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哪些思想屬於儒家哪些屬於道家?

HAOZHILI3255


您的問題,我從三方面回答:

一,儒家思想的核心及體現

①其核心和宗旨是做人,內容有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等。其中的仁即仁愛,義原指"宜",即行為適合於"禮"。禮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的道德規範和生活準則,對中華民族精神素質的培養起了重要作用,影響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智同"知",指知道、瞭解、見解、知識、聰明、智慧等。信指待人處事的誠實不欺,言行一致的態度。忠即忠誠老實。孝不僅限於對父母的贍養,而應著重對父母和長輩的尊重,如缺乏孝敬之心,贍養父母也就視同於飼養犬,乃大逆不孝。悌指對兄長的敬愛之情。

②把儒家思想體現到一個人,是仁義禮智聖德性;體現到社會,是德道思想,即博愛、厚生,公平、正義,誠實、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諧,民主、法治等,它是我們社會核心價值觀的基石。

儒家哲學注重人的自身修養,其中心思想“仁”意謂人與人之間所應建立的一種和諧的關係.對待長輩要尊敬講禮貌.朋友之間真誠、守信用,“與朋友交言而有信”.為官者要清廉愛民.做人有自知之明,盡份內事。

二,道家思想的核心及體現

①其核心是“道”,“道”是道家這一思想文化體系的最高範疇,為所有的道家學者所推崇。

“道”到底是指什麼呢?從文字學的意義上來說,道即是我們所說的道路。而道家作為一個思想文化流派,其核心範疇“道”,顯然不是這種文字學上的意義所能解釋的。

一般說來,道家到道一是指天地是萬物的本源,二是指道自然而無為,三是指道無形而實存,四是指道具有普遍性,無所不在,無時不在。

②把道家思想體現到一個人,主要是天道自然無為、人道順其自然的天人關係,主張在這個架構中展開自身的思想、工作、生活,以幽深微妙的言語,以高蹈隱逸之士的心態對待世情,教人對社會的觀察和體認更冷靜、更清醒,也更為深刻。

主張通過獨任清虛、超邁脫俗、絕禮去仁、追求返樸歸真這樣一種獨特的精神氣質。

道家在歷史上不同時期表現出了豐富的多樣性,凸現其各自的個性差異,但只要是到家中的一員,他就不能不具備以上的一些基本特徵。

三,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主要區別

儒家講求入世修行。道家講究出世,遠離城市。儒家將世間比作水,自身則是攪動水的手。以己之力去儘可能的改變。道家卻如同水中的枯葉,水動則己動。

放在生活中,儒家就應該去努力追求,對一切事物都儘自己的全力。道家卻偏向凡事不要去刻意苛求。隨性而為!就事論事,為善而已,就算不能盡善也要做。


旅行筆記ysj


儒家、道家、佛教,基本算是三大哲學思想。儒家哲學的最高理想是成為聖賢,儒家一方面強調要積極修煉主體人格,挺立道德,另一方面要求奉獻社會。道家追求的是無慾無求、順應天性,鄙視一切功名利祿。所以說在日常生活中既要修身養性還要順應天性,才能道法自然。我認為,在日常生活中二者不完全獨立窮盡,並且還是相互交融的。

儒學作為一種學說,儒家作為一個階層,儒教作為一種信仰,三者相同也不同,需要區分開來。道家以“道”為核心,認為大道無為、主張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剛柔並濟等政治、經濟、治國、軍事策略,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

儒家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

儒家、墨家稱之為顯學,跟道家有所不同。何為顯學?顧名思義,顯學就是指能給別人意見或者建議的思想,儒家思想在生活與工作中給了我們很多建議,並且優秀的人就是按照這個建議執行的。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這句話告訴我們第一要帶著興趣讀書,第二要學以致用,這樣才能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在我們現在的學習中,不就是這樣嘛。

例如學習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學完之後懂得了時間管理的重要性,那就要學以致用,每天早上把當天要做的事情全部寫到紙上,按照重要不重要緊急不緊急分類,把重要緊急的事情先處理,在處理重要不緊急的事情,有條理有順序,就能從忙碌的工作中擺脫出來。

當擺脫出來以後就知道學習這本書是非常快樂的,因為自己受益了,之後會更加認真的讀這本書,這也就驗證了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

如果你想把學到的東西教給別人,還要學會“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2、吾日三省吾身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做事有沒有盡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沒有誠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有沒有按時溫習?”

其實這句話在工作中幾乎每天都在運用,例如月度總結會、早會、晚會、週會等等,這不就是在吾日三省吾身嘛,再例如每天要多次反省自己對本職工作有沒有認真負責,如果不反省這個,可能永遠無法升職加薪。

其實,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自己對自己照鏡子的過程,也只有這樣自己才能夠真正的成長,如果短處不被發現,永遠都會止步不前。

3、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弟子們在父母跟前,就孝順父母;出門在外,要順從師長,言行要謹慎,要誠實可信,寡言少語,要廣泛地去愛眾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後,還有餘力的話,就再去學習文獻知識。”

其實,要想做好任何事情,首先要懂得孝敬父母和長輩,尊重比自己年長的人,對工作嚴謹對待還要誠實守信,要學會換位思考關愛他人,還有學習如何待人接物要有親和力,在工作之餘要不斷學習提升自己。這樣才能用你的為人吸引人,相反,只會遭到嫌棄。

【小結】

在《論語》中,談到“仁”的地方有一百零五次之多,可見孔子對“仁”的重視與教育。“仁”不僅僅是一種內在的一種品質,更是君子們處世之道。孔子“仁”的思想,基本含義就是“愛人”.“仁”就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對他人的關懷和愛護.從消極面來說,“仁”要求我們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道家思想帶給我們思想上的昇華

道家的哲學思想源遠流長,老子充滿智慧的辯證法思想和無為都為後世留下了毛貴的財富,其中“物極必反,月盈則虧”“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等著名的辯證詞彙,不僅反映早期哲學思想所閃爍的光輝,更看到道家哲學的深邃。

1、萬物皆有陰陽,皆有相生相剋之法

例如,我們生活中遇到絆腳石,也就是所說的小人,你會為之而氣餒?還是會為之而堅強?道家思想告訴我們不管他如何阻擋我們,如何影響我們,只不過是我們人生髮展中的一顆棋子,一陣波瀾,並且這是在無形中督促著你的成長,不是人生的絆腳石,而是發展路上的墊腳石。巧用道家思想能讓你在遇到小人時乘風破浪。

2、上善若水,大智若愚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ù),故幾於道。這句話告訴我們,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不與世人一般見識、不與世人爭一時之長短,做到至柔卻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氣度。

如果沒有這樣的胸襟和氣度,那你可能當不好一個成功的老闆,很多人都會看到這樣一個現象,職位越高的人,反而脾氣越好。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正是上善若水的境界。不能說看破紅塵,只能說站得高,看得遠。

【總結】

首先。道家代表人物有伏羲、廣成子、黃帝、炎帝 、姜子牙、老子、莊子、鬼谷子、張良、諸葛亮、劉伯溫、顏真卿、王羲之等等英雄人物。古代道家是一種思想流派,最早追溯到上古時期。道家學說是春秋戰國時期以老子、莊子為代表的人們所提出的哲學思想。他們的學術思想在中醫養生學的形成過程中產生過一定的影響。

其次,魏晉以來,在玄學思潮中曾自覺爭論過“儒道異同”問題,而大體歸宿於“儒嘎產綜”或“將無同”,力圖論證“自然”和“名教”的統一,從整體學派的形式上實現孺、道綜家兼容式的互補。以後,三教融合而形成宋明道學新思潮,無論是周、鄒、程、朱一系,或陸、王一系,從理論思維的內容上實現了深層次的儒道互補。

還是那句話,生活中道家與儒家思想都沒有哪一家是最完美的,需要取諸子百家思想之所長,熟練運用,才能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十二十頁


儒家思想的核心: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仁仁:愛人。孔子思想體系的理論核心。它是孔子社會政治、倫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標準,也反映他的哲學觀點,對後世影響亦甚深遠。仁體現在教育思想和實踐上是"有教無類",春秋時代學在官府,孔子首開私學,弟子不問出身貴賤敏鈍,均可來受教。仁體現在政治上是強調"德冶",德冶的基本精神實質是泛愛眾和博施濟眾,孔子把仁引入禮中,變傳統"禮治"為"德治",他並沒有否定"禮治",他的"德治"無疑是對"禮治"的繼承和改造。愛人既為仁的實質和基本內容,而此種愛人又是推己及人,由親親而擴大到泛眾。義義:原指"宜",即行為適合於"禮"。孔子以"義"作為評判人們的思想、行為的道德原則。禮禮:孔子及儒家的政治與倫理範疇。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禮"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的道德規範和生活準則,對中華民族精神素質的培養起了重要作用,但隨著社會的變革和發展,特別是封建社會後期,它越來越成為束縛人們思想、行為的繩索,影響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智智:同"知",孔子的認識論和倫理學的基本範疇。指知道、瞭解、見解、知識、聰明、智慧等。內涵主要涉及知的性質、知的來源、知的內容、知的效果等幾方面。關於知的性質,孔子認為,知是一個道德範疇,是一種人的行為規範知識。信信:指待人處事的誠實不欺,言行一致的態度。為儒家的"五常"之一。孔子將"信"作為"仁"的重要體現,是賢者必備的品德,凡在言論和行為上做到真實無妄,便能取得他人的信任,當權者講信用,百姓也會以真情相待而不欺上。恕恕: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包含有寬恕、容人之意。忠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孔子認為忠乃表現於與人交往中的忠誠老實。孝孝:孔子認為孝悌是仁的基礎,孝不僅限於對父母的贍養,而應著重對父母和長輩的尊重,認為如缺乏孝敬之心,贍養父母也就視同於飼養犬,乃大逆不孝。孔子還認為父母可能有過失,兒女應該婉言規勸,力求其改正,並非對父母絕對服從。這些思想正是中國古代道德文明的體現。然而孔子論孝,還講"父母在,不遠遊", "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表現了其時代的侷限性。孝被後世之儒定為繁瑣儀式,《禮記》中規定父母死後"水漿不入口,三日不舉火","哭泣無數"以至"身病體羸"變成精神和肉體的自我摧殘。宋明時代把孝道作為道德論中最重要的範疇之一,理學家朱熹提倡父權絕對化。孝觀念,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演變中,剔除宣揚封建主義糟粕外,也有一些合理因素,提倡子女對父母的"尊"、"敬"、"養老",將孝親與忠於民族大義相結合,主張死後薄葬節用等。悌悌:指對兄長的敬愛之情。孔子非常重視悌的品德,其弟子有若根據他的思想,把悌與孝並稱,視之"為仁之本"。


一個啊潤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大多數接受的是儒家思想,因為他只要宣揚的是入世觀念,具體的表現就是,以孔子和孟子的孔孟之道,代表作有《論語》等,以及王陽明的心學等理論為作人標準和處世之道。例如學而優則仕,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主要宣揚入世觀念,人必須有為,為名,為利等等,現在常接觸大致有,各種各樣考試,職位的晉升,各種孝道,尊老愛幼,尊長幼卑等。

道家文化主要是出世,代表人物有老子莊子等,代表作《道德經》,表現得淋漓盡致就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種觀念。鄙棄公利,主張絕對虛無,反對一切作為,反對權威和社會等級秩序,放棄社會責任,淡漠參與意識,比如現在終南山上各種隱士,就是道家思想的受害者。由於才疏學淺,就答這些吧。








暗香香


Hello,我是楊哥,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

你的問題是,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哪些思想是儒家思想哪些又是道家?

首先我們講儒家思想,儒家思想講的是,天人合一的思想,他們認為生活是酸的,在生活中充滿了辛酸,以約束自己來改善這種心酸,他們的立身之本是仁智禮義信,這種思想從先秦時候起,2000多年來對中國人影響非常大,特別到了宋代之後,宋明理學更加的注重於個人修養,逐漸的形成了一套以克己來修身的道德水準。他們認為人的命運只要通過努力和對自身修養的提高是可以改變的。他們發憤圖強,在不斷的努力和改變中完善自己,使自己的價值越來越大的體現在生活的每一個層面。

道家就不同了,道家講的是無為,他們認為生活是甜的,所以他們的思想是逍遙,他們不喜歡你爭我奪,而是遵從了自然法則,所以說道法自然是他們的核心價值所在,在這種道法自然的觀念中,他們認為人的命運是不可以改變的,是命中註定你做什麼就是什麼,是無法改變的?就像四季輪迴一樣,你不會改變任何一個季節到來,所以說現在人經常說的,順其自然,就是道家思想的最大體現。

我就知道這麼一點點希望對你有幫助,麻煩你點個贊,好嗎?



神諞楊哥


儒與道的劃分嚴格地講是錯誤的。道是宇宙萬物的總稱,從學科上看可分為自然科學(老子稱常道)和哲學社會科學(老子稱非常道)。道德經的內容含概了自然科學、哲學、社會科學,是關於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規律的總和,因而任何一門學科其實都是道的分支或者說是對道的分解、細化。儒同諸子百家中的工農商學兵一樣,是道學關於非常道中的一個門浱。也就是說它們是總分關係:道是大樹,儒是樹中一枝。二者不是並列關係。與人相關的日常學習生活包括工作,一舉一動,一呼一吸、一顰一笑都受道的驅動、獎懲!是真正的天網恢恢 ,疏而不漏!這個道理需要認真學習慢慢領悟!



音形世界


儒家,首重仁義禮智信,依靠半部論語打天下,把經史子集亂熟於心且常唸叨於口頭者,且慣用春秋筆法縱橫於筆端如流水行雲,卓越於高臺上揮斥千軍,戰爭開始後則退守幕後運籌帷幄,解放和鼓舞他人思想的革命先行者,皆非儒莫屬,胸懷家國天下,掌握權符,背倚雕鞍,有紅袖添香暖被,多茶酒藝術消閒,舉凡能如此愛好追求及正擁有者,皆當為儒家之雅人是也。

至於道家,道有家麼?我們皆野鶴閒雲浮生飄萍羈客痴傻迷執之求生苦難野人。不值一提,不用細查,混同與市井山野普民爾。


隨遇而安的道士


日常生活中至於哪些思想屬於儒家哪些思想屬於到家我們首先要對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有一個概念的認識!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儒家思想,眾所周知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儒家思想也是當今我們國家推行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影響範圍可不止我們國家,可以說它是全世界目前影響最廣泛的思想之一!儒家思想的精髓在於:仁,義,禮,信,智!經過幾千的發展儒家思想越來越科學的應用於各個領域!儒家思想一直以仁義道德為核心,提倡以德治國,民貴君輕!而生活中主要體現在一個人的良好的道德品質和人格思想都是儒家思想的體現,而我們國家的外交政策提倡與各國和平共處也是儒家思想的體現!

道家思想是比儒家思想出戰更早的思想,他的代表人物是老子,道家思想提倡道法自然,無為而治,與自然和諧共處!道家思想主要體現在哲理方面!他對我們人類的發展起著總要的指引作用!而在生活中人們運行自然法則的思想就是道家思想的體現,而當今人們提出保護環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也是道家思想的具體體現!


永不磨滅的1號


從學科上看可分為自然科學(老子稱常道)和哲學社會科學(老子稱非常道)。道德經的內容含概了自然科學、哲學、社會科學,是關於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規律的總和,因而任何一門學科其實都是道的分支或者說是對道的分解、細化。儒同諸子百家中的工農商學兵一樣,是道學關於非常道中的一個門浱。也就是說它們是總分關係:道是大樹,儒是樹中一枝。二者不是並列關係。與人相關的日常學習生活包括工作,一舉一動,一呼一吸、一顰一笑都受道的驅動、獎懲!是真正的天網恢恢 ,疏而不漏!這個道理需要認真學習慢慢領悟!


安全視窗


中國人大多數都行為都是儒家在支撐。將就仁義禮智信,什麼好聽的都被他說盡了,但對改造世界的實際作用有限,所以有段時間毛主席說過,秦始皇的作用大於孔夫子。終南山就是道家派。還有農村搞法事的,都是道教文化。講究天人合一,貴生濟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