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彥斌:我用20年從音樂界“神童”走向商業界“創業者”

在湖畔大學第五期學員名單中,大家看到了一個很熟悉的名字“胡彥斌”,於是有人留言詢問“胡彥斌是哪位?”,官方回覆:“就是你想的那位哦”。

胡彥斌:我用20年從音樂界“神童”走向商業界“創業者”

據瞭解,湖畔大學的錄取率僅有2.93%,面試通過率也只有 46.59%,可見錄取的條件是何其的嚴格。

而胡彥斌此次並非以歌手身份加入湖畔,而是以“紐班文化”董事長身份被錄取,這家公司通過線上來服務聲樂、器樂教學各個方面,其中一款音樂教育類的APP產品“牛班NEWBAND”用來幫助業餘音樂愛好者學習、錄製、甚至組建屬於自己的樂隊。

胡彥斌:我用20年從音樂界“神童”走向商業界“創業者”

從歌手到音樂製作人,再到著名的企業家,這華麗的跨界讓我們十分驚歎,年僅37歲的胡彥斌給我們帶來的永遠是驚奇與不可思議,他是怎麼辦到的?

01.從音樂神童到音樂巨匠

胡彥斌早在1999年就出道了,那時候的他只有16歲,1999年娛樂圈裡蔡依林剛發行第一張專輯,蕭亞軒也是那時候剛剛出道,比起這些突然間大紅大紫的歌手,那時候的他名氣很小,而且外貌不出眾,很難把他與“偶像”二字聯繫起來,也正是由於沒有很好的外貌條件,而使他一步步走的很紮實,剛出道的他只是在一些比賽上拿到比較好的成績,不過那時候揹著一把吉他參賽的他,已經可以在舞臺上表演自己原創的歌曲了。


胡彥斌:我用20年從音樂界“神童”走向商業界“創業者”

胡彥斌早期出道照片

他曾在一個訪問節目中回憶,同寢室的同學為了參加一場演唱比賽,拿了他新寫了一首歌去參賽,結果成績不理想。於是胡彥斌自己在參賽的時候就憑著不服輸的心態試一試,結果獲得了很好的名次,他笑稱:“我就知道,其實是人的問題嘛,我的歌沒什麼毛病。”

天賦造就,努力成全。胡彥斌的天賦很高,但是如果只是憑天賦高絕不可能走到今天,相比於很多人胡彥斌一路走的很穩固,而不是像許多歌手出道後一到兩首成名曲就銷聲匿跡了,因此不斷的努力是必不可少的。

凡事成功都會遭遇些許波折,胡彥斌簽約了唱片公司,公司請來了很多港臺地區的大牌音樂人來為他寫歌,但最後出來的成品都不太理想。正當大家都一籌莫展時,胡彥斌揹著吉他走進辦公室給人家哼唱了幾首他自己的“玩笑”作品,沒想到大家一下茅塞頓開。

胡彥斌的歌很完美地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融入到了歌裡面,這是十分寶貴的,同時也是當時那個時代所期望得到的東西,而且他唱自己寫的歌,更能融入自己的感情。


胡彥斌:我用20年從音樂界“神童”走向商業界“創業者”


歌手最寶貴的是先要打動自己,究其原因應該是他確實融入了真實情感,而且從聽眾的角度出發,所以總能寫出打動人心的歌曲。現實中我們工作生活是否也需要有這種ALL IN的心態呢?如果不全情投入,試想一個寫作者連自己都無法打動,又怎麼用文字去打動眾多的讀者呢?

在胡彥斌出現的綜藝節目中,經常可以看到胡彥斌說自己是在“玩”音樂,彷彿他永遠是一個音樂世界的孩子,創作就是他在享受玩樂的過程。而音樂一旦到了他的手裡,也被賦予了無窮的魔力。他能夠在舞臺上給出歌詞或者關鍵曲調即興創作,且創作出來的歌曲旋律優美,這就是所謂的天賦異稟吧。

音樂上,他曲風形式多樣化,大家聽過他的中國風歌曲《紅顏》《和尚》《蝴蝶》《瀟湘雨》,也聽過他自己改編的紅歌《北京的金山上》《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還有在各大綜藝節目上編曲的各種曲風,每次都讓你有驚豔的感覺。完全是有著教科書般的唱功與改編,寫歌只寫自己喜歡的,曲風永遠走在國內樂壇的前沿。


不從眾是他的人生態度。胡彥斌一直不走尋常路,他自己也說,他創作不出來大眾都喜歡的音樂,因為那太難了!他只做自己喜歡的,感受到的,這種不從眾的音樂人心態也讓喜歡他的粉絲更加堅定著對他的支持。

然而他並不滿足於音樂之路的順遂,他期待嘗試更多。在創作歌手中,胡彥斌屬於十分高產的歌手,有時朋友向他邀歌,問他有沒有壓箱底的寶貝,他總是回答“壓箱底的都是我不滿意的”。

胡彥斌自稱是沒有庫存的創作人。他的文字、旋律,都只記錄現在時的心境,都不是命題作文。他也從不為自己的創作時間、題材、內容設限,一旦靈感到來,他的音樂可以天馬行空。

所以胡彥斌到任何地方,都要隨身攜帶一個行李箱,裡面擺滿了各種做音樂的工具,確保隨時隨地都能停下,馬上錄製一首新歌。他最常創作的地方是酒店客房、飛機、高鐵。有一張專輯的主打歌就是在杭州廣電大廈的某個休息室創作完成的。

“我寫的時候沒有考慮太多。創作是一個自然流露的過程,我不會刻意設計。可能我看到歌詞,和聲就唱出來了。”胡彥斌也曾經反省過,如何把歌寫得容易一些。一拍一個字的歌最容易傳唱,但他沒辦法寫那樣的東西。


胡彥斌:我用20年從音樂界“神童”走向商業界“創業者”


他的創作“不設限”也讓胡彥斌的作品出了名難唱。有些歌曲說唱部分過於“燙嘴”,引得林俊杰等不少歌手挑戰,最終卻只能紛紛討要演唱攻略,如果大家去KTV,點胡彥斌的歌也會發現真的“很難唱”。

因此聽過他歌的人也往往分成兩個派別。一些人很欣賞他在音樂風格上的前沿風格;但也有人失望於,曾經唱著情歌、彈著中國風的胡彥斌不見了,因為他的風格一直捉摸不透。而這都體現了胡彥斌的獨特性,他就是這樣一位“毫無保留”的人,對於我們普通人,很少人會做到傾盡所有去奉獻吧,工作上很多人留一手,生活上也不會拼盡全力,而這點多麼難能可貴。

02.感情真摯 不忘初心

胡彥斌是一個感情很細膩的人,這從他的作品中都能深深體會到,一部分因素可能源於他的原生家庭。

胡彥斌的父親以前是海員,和胡彥斌經常聚少離多,但是父親很支持他熱愛音樂,認為他很有天份,父親為了能多陪伴在胡彥斌母子身邊,轉行做了服裝設計,但是一家人的幸福日子沒過幾年,2003年父親因突發的腦溢血去世,胡彥斌十分的悲痛,那時候年僅20歲的胡彥斌雖然已經出道了,但是生活的重擔還是壓的他喘不過氣,他和母親一直相依為命;不過悲痛並沒有讓他阻斷自己的音樂夢想,從此他更加堅定,

他內心只有單純的篤信:自己一定可以成為優秀的音樂人。這是他早在十三四歲就立下的目標。

由於父親的去世,胡彥斌經常陪在母親的身邊,怕母親一個人感覺孤單,每年媽媽生日及母親節時,胡彥斌都會在微博分享有關媽媽的動態。


胡彥斌:我用20年從音樂界“神童”走向商業界“創業者”

除了親情,對待愛情,胡彥斌感情裡也很像一個單純的孩子,對待感情十分真摯。

回到自己最開始出發的地方,更容易讓我們認清自己,而他一直在尋找那個懂他的人。

胡彥斌早在成名前,和女歌手倪睿思有過一段刻骨銘心的戀情。他們是在1999年亞洲音樂節上認識,當時胡彥斌16歲,倪睿思也才15歲。

2000年倪睿思報名參加全國青年歌手大獎賽,由於胡彥斌擅長創作,為了讓倪睿思能夠勝出,胡彥斌當時專為倪睿思創作了《我是天真》這首歌。倪睿思果然憑藉《我是天真》勝出,但沒料到的是胡彥斌卻因此接到了倪睿思分手的電話。倪睿思稱,自己得了冠軍,二人有了差距,所以還是分手吧。後來,胡彥斌才知道倪睿思和當時憑藉《星光燦爛》一炮而紅的歌手羅中旭相戀。


胡彥斌:我用20年從音樂界“神童”走向商業界“創業者”

而另外一段比較高調的戀情,則是和影視劇演員鄭爽的戀情,不過兩人的戀情也不過維持了一年就宣告和平結束了,鄭爽在自己出的書中就把胡彥斌寫進了書裡,寫到與他的100件小事也確實感人,網上眾說紛紜,鄭爽一直是一個話題人物,她的每一段戀情都比較高調,和張翰、胡彥斌、到後面的張恆,很多人說這段戀情對胡彥斌的傷害很大,仔細去看鄭爽寫的書會發現鄭爽是一個高敏感的人格,愛的卑微,每段戀愛都極富深情,而胡彥斌心懷偉大理想,兩個人的世界觀並非一樣。


胡彥斌:我用20年從音樂界“神童”走向商業界“創業者”

兩個人相處雖有甜蜜,但是卻有點像難相交的兩條平行線,所以愛情難免現實,你若盛開,蝴蝶自來,最適合描述胡彥斌。

03.情場失意,商場得意

雖然胡彥斌的“情路坎坷”,但是事業上卻一路順遂,而且十分具有商業才能。

音樂雖然是胡彥斌人生的浮標,但他並不滿足於音樂之路的順遂,他期待嘗試更多。

2010年他前往美國攻讀電影導演專業,而到2014年回到樂壇後卻轉身成為創業者,成立“牛班”致力音樂教育。

網上傳言胡彥斌家境殷實,身家過億,其實胡彥斌的家庭出生十分普通,之所以現在身價如此之高,一方面因為出道早,在音樂方面的一直努力深耕;另外一方面也是他出眾的商業敏感性,投資理財頭腦也都十分的突出。

早在2005年的時候,就自己投資了房地產,那時候的房地產行業價格普遍較低,而他很好的把握了時機。

而成立了“牛班”音樂,也很好的追上了互聯網的潮流,這都體現了他卓越的商業頭腦。不過任何的創業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他幾乎將全部精力付諸公司運營與招生,每天一睜眼便揹負著幾十名工作人員的營生,但他卻在責任感加身的煎熬中,尋找到新的內心力量和人生經歷。


胡彥斌:我用20年從音樂界“神童”走向商業界“創業者”


胡彥斌之所以如此投入的去做線上APP,成為牛班音樂的校長,是因為他想“授人以漁”,他說“一個老師一生能教多少學生?三五千已經很多了吧。但是線上老師教學,就馬上就有億萬人的觀看和學習。”

成功的創業者都有改變世界的夢想。胡彥斌最大的理想就是成為一個偉大的人,我們仔細觀察優秀的創業者,他們身上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有一個偉大的夢想—改變世界。喬布斯創造“蘋果”,打開了移動互聯網的“潘多拉魔盒”,從此以後移動互聯網勝過PC端用戶,創造了一個神話。馬雲創造了阿里巴巴,改變了大眾消費的方式,創造了新的消費時代,還有快遞、共享等等行業,都印證了創業者的這一特徵。

不過,成功的創業者都不是偶然的。胡彥斌說:“如何把內容做好,是成功的關鍵點。”如何把內容做好,是成功的關鍵點。因為內心太熱愛音樂了,所以將音樂與創業相結合,也就更容易獲得成功了。

而我們似乎也在他身上找到答案,

保持初心,熱愛生活,不斷挑戰未知,就可以創造新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