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的五百元今天值多少錢?

用戶9871911678002


四十年前後農村一隻好羯羊賣五十到六十元錢。

現在一隻好羯羊賣1500左右。

四十年前後打工3元左右的工資,動不動苦受下了錢要不上。

現在一天打工100一一一150元的工資,不給工錢的老闆在那裡?

四十年前後一臺十四英寸黑白電視機360一一一400元之間。

現在平板電視一千多錢能抬回來。

帳算不成,一算現在的人活的幸福,比四十年前後有天地懸隔。

四十年前後500元線沒有半年掙不上。

現在打幾天工的事了。

四十年前後的500元現在兩20000元左右不等。

以上數據大概,供參考,權當聊了一會天。


白雲3498


其實這個是可以計算的。40年前,我六歲,剛剛可以記事了。

40年前包子5分錢一個,500元可以買10000個。

現在,包子1.5元一個,10000個包子需要15000元。

40年前的瓜子5分錢2兩,500元可以買2000斤瓜子。

現在的瓜子10元一斤,2000斤瓜子需要20000元。

以此計算,40年前的500元,跟現在的20000元查不了多少。


愛成幻影


我就說幾句真心話,一九七七年,四十九歲的父親去世,我二十歲,大妹妹十七歲,二妹妹十四歲,大弟弟十三歲,二弟弟十一歲,小弟弟八歲,母親四十歲。當時我剛參加了工作,每月四十五元錢,母親幹臨時活,每月三十元錢。全家七口人,每月七十元錢的收入,也活得很開心。因為那個時候住房、上學、就醫全免費,因此沒有後顧之憂。九塊錢一袋麵粉(一袋五十斤),豬肉是八毛錢一斤,蔬菜也就幾分錢一斤。每月家裡還有餘錢。

那麼,現在住房、就醫、上學都需要錢,豬肉是13元一斤,麵粉是九十元錢一袋……。所以四十年前的三十元錢的工資頂現在的三千塊錢工資花銷。因為如果是現在每月開七十元錢的工資,根本養活不了七口人。如果每月開七千塊錢的工資,免強能養活七口人。

那時的五百元,頂現在的五萬元。


張越智872


500*100=50000元,我的工資增長了100倍。我工作在1975年,從事地質工作,有野外津貼,基本工資38.6元,野外津貼15元,糧食補貼1元,理髮,洗澡補貼1.6元,一共55.2元,但不到野外沒有野外津貼,也就是40.2元,我現在退休金是4300餘元,100倍多。要是上班應該在150倍以上,應該是500*150=75000吧!不喜勿噴。


晴天無風


以親身經歷,從幾個維度告訴你那時的5百元能做什麼,你自己就可以比較相當於今天的多少錢了。

~~~~~~~~~~~~~~~~~~~~~~~~~~~~~~~~~~~~~

1、從文革前很久到文革後,工廠的工人工資級別凍結,沒有漲過工資。文革後第一次工廠給3%的工人漲工資(當然要憑表現)搞出很多狗血故事,我記得78年恢復高考,第一次漲工資應該在79年前後吧。

若按漲工資前算,不同省份、不同行業有不同的工資級別,但除非青藏等艱苦地區工作級別高,大多數地區相差不大。

以陝西關中地區來說,青工進廠當學徒的起步月薪是18元(基本夠一個人的生活),當兵的月津貼是8元。

大學已經實質停辦很久了,文革前畢業的大學生本科(很多已是30+的中年人)月薪仍是起步檔的58元、專科月薪56元。

2、文革前後很長時間內,消滅資產階級不勞而獲的生活方式,飯店只在大城市存在一些,主要供應外賓和拿著介紹信出差的公務人員;好一些的小縣城裡一般會有一個飯館,也是主要服務與出差人員的——其他所有人,單身的只能吃單位食堂,有家的都只吃的起家裡的飯。

當時我剛上縣裡的中學,縣城裡有一家工農兵飯店,那裡主要供應的是關中哨子面,一碗1毛5。

當時的文化宣傳工作始終沒有斷檔,文革後首先恢復起來的就是電影,電影院的分佈比飯館要多一些,工廠聚集的三線鎮上都有電影院。

比較著名的,創造至今觀影人數無法超越的電影《少林寺》票價是1毛2,其他一般的電影票價1毛甚至8分。

3、除了生活必須品外,大宗商品很多算生產資料,不僅市場銷售的極少,而且買賣需要憑指標、拿介紹信到指定供銷商處去買的。

那時國內載貨卡車只有老解放、新東風,都是4噸的,價格好像是4萬塊;小汽車只有上海派一款,再就是背景212仿製的帆布吉普,上海轎車也是4萬吧。

糧食本來是不允許私下買賣的,但當時對自由市場管制的鬆了些,工廠區按人/工種(小孩按歲數)定量供應的糧食不夠吃的話,只能趕集市時去農村購買,記得小麥是1毛多一斤,偷偷的買二十斤(沒存款,多了買不起)回來再找地方磨成麵粉,可以頂好幾個月的糧食短缺。

4、我父母給介紹的一對青工結婚,男方是北京知青,女方是西安知青,都是到農村插隊後招工進廠的,因為男方早幾年進廠且很節儉有些積蓄,雙方結婚時共有300塊錢,就屬於生活比較寬裕的新家庭了。

~~~~~~~~~~~~~~~~~~~~~~~~~~~~~~~~~~~~~~~

40年前,還是物資短缺年代,而且是從長期短缺走出來的,雖然即將結束短缺,但還是完全的計劃經濟。

那時人們的經濟能力、消費結構、市場狀況與現在都完全不同。

也就是說,那時的錢和現在的錢,無論在使用目的、使用方式上是完全不同的,當然使用效果就缺乏可比性。

即使按最剛性的需求——一碗關中哨子面來說,當時是1毛5,而現在基本15元,物價漲了百倍。這算是大致上最可比的了。

而如果按一斤小麥當時1毛2,和現在的小麥收購價去比,比例就小很多——因為農業生產效率提高了,糧食在生活消費中的比重降低、價格自然漲不了很多。

而按一輛小轎車當時4萬現在十幾萬比,則漲幅更少——還是因為經濟發展後,工業化生產的轎車生產更高效、成本更低,漲價相對更少。

而換到醫療消費上,當時即使全自費做個闌尾手術或去醫院生個孩子,也就十幾塊錢的事,現在全自費恐怕要接近千倍了吧。

~~~~~~~~~~~~~~~~~~~~~~~~~~~~~~~~~~~~~~~~~~~~

所以,要想說40年前的500塊相當於現在多少錢是很難的,就類似於說萬軍叢中取上將首級的張飛能不能打過現在一個班的特種兵一樣。

但如果粗略的說,當時的5百元,可以夠一個標準的4口之家在城鎮很寬鬆的生活5個月,這樣可以大致的說明實際消費結果的可比性能到什麼狀況。


理得心安


看到這個問題,我還特意跟我乾媽打了一個電話,她這樣跟我說的:

我跟你舉個例子,86年我讀高中,距離現在不到40年,要好的同學請我吃飯店,兜裡就3塊錢,一盤花生米五毛錢,一盤豆腐絲,五毛錢,一瓶白酒,七毛錢,兩碗肉絲麵七毛錢,五香葵花籽三毛錢,最後還剩六毛錢。


小白菜ycc


只要經歷過那個年代人,看到你這樣的問題會:會心一笑。小朋友告訴你這無法相比。很難給你一個等同價值的說法。那個年代我們的國家還處在工業極落後的年代。連黑白電視都不是家家所能擁有的。當時的十元錢是完全可以夠一家的消費了。存款五百元應算當地的首富。記得當時我家老大哥結婚時,才花了一百多元。親朋隨禮二元的據多,五元是大票,十元的是上賓。俱往矣,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但不變的只有一條定律,人生有限,而人的慾望是無限的。所以無論金錢有多少,開開心心過好自己的每一天最重要。


三仙論易


40年前的500元相當於技工10個月的工資,按農副產品算大概相當於現在的1萬5至2萬元,按工業品算也就2千至5千元,按房價算至少相當於5萬至10萬元甚至遠不止。1979年我們縣汽車站對面一處前後兩進約80平方私房轉賣也就1200元,99年擴路原址置換得70多平方門臉房一間,2016年拆遷每平方米8萬,還有73平米電梯房一套,總價600多萬。所以40年前的500元今天值多少錢真不好算,個人認為用黃金價算比較合理。


用戶57739675


講到四十年前,剛好以中專畢業生為例,轉正後,如在基層是轉行政十九級工資。好運的能直接轉到十八級,而廣州十八級每月工資還不到40元,一年的工資還不到500元。現在同等學歷轉正後能拿多少錢大家自己心裡應有數!

但不能直接折算,因當年40元/月,再節衣縮食的人,也沒能餘下幾個錢。也是就是說,儘管粗茶淡飯錢卻全花在一日三餐上。

那個時候一般工薪階層工資都低,很難見到50O元。別說自己手頭裡有。四十年前東西再便宜又怎樣一是買不到,即使買得到,可惜自己沒錢。

年輕人也難怪,因你們沒經歷過,沒吃過苦的人沒法比較,很難明白什麼算甜。

40年前過的是艱苦日子,真無法與現在的幸福日子相題並論。


小笙常談


四十年前的伍佰元可以說是鉅款了,因為當時的工資平場也就三,四十元。合現多錢不好說,係要是在北京故宮買個古懂留到現在,係就是千萬富翁。粗略算,當時揣著伍佰元,跟現在手裡揣個四,伍萬元差不多吧!八十年代初我師傅在城鄉結合部買了一間平房(天津市)花了一千八佰元。找單位借了一千元,一直還到孩子上初中,每月還十元,過年過節還不還錢。所以說四十年前的伍佰元,值現在多少錢不好說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