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搞知識的,搞藝術,搞音樂的,在嵇康面前,是否會感到慚愧呢?

從此一人在江湖


藝術是一種社會社會意識形態,是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築,藝術它來源於社會生活,是社會生活的反映。所以嵇康他有他所生活的年代,他有他的時代背景,在當時他所處的年代來看,嵇康在當時的藝術領域,佔有一席之地。

附:嵇康簡介:

嵇康自幼聰穎,博覽群書,廣習諸藝,又喜愛老莊學說;身長七尺八寸,容止出眾。後娶魏武帝曹操曾孫女長樂亭主為妻[1],拜郎中,調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後隱居不仕,屢拒為官。因得罪司隸校尉鍾會,遭其構陷,而被掌權的大將軍司馬昭處死,時年四十歲。

嵇康與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學新風,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審貴賤而通物情”[3],成為“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袁宏列其為“竹林名士”之一[4]。他的事蹟與遭遇對於後世的時代風氣與價值取向有著巨大影響。嵇康工詩善文,其作品風格清峻,反映出時代思想,並且給後世思想界、文學界帶來許多啟發。又注重養生,曾著《養生論》。今有《嵇康集》傳世。

那麼當今社會隨著不斷的發展,跟過去完全不一樣,有了更多的藝術門類,我們應該包容各種藝術形態,不能用自己的主觀意識評價好與不好。因為藝術它本來就是感性和理性相結合的。所以要多去學會發現美,要讓自己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這才是最重要的。目前隨著社會發展過快,很多人喜歡通過藝術來斂財,讓人們不看好藝術,但是我們不能光做為旁觀者來看待這個問題,應該把正確的藝術理念傳遞給身邊的人。藝術是需要精心創作的,我們不能隨波逐流,把藝術當做是喚醒人類靈魂的事物,而不是斂財的工具。希望每個一個藝術愛好者都要明白


哲哲談藝術


嵇康作為竹林七賢之一,文學、繪畫、音律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值得大家尊重和學習,但完全沒有必要捧的高高在上,讓人感到慚愧。我想嵇康也不會高高在上的指責後輩,應該會來一句:年輕人,乾的不錯,好好幹

就像大多數人出來工作,賺錢養家,孝敬父母,照顧孩子。但這輩子也不可能賺到馬雲身價(3150億)的千分之一、萬分之一、十萬分之一。唉,眼睜睜看著和馬雲的差距越來越來,但也完全沒必要每天活在慚愧之中,要不然哪來的心情繼續逛淘寶呢!

第一、嵇康的文學成就很高,不肯出仕為官為司馬家族效力的高風亮節,都值得現在沉溺於追逐名利的人學習。在一個浮躁、快速發展的社會,張口不離房子、車子、票子的氛圍中,多一點精神世界的追求是必要的

第二、文無第一。文學、藝術的發展離不開當時的社會背景,不同時代的作品,很難強硬的去比較。自古講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相互借鑑學習比要勢分高下更有利於文學藝術的創新和發展。而且不同風格的文學藝術,很難用好壞去評價。

李白、杜甫的唐詩冠絕古今,後世再也寫不出這樣的詩篇,但李清照的宋詞的婉轉、含蓄,以另一種美打動人心,同樣妙不可言。

第三、傳承與創新是文學藝術要面對的永恆主題。如何傳承,如何創新,每個文學人、藝術人都有自己的思考。傳統文化有十分豐富的土壤養料,紮根進去,會有所得,但也有其侷限,需要突破創新。把二者結合起來,才是出路。


未來ultra


你列舉的這些人,99%需要感到慚愧啊!

首先,拼爹,拼哥:嵇康的父親嵇昭,官至治書侍御史。嵇康的兄長嵇喜,早年即以秀才身份從軍,後歷任太僕、揚州刺史、宗正等職。魏晉時期,九品中正制,上品無寒門,嵇大哥的秀才那可不是考出來的,地方官給中央、皇帝舉薦的,直接就能當官。這樣能幹到御史,刺史級別高管的家庭,你想像一下。我們怎麼不慚愧?

其次,拼顏值。

嵇叔夜之為人也,巖巖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嵇康身長七尺八寸,風姿特秀。見者嘆曰:“蕭蕭肅肅,爽朗清舉。”或雲:“肅肅如松下風,高而徐引。” ——引《世說新語》

七尺八寸,三國時期一尺=當今的24.2cm, 1尺=10寸, 1寸=2.42cm,“七尺八寸”換算過來就是188.76cm。這身高你慚愧不。這風度你不慚愧?

再次,拼老婆。嵇康迎娶了沛王曹林的孫女長樂亭主為妻,因而獲拜郎中,後任中散大夫。國家公務員,而且屬於皇親。不知道你慚不慚愧,反正我挺慚愧。

最後,拼才華。魏晉玄學思想倡始人,善於音律。創作有《長清》《短清》《長側》《短側》,合稱“嵇氏四弄”,與東漢的“蔡氏五弄”合稱“九弄”。隋煬帝曾把“九弄”作為科舉取士的條件之一。其留下的“廣陵絕響”的典故被後世傳為佳話,《廣陵散》更是成為我國十大古琴曲之一。他的《聲無哀樂論》《與山巨源絕交書》《琴賦》《養生論》等作品亦是千秋相傳的名篇。我無話可說。

作為5000年來歷史上的有數的名人,明星,可以說這片土地上99.999%的人都要說聲慚愧。這沒啥好說的。

至於非要挑出某幾類人,指定他們要慚愧,免了吧。


雷水初六


沒什麼可慚愧的,並且,愚以為,閣下這個問題有些空泛,原因如下:

一、今人的價值觀更具普世性,或者說更具人道主義。比如說,二十四孝,在古代都是孝道的楷模,但用今天的價值觀來說,“郭巨埋兒”之類的所謂孝道,簡直就是反人類!

二、嵇康的風骨值得敬佩,但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去效仿,世間都是嵇康,那社會還能進步嗎?比起高風亮節,更應該推行“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藝術家或者知識分子,是可以合理合法去獲取利益的,而且不應該以此為恥!

三、我認為,一個人只要道德無虧,並且沒有違法犯罪,就沒什麼好批評的。我們不能去要求別人做聖人,否則豈不成“道德婊”“聖母婊”“鍵盤俠”之流了!






小溫狗的文藝社


感覺回答這條問題的人字裡行間都充斥著墨香氣,我可能是個異類吧,因為不懂音樂也不懂藝術,只是現在個人的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

感覺嵇康和現在的大師們沒什麼可比性。

首先,社會環境不同,那個時代的文化和現在的也完全不同,評判的標準也不一樣,

嵇康在那時是大家,有很高的成就。我們現代的人中在所在領域也有很多能做到頂尖的大家。誰又知道幾百年後我們這個年代的人中有多少人也會名垂青史呢。

當然肯定不會有我[呲牙]

所以,沒有處於同一個時期,沒什麼可比性,也沒有必要感到慚愧吧。




痴痴show


為什麼慚愧?難道畢加索,梵高他們畫了畫之後別人就無權畫畫了嗎?每個人的境界不同而已,同樣,欣賞著的境界也一樣多樣,有的人覺得冷軍不好,也有的人不喜歡陳丹青,同樣他們也都有自己喜歡的藝術家…所以這個問題本身似乎就有問題,藝術基本上偏向於哲理,沒有標準答案。合理即存在。


怎麼就改不了


感覺回答這條問題的人字裡行間都充斥著墨香氣,我可能是個異類吧,因為不懂音樂也不懂藝術,只是現在個人的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

感覺嵇康和現在的大師們沒什麼可比性。

首先,社會環境不同,那個時代的文化和現在的也完全不同,評判的標準也不一樣,

嵇康在那時是大家,有很高的成就。我們現代的人中在所在領域也有很多能做到頂尖的大家。誰又知道幾百年後我們這個年代的人中有多少人也會名垂青史呢。

當然肯定不會有我[呲牙]

所以,沒有處於同一個時期,沒什麼可比性,也沒有必要感到慚愧吧。


沙灘有點陽光1


這個問題的關鍵是,人在面對古人時,應該持怎樣的觀念和態度。

當代藝術家、知識分子,在面對嵇康、以及許多古代的著名文化藝術家時,要不要慚愧呢?

實在講,應該尊重古人、學習古人、反省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修養和水平,這是真正的尊重歷史和文化!不是簡單的慚愧難當,就可以做到尊重歷史和文化、就可以提高自己了!

當然,作為社會來說,大家對當代藝術家、知識分子,提出要求和希望,是對他們的呵護和尊重!

如果有哪些做藝術行業、文化行業的人,不追求業務的能力提升、不修養自己、得過且過,那就是對不起民族文化和歷史,在面對古人時,就是慚愧的、站不住腳的!


聿劍培訓師


他是竹林七賢之一,我腦海中呈現的畫面《竹林雅士》



拼接石工坊


現代的人和嵇康沒有可比性的,嵇康是古代賢人很值得現代人尊敬,不要去做無德的人就行了,更沒必要感到慚愧,畢竟時代是不一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