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遊戲害了孩子?還是推卸責任的家長害了孩子?

最是一夜落紅淚


這個問題在現在生活中很常見,有時我和孩子家長聊天都會聽到“哎呀,我家孩子特別愛玩手機”,“我家孩子特別喜歡玩遊戲”,“我家孩子特別愛看電視”;我個人觀點是:家長對孩子的影響真的很大,根據我平常觀察發現,家長如果超愛看手機,那麼他的孩子也不例外。“子不教,父之過”,這句話真的說的很對,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喜歡做什麼都在於家長自己的引導。我家孩子四歲了,平常自己很會玩,看電視不超過半個小時,也不經常玩手機,我就經常引導自己的孩子,自己也以身作則,這樣才能培養出來優秀的孩子。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


鑫然衣家


這兩個因素不是單一影響孩子的,是相互作用影響的孩子,而且都應得到理解。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媳婦每天在正常上班,疫情期間,我和孩子待在家裡(因為我自己開培訓機構的,現在也沒開始工作)。那麼,我現在在家做自媒體,講課,視頻剪輯,發佈,但剛開始,很不熟練,所以,足足得花一天時間,我的出發點是為了這個家,能掙點錢,應該沒錯吧。

好,我的主要精力在工作上,孩子怎麼辦?我想過把他送到丈母孃家,讓他和孩子們一起玩耍,在那不會讓他玩遊戲。顯然,這不切實際,我良心上也不願意:第一、疫情沒過,進不去村,第二、丈母孃61了,已經帶著倆孩子,家裡裡外都得操心,晚上怕孩子著涼,經常睡不好覺,現在成了神經衰弱,血壓也高了,我還給她添麻煩?我自己父母遠在他鄉,不適應這邊,沒來,而且,也上年紀了,也不願拖累他們,再者,孩子放自己身邊,能好好監督他學習,性格上也不容易太過霸道。

那麼,出於這些考慮,孩子放在了身邊,而我又顧不上他,於是家裡買了一個iPad,上面有很多遊戲,有許多是早教的,還有一些是益智類的,當然,還有亂七八糟的其它遊戲,因為沒法一直盯著他,他有時候就會玩點亂七八糟的,圖個新鮮,一段時間以後,發現他說出了一些罵人的話,我們聽到後,當然生氣,控制不住,也會罵他,然後再教育,也聽,但過幾天就忘,因為我們沒有騰出過多時間教育他,重複對他說這樣不對,他忘記了。但同時,也發現,他懂了很多,知道父母辛苦了,還會主動給我們倒水喝,而且做一個事情時,很有自己想法,這點我們很欣慰。

這樣的事情,這樣的家庭,我相信在中國還是普遍存在的。

那麼,我們分析下:如果孩子玩些益智遊戲,還是對他們有些好處的,所以遊戲不能單純地說害了人,它有兩面性;好,如果孩子因為遊戲行為舉止上出現了差錯,我們能怪遊戲嗎?但它確實存在啊,那是家長錯了?我們權衡利弊,已經儘自己所能了,難道要放棄所有去盯著孩子?話雖如此,如果把管理孩子工作再佈置得細膩點,有空時就強調他不要玩對他有不好影響的遊戲,天天叮囑,事情就可能得到更大改善。

所以,家長們在管理孩子問題上不夠細膩,配合遊戲本身引發孩子對它的興趣,造就了不良後果。但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只要以後注意起來,多花那麼點時間耐心重複叮囑,教育,相信孩子會變得積極向上的!


奮進中的阿王


在這裡分享一下自己的一些經歷,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作為兩個男孩子的爸爸,我覺得自己責任重大。回想自己的青少年時期,對我吸引力最大的就是遊戲。

從小霸王學習機接觸坦克大戰開始,初中去網吧玩三角洲部隊,聯機打紅警,再到大學時候玩穿越火線。可以說遊戲是我成長過程的夥伴。

有朋友會問,高中時候你玩啥遊戲。嘿嘿,高中時候一個星期一下午的假,一個月一天假。時間只夠洗澡,剪頭髮的,有點多餘的時間還想要睡覺或者和同學一起去打籃球,踢足球,或者約一下喜歡的女同學。哪還有時間去玩遊戲啊!

我承認自己不是學霸,也算不上學渣。之所以沒有完全荒廢自己,逃課去網吧瘋玩,還要感謝我的爸爸。

從小我爸爸就教我打乒乓球。當然現在沒有成為職業運動員,要不然也沒時間在這裡回答問題。雖然後來沒有堅持打乒乓球,但是高中時代,喜歡足球籃球,都要感謝當初父親培養出來的運動細胞。我至今還記得被父親逼的我留著眼淚改掉無拋起發球的情景。

上大學後,經常玩電腦遊戲,很瘋狂。遠離了父母和老師的管教,又有閒錢,真的是無法約束自己。

現在想想,那時候有更多特長的同學都在練習自己的特長,在學校裡享受掌聲和同學的敬佩。我們這種屌絲,只能在無人的角落貓著,酸澀的羨慕著。

遊戲能打發了無聊,卻填補不了空虛

小孩他無聊啊,他不知道什麼是空虛寂寞冷啊!遊戲它簡單啊,輸了我再來啊!

小孩他喜歡新鮮的東西啊!我就帶我兒子接觸新鮮的事物。讓他自己去發現有一個愛好發展成了特長之後,那種歷經風霜雨雪終於見到彩虹的快樂是遊戲不能給的。

有了追求的少年,遊戲只能是過客。


懶貓0810


我現在將我的親身經歷與大家分享一下,我弟弟上小學,五一期間,家中比較忙,為了讓他不添亂,就把我爸的手機給他玩,但是他通過微信小程序不知不覺中充值了四千多塊錢,像這種情況,聯繫遊戲商家,人家也會覺得委屈,商家也無法核實是否是未成年人,而你也沒有證據,大家都是靠一張嘴,所以,對於這種情況,只能跟各位家長朋友說一下,放下手機,多陪伴孩子,多關注孩子的成長吧


煙火的文案


我是“康睿媽育兒”,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在互聯網時代的今天,電子設備已經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深深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網上各類遊戲伴隨孩子長大。是遊戲害了孩子?還是推卸責任的家長害了孩子這個問題,我是這樣認為的:

遊戲本身沒罪,而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讓孩子沉迷於遊戲的家長要承擔一定的責任。

遊戲是把雙刃劍,好的一面是讓孩子思維更活躍,創新能力增強,視野也更開闊等,壞的一面會讓孩子身心都得到損傷或沉迷到不能自拔。所以需要家長講究方法,宜疏不宜堵。

一、6歲前儘量讓孩子不接觸手機、平板遊戲。我們大人做好榜樣,全家首先規定時間不使用手機、平板、電腦。這個時間可以進行親子時光。

二、積極培養親子閱讀習慣,家裡要有一個固定的角樓看書或佈置好孩子喜歡看書的書房,每天堅持親子閱讀或獨自閱讀。

三、經常帶領孩子出外活動,認識大自然,讓孩子動起來,多結交朋友。

四、孩子入讀小學後,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不斷提高,叛逆期也越來越明顯。這時要堅持和孩子協商、制定合適孩子的遊戲時間,即使孩子有時不遵守約定,家長要“溫和而堅定”和孩子溝通,堅持原則但又不用語言和行為去傷害孩子的心靈健康。

五、到了少年期,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和行為變化,經常和孩子談心,約定好時間玩手機和平板。

只要我們家長能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同時做到深度陪伴,從小養成閱讀、戶外活動的好習慣等。那麼適當的玩遊戲,能讓孩子緊張的學習得到放鬆。

我是“康睿媽育兒”,如有育兒問題可以關注我!


康睿媽育兒


【歐爸動能資深陪伴師】曾經分享了一個案例:

一個孩子需要用手機,但是他並沒有去問他的家人要,而是直接去翻了他媽媽的包,把手機拿出來。

陪伴師問他為什麼要這麼做?這樣是不禮貌的。

孩子很奇怪地看著他,理直氣壯地說:我以前玩手機的時候,他們也是直接從我手裡搶我的手機啊。

孩子的自尊是神聖的、不可侵犯的,年齡不分大小,金錢不分多少,權力不分高低,在自尊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才是愛,不平等是傷害。——歐爸
父母不想讓孩子沉迷玩手機,不如在孩子玩手機前和孩子約定好時間,什麼時候要把手機還給我,屏幕上有時間提示,到幾分鐘的時候我會和你提前說。

這樣孩子玩手機的時候會下意識地注意現在的時間,我玩手機的時間還有多少,我該什麼時候結束,這樣孩子就有了足夠的心理準備。

如果父母沒有提前給孩子限定時間,孩子會認為你拿走我的手機是不應該的,我還沒有玩夠。

當然,和孩子約定好之後孩子仍然不願意,這時候和他再次強調規則,雖然這時候他很有可能扭過頭不看你。

在拿回手機的過程中,沒有強行制止,也沒有說教,只有不可逾越的規則和有效的溝通。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是要給孩子增加阻力,讓孩子失去動力。而是做到正向互動,給孩子疊加正面的能量,讓孩子有動力、有能力去面對這個充滿規則的世界。

但是,你不斷地和他強調規則,我們說好了什麼時候結束玩手機的時間,循循善誘,不斷強調規則的重要性,直到孩子把手機交還給你。

有懂得尊重孩子的父母,孩子才知道怎麼去尊重別人。


歐爸動能家庭教育


我們都年少過,哪個孩子不愛玩,不會玩的孩子,沒有童年。

遊戲可以玩,畢竟人不是機器,不能出門的時候,能夠慰籍人心的東西不多。而且一天不超過一小時,不足以上癮。所以凡事都有度,一味地學習和一味地玩耍貌似都不靠譜。

家長高質量的陪伴也必不可少,陪伴不是緊迫盯人,除了學習沒別的了,換誰都神煩。一起聊聊喜歡的話題,週末到山清水秀的地方轉轉,一起玩一些益智遊戲。批評時就事論事,不要翻舊賬,人身攻擊。平時以身作則,你拿起書本,孩子大概率不會拿起手機。總之,父母的三觀決定孩子的世界觀,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先成為那樣的人。



悅筆娛談


是推卸責任的家長害了孩子,為什麼要冠冕堂皇去怪遊戲?

遊戲本來就是供人消遣娛樂的,說是遊戲害了孩子,怎麼個害法?沉迷遊戲無法自拔?那家長為什麼不從小教導孩子去正確的使用自制力,樹立正確的三觀呢?

我家裡有個姐姐,孩子小學,當媽媽帶孩子時,孩子表現好時有獎勵制度,孩子問媽媽索要的獎勵便是玩遊戲,媽媽說可以,但是有時間限制哦。我覺得這種講明道理並且有獎勵制度的不錯,但是姐夫就不一樣,姐夫帶孩子就是他玩遊戲時或者幹別的事情一忙時,就把手機扔給孩子說:“去玩遊戲吧。”一玩就是一下午,即便小孩在遊戲裡學會了髒話,姐夫都不知道。可姐姐在旁陪伴,孩子罵了髒話,及時制止。

從來沒有什麼客觀的東西去害了孩子,是你的不管教你害了孩子,孩子第一次罵髒話,你不管,他以後就是個髒話連篇的人,不是髒話害了孩子,是你;孩子偷了一分錢,你覺得錢數小不去責罰,以後他的行為就是個小偷行為,是偷東西害了孩子嗎?不,是你害了他。


陸辭


  • 1.遊戲某些程度上可以益智和放鬆,如果你沒有教會孩子正視遊戲,平時全靠你自己約束孩子的行為,而沒有鍛鍊他的自控能力,建議你把家裡的電視和手機都丟掉;
  • 2.你沉迷手機的時候,你的孩子都在看,並且被潛移默化了。
  • 家長增強管束效果的十個辦法1、儘可能晚的讓孩子接觸電子產品2、儘可能隱藏電子產品,不讓孩子知曉3、家長以身作則,不當著孩子的面玩遊戲4、孩子調皮時,不要把玩手機等當作獎勵5、多給孩子有趣的圖書或參加戶外活動6、控制時間與內容,避免遊戲的誘惑7、多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培養興趣8、和孩子約法三章,並且依法治家9、讓孩子自己贏取玩手機的時間10、讓孩子意識到玩手機的危害當然,方法其實是多種多樣的,孩子們的特點也是千變萬化的,所以到底需要什麼方式來管束孩子,大家還需要結合自己家庭和孩子的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冷橙新視界


    我個人覺得是推卸責任的家長害了孩子。有些遊戲可能確實存在一些問題,但是起到監護人作用的家長,才是問題的根本。

    1.首先我們要清楚孩子為什麼痴迷於遊戲?

    為了和同伴交流?為了興趣?為了打發時間?都有可能。遊戲也不是隻有壞處,可控的遊戲時間裡,孩子確實可以得到放鬆,可以與同伴有更多話題,所以可控的遊戲並不是不能接受的。

    2.不可控的遊戲又是怎麼產生的呢?

    是家長的縱容,剛開始的時候沒有給孩子制定合適的邊界。對遊戲時間、遊戲類型做合理的限制,幫助孩子養成自我管理的能力。是家長的忽視助長了孩子對遊戲的依賴,才會逐漸失控。

    3.家長沒有給孩子足夠的心理營養。

    最初家長為了孩子不耽誤自己玩手機,玩遊戲,把遊戲推給孩子,缺少陪伴、缺少互動、缺少正面積極的反饋讓孩子更迷戀遊戲,因為這些都是在遊戲中可以獲得的。

    所以,遊戲是應該受限制,加強管理,但是更應該引起關注的是家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