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十里,不如一抹綠意!


春風十里,不如一抹綠意!

初春的三月,春風宜人,

甦醒的大地,草長鶯飛,

轉眼又是一年一度的植樹節到了!

突如其來的疫情,

讓這個春天,

少了往日的喧囂與活力!

但這場疫情,

也讓我們更加明白,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

3.12

中國植樹節

中國植樹節定於每年的3月12日,是中國為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熱情,促進國土綠化,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通過立法確定的節日。

節日由來

中國古代在清明節時節就有插柳植樹的傳統,歷史上最早在路旁植樹是由一位叫韋孝寬的人於1400多年前從陝西首創的。據唐李延壽《北史》列傳第五十二記載,西魏廢帝二年(公元552年),韋孝寬因軍功被授予雍州刺史。自古以來,官道上每隔一華里便在路邊設置一個土臺,作為標記,用以計算道路的里程,也就是現在的里程碑。韋孝寬上任後,發現土臺的缺點很多,經風吹日曬,特別是雨水衝涮,很容易崩塌,需要經常進行維修,不但增加了國家的開支,也使百姓遭受勞役之苦,既費時費力又不方便。韋孝寬經過調查瞭解之後,毅然下令雍州境內所有的官道上設置土臺的地方一律改種一棵槐樹,用以取代土臺。這樣一來不僅不失其標記和計程作用,還能為往來行人遮風擋雨,並且不需要修補。韋孝寬的這一作法,無疑是造福桑梓,減輕家鄉百姓負擔、利國利民的重大舉措。

到了近代,1914年11月頒佈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 。1915年由凌道揚和韓安、裴義理等林學家倡議設立植樹節,最初將時間確定在每年清明節。1928年,國民政府為紀念孫中山逝世三週年將植樹節改為3月12日。

新中國成立後的1979年,在鄧小平提議下,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決定將每年的3月12日定為中國植樹節。

外國的植樹節

印度

每年7月第一週為植樹節

朝鮮

每年4月6日為植樹節

泰國

把國慶節定為植樹節

意大利

每年11月21日為植樹節

美國

各州都有植樹節,全國無統一日期

巴西

每年9月21日為植樹節

幾百年前,南斯拉夫就制定了一項法律,規定每對新婚夫婦,必須先種植油橄欖樹70株。日本鹿兒島等一些地區也有新婚夫婦要植樹的規定,樹旁立碑寫明姓名和婚期,植後50年方能砍伐,屆時植樹夫婦可舉行結婚50週年慶祝活動。

家庭樹,波蘭的一些地方規定:凡是生了小孩子的家庭均要植樹3株,稱之為"家庭樹"。

樹木銀行,為了防止建築工程毀壞樹木,日本開辦了"樹木銀行"。凡施工單位,必須把清理場地挖出來的帶根樹木及時存入"樹木銀行",在工程結束後,該單位必須及時把樹木取出來栽上,以保持原有的綠化面積。

春風十里,不如一抹綠意!

植樹造林秀山川,栽花種草香屋簷

芳草吐新依舊綠,梅花迎春燻自然

萬頃綠海庇桑田,青山碧水今朝看

春風十里,不如一抹綠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