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kly丨警惕,23%患病率!疫情之下“心理防創”30天


Weekly丨警惕,23%患病率!疫情之下“心理防創”30天

hello,各位小夥伴們,每週一更的全球心理資訊又和大家見面了。本週我們要探討的主題是創傷性應激障礙(PTSD),以及應對早期發展圖譜的關鍵30天。

Weekly丨警惕,23%患病率!疫情之下“心理防創”30天

武漢疫情,牽動著萬千國人的心。面對突如其來的災害及變故,人們往往會經歷諸多痛苦,例如喪失,親人離世,例如社會支持系統崩潰,隔離、孤獨。

Weekly丨警惕,23%患病率!疫情之下“心理防創”30天

大多數人經歷創傷後都能逐步恢復,但是高達23%的人則會患上創傷後應激障礙(以下簡稱PTSD),如果不及時加以干預,難以治癒。

Weekly丨警惕,23%患病率!疫情之下“心理防創”30天

本週,小編為大家帶來一項來自心理學界的最新研究成果,為我們瞭解和早期干預PTSD提供有力的科學支持。

Weekly丨警惕,23%患病率!疫情之下“心理防創”30天

這項來自佛蒙特大學心理學家學們的實驗成果,發表在了最新的《抑鬱與焦慮》(Depression and Anxiety)雜誌上:

大多數經歷過嚴重創傷的人都能恢復健康。但23%的人患上了創傷後應激障礙,這是一種難以治療的疾病,它結合了對創傷的侵入性想法、對創傷提醒的迴避、情緒低落和誇大的驚嚇反應。

簡言之就是: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早干預,早治療。

早期的創傷性事件體驗,前30天干預是十分關鍵的。


· 正 · 文 · 來 · 啦 ·

研究背景

大多數經歷過嚴重創傷的人都能恢復健康。但23%的人患上了創傷後應激障礙,這是一種難以治療的疾病,它結合了對創傷的侵入性想法、對創傷提醒的迴避、情緒低落和誇大的驚嚇反應。哪些創傷受害者會患上這種疾病,哪些會倖免,目前還不清楚。


Weekly丨警惕,23%患病率!疫情之下“心理防創”30天

剛剛發表在《抑鬱與焦慮》(Depression and Anxiety)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為在創傷患者中識別潛在的PTSD候選者提供了新的線索,並提出了可能阻止其發展的干預措施。

Weekly丨警惕,23%患病率!疫情之下“心理防創”30天

佛蒙特大學(University of Vermont)心理學副教授、該研究的第一作者馬修·普萊斯(Matthew Price)說,這項研究是首次在創傷事件發生後的頭30天內從創傷受害者那裡收集大量數據,這是一個關鍵時期。


Weekly丨警惕,23%患病率!疫情之下“心理防創”30天

繪製圖譜

普賴斯說:“患上創傷後應激障礙與流感不同,後者不像你某天帶著病毒醒來後感覺不舒服。”這是一個複雜的系統,隨著時間的推移,一系列症狀會發展、建立並相互影響。大約一個月後,一切都決定了,所以為了理解和預防創傷後應激障礙,很重要的是要描繪出早期發展的動態。”


Weekly丨警惕,23%患病率!疫情之下“心理防創”30天

普萊斯說,這種疾病的性質使這一點很難做到。研究人員要麼很難接觸到經常突然離開醫院的創傷患者,要麼在創傷後急性期多次接受採訪時感到不舒服。

Weekly丨警惕,23%患病率!疫情之下“心理防創”30天

這項新研究採用了一種新方法。研究人員利用一款手機應用程序(一種非侵入性的信息收集方式),可以在創傷事件發生後的30天內,在方便的時候向創傷受害者發送一系列問題的短信,讓他們回答。


Weekly丨警惕,23%患病率!疫情之下“心理防創”30天

這些問題是精心設計的,因此他們產生了關於創傷後應激障礙的關鍵症狀的逐日信息,並以一種研究人員可以跟蹤其隨時間發展的方式來提問。

研究追蹤

兩個獨立追蹤研究


Weekly丨警惕,23%患病率!疫情之下“心理防創”30天

然後,研究小組使用一種稱為短期動態建模的統計技術來確定哪些症狀作為影響者,導致其他症狀發展和增強,哪些症狀來自這些影響者,哪些症狀獨立運行。


Weekly丨警惕,23%患病率!疫情之下“心理防創”30天

“對於一系列症狀,症狀鏈看起來很像恐懼條件反射,”Price說。“人們首先會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產生侵入性的、不愉快的想法,這導致他們避免做那些讓他們想起創傷的事情,而這種逃避導致了過度警惕。”這個序列反映了PTSD發展的一個普遍接受的理論框架。

Weekly丨警惕,23%患病率!疫情之下“心理防創”30天

大膽假設

但普賴斯說,抑鬱情緒似乎與恐懼條件反射症狀無關

“抑鬱症不受其他症狀的影響,也不是一個影響者;它自己消失了,而且永遠消失了。”

普賴斯說,這與全面爆發的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有很大不同,後者將恐懼條件反射與抑鬱緊密結合在一起,並提出了一種與目前的治療方法有很大不同的治療方法。

新型方案

“目前最常用的策略是觀望,”他表示。“研究表明,相比之下——儘管治療創傷後不久的受害者極具挑戰性——及早干預以阻止創傷後應激障礙的發展至關重要。”預防是首選的策略,因為許多人會繼續發展成創傷後應激障礙,而不是立即尋求治療。相反,這些人在得到他們需要的幫助之前可能會遭受數月或數年的痛苦。”


Weekly丨警惕,23%患病率!疫情之下“心理防創”30天

普賴斯說,研究表明,干預可能沿著兩條軌道發生。


一方面,患者可以接受某種形式的暴露療法,以解決基於恐懼的症狀


另一方面,一種更基於認知的方法可以治療抑鬱症


易感人群

哪些創傷患者最容易患上創傷後應激障礙?

研究結果表明,那些“對創傷線索有強烈反應的人,那些在創傷後不久似乎對那些讓他們想起創傷的事情很有反應的人,可能是值得注意的人,”普賴斯說。

但是關於創傷後應激障礙的問題仍然沒有達成一致的答案,病理學家、心理學家甚至腦神經科學家們都在不斷將研究成果向前推進。

研究貢獻

“這項研究的意義在於,我們將PTSD的早期發展圖譜繪製出來。把在這一過程呈現出來的各類因素進行了整合,這樣我們就可以開始開發治療方法。

就好像刑偵辦案中,人物畫像師和心理側畫師的重要性一樣。一個提供外在特徵的相關,一個提供行為、人格的共性。最近偵破的南大碎屍案,當年畫像師的作品和案犯本人就有高度的相似。

Weekly丨警惕,23%患病率!疫情之下“心理防創”30天

以微見著,刑偵如此,心理治療亦是如此。

當我們知道了對手的特徵和類別,就能快速識別並作出反應。制定更為合理和有效的治療模式,而不必在病情十分嚴重的情況下才開展工作,關鍵期在心理治療中是非常重要的環節。


Weekly丨警惕,23%患病率!疫情之下“心理防創”30天

當然未來還有很多後續工作需要我們跟進,但是這意味著PTSD這項心理學中的疑難雜症,已向治癒模塊化進程邁出重要一步。

心理Tips小妙招

  • 線下:尋求專業幫助(各級醫院心理門診或者精神科、專業心理機構、社區)
  • 線上:撥打專業心理援助熱線、參與在線支持團體(各個城市均有開通,大家可以網絡搜索)

Story Source:

Materials providedby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Note: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


JournalReference:

1. Kaustubh Sharma, Ryan LeBlanc, Masudul Haque, KatsuhikoNishimori, Madigan M. Reid, Ryoichi Teruyama. Sexually dimorphicoxytocin receptor-expressing neurons in the preoptic area of the mouse brain. PLOSONE, 2019; 14 (7): e0219784 DOI: 10.1371/journal.pone.0219784

— END —

好了本期內容就到這裡了,我們會每週持續更新,為大家帶來更多精彩有趣的心理科普知識,親們下週見咯,byebye

用心理學與你暢聊生活

心理諮詢★ EAP★ 注意力


Weekly丨警惕,23%患病率!疫情之下“心理防創”30天

往期精彩回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