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識的“發物”是什麼?

馮學餘


發物這個概念,既不是來自於西醫,也不是中醫,而是民間的一種通俗說法。在很多老百姓的眼中,發物無處不在,得病之後,很多東西都不能吃,可能會誘發或者加重疾病。常見的發物有牛肉,羊肉,雞肉,雞蛋,辣椒,韭菜,螃蟹,蝦,胡椒等等。有人說,吃了發物,傷口會不好癒合,有人說,吃了發物,會導致癌症復發或者轉移。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所謂的發物,確實是存在的,是一些吃了之後,有可能加重病情或者誘發疾病的一類食物,但是,這些發物是因人而異的,可能對你來說是發物,但是對其他的人來說,並不是發物。發物最常引起的身體不適為過敏反應,比如說很多人對蝦,小龍蝦過敏,吃了之後可出現皮疹,嘴唇紅腫,甚至呼吸困難,那麼對於這些人來說,小龍蝦就是發物,不能吃。

例如,患有痔瘡的患者,如果吃一些辛辣刺激的食物,或者喝酒之後,就有可能會加重痔瘡的症狀,會引起便血。對於痔瘡的患者,應該要少吃這些食物,這就是我們所謂的發物。

總而言之,發物是因人而異的,有些疾病,確實需要忌口,需要根據具體的病情來判斷哪些食物不能吃。


普外科曾醫生


“這是發物,你不能吃!”這種只存在於長輩口中,卻不見典籍記載的特殊食物——“發物”,它究竟是何方神聖?

什麼是“發物”

從中醫的角度,“發物”中的“發”,是個動詞,有“引發,誘發,助發”之意。所謂的“發物”,就是指會誘發身體的某些隱疾,甚至加重現有病症的食物。比如某人本就肝火旺盛,體熱,這時候他如果食用易導致上火的食物,對他的病症無異於火上澆油。

要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就需要簡單瞭解一下哪些食物屬於發物,各自有何特性。根據發物的性質不同,中醫將其分為以下七個類別。

分類:

1發熱之物:蔥、姜、韭菜、胡椒、羊肉、狗肉,發熱之物,

經常上火的人要少吃,特別是結核病、肺熱咳痰、便秘、體內有炎症的患者更應忌食;

2發風之物:海鮮、魚、蝦、蟹、雞蛋、香椿芽、鵝,發風之物是皮膚病患者的剋星,得了皮膚病(如蕁麻疹、溼疹)的朋友就只好暫時告別海鮮河鮮之類的食物了;

3發溼熱之物:飴糖、糯米、豬肉,糯米、豬肉等發溼熱之物不易消化,對脾胃虛弱的人來說非常不利,患有溼熱、黃疸、痢疾等疾病的人應當忌食;

4發冷積之物:西瓜、柿子、冰糕、冬瓜、四季豆、萵筍、柿子,發冷積之物本身寒涼,多食容易損傷人體陽氣,導致寒性體質的人脾胃、心肺、肝腎等臟腑陰寒加重,進而引起洩瀉、冷痛、咳嗽、胸痺等症狀。一般脾胃虛寒、寒症體質等人群最好少吃;

5

發燥之物:炒板栗、炒花生、炒瓜子,發燥之物沒有特別的限制,只要不是過敏人群,都可適當食用。但是如炒花生、炒瓜子等乾貨鹽分太重也會損傷身體,所以吃的時候應該選擇無鹽的種類,並多喝水;

6動血之物:胡椒、辣椒、桂圓、羊肉、狗肉、白酒,動血之物性質溫熱,有活血的功效。但是對於有出血症狀的患者來說,是絕對禁止食用的,有崩漏帶下、月經過多等病症的患者切記要忌麻辣、忌酒、忌羊肉;

7滯氣之物:豆類、薯類、油膩食品、油糕、蕎麵、莜麵、芡實、蓮子、芋頭、紅薯,如果你本身就脾胃虛弱、腹脹、消化不良,就最好不要食用豆類、紅薯等滯氣之物,它們會加重你的症狀。

上面提到的發物,幾乎囊括了我們日常所吃的各類食物。那這些發物我們都要少吃或不吃了嗎?當然不是!對健康人來說,所有的食物都不是發物。只要身體健康,適量食用,所有的發物均可放心食用。


兒科醫生鮑秀蘭


中醫裡常見的“發物表”,來啦!

生病時該怎麼忌口,看錶自查!

“不能吃發物”這句話,很多人從小聽到大。可“發物”具體指什麼,能說明白的人屈指可數。

有人將海鮮、牛羊肉、蔥薑蒜都視為發物,有些極端的說法甚至把糖和醬油也列入其中。

在中醫裡,“發物”涉及到患病和服藥期間的飲食禁忌。今天,肝膽脾胃科中醫專家,將一次性說清該忌口的“發物”究竟有哪些。

在中醫的角度上認為:食物之所以能防治疾病,是由於它本身特有的性味,這就是食物的“食性”。如果不懂食性,那麼對某些特殊體質的人或患者,食性就會誘發舊病,加重已發疾病、削弱藥力,這是食物的“發性”。

所謂“發”,可以理解成“誘發、引發、助發”。

原本有慢性疾病的人,體內存有“伏邪”,如果吃了“發物”,就可能誘發原有的慢性病,導致疾病反覆發作。

而如果體內沒有“伏邪”,身體健康,根據自己的體質適量吃些“發物”則是無害的。

“發物”是中醫特有的一個概念,容易誘發某些舊病或加重現有疾病的食物統稱為“發物”。

通常泛指辛辣、燥熱、生冷、肥甘厚味的食物,具體分為以下幾類:

中醫講究辯證,“發物”也是如此。是否忌食,要因人、因病、因治法而異。

因人而異

對健康人來說,所有的食物都不是發物;生病之後,那些引起疾病復發或加重的食物才是發物。

因病而異

病位居上:如頭頸部腫瘤、食管癌等,應少碰辛辣溫燥的食物,如菸酒、羊肉等。

病位居下:如腸癌、婦科腫瘤等最好少吃生冷肥甘厚味等。

因治法而異

術後患者氣血虧虛,不適合食用菸酒、腥燥、生冷之物。服中藥的人要注意藥食禁忌,如人參忌服蘿蔔、半夏忌服羊肉等。

對每個人來說,發物是不一樣的。如果把發物的功能反過來用,可起到防病的效果。

寒性體質:吃動熱發物

生薑、花椒等調味品,羊肉等溫補腎陽的食物,易耗動氣血,愛上火的人應少吃。

反過來,對有手腳冰涼、怕冷等表現的寒性體質的人來說,這些發物就是溫暖身體的好食物。

熱性體質:吃積冷發物

每到夏季,人們免不了會吃很多西瓜、梨、冰激凌等食物,這些能降體溫的食物就是積冷發物。

儘管積冷發物有不少壞處,但在炎熱的季節,對熱性體質的人來說,可以適量吃一些。

陽氣下陷:吃動風發物

蝦、蟹、魚、貝、雞蛋、牛乳等食物屬於動風發物,多具有腥羶味,能升發陽氣,引動內風,誘發皮膚病,且容易引發頭暈目眩、手足心熱。

然而,動風發物對陽氣有很好的託舉作用,可以用於防治陽氣下陷,如內臟下垂、食慾不振、四肢無力、下肢浮腫等。

陰虛體燥:吃助溼發物

身體睏倦、吃飯不香、大便黏膩等症狀提示身體有溼。這些症狀經常在三伏天溼氣重時出現。糯米、豬肉屬於助溼發物,易生溼熱。

反過來,助溼發物有滋潤的功效,可生津止渴,如果你有口乾舌燥、乾咳、肌膚乾燥等陰虛症狀,就可以適當多吃一些。

風溼頭痛:吃動血發物

有的人一喝酒就上臉。這是因為酒是動血發物,經常拿血液出氣,誘發各種出血症狀。屬於動血發物的還有海椒、胡椒、可食用昆蟲類。

這類食物有較好的通經活絡、活血化瘀療效,可用於防治頭痛、肩周炎及各類風溼性疾病。

氣急易怒:吃滯氣發物

吃大豆、芡實、蓮子、芋頭、紅薯等食物之後,容易腹脹、積食。因為這類食物有滯澀阻氣的作用,容易讓人出現胸悶、腹脹、厭食等不適。

不過,這些食物可固腎澀精、補脾止洩,有助緩解遺精、白帶量多、小便不禁、腹瀉等病症。

溫馨提示:再好的東西也不能多吃,尤其不能在脾胃不和的情況下強吃。

覺得對您有所幫助,記得看後點擊關注,後續內容更好看,也可以轉發給身邊朋友看一看!


素檏育兒莎莎姐


我是診治乳腺甲狀腺疾病的外科醫生,癌症病人和手術病人是我面對最多的人群。每天查房或坐診時,不斷的要向病友和家屬解答哪些是“發物”,哪些不是“發物”,“他們告訴我,麵粉是發物,魚肉、羊肉是“發物”,還有……是“發物”!

醫生,這些是“發物”嗎?這些東西我都不能吃,我能吃些什麼呢?”剛剛解釋完這一個,下一個馬上附和,並提出更多的食品名字,說誰誰誰說的,這些不能吃,那些都是“發物”等等。早上查房最多的一次,我回答這個問題超過了20次。沉重的解說負擔和單一的重複並非我不情願,而是因此要耽擱我去做手術的寶貴時間。

不回答這些問題,既是對病友的不尊敬,也是缺乏責任心的一種具體體現。但,讓我困惑的是,為什麼民間會有流傳“發物”一說?難道真的存在“發物”?

作為醫學研究和臨床實踐的工作者,我在近幾年花了較多時間進行文獻檢索和翻閱祖國醫學經典古籍,也請教一些中醫學院的中醫教授們。結果驗證了我的想法:醫學本無“發物”一詞,只因民間口口相傳,將錯誤觀點誤傳太久,被認為是正確的而已。

正所謂“眾口鑠金,積毀銷骨”,也就是說錯誤的觀點反覆不停的說,也能顛倒是非,影響深遠,甚至致人於死地的嚴重後果。

譬如,1600年布魯諾因宣傳地球是繞著太陽轉的“日心學說”而動搖了當時太陽繞著地球轉的“地球中心學說”並被燒死,現在大家都知道地球繞著太陽轉是個常識性問題,400多年前卻有人因此而喪命。

雖然“發物”的觀點遠不會造成世界範圍的影響,卻深遠的影響著我們的民間大眾的認識。通過查閱相關資料,有關“發物”的一些認識分析如下。

第一,經典書籍上沒有“發物”的概念,而是民間誤傳。

絕大部分聽到“發物”一詞來源於病友及家屬口中。查閱《黃帝內經》、《辭海》、《中華字典》等經典書籍和工具書,並未找到“發物”的解釋。也就是說,祖國經典文書中是沒有“發物”一說。《黃帝內經》和《辭海》中有發散之物和發表之物等描述,卻沒有嚴格意義上的“發物”,特別是《辭海》所羅列的字、詞應是最為廣泛的,無論查哪一個字、哪一個詞都沒有發現。這就是說祖國經典中並無此記錄。這驗證了“發物”是民間誤傳的詞語。也希望並建議,下次重編《辭海》時,編委會的專家要考慮民間存在的語言進行編撰並做出相應的解釋。

第二,百度上的“發物”概念,相對符合現代科學理念的觀點,與民間所傳的“發物”概念不同,但應澄清醫學上沒有“發物”的概念

通過強大的網絡,我在百度上找到的“發物”這一詞條,並得到了解釋如下:發物是指富於營養或有刺激性特別容易誘發某些疾病(尤其是舊病宿疾)或加重已發疾病的食物。在通常情況下“發物”也是食物,適量食用對大多數人不會產生副作用或引起不適,只是對某些特殊體質以及與其相關的某些疾病才會誘使發病。我認為,百度對“發物”的解釋還是比較中肯的,但有必要澄清楚的是,醫學上沒有民間傳言的所謂“發物”。百度按照食物的性能分為六大類

一為發熱之物,如薤、姜、花椒、胡椒、羊肉、狗肉等;二為發風之物,如蝦、蟹、鵝、雞蛋、椿芽等;三是發溼熱之物,如飴糖、糯米、豬肉等;四是發冷積之物,如西瓜、梨、柿等各種生冷之品;五是發動血之物,如海椒、胡椒等;六是發滯氣之物,如羊肉、蓮子、芡實等;七是民間長期實用結論性發物,如魔芋,芋頭,泡菜,香菜,韭菜等。而這些分法則在《黃帝內經》上是有描述的,但不是民間流傳的普遍意義的所謂“發物”。建議大家百度搜索“發物”,查看“發物_百度百科”進行了解。

第三,醫學上有針對某一疾病或某一手術後的“飲食禁忌”,而無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發物”一說。

醫學上,有針對性很強的飲食禁忌,也就是說,在得了某些疾病或做了某些手術後,會有相應的飲食禁忌。譬如,乳腺癌患者,絕大部分應避免使用性激素產品,包括食品、藥品和保健品,如胎盤、避孕藥等。這裡需要強調的是,所有安全的豆類產品都是乳腺疾病患者的福音,而非禁忌。又如,得了痛風的人或者單純高尿酸血癥者,則所有豆類產品是禁忌,當然還有肥肉等也是禁忌。再如,某些人對海產品或豆製品等食品過敏,則無論這個人是否得了某些疾病或者做了什麼樣的手術,都不應吃這些過敏的食品。但這些食品對其他人卻並非禁忌。所以,醫學上的食品禁忌不是簡單用“發物”一詞就能解釋的。而這與民間所廣泛使用的“某某食品是發物,所有人都不能食用的原則”是不符合的。舉個最為普遍和貽笑大方的民間“發物”說,南方人常說,對於患病或手術的人說,麵粉是“發物”,他們不能吃。試想一下,那在缺乏水稻的北方地區的人們如果生病了,他們豈不餓死麼?!難道北方人會把南方的水稻視為“發物”嗎?由此可見,某些“發物”的概念是多麼的可笑。

第四,經典書籍倡導“飲食平衡,辯證用膳”,並無所謂“發物”一說。食養盡之,無使過之”是《皇帝內經》食養的總原則。

《皇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是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但卻難以找到“發物”一詞及其解釋。《皇帝內經》是研究人的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治療原則與藥物學的醫學鉅著。《皇帝內經》在理論上建立了中醫學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經絡學說”、“養生學”等學說,反映我國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

“米麥相扶,幹稀兩便”,這是我國流傳千古的飲食格言。《黃帝內經》上描述的“南米北面”,南方視作小麥為雜糧,北方反之。卻非小麥是“發物”,要不然,北方人如何生存?實際上,米類總體偏寒涼,小麥總體偏溫熱。故南方多食辣椒與熱菜,北方多清淡與涼菜/鹹菜,根源就是講究平衡。以前,南方人常常要搭配麵食,北方人也要吃些米類。現在還是如此講究。《素問·髒氣法時論》:“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益精氣。此五者,有辛、酸、甘、苦、鹹,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緩、或急,或堅,或軟,四時五臟,病隨五味所宜也”。這是辯證用膳的最好解釋。《素問·骨空論》:“調其陰陽,不足則補,有餘則洩”。即補虛,洩實。《素問·上古天真論》說:“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譬如寒性食物魚蝦蟹水族烹調時,佐以姜蔥酒醋類溫性調料。這是調理陰陽營養觀的解釋。

第五,藥物、食物、水果、茶的使用有一定的學問,把握搭配,注意四氣五味是關鍵。

把握搭配:譬如維生素C或富含維生素C的辣椒、番茄、柑橘等儘量不吃蝦蟹等甲殼類食物,又如柿子、石榴、山楂、酸梅、杏等避免與海鮮同時——鈣與鞣酸合成不易消化食物,造成腹痛、嘔吐等。注意四氣五味:也就是根據自身體質決定哪些食物是否適宜。譬如西瓜是盛夏佳品,有解暑除煩、止渴醒酒之功,能治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病,如西瓜霜。但其性甘寒,產後、病後及腹瀉之人不吃。健康人吃太多,可能積寒、助溼而發病。大家都說大蒜、紫薯是抗癌食品,醫學上也似乎找得到一些證據,但有些人吃了就會口臭、脹氣難受,這就說明並非人人適宜吃大蒜、紫薯。又譬如,近年來民間廣為流行的吃田七粉/三七粉現象,至少對於有胃炎、消化性潰瘍的人就應慎之又慎,否則極容易出現胃出血等重大問題。

第六,民間“發物論”,實為過敏詞;四季有調和,自古病忌口;若要偏概全,吃虧在眼前;勸君尊科學,健康永伴隨。

食物搭配是個大學問,卻也沒有必要把它看的太複雜而煩惱。不挑食,不強求,五穀雜糧、葷素搭配是飲食的基本原則。不挑食容易理解,不強求就是不要以追求吃遍天下山珍野味、嚐遍奇花異草為目的。隨遇而安,有啥吃啥,吃自己能吃的,食自己可食的。有人說,狗肉、羊肉、烏龜是“發物”,不能吃。我說,狗本來是人類的朋友,你吃它幹什麼?有些人吃了狗肉、烏龜等腦袋或身體其他部位長“包包”,這和有些人吃了蝦、魚、貝類海產品引起肚子痛、拉肚子或皮膚起疹子是一個道理,就是現代醫學所說的過敏反應。對於已經出現這樣現象的人群而言,這些食材就是他們需要禁忌的,其他人未必不能吃,這樣的狀態就不要強行給它安排一個叫做“發物”的名詞來代代相傳了。

以上是我對民間流傳“發物”一詞的膚淺認識。由於工作的原因,我所看的經典書籍極其有限,我的觀點並非完全正確,如果有人找到經典發現了“發物”的解釋,敬請不吝賜教。歡迎並感謝您的交流。

湖南醫聊特約專家:湖南省人民醫院集團祁東縣人民醫院乳甲外科 張超傑 教授

湖南醫聊


按照食物來源,發物分為以下幾類

▲食用菌類

這類型的發物一般包括蘑菇、香菇等,如果吃這類型的發物過量的話,很容易導致肝陽頭疼,肝風眩暈等,另外此類發物吃得過多好會導致皮膚瘡瘍腫毒。

▲海鮮類

此類發物主要包括黃魚,帶魚,螃蟹,蝦等海鮮產品,主要針對過敏體質,過多的吃此類發物會導致過敏性疾病發生,比如蕁麻疹,此外,食用這些食物也會加重瘡瘍腫毒等皮膚病。

▲蔬菜類

此類的發物主要有薺菜,南瓜,菠菜等,也是對皮膚瘡瘍腫毒有誘發和加重的作用。

▲水果類

此類的發物主要包括桃子,杏等,桃子吃的多,容易生熱,發痛,瘡,疽、癤、蟲疳等患者,如果吃多了杏,容易生癰癤。

▲禽畜類

此類的發物主要包括公雞,雞頭,豬頭肉,鵝肉,雞爪等,這一類型的發物吃過多的話,會導致動風昇陽,觸發肝陽頭痛、肝風腦暈等宿疾,也會使得皮膚瘡瘍腫毒加重。而雞蛋雖然不算是發物,但是也不能多吃,否則會導致膽固醇升高,也會導致過敏,尤其是腎病,腹瀉病人,過敏體質,肝炎病人,高熱病人不宜多吃。


39健康網


小時候,最疼愛我們的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把大魚大肉拼命往我們的肚子裡塞。

而我們生病受傷的時候,反而有一種叫“發物”的千萬不能吃。

可是,問題來了,好像好吃的東西,都是發物。據說,吃了發物,會讓傷口不癒合,疾病加重。


這可怎麼辦?

那麼到底什麼是發物?

它真的如我們想象中的會誘發身體的某些隱疾,甚至加重現有病症嗎?

比如,《本草綱目》中記載:“羊肉大熱,熱病及天行病、瘧疾後,食之必發熱致危。”

“凡服藥,不可雜食肥豬犬肉,油膩羹鮒,腥臊陳臭諸物;凡服藥,不可多食生蒜、胡荽、生薑、諸果、諸滑滯之物。”

雖說以上食物大多都是由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組成,但是在身體虛弱亟待恢復之時,為什麼這些食物又會加重病情呢?

現代醫學到底有沒有“發物”?

人體的免疫力,重要的組成就是血壓中的“免疫球蛋白”,發揮著對抗疾病的作用。

聽到這個名稱,就知道“免疫球蛋白”的構成就需要機體攝入足夠的蛋白質。但是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牛羊肉、魚蝦,都是所謂的“發物”! “發物”幾乎囊括了大部分營養豐富的食物。


這不是免疫力和“發物”相互矛盾了麼?

“發物”和“忌口”,有什麼區別?

其實,“發物”最早來源於傳統醫學和民間習俗而總結出來的“忌口”,在中醫看來,不同的病症對應不同的事物忌口。

比如說:

1、腹瀉、便秘、胃腸功能不好的患者,少吃蔥、姜、蒜等辛辣和糯米、油炸食品、燒烤、堅果等等食物;

2、過敏的患者(如蕁麻疹、溼疹),需要暫時告別海鮮、魚、蝦、蟹、雞蛋等食物;

3、痛風的患者,更要減少嘌呤含量高的食物,比如海鮮、豆類、紫菜、香菇等等;

4、糖尿病患者,就不要吃澱粉、米飯、甜品等升糖水平高的食物。

其實,所謂的忌口就是在特定疾病期間,不吃特定的食物,沒有絕對的“忌口”!

吃的好腫瘤長得快,不吃飯腫瘤長得慢?

曾經有一種說法,吃的多腫瘤就長得快,所以腫瘤病人不能多吃。事實真的是如此麼?

腫瘤細胞在生長過程中,必然與正常組織爭奪營養,而在這場爭奪戰中,正常細胞永遠是失敗者,所以如果不進行營養支持,首先受損的往往是正常細胞和組織器官。

很多人認為癌症病人只能吃素,或者不能多吃,其實素菜裡的主要是纖維素,有效的營養成分含量是非常有限的,熊貓一天需要吃30公斤竹子,而牛羊更是從睜開眼睛就開始吃草,直到睡著。人類的食量,如果不補充足夠的蛋白質、脂肪,是一定會缺乏營養的,特別是對於癌症患者。


所以,癌症病人需要高蛋白飲食,避免蛋白質吸收不足、肌肉流失;油膩的食物也不是癌症患者的禁忌,食用油中的脂肪酸、甘油也是人體能量儲備的重要成分;甚至為了鼓勵癌症患者多進食,習慣吃辣的患者,也不應該禁止吃辣。


不吃飯餓死癌細胞,癌細胞確實會被餓死,但是,先餓死的一定是患者本人。

人體的複雜構成根本不存在所謂的“發物”和“非發物”,單純以是否“發”來決定是否吃某種食物,未免顯得過於簡單粗暴,因為對於人體來說,食物的量、烹飪方法、攝入時間都對免疫力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剛做完手術就一碗肥膩的雞湯喝下去,引起嘔吐和腹瀉,可不能賴到 “發物”上來。

對於大病初癒的人來說,胃腸道功能紊亂,短時間進食高蛋白容易造成消化不良。所以恢復飲食當然需要循序漸進。


DrX健康科普


之前我的爺爺身上有個傷口,想讓他吃點魚肉,他堅持不吃,說魚是發物,傷口容易“發”。我就很不理解了,這個“發物”到底是啥,竟能有這麼大的威力,讓病人不吃優質蛋白?

到底何謂“發物”,經典的傳統醫學典籍上卻似乎沒有明確說明,也就是說古代的醫生們並沒這麼個概念。倒是民間傳的神乎其神,言之鑿鑿。比如,有的說法是發物有“豬頭肉、公雞、羊肉、老鵝等含有大量動物激素的食物,或者如畜禽、魚類、海鮮、蛋、奶等作為過敏原易引發變態反應性疾病的食物,以及一些如辣椒、蔥、姜、蒜、胡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從名單來看,民間所謂發物並不能讓人信服,難道處於身體恢復期不能吃優質蛋白了?難道炒個菜還不能放蔥薑蒜了?難道嘴饞了不能啃個雞腿兒了?更讓人啼笑皆非的是,某百科裡面說發物中的肉蛋奶對於人體屬於異體蛋白,會導致過敏。我想說,導致過敏我不反對,請問哪些食物中的蛋白質不是異體蛋白,不吃點蛋白質怎麼促進傷口癒合?莫非我手術後要來塊自己的肉“補補”?可笑!

有人說手術後吃了魚、蝦、蟹這樣的“發物”,刀口會長不好。證據也是“海鮮類含組織胺,而組織胺可使血管通透性增高、微血管擴張、充血、血漿滲出、水腫、腺體分泌亢進及嗜酸性白細胞增高等,從而導致了機體變態反應,即過敏反應”。你看,說的多麼有理有據啊。但是我想說這不就是過敏嗎?這跟“發物”有什麼關係呢?過敏的人身上就算沒有傷口,也是不能吃海鮮的呀。就這麼一棒子打死——“術後不能吃發物”,讓那些不過敏的人情何以堪?如果把對海鮮過敏患者的飲食要求照搬到不過敏患者身上,是不合適的!而且,刀口沒長好也可能是感染了唄,為啥這些鍋都要甩到“發物”身上?我表示不服!

於是乎,我就大膽進行演義了一番(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不可能有雷同):“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個陽光燦爛的下午,李二狗正在田間辛勤的勞作,突然王小美跑過來喊他,說村裡有人打了幾條魚,問他要不要,他一激動摔了一跤,腿磕破了。李二狗也顧不上流著血的腿,跟著王小美回村裡買魚。過了幾天,腿上的傷口還是不見好,王小美看著也是心疼,於是就用前幾天的魚做了一頓全魚宴想要給李二狗“補一補”順便“調理一下”身體。由於是第一次吃魚,又是王小美親自為他做的,感動之餘李二狗拿出手機拍照、修圖、髮圈,想想心裡還真是有點小激動呢。誰知道,吃了魚之後,李二狗腿上的傷口不但沒好,反而紅腫潰爛。數日後,卒。於是,村裡人都傳遍了:魚是發物,病人不能吃……”

好了,演義完這個故事,我想說,術後不能吃發物實在扯淡。相反,如果不過敏的話,適當補充些魚、肉、奶、蛋及豆類等優質蛋白對於恢復是有幫助的。好了,就醬!


許超醫生


發物是中醫自己臆想的東西,你只要看各個中醫對發物的定義就知,各說各話沒有標準(中醫對疾病的診斷也是如此,同一種病同一種食藥說寒說熱都有)。現代醫學探究疾病的本因,與“發”相關的可能是細菌感染導致的炎症,可能是病毒入侵導致的皰疹,也可能是免疫系統過敏引起的發熱等,不同的病因要採取截然不同的治療方法。古人沒有辦法認識疾病的本質,把不同原因的病攏在一起加上民族文化特色展開想象,就有了陰陽、五行、寒熱、外邪、發物這些說法。歷史上其它民族的傳統醫學也都差不多如此,只不過以科學為基石的現代醫學興起後,其它國家的正規醫療體系都拋棄了落後的傳統醫學,而中醫卻在中國以中國特色方式保留了下來,每年創造了上千億以上的市場。


簡單生活210299017


指富有營養,可使人體陽氣生髮的食物,比如魚 蝦 禽 肉 辛辣 腥膩等食物。

一般情況下,發物可分為發熱之物,發溼之物,發冷積之物,發滯之物,發動血之物,發風之物。


老紀開門吶


發物,一直被老百姓食物洪水猛獸,尤其是在生病服用藥物的時候。發物不能食用,一旦食用可能會引起傷口感染或者病情加重。到底什麼才是發物?對於人體是否有危害?

發物在老百姓中流傳比較廣,尤其是明朝的時候有關“明太祖朱元璋,利用鵝肉害死了當時正在患‘發背’之疾的開國功臣徐達”的故事,相信很多歷史愛好者都有所瞭解。但是翻閱各種專業書籍發現對於發物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不但在現代營養學中很難找到,即使在中醫學的專業書籍中,也未見有特殊的註釋,包括以詞條形式的收錄。

《現代漢語詞典》中解釋,“發物”是指富於營養或有刺激性,容易使瘡癤或某些病狀發生變化的食物,如羊肉、魚蝦等。雖然“發物”別視為洪水猛獸,關於它們的作用機理、代表性食物、會干擾或加重疾病的依據等,都並沒有統一的、明確的規定。即使是徐達的“發背”之疾,在現代西醫學中,相當於急性蜂窩組織炎,而其病症與鵝肉之間有衝突的證據,至今還未發現。

現實生活中的“發物”,其實幾乎都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食材,如禽肉、畜肉、魚蝦蟹貝、蔬菜和穀類,以及含酒精的飲料等。如果病患者在日常飲食中,真的要遠離這些食物,哪怕是禁忌其中的幾類,都有可能會導致營養不良、甚至是因為營養素攝入不足而導致恢復受阻的情況發生。

對於大部分人尤其是健康的人,只要膳食結構合理、食用量適當,是完全可以放心食用的,無需考慮所謂“發物”的飲食限制。而針對身體上有外傷或者患有腫瘤的人群來說,病症的恢復、緩解和好轉,更需要充足營養素的供應,來提高自身免疫力、加速病症的恢復。

如果您對這個問題有好的建議,歡迎您在下方留言評論

我是王桂真,今日頭條悟空問答簽約作者,歡迎您關注【王桂真營養師】頭條號,一起聊聊健康,讓我們吃的健康,吃的放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