是我們第一次認識,我至今記得他的小女朋友歪頭靠在他肩膀上的樣子。我們記者都住在“炮樓”,就是上海體育館旁邊一個圓柱形的賓館。楊老師不在的時候,有不少記者在一起聊天,聊到當下的記者誰厲害,我說楊毅不錯,年輕記者中的佼佼者,很有才,將來必有作為。

2002年我決心不再跑一線,改在辦公室籤版,有了更多的機會讀楊老師的報道,不過那時候我們籃球部的CBA是孟曉琦老師負責,他現在已經是籃協競賽部的媒體總監,是管我的,我去遼寧本溪做 媒體監督,都得他派我去才行。​

2002年姚明去NBA,中國籃球大熱。我進這個報社是為了做一份籃球雜誌,但一直未能實現,2003年,也就是姚明的第一個賽季,我有了做報紙的念頭。孟老師坐我對面,我說,老孟,我們一起做一張籃球報紙怎麼樣?這是《籃球先鋒報》的起始。做報紙得有人,我又在MSN上(十幾年前那相當於微信,現在已經沒有了)跟楊老師說,你、我、老孟,我們一起做一張籃球報紙,你覺得怎麼樣?楊老師起初有點懷疑,說做得起來嗎?當時《體壇週報》和《足球報》鬥得天昏天暗,但都以足球為核心內容。

2004年,也就是姚明的第二個賽季快結束時,《足球報》的總編輯劉曉新找我,希望我跳槽去他們那裡,做一份《足球報》的增刊《勁體育》。我跟他說的意思,是做綜合體育我一點興趣沒有,但如果你們有心做一張籃球報紙,那還不錯。劉總說這個可以,但我得回去請示《廣州日報》,那是《足球報》的上級單位。

後面的故事你們都知道了,2004年NBA中國賽​期間,《籃球先鋒報》創刊,核心是孟、楊和我。我滿懷著劉關張結義的情懷,全身心投入到這張報紙。在兩年時間內,這張報紙度過了很多年輕新聞人的田園時代。

楊老師有才,跟威少有才和杜蘭特有才一樣,你們看他的文章,上天入地,跟威少天天拿“三雙”是一個感覺。這樣的人才,在籃球新聞界,也就十幾年出一個,所以楊老師遲早會獨挑大樑,打出一片屬於自己的世界。我從來就非常欽佩有才華的人,也非常懂得順應潮流,所以2006年楊老師去《體壇週報》當副總編、籃球部主任,我一點都沒有驚訝。​

十多年過去了,現在網絡上流傳很多這樣那樣的傳說,真真假假都不可信。為什麼連“真真”都不可信呢?因為我一直認為這個世界非常簡單,天下熙熙,天下攘攘,在我這個攝影愛好者看來,都可以用長曝光把那些人影都變得虛無,直至消失。我把上面的寫下來,是因為那些記憶對我來說非常珍貴,也算是我和楊老師、孟老師一同奮鬥過的青春,雖然當時我已經36歲,楊老師才28歲,我一直認為那是青春的一部分。​

杜蘭特和威少在一起,不見得能拿冠軍,但分開了,各得其所,世界變得更大。​

我為什麼在新奧爾良解說的時候,說杜蘭特和威少會傳球呢?因為我從來認為他們之間沒有大家說的愛恨情仇,打籃球嘛,哪有那麼多事。果然,他們投桃報李,上演了那次絕妙的配合。​

你想知道的楊老師的故事,和我有關的,其實就這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