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海神針”重出江湖!中央會議再點名基建!如何把握新投資機會

今日看點


疫情影響下,我國經濟如果想盡快恢復到正常軌道,儘可能將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降到最低,必須在逆週期政策上有所發力。3月4日的政治局常委會會議明確了未來三大需求的發力點,新基建是投資驅動的主要抓手。


若你有好的觀點,歡迎一起來討論!加客服:shloushi520 互動溝通還有福利拿。


我們先來看一則消息: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研究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穩定經濟社會運行重點工作。會議強調要選好投資項目,加強用地、用能、資金等政策配套,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這是近期疫情防控系列會議中第二次提及5G,且首提數據中心建設。分析人士指出,以5G為首新基建對於穩投資和推動產業升級至關重要,5G建設規模有望加速擴張,利好產業鏈上游基礎設施服務相關標的。新基建有望成為貫穿2020全年的投資主題。


本文我們聊聊疫情之下,為何要搞基建?“新基建”是什麼?包含哪些重點產業?


NO. 1|壹

基金,經濟恢復戰的定海神針


疫情黑天鵝事件對全球經濟的影響遠比我們想象中的要大。


北京時間3月3日23時許,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宣佈降息50個基點,聯邦儲備基金利率從1.5%——1.75%區間降至1%——1.25%區間。這是美聯儲2020年首次降息,也是其自2008年以來的最大幅度降息。


美聯儲稱,美國經濟基本面依然強勁,然而新型冠狀病毒給經濟活動帶來了不斷演變的風險。鑑於這些風險,為了支持實現其最大限度的就業和價格穩定目標,決定降息。


目前國內疫情還未完全控制,經濟還沒有完全正常運行;此時國外疫情快速蔓延,外圍經濟環境惡化,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增大。


作為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投資、消費、淨出口。因為國外的不確定性因素,短期難以進行把控,出口已經並將持續受到不小的影響。從消費來說,雖然目前我國消費市場正在積極變化,但是疫情的影響遠沒有結束,還需要慢慢恢復。


所以目前比較容易的就是在投資上進行發力。而投資方面,房地產房住不炒、製造業不僅與政策導向有關,而且還有企業本身有關。剩下的就只有基建了。


綜合看下來,基建的作用效果明顯,短期有助於擴大需求、穩增長、穩就業,長期有助於釋放中國經濟增長潛力,提升長期競爭力,改善民生福利。


而且從歷史來看,基建也取得了非常有效的成績。我們來看一看過去三次比較大基建投資週期:


1.2008年:四萬億投資計劃


2008年因為美國的次貸危機以及我們國內的經濟過熱、自然災害(汶川地震、南方雪災)等因素,我們國內經濟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當時就推出了四萬億投資計劃以及央行的3次降準和5次降息,隨後經濟開始逐步企穩,股市開始反彈,上證指數從2008年10月份的1664一直反彈2009年8月份的3478,儘管時間比較短,但是大盤卻實實在在的反彈的2倍之多。


“定海神針”重出江湖!中央會議再點名基建!如何把握新投資機會


基建板塊也如雨後春筍,相繼爆發。鋼結構首先開始領漲,城市軌交、國際工程、水利工程、基礎建設等緊隨其後。與基建相關的行業一年內的漲幅大多超過50%,國際工程、城市軌交等板塊漲幅超過150%。


“定海神針”重出江湖!中央會議再點名基建!如何把握新投資機會


2.2012年:基建水平再升級


2011年,四萬億投資計劃的刺激效應開始減弱,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再次凸顯,基建投資增速開始大幅回落,所以這個時候需要再次祭出“基建”這個殺手鐧。2012 年前 4 月發改委批准了868 個大型基建項目,超過上年同期一倍有餘。2012 年下半年發改委加快了基建投資審批進程:9 月 5 日批覆了 25 個城市規劃項目, 9 月 6 日批覆了 13個公路項目、 10 個市政類項目、 7 個港口和航道項目,總投資規模超過一萬億。


相應的我們可以看到上證指數從2012年11月份開始逐漸開始企穩,此後並未出現較大程度的回調,一直到2014年下半年開始爆發,從2000點附近一直漲到5178。


“定海神針”重出江湖!中央會議再點名基建!如何把握新投資機會


與此同時工業企業的利潤也開始回升,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速自 2012 年 8 月階段性低點(-3.13%)快速回升至 2013 年 2 月高點(17.17%),並於 2013 年全年保持兩位數增長。


3.2016年:PPP盛宴


2015年我國經濟又開始出現了下滑,再度面臨困難,三大投資增速疲軟,GDP由2014年四季度的7.2%下滑至2016年一季度的6.7%,反應到企業層面,工業企業利潤增速以及全 A 股利潤增速均出現明顯的下滑,全 A 股利潤增速更是進入負增長。


這一次,PPP 模式成為本輪支持基建擴張的主力軍。2015 年 6 月 1 日,我國《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正式施行。確立了社會資本可參與特許經營權的制度性創新,被稱之為“ PPP 基本法”。截至 2016 年底,財政部入庫 PPP 項目數、項目投資額分別達到 11260個、 13.5 萬億元,較年初分別大幅增長 61%、 66%。其中,已簽約落地1351 個,投資額 2.2 萬億元,落地率 31.6%,佔基建投資比重近 15%。


此舉一出,效果立馬上來,GDP 增速在 2016 年一季度見底,於第四季度開始擴張。工業企業利潤增速於 2016 年 6 月見底 6.2%後,逐步提升至2016 年 11 月的 9.4%,期間提升了 3.2%。全 A 業績增速於2016 年中報見底-4.71%後,逐步提升到 2016 年年報全 A 業績增速為5.78%。


股票市場上,大盤從2016年一季度的2638開始反彈,隨後開始了長達兩年時間的慢牛走勢,大盤漲幅超過35%。


“定海神針”重出江湖!中央會議再點名基建!如何把握新投資機會


從歷史數據來看,基建法寶一旦祭出,A股市場要麼是上漲,要麼是築底。基建就像“定海神針”一般。


澤平宏觀發文指出:怎麼對沖疫情和經濟下行?其實最簡單有效的辦法還是基建。從歷史看,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時中國增發特別國債加強基建,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推出大規模基建投資,儘管當時爭議很大、批評很多,但現在看來意義重大,大幅降低了運輸成本,提升了中國製造的全球競爭力,釋放了中國經濟高增長的巨大潛力。


所以,本次,祭出基建這個殺手鐧,後續仍然值得期待。


NO. 2|貳

此次基建投資的機會在哪裡?


據21世紀經濟報道統計,截至3月1日,北京、河北、山西、上海、黑龍江、江蘇、福建等13個省市區發佈了2020年重點項目投資計劃清單。


其中8個省份公佈了計劃總投資額,共計33.83萬億元。


“定海神針”重出江湖!中央會議再點名基建!如何把握新投資機會


更加讓人驚喜的是,這次舉國上下齊啟動的大基建和以往的傳統基建所不同,網友親切稱之為“新基建”。


傳統基建,是鐵路、公路、軌道交通等基建和公共設施。


而新基建,在傳統基建外,還加上了5G、IDC、人工智能、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新技術。


“定海神針”重出江湖!中央會議再點名基建!如何把握新投資機會


啟動新基建最關鍵的就是突出“新”,要用改革創新的方式推動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而不是簡單重走老路,導致過剩浪費和“鬼城”現象。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表示:在基礎設施四梁八柱已經搭建起來、峰值已過的情況下,不能為了花錢而花錢。各地政府更不能走大水漫灌盲目刺激的老路,而是要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將資金投入到城鄉統籌、生態環保、基本公共服務等短板領域,這才是符合新時代的投資方向。


“新基建”主要包括 5G 基建、工業互聯網、特高壓、 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七大領域。


一是5G基站建設方面

,設備商主要包括中興通訊、烽火通信、信維通訊、深南電路等,施工單位則主要是中達安,運營商則是中國聯通等;5GETF和通信ETF等亦包括了很多5G龍頭概念股。


二是工業互聯網方面,工業互聯網平臺主要有東方國信、寶信軟件;電力物聯網主要包括恆華科技、國電南瑞、林洋能源等;網絡側主要是移遠通信和移為通信。此外,還有此前熱度比較高的東土科技等。


三是特高壓方面,平高電氣、保變電氣,特變電工、國電南瑞等。


四是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方面,主要包括軌交車輛龍頭中國中車、優質零部件公司康尼機電、華鐵股份、晉億實業、晉西車軸、天鐵股份和新築股份等。


五是新能源汽車及充電樁方面,整車及電池涉及寧德時代、比亞迪、貝特瑞等;充電樁涉及眾業達、特銳德、萬馬股份等;新能車ETF裡面則廣泛地包括了新能源產業鏈公司。


六是大數據中心建設方面,施工單位主要有包括寧波建工等,服務器方面,浪潮信息、紫光股份等;IDC方面,光環新網、網宿科技等;存儲方面主要包括易華錄,紫晶存儲等;軟件方面主要包括藍色光標等。計算機ETF中包括部分大數據、雲計算產業個股。


七是人工智能方面,主要包括即將上市的寒武紀,當然還有科大訊飛,賽為智能、遠大智能等。人工智能產業亦有專門的ETF,叫AIETF,最近漲幅也比較大。


在這7個方面中,5G被認為是重中之重,5G產業鏈將會被迅速帶起。


早在2018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決策層就強調,要發揮投資關鍵作用,加大製造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3月4日發佈的預測信息表明,到2025年5G網絡建設投資累計將達到1.2萬億元。


同時,“5G+工業互聯網”將推動工業企業開展內部網絡化、信息化改造,據估計僅網絡化改造未來5年的投資規模就有望達到5000億元。另外,5G網絡建設還將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以及各行業應用投資,預計到2025年將累計帶動超過3.5萬億元投資。


中國三大電信公司近日紛紛確認,計劃在今年建造至少55萬個5G基站的計劃。


新冠肺炎疫情不會影響他們對快速引入5G技術的承諾。5G作為一種新型基礎設施,可以幫助促進中國經濟的增長。實際上,中國最近已經把5G、大數據、AI技術等運用到抗擊疫情中。華為等5G企業也沒有受到疫情影響,在全球各地快速擴張。未來幾年5G產業將成為中國經濟的核心。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表示:在今年面對疫情衝擊和經濟下行壓力下,加快5G網絡建設步伐將對優化投資結構、穩定增長速度發揮關鍵作用。


從產業鏈來看,5G產業鏈十分龐大,直接對應到通信產業鏈領域的投資拉動;廣義看,向上帶動電子元器件、半導體產業,向下促進手機終端、消費電子等,應用端帶動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車聯網和傳媒等產業發展。


中信建投指出:近期會議多次提及5G網絡建設,戰略意義可見一斑。

持續推薦5G新基建板塊,包括主設備、光模塊、PCB、天線射頻,重點推薦標的中興通訊、烽火通信。數據中心是雲計算、互聯網、物聯網發展的基礎,新基建地位得以確認。持續堅定推薦3月金股奧飛數據,推薦光環新網,IDC電源供應商科士達,光模塊供應商中際旭創、新易盛。


NO. 3|叄

老基建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那麼,僅憑新基建能穩定經濟的發展嗎?筆者認為,目前來看還欠火候。


國泰君安宏觀團隊認為:新基建的發展空間無疑是巨大的,但如果期待新基建能托起穩增長的一片天,那是給了它與實際體量不符的期許。


目前存量PPP項目總投資規模大概17.6萬億元,其中鐵公基(鐵路、公路、港口、碼頭、機場、隧道等)是大頭,約7.1萬億元,佔比接近41%。規模排在第二位的是房地產、土儲相關的,包括廣場、公寓、棚改、危房改造、保障房、土地儲備等,約3.4萬億,佔比20%左右。而“新基建項目”佔比僅有0.5%,規模不足1000億元;類“新基建”項目,如軌道交通、園區開發、垃圾發電等,在PPP項目庫中大約2.6萬億,佔比14.7%左右。


因此國泰君安分析師認為,今年政府將會以關係國計民生的重大工程等“老基建”託底復甦,以“新基建”為主要推手實現經濟發展目標。老基建復甦,新基建加力。


廣發證券分析師也指出:“新基建”的價值不止在於優化基建投資本身結構,更重要的是它對新興製造業和服務業投資有帶動作用,即有一部分貢獻會統計在製造業投資中。但同時,分析師表示,傳統基建目前仍佔大頭,需要承擔穩定整體增速的任務;新基建代表結構性的方向,二者對於2020年經濟的貢獻都不容忽視。


新基建和老基建就像兩條腿,只有兩條腿一起動起來,經濟才能朝前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