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熟悉的地方有沒有風景?

徐夢建


他鄉的風景總是美的,而人總是在離開故鄉後才懷念故鄉的風土人情。在很多時候,美需要和實際人生隔著一段距離,再美的風景也會因為接觸的多了而習以為常,最終視而不見,而遠方的風景在畫中,在別人的描述和自己的想象裡,總是隔著一層紗,縹緲而美妙,令人神往。

就像一個大美女風華絕代、儀態萬方,讓人魂牽夢縈。但是如果你把她娶回家,美女照樣需要吃喝拉撒,這時的她也不過是一個常人。

但是這不等於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在有心人眼裡,風景是可以常看常新的。就像在這次疫情中,因為封路耽擱在老家。老家並不是名勝古蹟,而且是看慣了的,並沒有什麼新奇,但是因為放假時間拉長,人又無處可去,在鄉間小路上溜達時,突然發現了平時沒有發現的風景。一片荒草,一株枯樹,自有其美麗的地方。而我也有感而發了一條微頭條:“因為疫情,重新發現了美。”

所以並不是熟悉的地方沒有美景,而是像羅丹所說:“生活中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醉眠芳草


我們到了三亞,欣賞了海天一色。到了杭州,品味了湖光山色。拜了南海觀音,感悟真善美。攀上飛來峰,方見靈隱寺。夜晚站在黃浦江邊,感受到了東方明珠的璀璨等等。祖國江山多嬌,風景如畫。要想遊遍祖國的大好河山名勝古蹟,恐怕一生的時間都不夠。

每次從外面旅遊回來,都向親朋好友,讚美祖國日新月異的發展,心裡還有要再出去看風景的念頭。

但一次的回鄉,使我改變了身邊沒有啥風景的想法。前年夏季,我回到老家,也是我們全家當年走“五七”道路下鄉的屯子(過去是第八生產小隊)。在屯子的村路兩旁,我看見75年我當生產隊政治隊長時帶領社員所栽的楊樹,都有一尺多粗,早已綠化成林了。我走在樹林間,好像看到了當年自己年輕氣盛的樣子,心中有一種說不出高興,忽而又有了久違的懷念之感。聽著風吹樹葉沙沙的響聲,好像當年的社員在自己身邊一樣。看過當年已綠化成林的楊樹。來到自己當年帶領社員開荒,生產隊第一次種水稻的稻田,雖今天已是各農戶的稻田地,但看著綠油油水稻,心裡充滿了成就感。

看哪,想啊。猛然心頭一震,自己出外旅遊看風景,然而,在這自己人生邁向社會第一步的地方,不正是自己身邊最好、最美、最有懷念意義的風景嗎?


長江源遠流長


風景

在詩人的眼裡,一汪水一抔笑,都可以成為一首最美的詩;窖藏100年的酒,成就了酒文化;滴答的雨聲,或許也是作家最美的風景。對人而言,當身臨其境,在某種意境中時,即使荒草叢生的野外,也是一種別有意味的風景。風景,可以是一種審美觀,可以是靈魂和感情的結合,也可以是自然界的巧奪天工,可以是孤松倚崖,巍巍崇山俊嶺,可以是揚抑拂岸,鮮花滿園,還可以是大雁掠空,浪濤澎湃,陌陌田野,風景亦人人亦風景。生活中,從不缺少美,是你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生活熱情是美的最好酵母,人生何處無風景?

熟悉

越熟悉的地方越容易被人遺忘,卻可以變成無數陌生人的嚮往。從小求學,到三十而立,在追求人生的路途中,經歷的風景無數,可最美的都是最熟悉的,卻是你從不在意的那些。雷震詩說: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多愜意的場景?熟悉的別意是不足為奇,卻是時而想起又時常忘記。

熟悉的地方處處充滿風景

看慣了太陽東昇西落,可太陽每天都是新的。花草榮枯,春去春又來,夏末冬至,依然年年輪迴。你熟悉的日常,和睦家庭裡的煙火氣,晚飯前天空中的裊裊炊煙,都是最熟悉的風景。就像卞之琳的詩語: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戶,你裝飾了別人的夢!你不經意的,往往是你最美的風景!多年以後,你回首過往,最離不開的,卻是你最熟悉的地方。

總之,風景,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意境裡,看到任何的東西都可以成為風景,這也是文化博大精深的體現。熟悉的地方,依舊風景美美。心之所向,萬物皆是風景。你離家工作,村口站著的那雙望著你遠去的背影,是你人生中最美的風景!

我是傳承文化5千年,關注我,傳承文化路上與你溫暖相伴。


傳承文化5千年


熟悉的地方有美有幸福有歡喜,有永遠的安寧與平靜,有內心的溫柔與感動……以詩描摹如下:

《此心安處》

嘻嘻

每天追著太陽奔跑

那些預測之中的煩惱,

已慢慢有了

淡淡的幸福:嘮叨、嬉笑

和柴米油鹽的小心眼

在假裝埋怨的眼神裡

暗自高興......

獨壁內心

長期以來任意妄為的隨意

多麼溫暖......

累了,熱了

可以隨時躲進自己的夢鄉里邀遊

藍天和大海已經相接

躺在自己安排的日子裡

聽蜻蜓尖叫......











月盈紅袖


大家好,我是海海文化閒談,很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

“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這是一句我們耳熟能詳的話。我認為這句話反映的是一個人主觀的感受,而非客觀的事實。

我們大家都知道,瀘沽湖是一個特別美的地方,由於當地的走婚風俗和母系家庭制度被大家稱為女兒國。

楊二車娜姆就出生於瀘沽湖畔,她後來走出了瀘沽湖,寫了一本書叫《走出女兒國》。也正是由於這本書,大家才知道了這個世外桃源般的地方。但是在這本書裡,楊二車娜姆詳細描述了自己還未走出瀘沽湖時的心情。

她曾經去北京參加了一個歌唱比賽,當她再次回到瀘沽湖的時候,她眼裡見到的只有貧窮荒涼和孤獨,所以她離家出走,費盡全力,進了歌舞團。後面有幸去了上海音樂學院,然後由於種種的機會,走向了世界。

在後面她走遍全世界的時候,她說不管走過了多少個地方,我再也沒有見到一個地方能像我的家鄉一樣美。

由此可以看出一個人在一個地方呆了久呆的久了,就會有一種,審美疲勞,對這種美也就視而不見了。

當他再次離開故鄉的時候,通過與別的地方做了對比,他就他才會意識到自己的家鄉原來如此美麗。

所以說綜上所述,我認為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這句話說的意思是,一個人在熟悉的地方呆久了,就會習慣性的忽視,因為沒有其他的地方作為對比,也就無法比較出這個地方的美麗,所以說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這句話表達的是一種個人的主觀感受。


海海文化閒談


這就是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的表現。其實,在生命旅途中,最消磨人心智的不是困苦,也不是厄運,而是這種身在風景中卻不知道去感知、去欣賞的鈍感。

當我們不能被自己身邊的風景所吸引、所感動的時候,我們往往就會陷入一種空虛寂寞、無所適從的散漫無力狀態中。這時,我們很容易就渾渾噩噩地空耗掉自己的一生,感受不到幸福。


李孟冬森


人間處處皆風景。所謂的風景優美,這就要看你心境怎樣了。

你若生活在城市,每天看到高樓大廈,感覺索然寡味。道邊的綠化帶也讓你提不起半點興趣來。正因為熟悉,你才不把它們當風景。其實,最美的風景就在自己心中。

人們總以為山水秀美的地方才稱的上好風景。其實不然,最美的風景也許是一段回憶,一幕感人的畫面,一次深深的別離,一次熱烈的擁抱,一次難忘的聚會等等。

當你看到感人的一幕時,使你升起無限感慨。那就是最美的風景。

也許你生活在農村,每天看到的都是一排排平房。一個個磚砌的院落。每天和鄰居們談笑風生,生活平淡而溫暖。其實,這也是風景,只是你習以為常,感覺不到它的美而已。

人間處處皆風景,難道我們每天的生活不是最美的風景嗎?


明月耀眾星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世界上到處都有美麗的風景,只是你有沒有發現美的眼睛。太陽天天東昇西落,但太陽每天都是新的:它有時噴薄而出,朝霞把天空染成桔紅色;它有時被層雲遮擋,雲縫間鑽出萬丈霞光;它有時被烏雲蓋住,但天邊依然會發出淡淡的光暈……我們最熟悉的太陽尚且每天都不一樣,那麼世界上的萬事萬物不也一樣在時時變化著嗎?那正在變化的花草樹木包括人物不也是一道道風景麼?


朱自清先生的優美散文《荷塘月色》描述月光下的荷塘景色可謂美侖美奐,但那同樣是作者“日日走過的荷塘”

,作者再熟悉不過的地方,可換了晚上月光下去看,風景自然不一樣;隨著作者的心情“不靜——求靜——得靜——出靜”的一步步變化,作者眼中的風景也是移步換形,變化多姿,可見熟悉的地方依然會有不一樣的風景。螞蟻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小動物,可在法布爾眼裡那是多麼可愛的小生靈啊!他為了觀察螞蟻的習性特點一連四個鐘頭如痴如醉地蹲著看、趴在地上看,那個時候的法布爾看到的最美風景恐怕就是我們最熟悉的螞蟻!

其實風景時時處處都有,我們每個人也是其他人眼中的風景。最後用卞之琳的《斷章》與你共勉: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戶,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


耕讀心田


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古代詩人蘇軾也這樣認為:"不識廬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

我卻不然,熟悉的地方亦有風景。

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是一種偏解。有人總把沒有見到過的陌生的風景才為風景。而常見的風景不為風景。在這種理念下,凡他熟悉的孤松倚崖、巍巍崇山俊嶺、揚抑拂岸,鮮花滿園、大雁掠空這些都不是風景。生在海邊的人總喜歡諉婉的山脈,認為那裡才是風景。奇不知是"風景觀"出了問題。

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是因為他把風景理解的太浮淺。只把自然的狀景當作風景,而忽略構成風景的人,特別是不與靈魂和感情結合。

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反射出缺乏靈敏的審美觀。羅素說過: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晴。陶淵明留給人們的精妙詩句說: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詩中的籬笆,南山、飛鳥誰不是常見的?而東晉詩人陶淵明因為他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晴。

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是缺乏生活熱情。陶淵明熱愛田園生活,“暖噯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這是多麼美麗的生活美景啊?因此生活熱情是風景的最好"酵母",生活處處有風景。

熟悉的地方有風景,熟悉的地方更有美麗宜人的風景,人生何處無風景?


託土屯山


我認為熟悉的地方已經不能簡單的稱為風景了,它已經上升到另一個層次了。

能稱得上是熟悉的地方不過是故鄉——從小生長的地方,以後生活的地方,學校等等一些待過的地方。

眾多周知,我們中國人自古以來都是安土重遷的,我們眷戀著故鄉,故鄉給予我們的不只是泥土的氣息,而是一個人的根基。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故鄉,是我們的根,我們的土,我們的水,更是我們的陽光,因此才能成長。

熟悉的故鄉,我們看到了人情美,聽到了生活說,味道了煙火氣息。我們賞的不只是風景,更是因為我們的心在這兒。

心在的地方,總是最美的地方。

再如學校,我們學習,受到薰陶,我們心有所向,亦有風景。

亦如家庭,在熟悉的家庭裡,我們可以看見相敬如賓的美好,可以看見手足情深的關懷,我們的心淨了,便到處都是風景。

心之所向,便是風景。心淨了,萬物都是風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